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10月份第一次诊断测试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10月份第一次诊断测试试题
文化资源的作用。
一些发达国家如法国、意大利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方面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这些国家在政府的引导下,由专业研究机构与民间组织共同参与,在数字化采集、存储、保存等方面构建了成熟的技术体系。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带状与组团状分布的空间特征,特别是广大少数民族聚居区分布着大量生态独特、传承价值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尽管我国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的理论与技术开发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是,我国目前在运用数字化技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保护、有效传承与开发利用等方面还没有构建统一的数据采集技术标准,对于大数据技术视野下数据资源与知识整合数据库的构建、多民族的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等问题也急需开展深入研究。
破解我国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所面临的这些难题,其社会意义和价值毋庸讳言。
在文化遗产事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界开始关注并建立文化遗产学,这有利于文化遗产承栽的历史信息与文化价值得到更深入的挖掘与
传递。
在数字化技术的驱动下,相关的理论与实践迅速开展。
随着数字化技术自身的演进,大数据分析技术与云计算平台技术已经开始渗透并深入影响到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
因此,构建系统的文化遗产数字化理论体系,以更好地为急剧增加的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建设与产业化应用提供坚实的理论、方法、数据模型、软件工具、技术操作流程、管理服务等支持,已经成为当前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积极应对的重要问题。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深入发展与应用,数字化技术逐渐由技术集成阶段转向系统应用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正是这一转型阶段的重要应用领域。
(摘编自刘沛林、邓运员《数字化保护: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新途径》)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目前,在传统文化领域运用数字化技术既是国际趋势,也是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
B.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可能存在版权问题等弊端,这些弊端会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
C. 少数民族聚居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独
特,传承价值高,更值得运用数字化手段进行保护。
D. 文化遗产学的应运而生,有利于文化遗产承载的历史信息与文化价值得到更深入的挖掘与传递。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置于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展开论述,以突出其必要性。
B. 文章多处以发达国家取得的成就为例说明我国运用数字化手段保护传统文化方面的差距。
C. 文章阐述构建系统的文化遗产数字化理论体系的必要性时,运用了因果论证法,逻辑严谨。
D. 文章既指出了我国非物质遗产数字化保护方面所所取得的进展,又指出了所面临的一些难题。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数字化技术的日新月异为运用数字化技术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提供了技术保障。
B. 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潮流,那么就会丧失其文化资源的作用。
C. 数字化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途
径,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而临新危机。
D.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取得的进展代表了数字化技术在系统应用阶段的进步。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怕周海亮
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鸡,放牛,院角为女儿种满桃红色的指甲花。
他喜欢躺在树荫下,枕着锄头,眯着眼,喝女人为他沏好的茶。
日子从叶隙间溜走,从禾尖上溜走,从茶香里溜走,从花开花落中溜走,他迷恋这种感觉。
可是战争来了,安静的生活突然被打断,他不得不离开。
他离开,因为他怕死,怕女儿和妻子遭遇意外。
他亲眼看见弹片将一个男人瞬间撕裂,那个男人,不过是如他一样的农人。
还有远处的枪炮声,俯冲下来的飞机,映红天边的火光,撤进村里的伤兵,蠕动的肠子和流淌的鲜血……他必须离开,暂别祖辈留下的土炕、土屋、土狗、土地。
他曾以为战争与他无关,但现在,他必须逃离。
他怕死,更怕别离。
他随着人群,逃出村子,逃上公路。
飞机追
赶着他们,炸弹不断在人群里爆炸,残肢断臂,随处可见。
人群躲进深山,燃烧弹倾泻下来,人被烧成炭,炭继续燃烧,世界变成地狱,地狱灼热滚烫。
他不明白农人有什么错,他只知道他们无处可藏。
又有士兵追赶上来,大山被层层围困,等待他们的,只剩死去和被俘。
很多人期待被俘,被俘还有机会,还有解释或者求饶的机会,但是他不想。
他什么也没有做错,他不想解释或者求饶。
他逃了出去。
几百个农人,他是唯一逃出去的一个。
他追上撤退的部队,成为一名士兵。
有老兵劝他不要当兵,老兵说:“以我们的装备,这不是打仗,不是拼命,而是送死。
”他说:“我当兵。
”老兵说:“当兵,肯定活不过三个月;被俘,运气好的话,可以熬到战争结束。
”他说:“我当兵。
”老兵说:“真不怕死?”他说:“怕死,但我当兵。
”
他怕死,更怕奴役。
他没有枪。
没有枪的新兵很多。
冲锋时,他扛着大刀,紧跟住前面的老兵。
老兵倒下了,他捡起枪,继续往前。
战斗打响以前,他曾担心过枪,老兵告诉他,这个最不用担心。
他说今天是
他当兵三个月的最后一天,正常的话,今天就该阵亡了。
他猜得很准。
他还说,现在当兵两个月,就是老兵了。
他这才知道,老兵不过二十一岁,三个月以前,还是西式医院里的一名牙医学徒。
老兵说得没错,他们不是拼命,而是送死。
一拨人填进去,一拨人又填进去,一拨人再填进去,似乎死的不是人,而是牲畜。
长官说,这叫“添油”,这是他们唯一可以选择的战术。
他懂。
在乡下,冬夜长,想让油灯燃烧不息,就得不停地添油。
他想,之所以让士兵们前赴后继,是因为,那火焰可以奄奄一息,但绝不能灭。
现在,他怕死,更怕熄灭。
可是战争竟然结束了。
战争竟然真的结束了。
听到这个消息,他不相信,仍然攥着烧火棍般的枪,缩在战壕,不敢出来。
他已当兵三年,他是整个师部唯一活过三年的士兵。
三年里他杀死十多名敌兵,他清晰地记得每一名士兵的模样和临死前的表情。
在他随后的生命里,那些士兵毫发毕现,面目狰狞,夜夜与他纠缠。
不管如何,他成为英雄,他应该受到赞美和礼遇。
可是他回到乡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鸡,放牛,院角种满桃红色的指甲花。
他说:“我
打仗,不就是为了回来吗?这么多人送死,不就是为了这样的生活吗?这样,我挺好,挺知足。
”
很多年过去,几乎没有人再记起他曾经是一名士兵。
又很多年过去,几乎没有人再知道这里曾经被轰炸、被占领、被蹂躏,这里的人们曾经被驱赶、被奴役、被屠杀。
每一天,他哆哆嗦嗦地走过村路,挤满老年斑的脸努力抬起。
他仰望天空,他怕有一天,天空里再次出现密密匝匝的飞机,然后,炸弹呼啸而下。
临终前几天,他想告诉每一个人,以前的村子,妻子,女儿,父亲,母亲,兄弟,炸弹,大火,老兵,战壕,履带,尘烟,炸成两段的尸体,黏稠的鲜血、鲜血、鲜血……可是他太老了,已经发不出声音。
他知道他不会忘记,但他怕活着的人们,会忘记。
现在,他不怕死,他怕遗忘。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部分,描绘了主人公树下休憩饮茶的生活场景,体现出“他”对平静美好生活的迷恋,为下文“怕别离”做铺垫。
B.通过老兵与“他”的对话以及对老兵(阵亡)经历的叙述,说明战争的危险残酷,对比反衬出
“他”投身革命、视死如归的果敢。
C.“战争竟然结束了。
战争竟然真的结束了”,此句中“竟然”“真的”说明战争进程出乎意料,“他”对此难以置信,同时也暗示了抗战的惨烈漫长。
D.文章弱化战争的具体时间、具体地点,甚至“他”连名字都未提及,借此突出故事的普遍性及其主题的共识性。
5.文中的主人公“他”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文中划横线的四个句子,意蕴丰富,设置巧妙。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二、古代诗文阅读(51分)
(一)文言文阅读一(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
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
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
学故有田舍,法罢,归买马司,登请复其旧。
守曰:“买马、养士孰急?”登曰:“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旦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守曰:“抗长吏耶!”曰:“天下所恃以
治者,礼义与法度尔,既两弃之,尚何言!”守不能夺,卒从之。
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
白于守曰:“高君贫无以养,愿太守劝其咸受。
”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授静江府古县令,道湖州,守汪藻馆之。
藻留与修《徽宗实录》,固辞,或曰:“是可以阶改秩。
”登曰:“但意未欲尔。
”遂行。
广西帅沈晦问登何以治县,登条十余事告之。
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
”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
”豪民秦琥武断乡里,持吏短长,号“秦大虫”,邑大夫以下为其所屈。
登至,颇革,而登喜其迁善,补处学职。
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忿而死,一郡快之。
帅胡舜陟谓登曰:“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登曰:“桧为相亡状,祠不可立。
”舜陟大怒,摭秦琥事,移荔浦丞康宁以代登,登以母病去。
舜陟遂创桧祠而自为记,且诬以专杀之罪,诏送静江府狱。
舜陟遣健卒捕登,属登母死舟中,藁葬水次,航海诣阙
上书,求纳官赎罪。
故人有为右司者,谓曰:“丞相①云尝识君于太学,能一见,终身事且无忧,上书徒尔为也。
”登曰:“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
”既而中书奏故事无纳官赎罪,仍送静江狱。
登归葬其母,事讫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登谪居,授徒以给,家事一不介意,惟闻朝廷所行事小失,则颦蹙不乐,大失则恸哭随之,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
其学以慎独为本,有《东溪集》行世。
(《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八》,有删节)【注】①丞相,指秦桧。
7.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B.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C.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
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D.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8、下列对文中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满秩,任期届满,也称“秩满”。
秩,古代官吏的俸禄,如“官人益秩,庶人益禄”。
唐朝时十年为一秩,白居易诗云“已开第七秩,饱食仍安眠”。
B.诣阙,赶赴朝廷。
阙,是古代在宫廷大门之外建造的两个对称的台子上的楼观,两台子之间阙然为道,故称为阙。
后常用“阙”代宫门、宫廷、皇帝居地。
C.太学,其名始于西周,曾有“成均”“东序”“右学”“上痒”等名称,汉武帝时,在京师设太学,从此,太学成为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最高学府。
D.纳官赎罪,中国古代法律规定的允许罪犯用金钱、物品或者劳役抵罪,以免除其刑罚的制度。
本文指向官府交出官职,并且告老还乡,义同“致仕”。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登兼任贺州学事一职时,力劝上司恢复州学的田舍;任期结束后,他把百姓馈赠的钱财又投放在州学的建设中,可见他对学校教育的重视。
B.在古县任职期间,高登因不满秦桧的所作所为,拒绝为给秦桧立祠,因而得罪上司。
上司就借他处置秦琥一事诬陷他,他又不肯媚俯权贵,终致入狱。
C.上任古县县令的途中,湖州太守汪藻挽留高登一起修订《徽宗实录》,并告诉他这可以改变社会秩序,但高登却坚决予以回绝。
D.高登被贬官闲居期间,靠教授学生维持生计,但他的注意力却丝毫不在生计上,还是一如既往为国事担忧,连死前的遗言都是国家大计。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5分)
(2)登归葬其母,事讫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5分)
(二)文言文阅读二(本题共1小题,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题(5分)
孺人姓冯氏,讳福贞,字海媛,世居嘉兴练浦之阳。
考讳镇鼎,归安县儒学教谕。
教谕君为学官,弟子有名,交渐广,徙碧漪坊,去先太傅文恪公第近止百步。
教谕君年过四十无子,生孺人,特珍爱之。
五龄,延塾师陈翁,授《毛诗》《孝经》。
有费姥者,往来教谕君家。
见孺人聪慧,为先妣唐孺人述之,唐孺人属姥为妁。
是夕,教谕君梦文恪公衣衮造其门,遂以孺人许彝尊为配。
寒家自文恪公以宰辅归里,墓田外无半亩之产。
至本生考安度先生,家计愈窘,岁饥,恒乏食,行媒既通,力不能纳币。
彝尊年十七,为赘婿于冯氏之宅。
遭乱,两家各去其居,安度先生播迁塘桥之北。
彝尊既昏,孺人赞予往侍养。
教谕君以田二十亩持券付孺人,孺人语予曰:“割父之田以奉翁,非力养矣。
”辞不受,挈其女至塘桥,鬻所有金条脱,治饔膳。
隘不能容,遂赁梅里道南茅亭之居,迎先生至里。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5分)
彝尊既昏,孺人赞予往侍养。
教谕君以田二十亩持券付孺人,孺人语予曰:“割父之田以奉翁,非力养矣。
”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明诗,完成12-13题。
登雨花台
魏禧①
生平四十老柴荆②,此日麻鞋拜故京。
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园陵③!
牛羊践履多新草,冠盖④雍容半旧卿。
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生。
注:①魏禧:生于明末,明亡后,隐居翠微山。
②老柴荆:老于茅屋,表示甘守贫贱。
③园陵:指南京钟山的明太祖朱元璋墓。
④冠盖:官僚们的华贵冠服车盖。
12.下列对这首诗歌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杜甫曾以“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肋”的诗句表示对唐王朝的耿耿忠心。
魏禧以“此日麻鞋拜故京”表达了更为深沉浓重的情感。
B.“谁使山河全破碎?”的“全”字含义深刻。
金瓯破碎,竟然无一可以幸免,而且是在极为短暂的时间内遭到了迅速覆灭的命运。
C.最后两句,诗人在雨花台上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他的真挚情感似乎打动了天地万物,只见凄风悲号,日夜不怠。
D.题目为“登雨花台”,笔墨即以景物为主。
通过写景,更能引发人们的共鸣,使人们的心灵受到无法抵制的颤动,从而增强了诗歌的力度。
13.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4.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韩愈《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与《劝学》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都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的观点。
(2)白居易《琵琶行》中,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侧面描写烘托的方法描写了琵琶女的技艺高超又美丽出众。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用
_____,_______从肖像和仪态上描写周瑜装束儒雅,风度翩翩。
________,精确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
(4)庄子的《逍遥游》中,强调对于自己所认定的就要坚持,用_____表达不理会世人的称誉,用________表达不理会世人的非难。
(5)杜甫的《登高》中,开篇_________,从听觉写出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声音哀怨凄惨。
_________表达了远离故乡、长期漂泊在外的无限悲愁。
(6)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一句,用夸张的手法描写蜀道山岭之高,与“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有异曲同工之妙。
又化用《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
(五)课内文言文知识(本题共6小题,12分)15、下列划横线的词语意义相同的的一项是(2分)
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B.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今操芟夷大难,略以平矣
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16.下列划横线的解释全部有错的一项是(2分)(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假:借助(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观察,看
(3)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游:交往(4)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辟:开,打开
(5)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逋:拖延,迟延。
(6)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伐:夸耀(7)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被:遭受(8)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报:上报,报告
(9)副有罪,当相坐。
坐:定罪(10)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夺:强行改变
A.(2)(5)(7)
B.(3)(4)(6)
C.(2)(4)(8)
D.(1)(8)(9)
17.下列划横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其孰能讥之乎其若是,孰能御之
B.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不如因善于之
C.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D.五万兵难卒合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18.对下列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1)夫晋,何厌之有?(2)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3)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5)是以见放(6)不拘于时
(7)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8)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玉
(9)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10)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哉
A.(1)(7)、(2)(5)(6)(10)、(3)(4)(9)、(8)
B. (1)(7)、(2)(5)(10)、(3)(4)、(6)(8)、(9)
C. (1)(4)、(2)(3)(9)、(5)(6)(8)、(7)(10)
D. (1)(4)(7)、(2)(5)(6)(10)、(3)(9)、(8)
19.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猥以微贱,当侍东宫”,此处“东宫”指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宫殿阁,借指太子本人,历朝历代都是以嫡长子做太子。
B.古代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称已故的母亲为“先妣”,如“先妣抚之甚厚”。
对已故父母合称“考妣”。
C.“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中“癸丑”是干支纪年法。
古人用干支依次、循环地纪年月日;此外,地支也可纪时辰,如“子夜”等。
D.《赤壁之战》有“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古代君王面南而坐,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故“北面”有臣服于人之意。
20.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张衡传》中“出为河间相”中的“出”指京官外调。
《琵琶行》中的“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中名为“出官”,实为被贬。
B.“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布衣”指麻布衣服,代指老百姓。
在古文中黎首、黔首、黎民、庶民、黎元都有百姓的意思。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束发”即男孩15岁。
古代成年男子满20岁要举行成人仪式,年满15岁少女举行可以婚配的笄礼仪式。
D.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专指驾车之人,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乘,指四匹马拉的车,春秋时代,千乘之国指中等诸侯国。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21-23题(本题共3小题,6分)。
一直以来,学界对过于封闭的专业文学批评颇有微词,常指责它们搬弄西方学术名词,话语呆板乏味,行文程式僵化,难以击中对象的要害。
其中问题的关键在于,以学术规范之名,忽略批评所应具有的思想、精神与灵魂。
概而言之,专业文学批评固然深刻、严谨,()。
因而,专业批评存在着蜕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
文本,它有时候会沉浸于单纯理论操练的欢悦,在纯粹的阐释中迷失批判性力量,从而流于一种无效的分析。
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因而都可能是批评家。
这无疑有利于打破专业精英文学批评的壁垒,激活普通大众的话语热情,也打破专业话语对批评行业的垄断。
在这个意义上,“微批评”因其微小而更易于回到对象本身,回到批评的初心。
它____ ,无所旁骛,能够在简短的文字中直抵根本,而无需漫无边际的铺陈和____ 的延展,更没有____ 的枯燥和_____ 的迂腐;它拒绝一切关于批评的繁文缛节,只要“寸铁杀人”、一针见血的快意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惊艳。
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危言危行喧宾夺主要言不烦食言而肥
B.仗义执言虚张声势长篇累牍食古不化
C.仗义执言喧宾夺主要言不烦食古不化
D.危言危行虚张声势长篇累牍食言而肥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专业批评存在着蜕变为从文本到文本、从理论到理论
B.存在着蜕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的专业批评
C.专业批评存在着蜕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的危险
D.存在着蜕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的专业批评的危险
2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但是其罪魁祸首是弱化批评现实感的学理性
B.但其学理性常会成为弱化批评现实感的罪魁祸首
C.但是其罪魁祸首是学理性弱化了批评现实感
D.但批评现实感常常使得专业批评学理性弱化
24.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1)过去的婚姻要讲个门当户对,这种观点虽属门户之见,但和今天人们看中演值相比,倒也没有太大问题。
(2)读书的乐趣很难和他人分享,因为读书更多的是获得一种心照不宣的快乐,安静地读,安静地体会,才更有收获。
(3)这是一个异常复杂的学术问题,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很多,但还没有出现统一观点,我在这里存而不论。
(4)“蚁族”品牌的创始人郑剑辉独具只眼,找准了市场切入点,将电子商务事业打理得风生水起,旗下多所店铺单品月销量过万。
(5)大学生消费缺乏规划,随意性大,寅吃卯粮的情况并不少见,他们经常会采用“金融手段”来满足消费需求。
(6)长征是人类历史的伟大奇迹,红军战士的精神山高水低,长征为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A.(1)(2)(4)
B.(3)(4)(5)
C.(1)(3)(6)
D.(2)(5)(6)
2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养老是国家大事更是家事,国家将进一步健全“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B.我们对职业只要有一颗敬畏和赤诚的心,用“匠人精神”将这份职业做到极致,就有“天天向上”的巨大可能。
C.近期,西班牙著名诗人希梅内斯创作了与《小王子》《夏洛的网》齐名的心灵读本----散文集《小毛驴与我》,感动了中外无数的小读者。
D.9月8日,中国石油向与会的近5000名来自全国的空间信息技术从业者介绍了如何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让信息化工作迈上共享服务新阶段。
26.下面一则文稿在表达上有几处不妥当,请任意找出五处并加以改正。
山东省实验中学70周年校庆公告
南依历山,东临趵泉,弦歌不辍,薪火相传。
2019年10月18日,山东省实验中学将迎来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