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九年级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九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表中有关生物的特征与列举的实例搭配不当的是()
生物的特征实例
A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 具有应激性合欢的树叶白天张开,晚上闭合
C 对环境的适应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D 生物需要排除代谢废物人体排尿
A.A B.B C.C D.D
2.今年进入七、八月份以来,连绵的秋雨导致小枣裂开,出现霉变浆烂的现象,致使我县小枣损失严重.这是因为生物圈中()
A.土壤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B.水分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C.温度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D.阳光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3.如图所示,甲图为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图象.在显微镜下,若将甲图转换成乙图,就相关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A.由甲图到乙图,装片向右移动,视野变亮
B.从图甲到图乙需要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C.若图乙视野过暗,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D.据甲图可知装片上的字母应是
4.如图是细胞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不断的进行②,而不进行③表示细胞发生了癌变
B.骨髓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利用的③过程
C.②过程表示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
D.经过③过程形成的是系统,是植物体不具有的结构层次
5.如图中的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点,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Q表示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F表示有输导组织
B.能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指示物的是苔藓植物
C.连珠蕨是珍惜的蕨类植物,它的种子十分微小,密集于叶片的背面
D.能够开花结果的植物类群是种子植物
6.下列做法不属于运用蒸腾作用原理的是()
A.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荫B.选择在阴雨天移栽植物
C.夏天早上和傍晚给植物浇水 D.移栽植物时剪取部分枝叶
7.图中箭头表示不同物质的运动方向,①、②、③表示植物三种不同的生理活动,a、b、c 表示可以通过叶柄进出的不同物质,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进行生理活动②时,a通过筛管运输,b通过导管运输
B.进行①、②、③生理活动的时候气孔张开
C.植物在白天①、②、③生理活动都能进行
D.进行生理活动③的时候,a、C都表示水分
8.将一棵银边天竺葵(边缘呈白色)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后,选一健壮的叶片,用透气但不透光的黑纸将A处正反两面遮住(如右图),然后将植株移到阳光下.数小时后,将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经脱色处理后加数滴碘液.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将银边天竺葵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会使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B.本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C.滴加碘液后变蓝部分是B、C
D.用不透光的黑纸将A处正反两面遮住是为了与B作对照
9.下列关于不同动物体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因果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家兔有发达的大脑,能适应陆地复杂多变的环境
B.蛇的体表有角质的鳞片,能适应陆地干燥的环境
C.蚯蚓的身体分节,适于生活在湿润的土壤中
D.家鸽的前肢特化成翼,骨中空适于空中飞行
10.下列生物都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A.小丑鱼、牡蛎 B.乌贼、大闸蟹 C.蜗牛、宝贝D.海葵、涡虫
11.我国特有的白鳍豚和中华鲟终生生活在水中.白鳍豚用肺呼吸,胎生;中华鲟用鳃呼吸,卵生.它们分别属于()
A.哺乳类、哺乳类B.鱼类、哺乳类
C.哺乳类、鱼类 D.哺乳类、两栖类
12.( 2014秋•庆云县期中)有关人体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
B.将食物送入口中,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关节为运动提供动力
D.关节囊内有坚韧的韧带,增强了关节运动的灵活性
13.①蚯蚓走“T”形迷宫的实验中,蚯蚓要经过200多次的尝试,遭受多次电击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②成年黑猩猩当够不到挂在高处的香蕉时,会把几个木箱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黑猩猩的学习能力要强于蚯蚓,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更强
B.①是先天性行为,②是学习行为,②的行为不受遗传物质因素的影响
C.①②的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D.①②的行为与小鸟喂鱼的行为不存在共同点
14.有一种名为鬼针草的植物,当人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角上常被沾上一些带刺的“针”,人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A.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B.帮助鬼针草传播种子和果实
C.人对鬼针草的生活造成危害 D.维持生态平衡
15.埃博拉病毒(EBOV)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EBHF)的烈性病毒,由此引起的出血热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2014年病毒再度爆发,目前埃博拉病毒已经造成全球近4000余人死亡,感染者超过8000人,这些数据还在不断的更新之中.这一病毒杀手已引起WHO(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并研讨在控制西非埃博拉疫情方面最具前景的试验性疗法和疫苗.根据学习的生物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埃博拉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
B.埃博拉病毒通过分裂进行繁殖,属于生物
C.埃博拉病毒只有寄生在人类和灵长类活的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D.埃博拉病毒能侵染人类和灵长类的细胞,属于动物病毒
16.下列不属于真菌的共同特征的是()
A.属于多细胞生物,对人类没有利处
B.用孢子繁殖后代
C.属于真核生物
D.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17.下列有关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都有DNA集中的区域
B.细菌有杆状、螺旋状等不同形态,用肉眼随处可见
C.细菌有多细胞个体,细胞内含有叶绿体,属于自养生物
D.所有细菌都扮演着生物圈中“清洁工”的角色
18.对兔子、鳄鱼、草鱼、鸽子四种脊椎动物进行分类,结果如图所示.该分类图不能体现的是()
A.分类时,可依据一定的特征逐级进行
B.鳄鱼和草鱼都具有体温不恒定的特征
C.兔子具有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的特征
D.采用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19.以下流程图中不正确的是()
A.显微镜的使用:取镜→安放→对光→观察
B.细胞分裂:细胞核分裂→细胞质分裂→新细胞形成
C.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滴生理盐水→刮→涂抹→染色→盖盖玻片
D.验证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暗处理→用黑纸片遮盖→光照→脱色→滴加碘液观察现象
20.下列关于生物体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体的细胞内有细胞核、线粒体和细胞壁
B.保卫细胞中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但没有线粒体
C.酵母菌的细胞有细胞核、细胞壁、液泡,但没有叶绿体
D.人体的神经细胞没有细胞核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30分)
21.为研究生物细胞的结构特点,小明用显微镜观察自制的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1)小明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操作,请指出该操作的不足之处:.
(2)图1中,选择标有X的物镜,可观察到更大的物象;调节
[ ] ,可使物像更清晰.
(3)图2中,小明绘图时出现了失误,多画少画的结构分别是.
(4)图2中,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 ] .
22.如图所示,甲瓶内装有正在萌发的豌豆种子(瓶中有适量的水).乙为一盆豌豆细苗(经过暗处理),将乙用无色透明玻璃箱密封好后与甲装置进行如下连接(阀门处于关闭状态),并将其放在阳光下进行如下实验,请据此回答问题:
(1)豌豆种子属于植物体结构层次中的.
(2)豌豆种子萌发过程中所需要的养料来自于种子结构中的.
(3)在实验过程中,玻璃箱内壁有水珠,主要是因为叶片进行的结果,这些水珠是通过木质部中的自下而上运输的.
(4)一段时间后打开阀门,豌豆苗的作用会增强,这是由于玻璃箱中
增加所致.
23.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全国约有脊椎动物6266种,其中兽类约500种,鸟类约1258种,爬行类约376种,两栖类约284种,鱼类约3862种,约占世界脊椎动物种类的十分之一.另有无脊椎动物5万余种、昆虫15万种.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生物世界,来了解以珊瑚虫、河蚌、大熊猫、家兔、丹顶鹤、扬子鳄、蝗虫、蛇、小黄鱼为代表的各类动物世界.
(1)依据可以将以上动物分为两类.
(2)蝗虫具有,是节肢动物适应干旱的陆地环境的重要原因.
(3)蛇是无足的爬行类冷血动物的总称,说它冷血是因为它是动物.
(4)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当幼崽降生之后,母亲会用它的手掌小心地照料幼崽.大熊猫的这种行为属于.
(5)丹顶鹤与蝗虫都是能飞行的动物,蝗虫身体中与丹顶鹤体内的肺的功能相同的结构是.
24.冬天,我省的许多菜农利用温室栽培蔬菜.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菜农常常对温室内的土栽蔬菜施用有机肥,不但培育了绿色蔬菜,而且温室内的CO2浓度也大大增加.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2)某温室从16点开始持续密封48小时,测得温室内C02体积分数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试分析:
曲线b~c大幅度下降的原因是,曲线c~d的成因是.
检测结果表明,要提高温室内的蔬菜产量必须适时通风.你认为每天通风的时间最好选在曲线相对应的时间内进行.
25.将一株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经过一小时测得二氧化碳和淀粉的变化量,结果如下表:
A 组
B 组
C 组
D 组
组别
有无光照充分光照充分光照暗处暗处
温度15℃25℃15℃25℃
二氧化碳变化量减少44mg 减少110mg 增加22mg 增加44mg
葡萄糖变化量增加30mg 增加75mg 减少15mg ﹣﹣
(1)如果要比较这株植物在不同的温度下吸收二氧化碳量的多少,应选择A两组数据.(2)25℃时,这株植物在黑暗处放置一小时,要消耗葡萄糖毫克.
(3)通过分析表格,试解释新疆吐鲁番西瓜比绍兴甜的原因:.
(4)通过本实验获取的经验,为提高作物产量,可采取的措施是;在贮藏新鲜瓜果、蔬菜时,应贮存在的温度下,原因是.
26.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某种原料,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选取两片同样大小的叶片a和b,并进行如图处理(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②将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2h;
③取a、b两片叶,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④漂洗叶片,滴加碘液进行检验.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兴趣小组提出的问题是:?
(2)该实验的变量是.
(3)步骤④中,能够溶解叶片中叶绿素的溶液是.
(4)实验结果:叶片a、b都变为蓝色,你推测一下实验失败的原因:.
2014-2015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九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表中有关生物的特征与列举的实例搭配不当的是()
生物的特征实例
A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 具有应激性合欢的树叶白天张开,晚上闭合
C 对环境的适应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D 生物需要排除代谢废物人体排尿
A.A B.B C.C D.D
【考点】生物的特征;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明生物需要营养物质,不符合题意;
B、合欢的树叶白天张开,晚上闭合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不符合题意;
C、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说明生物能破坏环境,C符合题意;
D、人体排尿,说明生物需要排出体内废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的特征,能结合具体的例子具体分析
2.今年进入七、八月份以来,连绵的秋雨导致小枣裂开,出现霉变浆烂的现象,致使我县小枣损失严重.这是因为生物圈中()
A.土壤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B.水分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C.温度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D.阳光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植物的呼吸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解答】解:今年进入七、八月份以来,连绵的秋雨导致小枣裂开,出现霉变浆烂的现象,致使我县小枣损失严重.这是因为生物圈中水分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3.如图所示,甲图为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图象.在显微镜下,若将甲图转换成乙图,就相关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A.由甲图到乙图,装片向右移动,视野变亮
B.从图甲到图乙需要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C.若图乙视野过暗,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D.据甲图可知装片上的字母应是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练习使用显微镜.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出现现象:一是视野会变窄,二是视野会变暗,三是视野会变模糊.针对以上问题分析解答.
【解答】解:从图甲和图乙可以看出,图甲中图象在视野的偏右边,且图乙中的图象比图甲中的图象大.这是在低倍镜观察到物像后换用高倍物镜观察,首先要移动玻片把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即图乙,因为高倍镜的视野窄,虽然在低倍镜下能看到的物像,如果偏离视野中央的话,换上高倍镜,物像可能就不在视野中了;低倍镜换、高倍镜是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完成的;当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窄,透光量少,视野就会变得很暗,需要调节光圈或反光镜使视野变得亮一些;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一般转动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可见,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的方法.
4.如图是细胞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不断的进行②,而不进行③表示细胞发生了癌变
B.骨髓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利用的③过程
C.②过程表示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
D.经过③过程形成的是系统,是植物体不具有的结构层次
【考点】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分析】(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2)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3)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4)①过程表示细胞生长,②过程表示细胞分裂,③过程表示细胞分化.
【解答】解:A、分生组织的细胞能不断分裂,因此不断的进行②细胞分裂,而不进行③细胞分化的细胞不一定表示细胞发生了癌变,A错误;
B、骨髓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利用的③细胞分化过程形成不同的血细胞,B正确;
C、②过程中只有细胞数目的增加,细胞的形态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因此②过程表示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C正确;
D、经过③细胞分化过程形成的是组织,而不是系统,D错误.
故选:A、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和细胞生长的特点.
5.如图中的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点,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Q表示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F表示有输导组织
B.能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指示物的是苔藓植物
C.连珠蕨是珍惜的蕨类植物,它的种子十分微小,密集于叶片的背面
D.能够开花结果的植物类群是种子植物
【考点】植物的分类.
【分析】由图可知,P是种子和苔藓的共同特征,Q是种子、苔藓和蕨类的共同特征,E是种子和蕨类的共同特征,F是苔藓和蕨类的共同特征.
【解答】解:A、Q表示是种子、苔藓和蕨类的共同特征,都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F表示苔藓和蕨类的共同特征都有输导组织,A正确;
B、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B正确;
C、蕨类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C错误;
D、种子植物是植物界中较高等的一个类群,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具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无花;而被子植物则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又叫绿色开花植物,D错误.
故选:AB.
【点评】仔细分析三种植物的特点,结合分析选项和题意,应该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6.下列做法不属于运用蒸腾作用原理的是()
A.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荫B.选择在阴雨天移栽植物
C.夏天早上和傍晚给植物浇水 D.移栽植物时剪取部分枝叶
【考点】蒸腾作用的意义;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分析】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少量的进行.据此解答.
【解答】解:A、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荫,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利用移栽植物的成活,A不符合题意;
B、选择在阴雨天移栽植物,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利用移栽植物的成活,B不符合题意;
C、水是构成植物体的主要成分,无机盐也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运输,植物体内的水分充足时植物才能硬挺,才能保持直立的姿态,叶片才能舒展,利于光合作用,C符合题意;
D、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利用移栽植物的成活,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掌握蒸腾作用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7.图中箭头表示不同物质的运动方向,①、②、③表示植物三种不同的生理活动,a、b、c 表示可以通过叶柄进出的不同物质,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进行生理活动②时,a通过筛管运输,b通过导管运输
B.进行①、②、③生理活动的时候气孔张开
C.植物在白天①、②、③生理活动都能进行
D.进行生理活动③的时候,a、C都表示水分
【考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呼吸作用的概念.
【分析】图示表示绿色植物的叶片进行某一项生理活动时的示意图,随着叶片所进行的生理活动的不同,①表示是呼吸作用,②表示是光合作用,③表示蒸腾作用;
(1)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2)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3)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水以气体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的过程.
(4)植物的三大生理过程只有光合作用受光照的影响.
【解答】解:A、生理活动②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制造有机物和释放氧气的过程,a是水份,是通过导管运输,b是有机物,是通过和筛管运输的,符合题意;
B、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会从气孔中吸收二氧化碳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当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会通过叶片的气孔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当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时,水会从气孔中散失.因此,在这三种生理活动过程中,①、②③进出叶片的通道是气孔.不符合题意;
C、①是呼吸作用、②是光合用用,③是蒸腾作用,这三个生理活动在白天都能进行,不符合题意;
D、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分,蒸腾作用是水以气体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的过程,所以进行③生理活动,a、c都表示水份,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即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应熟练掌握.
8.将一棵银边天竺葵(边缘呈白色)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后,选一健壮的叶片,用透气但不透光的黑纸将A处正反两面遮住(如右图),然后将植株移到阳光下.数小时后,将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经脱色处理后加数滴碘液.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将银边天竺葵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会使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B.本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C.滴加碘液后变蓝部分是B、C
D.用不透光的黑纸将A处正反两面遮住是为了与B作对照
【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解答】解:A、将银边天竺葵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会使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A正确;
B、此实验存在两组对照组,一个是A与B,惟一的变量是光(见光与不见光);另一个是B 与C,惟一的变量是有叶绿体与无叶绿体.本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B正确;
C、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A处不见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因此颜色不变蓝;C
处叶片颜色不变蓝,原因是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处变蓝,能进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淀粉,C错误;
D、用不透光的黑纸将A处正反两面遮住是为了与B对照,变量是光,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9.下列关于不同动物体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因果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家兔有发达的大脑,能适应陆地复杂多变的环境
B.蛇的体表有角质的鳞片,能适应陆地干燥的环境
C.蚯蚓的身体分节,适于生活在湿润的土壤中
D.家鸽的前肢特化成翼,骨中空适于空中飞行
【考点】陆生动物及其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据此解答.
【解答】解:A、家兔神经系统发达,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灵敏的反应,因此能适应陆地复杂多变的环境,A正确;
B、蛇的体表有鳞片,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B正确;
C、蚯蚓的身体分节,使运动灵活,与适于生活在湿润的土壤中没有直接关系,C错误;
D、家鸽营飞行生活,前肢特化成翼,骨中空,身体内有气囊,这都是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10.下列生物都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