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造林整地的特点及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园艺2018年第11期
浅谈造林整地的特点及作用
杨文胜
(江西省樟树市官塘林场331200
)
造林整地是在植树前改善造林地环境的一道重要工序。
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促进树木生长,实现人工林的生态、经济和景观效益具有重大作用。
本文阐述了造林整地的特点,详细分析了的主要作用。
造林;整地;作用
渗到深层,并加以保蓄。
再次是增加土壤养分。
造林整
地对土壤养分状况影响是通过改变土壤水分、温度、空
气条件产生作用的。
清除植被不仅可以减少灌木、杂草
等植物对养分的直接消耗,其残体还可以增加土壤中
的有机质。
低洼的微地形能够大量地积聚肥沃细土。
整
地后造林地小气候和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变,可以加速
土壤的风化过程,促进可溶性盐类的释放,还可以加快
腐殖质及生物残体的分解,增加速效养分的供应。
最后
是调节土壤空气状况。
清除植被后,造林地的空气对流
加强,加之整地后土壤变得疏松多孔,有利于土壤与大
气之间的气体交换,以及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
和其它有害气体的及时排除。
2.2保持水土
造林整地是坡面治理的简易工程措施,具有一定
的积水容积,可以把一时渗透不及的降水贮蓄起来。
整
地作为一项工程措施,其保持水土的作用是通过以下
途径取得的:一是把坡面整出无数个小的平地、反坡或
下洼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形成条件,防止其过分汇
聚,流量过大,流速过快;二是坡面上出现大量“小水
库”、“小水盆”,可以分散地积聚水流;三是经过整地的
土壤,渗透性强,水分下渗快。
2.3便于造林施工
造林地经过认真清理和细致整地,可减少造林时
的障碍,便于进行栽植及抚育管理,有利于加快造林施
工速度。
造林整地质量对造林质量影响很大,整地质量
高,可为提高造林施工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反之,整
地质量差,又往往给造林带来困难,不能保证施工质
量。
如造林中存在的窝根问题,其产生的原因不只是
因为不重视栽植技术,而经常由于整地没有达到规定
的深度要求。
2.4提高造林成活率
造林地经过整地,其立地条件得到某种程度的改
善,栽植的苗木可以迅速发出新根,顺利成活。
整地后
的最初几年,由于近地表层的气温、地温升高,土壤湿
度增大,春季树液流动、发芽、展叶等物候期提早,秋季
叶变色、叶脱落等物候期推迟,使林木的生长期略有延
长。
同时,整地后土壤疏松,土层增厚,灌木、杂草等天造林整地是在植树前改善造林地环境的一道重要
工序。
造林整地是人工林培育技术措施的主要组成部
分,主要包括造林地的清理、土壤翻垦2个方面。
正确、
细致、适时地进行整地,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促
进树木生长,实现人工林的生态、经济和景观效益具有
重大作用。
1造林整地的特点
造林整地与农业整地、苗圃整地有许多相似的特
点,但它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首先是因为造林地种类
多,条件差,多为未经耕作过的自然状态,这就决定了
整地任务和方法的多样性、艰巨性。
其次是造林地自然
条件复杂,很大一部分处在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偏僻
地区,只能更多地采取局部整地的方式。
最后是由于人
工林的培育周期长,林木树体高大,根系深广,而同一
地块在造林后又不可能年年进行整地,往往培育一个
世代只进行一次,所以希望整地效果大些,其作用的持
续时间长些。
这就对整地的规格、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
求。
2造林整地的主要作用
造林整地主要有改善立地条件、保持水土、便于造
林施工、提高造林成活率等方面的作用。
它是通过清除
植被、改变局部小地形和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来实现。
2.1改善立地条件
首先是改善小气候。
造林地上一般都生长着灌木、
杂草等天然植被,整地后,由于植被局部或全部清除,
光线可直达地面,反射率减少,空气对流加强,因而,近
地表层气温、地温升高,相对湿度降低。
另一方面,整地
后土壤容重减小,孔隙度增大,渗透性增强,含水量增
加,水分、空气比例协调。
由于水的比热小于空气,干燥
的土壤增加含水量,可使其升温慢,温差小,而过湿的
土壤排除多余的水分,可使其升温快,地温高。
近地表
层气温、地温的增高,可使春季土壤提早解冻,有利于
苗木生长。
其次是调节土壤水分。
造林整地清除植被
后,雨雪直接降落地面,不会被灌木、杂草等植被茎叶
中途截阻,避免蒸发重返大气,相对增加土壤水分来
源;植物本身的蒸腾减少,节约土壤水分消耗。
同时,整
地后土壤变得疏松多孔,渗透性增强,有利水分迅速下
190〇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年第11期现代园艺然植被及石块、采伐剩余物被清除,苗木根系生长发育受到的机械阻力减小,主根扎得深,侧根分布广,吸收根密集。
另外,同一种整地方法用于立地条件不同的造林地上,其收效明显不同,一般是条件好的地方不如条件差的地方收效显著。
因此,造林地立地条件越差,越需要细致整地,相反,则可适当放松对整地质量的要求,甚至允许不进行整地直接造林(在平原地区疏松的耕地上植树)。
(收稿:2018-06-25)
论城市园林绿化的养护和管理
付丽萍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园林绿化局
734000
)
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人们在得到物质财富满足的同时,也提高了对周边环境的要求,从某种程度上分析,就成为城市园林
绿化发展的基本动力。
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分析城市园林绿化养护与管理的问题,才能制定相应的措施,让城市园林绿化的养护与管理得到必要的监督与保障,最终落实养护与管理任务,推动城市园林绿化更好更快地发展下去。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
1.3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和养护的资金投入不足
在城市园林绿化养护与管理的进程中,由于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养护缺乏项目支撑,单靠地方财政,使园林绿化管理养护资金投入不足。
1.4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的技术水平低
考虑到目前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和养护面向市场化起步晚,仍停留在人工密集性服务上,机械化、标准化程度不高,导致在具体的养护管理方面还存在技术上的不足,因此,注重技术水平的提升,就成为当前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2城市园林绿化养护与管理问题的解决途径
2.1提高对城市园林绿化养护和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针对园林绿化意识欠缺的问题,就需要树立服务群众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观念,提高对城市园林绿化养护与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城市园林绿化的养护与管理工作直接联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而城市的公园以及街边的绿地就是最能够体现人民群众幸福感的一个地方。
2.2合理规划城市生态绿地系统
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城市园林绿地建设是重要项目,需要将其纳入整体的规划中去,并进一步细化规范城市园林的绿地工作,按照相应系统规划来进行,并且根据实际的情况,结合城市的气候、土壤等诸多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就能够建立出体现城市特色的园林。
再配合上生态绿地系统合理的规划,这样才能满足城市园林绿化养护与管理的需求。
2.3确保城市园林绿化养护与管理的资金投入量
在城市园林绿化养护与管理中,还需要确保资金投入量,单单依靠政府部门的资金投入是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的。
要合理地利用社会资金的融入,来帮助城市园林绿化实现其养护与管理的基本需求。
2.4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养护与管理技术水平
针对不同城市的园林绿化,需要采取相对应的养护措施,并制定相应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的规程》,且针对不同的植物不同的形式不同的需要,也应采取不同的养护措施。
现阶段,城市的发展不仅仅是依靠经济就可以对
其进行全面的评定,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城市的环境与城市文明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发展情况,这样就使得城市园林绿化的水平成为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准之一。
随着最近几年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也实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是因为对城市园林绿化养护与管理的忽视,导致城市园林发展受到重重的阻碍,这样就很难让人们享受到良好的生活环境体验,最终让城市园林绿化丧失其根本的作用与意义。
1城市园林绿化养护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城市园林绿化养护和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持30年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趋势,并且也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成就。
但是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基础上。
发展至今,人们也逐渐地意识到城市园林绿化本身的重要性,但是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非常突出的矛盾。
在很多地方,都是以GDP 来进行衡量,城市园林一般都会让步于经济建设和房地产发展,依旧存在首先发展经济,然后保护生态的观念,这样就导致园林绿化一直处于劣势的地位,还需要提高全社会的园林绿化意识[1]。
1.2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构建规划不尽合理
目前,就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构建规划来看,还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
如公园布局不合理,公园服务半径不够,不能满足群众需求。
如道路绿化不符合道路绿地率指标,绿化带过窄等,都会影响到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构建,进而无法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
1
91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