IgA肾病的临床病理护理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gA肾病的临床病理护理调查
本文 IgA肾病(IgAnephropathy,IgAN)为一种免疫病理诊断,是以
IgA或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伴补体C3呈颗粒状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
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它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肾小球肾炎,占原发性肾
小球疾病的26%~34%[1],该疾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年,男女比例约为2:1,起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等诱因,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发作
性肉眼血尿和(或)持续性镜下血尿最为常见,可伴蛋白尿。
部分患儿
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急性肾炎综合征,甚至急进性肾炎综合征,可并
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
现对近年来IgAN临床和病理方面的新进展进行
综述,以加深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1临床研究进展
1.1临床分型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制订的
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建议将我国儿童原发性IgAN临床表
现分为以下7种类型[2]:(1)孤立性血尿型;(2)孤立性蛋白尿型
(24h尿蛋白定量<50mgkg-1);(3)血尿和蛋白尿型;(4)急性肾炎型;(5)肾病综合征型;(6)急进性肾炎型;(7)慢性肾炎型。
1.2临床特点
1.2.1血尿发作性肉眼血尿是IgAN的首发及突出表现,多在呼吸道感染后出现,感染控制后肉眼血尿消失;但也有部分患儿表现为单纯
镜下血尿,夏正坤等[3]对256例IgAN患儿[年龄(9.6±2.7)岁]的研究显示,孤立性血尿型134例,占53.2%。
其中肉眼血尿53例,镜下血尿81例。
目前普遍认为发作性肉眼血尿患儿的预后好于表现为
镜下血尿的患儿[4],可能是因为患儿家长早期予以重视,及早进行
肾活检并进行干预相关。
如Wakai等[5]对日本2269例IgAN的研究
显示:轻微血尿(RBC1~29个/HP)与终末期肾病(ESRD)的相关性明显高于严重血尿(RBC≥30个/HP),且与年龄无关,其中7aESRD的累积发病率:轻微血尿为14.7%,而严重血尿只为7.9%;Glassock[6]认为持
续镜下血尿时间超过6个月是IgAN临床和病理的危险因素;蔡勇等[7]
报道单纯镜下血尿与发作性肉眼血尿IgAN患者比较,其肾脏的病理分
级无明显差别,提示单纯镜下血尿者肾脏病理严重水准并不轻于发作
性肉眼血尿者,血尿严重水准与病理严重水准不呈正相关,单纯镜下
血尿者也应尽早进行肾活检,以明确肾损害的水准,及时进行干预,
延缓疾病发展。
1.2.2蛋白尿多项研究证实,蛋白尿是影响IgAN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有学者对58例单纯蛋白尿与蛋白尿伴血尿的成人IgAN患者进行
分析发现,与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患者比较,临床表现以单纯蛋白尿
为主的患者高血压发生率、尿蛋白定量、血肌酐水平均较高,病理分
级也较重,预后较差[8]。
Reich等[9]也发现24h尿蛋白定量的下降为预后的良好指标。
此外,尿蛋白的组成也和预后相关,吴杰等[10]对143例原发性IgAN患者尿蛋白成分进行研究,显示α1-微球蛋白(α1-MG)随着临床及病理各项指标加重均明显升高,因此,尿
α1-MG明显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此外,Peters等[11]对IgAN患者
随访分析中发现尿肾损伤因子-1(KIM-1)和嗜中性粒细胞相关明胶酶蛋
白(NGAL)升高是IgAN发展为ESRD的危险因素。
此外,Xu等[12]对IgAN产生蛋白尿的机制进行研究,发现伴蛋白尿的IgAN患者中存有足细胞损伤,表现为足细胞周期调节蛋白、结构蛋白的改变,足突融合
及足细胞数目减少。
1.2.3高血压IgAN是实质性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石咏军等[13]对507例肾功能正常的IgAN患者高血压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IgAN 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生率为35.6%。
Seeman等[14]对28例IgAN患儿
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发现54%的患儿有高血压,平均动态血压的数值晚上高于白天,IgAN病理分型为Ⅲ~Ⅳ型的患儿高血压的发生率高于病
理分型为Ⅰ~Ⅱ型患儿(67%vs38%),但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13)。
近年来,肾血管病变越来越受到重视,大量研究发现,IgAN患者中小
动脉壁增厚是影响IgAN患者高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Wu等[15]研究发现,与非IgAN患者相比,IgAN患者高血压的发生率较高,发病年龄较轻(<35岁),肾损害水准较重,高血压可引起小动脉性肾硬化,而肾血管病变又会促进高血压的发展。
1.2.4肾功能不全胡振伟等[16]对成人IgAN研究发现,临床表现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和急进性肾炎的IgAN,其病理类型较差,易伴肾功
能不全,建议该类患者早期进行肾活检。
在儿童中,慢性肾功能不全
少见,急性肾功能不全(ARI)在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的IgAN患儿较常
见[15],成人资料显示表现为肉眼血尿的IgAN发生ARI后,约25%
的患儿肾功能不能恢复至基础水平[17]。
2病理研究进展
2.1病理分型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制订的
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推荐其为现阶段我国儿童原发性
IgAN病理分级参照标准[2]:Ⅰ级:绝大多数肾小球正常,偶见轻度系膜增宽(节段)伴/不伴细胞增殖;Ⅱ级:50%以下肾小球局灶节段性系
膜增殖或硬化,罕见小的新月体;Ⅲ级:轻至中度弥散性系膜细胞增殖
和系膜基质增宽,偶见小新月体和球囊黏连;Ⅳ级:重度弥散性系膜细
胞增殖和基质硬化,部分或全部肾小球硬化,可见新月体(<45%);Ⅴ级:病变性质类似Ⅳ级,但更严重的是,>45%肾小球伴新月体形成。
2009年国际肾脏学会提出了牛津分型[18]系统,此方法包含4个参数,即系膜增殖水准评分、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毛细血管内增殖和肾
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这4种病变是评价IgAN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比较而言,牛津分型能够更清楚客观地判断肾脏损害水准。
在儿童IgAN中,虽然系膜增生及毛细血管内增生常见,而肾小球硬化和肾小
管间质病变少见,但与成人比较,牛津分型在预测肾功能及IgAN的肾
脏存活率方面是无差异的,因此,该分型同样适合于儿童IgAN。
2.2肾小管间质病变近几年随着大量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肾间质血管病变、肾间质纤维化、系膜增殖、肾小球硬化、间质炎性细胞浸
润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文献报道,IgAN肾间质血管病变、肾小球病
变和肾小管间质损害存有直接关系,且互为因果,三者之间形成相互
促进的恶性循环,导致ESRD出现[19]。
研究表明,随着肾小管间质
病变水准加重,蛋白尿、肌酐等反映肾功能的临床指标也加重[20]。
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均为不可逆性病变,失去治
疗价值,但肾小管间质炎性反应则为急性病变,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
反应,为可逆性病变,正如Myllym|ki等[21]报道,肾小管间质炎
性反应的严重水准及肾小管间质CD3+T细胞浸润是影响IgAN预后的危
险因素,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其炎性反应,改善其预后。
2.3新月体形成与IgANBitencourt等[22]的随访研究发现伴新月
体形成的IgAN与血肌酐升高、蛋白尿增加和发生高血压的概率高相关。
Bazzi等[23]对病理类型表现为新月体型的IgAN患者研究发现,与
无新月体形成的IgAN比较,细胞性新月体百分比和肌酐水平无相关性,疾病进展的危险性无明显差别,其原因是细胞性新月体反映毛细血管
襻的急性损伤,是可逆性损伤,治疗反应相对好,而纤维性新月体代
表着不可逆性损伤,治疗反应较差,因此,在细胞性新月体期应积极
治疗,可改善预后。
2.4免疫球蛋白沉积有学者认为系膜区仅有IgA沉积者预后好,有
IgG和(或)IgM沉积者其肾脏损害水准及预后较差。
Tissandié等[24]研究发现,系膜区IgG沉积是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推测可能
是IgG易与糖基化缺陷的IgA1形成复合物,其共同激活系膜细胞,促
进其产生炎性反应,加重肾脏损害。
但是,更多资料显示IgAN预后和
系膜区免疫沉积种类(IgG、IgM、C3)无关。
国外学者研究发现,系膜
区C4d的沉积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系膜区C4d沉积为补体的凝集
素旁路途径活化的标志,而后者则会加重肾脏损害[25]。
虽然IgAN曾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疾病,但一些长期随访研究表明该病
是引起肾衰竭的较常见原因,有成人资料显示,25%~30%发病者20~
25a出现ESRD[26],而儿童资料显示约15%的患儿10a内出现ESRD [22],需要进行长期的肾脏替代治疗,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故
对于IgAN患者早期行肾活检非常重要,可了解其病理类型及肾损害水准,并结合临床表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进行积极干预,保护其肾
功能。
IgA肾病的临床病理护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