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作业专项方案(长江抛石)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作业专项⽅案(长江抛⽯)概述
XXXXXXXXXXXXXXXXXXX⼯程
⽔
上
作
业
专
项
⽅
案
XXXXXXXXXXXXXXXXXXX项⽬部
⼆〇⼀X年X⽉
⼀、⼯程概况
1.1施⼯环境、河床地形、⽔流流速流向、潮位变化分析
1.1.1⼯程简介
本⼯程位处XXXXXX河⼝~XXX河⼝段:护岸段全长XXXkm,具体平⾯布置分布如下:
(1)上段:XXX(XXX)有限公司~XXX有限公司码头段,长XXXm,护岸⼯程平⾯布置分为2个区,①区河床⾼程在-10~-13m左右,抛宽30m,抛厚1.2m;②区为防崩层,抛宽15,抛厚1.5m;抛⽯粒径0.2~0.6m;
(2)下段:XXX有限公司码头段下游,长745m,护岸⼯程平⾯布置分为2个区,①区河床⾼程在-10~-14m左右,抛宽5~10m,抛厚1.2m;②区为防崩层,抛宽15,抛厚1.5m。
抛⽯粒径0.2~0.6m。
1.1.2施⼯环境
(1)⽓象
XXX沿江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候区,⾬量充沛,四季分明。
多年平均⾬量为 1027.8mm,年最⼤降⾬量1565.2mm,最⼩488mm。
降⾬时空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汛期(6~9⽉),汛期平均降⾬量为589mm,约占全年的58%。
6、7⽉份的集中降⾬与梅⾬有关,秋季降⾬与台风有关。
地区多年平均⽓温14.8℃,历史最⾼⽓温达39.1℃,最低零下17.7℃,⽆霜期200~240天,⽔⾯蒸发量900~1200mm,陆⾯蒸发量500~700mm。
盛⾏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春夏季多东南风,秋冬季多偏北风。
主要⽓象⽓候特征
(2)⽔⽂
长江XXX位于感潮河段,受径流和潮汐双重作⽤,同时,淮河⾏洪对沿江潮位也有影响。
长江⼤通站历史最⼤洪峰流量为92600 m3/s;淮河⼊江⽔道实际年最⼤⾏洪流量为10700m3/s。
1.1.3河床地形
本⼯程处于XXX左汊中部位置,XXX汊道位于XXX,⾃XXX,长24.7km,右汊即⾼资弯道是主汊,长16km,为曲率⽐较⼩弯曲河道,平均河宽约1450m;左汊为⽀汊,长13km,呈顺直型,平均河宽约880m。
长江主流出XXX弯道后,由左向右过渡⾄XXX右汊,主流沿⾼资弯道右岸下⾏⾄龙门⼝附近与左汊⽀流汇合后,⼜向左过渡⾄六圩弯道。
建护岸⼯程区域近岸河床特征等⾼线基本胶结在⼀起,近岸河床冲淤变化幅度较⼩。
1.1.4⽔流流速流向(具体流速流向以现场实际测量为准)
(1)⽔流流速
1)XXX河段左汊断⾯平均流速⼤于右汊断⾯平均流速,约为 1.1:1。
左汊断⾯平均最⼤流速发⽣在低潮前约 2.0h,左汊断⾯平均最⼩流速发⽣在⾼潮期。
2)最⼤流速与最⼩流速的相差程度与潮差呈正相关。
3)流速在垂线⽅向上的分布特点为⾃上⽽下递减。
本⼯程护岸设计枯⽔位为1.5m。
设计流速:XXX左汊⼝门左汊边滩设计流速为2.5m/s,XXX头左缘深槽护底和左汊潜坝⼯程设计流速统⼀为3.0m/s。
(2)⽔流流向
本河段⽔流以单向流为主,且流向较为稳定。
左汊断⾯平均流向为77°。
1.1.5潮位
XXX长江潮位特征以⼗⼆圩⽔位来描述。
天⽂⼤潮测验期间,⼗⼆圩站潮位最⼤涨潮潮差⼩于最⼤落潮潮差,平均涨潮历时约 3.2h,平均落潮历时约9.3h;⼩潮测验期间,⼗⼆圩站潮位最⼤涨潮潮差亦⼩于最⼤落潮潮差,平均
涨潮历时约 2.5 h,平均落潮历时约7.5h。
沿江各站历史最⾼潮位:泗源沟
7.26m(废黄河⾼程系,下同),⽠洲6.89m,三江营6.27m。
根据观测资料分析,本断⾯的潮流与潮位的关系基本⼀致。
最⾼潮位时流速相对较⼩,最⼤流速⼀般出现在低潮前2.0 h左右。
由于天⽂潮汐的影响,⾼潮期XXX断⾯流量较⼩,低潮期XXX断⾯流量较⼤。
1.2⼯程特点、难点分析
(1)本⼯程施⼯区域紧靠XXX码头,施⼯前需与码头⼚家沟通,做好对接⼯作,尽可能减少因⼯程施⼯对码头作业产⽣不利影响。
(2)⼯程施⼯区域紧靠航道,来往运输船舶多,通航安全压⼒⼤。
为了保证施⼯期间长江航道的安全畅通,主动与航运管理部门联系,服从统⼀指挥和调度,施⼯作业区需设置明显航标和⽔⾯浮标,以⽰出抛⽯作业区范围,并对上下游来船⽅向200⽶外也需设置明显安全标志,浮吊船外侧60⽶设置警⽰标志,保证⾏船安全。
(3)施⼯浮吊定位船通过⾼频喇叭不断喊话,与上游来船提前沟通,保证⾏船安全。
(4)利⽤我⽅优势,主动申请XXX⽔上执法监督⼤队派⼈不间断护航,项⽬部派专⼈⽔上巡逻。
(5)抛⽯落距测量计算是本⼯程重点,抛⽯施⼯中长江流速、⽔位变化较⼤,需勤测流速、流向,以保证块⽯抛投的⽔下飘移距离精度,以便控制施⼯作业定位精度。
(6)实际施⼯中遇到强风、暴⾬、⽔急、雾天等不良天⽓,需停⽌施⼯,保证施⼯质量及施⼯安全。
1)长江⼤通站流量≥50000⽴⽅⽶/秒;
2)施⼯⽔域流速≥2⽶/秒;
3)江⾯风速≥5级;
4)⽇降⽔量≥5毫⽶;
5)雾天能见度≤1千⽶。
(7)我单位严格按照《⽔利⾎防技术规范》(SL 318-2011)的要求,并加强与⾎防部门的联系,做好协调与防治配合⼯作,采取对施⼯⼈员查治病、健康教育、个体防护等⾎吸⾍病防控措施。
(8)抛⽯施⼯注意事项:
根据长期的⽣产实践,为确保抛⽯质量和安全,总结出抛⽯的⼀系列施⼯规则,
1)⾸先做到“三要”:⼀要⽯料在船上分条堆放,严禁乱堆乱放;⼆要抛⽯定向,根据设计⽅格⽹定位定量抛⽯,保证抛⽯质量;三要做到抛⽯均匀,⼤⼩兼顾,在深⽔处应先抛⼩⽯铺底,后抛⼤⽯压顶。
2)其次做到“三准”:⼀是定位⽅向要准,抛⽯前严格按⽅格⽹定位,核准后才能抛⽯;⼆是⽔深、流速资料要准确,尤其抛⽯前与抛⽯后的两次定位资料要准;三是抛⽯⽅量要记准,对于抛⽯⽅量较⼤的断⾯,⼀定要有专⼈记录,避免漏抛、多抛或少抛;
3)最后做到“五不抛”:⼀是未测量不抛,否则达不到抛⽯要求;⼆是⽯料未经验收不抛,应派专⼈对料船上的⽯料进⾏量⽅,并准确记录,为定点、定量抛⽯提供资料;三是风⼤⽔急雾天不抛,因为此时不易抛准,且操作⼈员不安全;四是没有定位⽆⼈指挥不抛;五是⽔上作业安全为主,抛⽯⼯⼈应佩
戴安全设备,否则不准上船抛⽯。
1.3分部、单元、⼩抛区划分及定位放样
1.3.1⼯程结构
XXX引河⼝~XXX河⼝新护⼯程:护岸段全长XXXkm,平⾯布置分为:
(1)上段:XXX(XXX)有限公司~XXX有限公司码头段,长XXXm,护岸⼯程平⾯布置分为2个区,①区河床⾼程在-10~-13m左右,抛宽30m,抛厚1.2m;②区为防崩层,抛宽15,抛厚1.5m;抛⽯粒径0.2~0.6m;
(2)下段:XXX有限公司码头段下游,长800m,护岸⼯程平⾯布置分为2个区,①区河床⾼程在-10~-14m左右,抛宽5~10m,抛厚1.2m;②区为防崩层,抛宽15,抛厚1.5m。
抛⽯粒径0.2~0.6m。
抛⽯断⾯⽰意图
1.3.2分部、单元、⼩抛区项⽬划分
根据《XXX长江⽔下平顺抛⽯护岸⼯程质量验收办法(试⾏)》,可将单元⼯程划分为若⼲个⼩抛区进⾏抛护,但对⼩抛区的⼤⼩仅规定不得超过200m2。
多年的施⼯经验表明,⼩抛区⾯积划分得过⼤或过⼩均不利于抛投质量、进度控制,不能保证达到“抛准、抛匀”及⼯程进度相协调的⽬标。
施⼯时,将各项⽬抛护范围划分成⾯积相等的5m(垂直流向)×10m(顺⽔流向)和5m(垂直流
向)×25m(顺⽔流向)标准⼩区标准⼩区和部分不规则⼩区,然后对每个⼩区进⾏编号,计算出每个单元⼩区需要抛投的块⽯总量,并报监理⼯程师审核确认。
具体项⽬划分如下:
1.3.3定位放样
施⼯前,应仔细分析⽔下地形图,观察施⼯现场⽔流情况,确定定位船的抛锚点位置和抛锚⽅式,实⾏专⼈指挥,协调作业,使定位船基本就位。
精确定位:定位船基本就位后,根据计算出的抛投单元⼩区的定位坐标和抛⽯提前量,采⽤GPS全球定位系统精确定位。
定位坐标应考虑两个⽅⾯:①抛⽯提前量;②吊机⼯作死⾓(定位船与抛投单元⼩区外缘的⼀段距离,⼀般为1m)。
浮吊船定位后,将深仓⽯料运输船绑定在定位船外侧即可开始作业,见下图并填写好定位船记录表:
浮吊船定位⽰意图表A.2 定位船定位记录
1.4抛⽯提前量控制及施⼯⼯艺
1.4.1抛投试验
抛⽯提前量是⽔下抛⽯中确保⼯程质量的⼀个重要参数。
因此需通过试验测出不同断⾯和不同距点的抛⽯冲距。
抛⽯分段、分层施⼯,每层厚度宜⼤致相等。
根据抛⽯时的⽔位、流速情况,通过计算和试抛确定抛⽯船的停泊地点。
抛⽯前的试抛施⼯:在进⾏抛⽯施⼯前选取⼀段护岸(L=50m)作为抛⽯试验段。
1.4.1.1试抛的⽬的:
通过试验并结合抛⽯冲距经验公式得出⽔位、⽔流、风浪对抛⽯施⼯的影响,找到块⽯落点与基床位置的关系,同时也可以测量浮吊船所抛⽯料在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