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与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与体会
摘要】本文在对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简单回顾的基础上,结合个人临床实践,
阐析对补中益气汤的应用体会,并进行一定思考,阐述中医辨证论治及异病同治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2095-1752(2016)18-0342-02
补中益气汤出自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所著《内外伤辨惑论》。
其药物组成、功效、适应症等,在原书主治范围的基础上,各版中医教材及相关现代文献
均有详细记录,已为广大学者熟知,故此处本文只做简要表述。
其功用为补气升阳,甘温除热;主治范围包括:脾胃气虚及气虚下陷证,症见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作,动则气短,或气虚发热,身热
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
主要涉及内科杂病。
笔者在福建中医药大学林坦教授的指导下,在临床使用补中益气汤的过程中,除了将其用于治疗内科杂病,尚对本方的其余适应症的进行了一定发挥,并得到
一些个人体会,以下做简要阐析以供分享。
其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欢迎广大学者
指正。
1.脾虚气陷症
临床上气血阴阳不足都能导致脾胃虚弱,出现脾气不足、中焦虚寒、气血两虚、胃阴不足等证,可选择的方药包括四君子汤、建中汤、八珍汤、益胃汤等。
笔者根据以下理论基础,选择使用了补中益气汤加减。
首先,脾胃虚者,多数临床表现兼有脾失升清的症状,脾主升清,脾宜升则健,这就决定了脾胃虚弱者,需采用一定的升提脾气的方法。
而四君子汤、建中汤、归脾汤等多无升提之法,所以不选上方为主方进行加减。
其次,中医学认为脾气不足,气虚下陷,影响水谷运化,水谷运化受扰,气
血阴阳化生都受到影响。
因此笔者认为,有脾气不足者,常伴血、阴、阳之不足,即使辰下未见血、阴、阳不足之症,在未治疗的情况下,最终还是会导致血、阴、阳不足的症状。
所以,根据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原理,在治疗脾胃虚弱病时,笔者
并不选用单一的补脾胃气血阴阳之方,如选四君子汤补脾气等。
根据以上理论基础,笔者认为,在治疗脾胃病时,一旦确认虚实之后,可选
择补中益气汤加味,在补益中气的基础上,辅予增强脾胃运化,以化生气血阴阳
的药物,如山楂、神曲、谷芽、麦芽、鸡内金等,而不必拘泥于基本治则,如见
血虚补血,见阳虚补阳。
2.喉痹
喉痹相当于西医的慢性咽炎。
其病机主要为外邪侵袭,上犯咽喉;邪毒久留,肺胃热盛,肺肾阴虚等,常见方药有疏风清热汤、清咽利膈汤,养阴清肺汤等。
笔者根据以下理论基础,选用补中益气汤为基础方。
众所周知,喉痹为久治不愈的一种慢性疾病,不同于乳蛾,它虽然症状与喉
痹相似,但多属外感,起病急骤。
《内经》云:喉主天气,咽主地气,咽喉者,
水谷之道路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
一方面,肺为娇脏,主气属卫,喉
痹经久不愈,必损肺气,故应补益肺气,另一方面,脾为肺之母,脾虚气陷,无
力升提,土不生金,肺无所滋,则肺虚气弱,故补肺益气之法虽佳,但补土以生
金之法亦是关键;分析至此,虽然已可认为治疗喉痹当选补肺健脾,清咽利膈汤,
养阴清肺汤之法,选用前述常见方剂,但笔者根据五行生克理论,认为仍然应以
健脾补土生金为主,即脾土病,肺金衰,所以笔者仍然选用补中益气汤为基础方
治疗慢性咽炎。
以下例举病例一则。
刘某某,男,42岁。
患者反复咽干、咽痒20年,诊断为“慢性咽炎”,平素
易疲乏无力,每逢劳累则发,口干不欲饮,胃纳欠佳,偶有泄泻。
刻诊:1周前
感冒后遗留咽干、咽痒,口干不欲饮,疲乏无力,伴有低热感(测体温正常)食
欲欠佳,大便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此患者禀赋不足,肺脾早伤,外邪留恋,辩其为病位在脾肺,子病及母,胃纳欠佳,偶有泄泻为脾虚,脉细弱为气虚,辩
其为:脾胃虚弱,肺失濡润,咽喉失养。
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30g、党参
15g、白术10g、炙甘草6g、升麻10g、柴胡10g、当归10、陈皮6g、沙参10g,
淮山30g,鸡内金10g。
患者服完两剂后诉咽干、咽痒明显减轻,继服三剂后无
明显不适,不愿再服汤剂,嘱早服补中益气丸,晚服香砂六君子丸巩固,一月后
随访痊愈。
3.痔疮
痔疮是指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
脉团。
临床上多采取手术的方法治疗,若按照中医的辩证论治入手,部分患者在
痔疮初期采取中药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以下是笔者使用该方的理论基础。
中医学认为,脾喜燥恶湿,脾燥则健,体内湿邪得以运化,同时为仓禀之官,是后天气血生化之源。
脾健,气血生化有源,运化充足,湿化血畅。
因而笔者认
为补中益气是治疗痔疮属于脾虚气陷的治疗要点,正符合补中益气的主治功效范围。
以下例举病例一则。
王某某,男,52岁。
患者以大便后反复出血及下坠感求诊。
诊断:“痔疮出血”既往有痔疮病史20余年,此次发作已经医院诊断及内服药物治疗,药后效果
欠佳,因不愿手术治疗故要求中医治疗。
刻诊:面色萎黄,疲乏气弱,口干不渴,饭量少,大便后有淡红色鲜血少量,似有物脱出,舌淡红,苔滑薄白,脉细数,
沉取无力。
辩其为脾虚气陷,血失统摄。
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生炙黄芪各50g,党参15g、白术10g、炙甘草6g、升麻10g、柴胡10g、当归10、陈皮6g、沙参
10g,炮姜15g,地榆炭30g。
患者服完两剂诉已无出血,二诊守上方改生炙黄芪
各30g,去地榆炭,继服三剂后无明显不适,不愿再服汤剂,嘱服补中益气丸巩固。
诚如本文之前对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的简单回顾,本方的当代应用及研究主
要集在了内科治疗之上,尤其是医药厂家直接将补中益气丸归类为非处方药,虽
然使之使用得以开拓,但从某种程度上使得中医理、法、方、药之间存在脱节现象,违背了中医辨证论治,尤其是异病同治的治疗原则,从而使之发挥受到了一
定的局限性。
笔者通过对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及上述分析认为,异病同治在当代医疗实
践过程中不容忽视。
临床治病,理法方药,一脉相承,缺一不可,单凭一纸具有
缺乏完整性的说明书,而将某种中成药的使用局限在某个范围,只要理法得当,
辨证得体,所有疾病均可使用。
【参考文献】
[1]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