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的体会(精选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的体会(精选5篇)
第一篇:我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的体会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的读书体会
暑假里,我断断续续地读完了魏书生老师著述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中、下册这两本书,感觉还不错。那上册讲的是什么内容呢?我在网上一搜寻,魏书生老师《班主任工作漫谈》全文的电子书就展现在眼前。我兴奋极了,一边阅读,一边写下读书笔记。当我再次读完这部书的时候,顿生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近几年我的班主任工作几乎进入了死胡同,居然产生了严重的厌倦情绪,要不是校长的开导和帮助我早已经卸任了。
如果硬要我说读完《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这部书的感受,那就可以借用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过的一句话来概括“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是的,这的确是一部理想的书籍。
首先,这本书内容丰富,分别从“ 班主任要努力改变自我”、“学生应该是自身的主人,是班集体、国家、社会的主人”、“科学管理班集体”、“特殊情况育人方法种种”、“提高学习效率”、“体育、美育、旅游”、“科学管理班级要靠班级的主人们”、“三言两语谈育人——日记摘抄” 等8个方面向我们阐述了他班主任工作的丰富经验和具体措施。
其次,语言通俗易懂,全书大部分内容他都是通过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感人事例来叙述,寓大道理于小故事之中,读起来不是枯燥无味而是生动有趣。而且,就在这朴实无华的语言描述中,他很自然地向我们表达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滴感悟,我们仿佛在聆听一位老人的忠告:
“用心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及时加以拍摄。不要非得成为一篇,也无需前后连贯,只要它新奇,为平日所未有就行。”这
是告诉我们要勤于动笔,要善于捕捉平时瞬间产生的感悟,这样,日久天长,你就有了写作的素材,你的思想就会提升一个层次。
“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对学生细致入微的了解,使教师的教育工作如同有了源头活水,常做常新。”这是告诉我们教育工作不能只停留在门外观看,更要深入学生的内心,进行心与心的对话,才能追根溯源,找到最佳教育方法,从而事半功倍。
“我们正置身于一个教育改革的时代,正置身于一个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时代。教育根本不像某些人理解的那样‘自古华山一条路’只有一种模式,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多种多样。教育实验和改革是教育科学、教育艺术的生命。”这是告诉我们,“人与人不同,花有百样红”,教育模式也是可以有几种几十种,甚至上百种上千种都有可能。魏书生老师说,他主张向别人学习不是盲目模仿,而是通过学习来发展自己的长处,哪怕只有一点儿,只要努力发展,同样也能取得突出成绩。因此,他告诫青年教师千万不要都来模仿他的“六步教学法”。他认为,有的老师擅长讲授,有的老师擅长写,有的教师擅长唱,也有的老师不善讲不善写也不擅长唱,但他善于个别辅导……只要你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就能创造出成绩来。尤其是现在正赶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如果紧紧抓住一个教学模式牢牢不放就大肆宣扬要推广要普及这岂不是作茧自缚让人贻笑大方吗?
“学生做错了事,请学生写清过程。请学生写清心理中两个自我争论的经过,比起只是批评,只是由老师告诉他们别这样那样做好得多。”这是魏书生老师教育犯错学生的一个妙招。当学生有意无意犯了错,他不是给予学生劈头盖脸粗暴的批评,而是和颜悦色的一句话:请写说明书——让学生在冷静的情况下深入解剖自己的思想,找到犯错的根源并提出改错的办法。这样的教育方式,避免了恶化师生关系,让学生心服口服;而且,对于那些不自觉的学生,经常写这样的说明书,久而久之,语文习作水平自然也就上升了。这难道不是一个妙招吗?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必须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自身的能量,调动学生源自内心的学习积极性。要做到这些,教师就必须要有教学民主的思想。”这是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绝不能搞一言堂,要有民主思想,要学学魏老师的凡事与学生商量商量,让学生认识到教学活动是咱们自己的事情而不是老师一个人的事,需要大家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有了,自学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教材无非是些例子,是个手段,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倘若学生对教材的文章不感兴趣,则完全可以换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文章来读,只要能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就可以了,何必非死盯住课本那几十篇文章不可呢?”这是告诉我们要灵活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语文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来教语文。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小语专家崔峦教授一再强调“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跟‘内容分析’ 式阅读教学说再见”就容易多了。以前,大部分老师不是埋怨新编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繁多教学时间紧感觉压力过大吗?你就可以有选择地教学部分课文,至于其他课文只要把必须掌握的生字词搞懂就行了,时间不就节约出来了?这话好像付校长以前讲过,只是我们当时愚笨没有听进去或者有顾虑而没有这样做。
……
读完这本书,心里顿觉豁然开朗,有那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当然,这都是自己懒惰造成的。本来,久仰魏书生老师的大名,为什么不早点去找他的相关论述来细细品读认真学习呢?
还有,读了这部书,我突然觉得教育教学专著并不是高不可攀啊——这部《班主任工作漫谈》还不是由平时积攒的一个个教育教学故事,再加上自己平时的班级管理措施合并而成的。我们大家都可以做到,不!应该是能够做到。
再次,这本书揭示了魏书生老师教育教学成功的真谛在于“民主与科学”的班级管理,即学生自治与班规治班。
关于学生自治。他认为:“用孩子心灵深处的能源,去照亮孩子的精神世界,显然是最节省能源的方法。”是的,我们只要能让孩子认同这个班级,就能自主地树立起真正的主人翁意识,真正让班级处
于“自治”的状态。
魏书生教师身兼数职,常常外出开会学习,一年平均外出开会达4个月之久,却从不请人代上一节语文课,一学期教材他用30多课时就讲完了;平时他不批作业,不改作文,但他学生的升学成绩却能比重点中学平均高7.8分……面对这一切,人们不禁要问:魏书生老师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发现他成功的秘诀在于高效率的班级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竞赛机制。
为了让学生有效利用时间,他要求学生学会控制“三闲”(闲话、闲事、闲思),每天晚上入睡前要自己反省,自己跟自己比赛,争取今天胜过昨天,明天胜过今天;而且,每周都要选出“闲话能手”,进行批评教育,这在全班就形成了一个共识:我要努力,少说闲话,争取不要戴上这个臭帽子。
为了培养学生的效率感,他设立了“高效学习日”,几乎每天都要开展“一分钟”竞赛活动。比如“一分钟朗读比赛”、“一分钟速读竞赛”、“一分钟跳读比赛”、“一分钟听力比赛”、“一分钟抄写比赛”等等,甚至于班级调换位置、收取杂费也要进行比赛。
为了促进后进生进步,他要求教师要与后进生组成“一帮一”互助组。其他同学看到昔日的后进生都进步了,就会在班级产生无形的压力:他这样的后进生都能进步,我也不能落下,得赶快加油啊。
可以这样说,在他的班级里,无论在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都体现了两个字:竞赛。
二是代谢机制。
魏书生老师虽然直接参与指导班级管理活动,但班级管理的主体是学生。除了常务班长一职比较固定不变之外,其他班委都具有灵活性。班委里的各个成员必须对常务班长负责,如果谁失职,常务班长有权利自由任免;他还设立了值周班长(自报,班主任审批,轮值两周)、值日班长(按学号轮值),这样,不同的职责,共同负责班级各种事务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