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考试重点复习内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1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

2 水土保持学研究的内容:(1)各种水土流失的形式、分布和危害(2)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措施(3)水土流失与水土资源调查和评价的方法(4)水土保持效益(5)面源污染的控制
3 水土流失危害:(1)耕地减少,土地退化严重(2)泥沙淤积,加剧洪涝灾害(3)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剧了干旱的发展(4)生态恶化,加剧贫困程度
4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危害:造成可利用土地面积减少,土地生产力下降,生产和生存条件恶化,旱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农田、牧场、城镇、村庄、交通线路和水利设施等受到严重威胁。

5 水土保持的特点及其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

1 加速侵蚀:人类活动逐渐破坏了陆地表面的自然状态,加快和扩大了某些自然因素的作用,引起地表土壤破坏和移动,使土壤侵蚀速率大于土壤形成速率,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理化性质恶化,甚至使土壤遭到严重破坏。

2 溅蚀:裸露的坡地受到雨滴的击溅而引起的土壤侵蚀现象(雨滴击溅侵蚀)
3 沙砾化面蚀:在土石山区的农地上,由于风化形成的土壤,其土层薄,土壤中所含粗骨物质较多,在分散的地表径流作用下,土壤中的细粒、黏粒及腐殖质被冲走,沙砾等粗骨物质残留在地表,经耕作后又与底土相混合,耕作困难,最终导致弃耕,这种侵蚀过程成为沙砾化面蚀。

4 鳞片状面蚀:在非农耕地的坡面上,由于不合理的樵采或放牧,使植被情况恶化,植被种类减少,生长不良,覆盖度趋于稀疏,以至使得有植被覆盖处和无植被覆盖处受径流冲刷的情形不同,形成了鱼鳞状的侵蚀形态。

5侵蚀沟:由沟蚀形成的沟壑称为侵蚀沟。

6 沟壑密度:单位面积上侵蚀沟总长度,单位以km/km2计。

7 平衡剖面:
8 侵蚀基准面:在沟口与河流交汇处,是侵蚀沟的侵蚀基准,通过侵蚀基准所作的水平面,即为侵蚀基准面,也是侵蚀沟下切的极限。

9 陷穴: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一种侵蚀形式。

由于地表径流
沿黄土的垂直缝隙渗流到地下,
使可溶性矿物质和细小土粒被
淋溶至深层,土体内形成空洞,
上部的土体失去顶托而发生陷
落,成垂直洞穴,这种侵蚀称为
陷穴。

10 化学侵蚀:
11 允许土壤流失量:是指在长
时期内保持土壤肥力和维持土
地生产力基本稳定的最大土壤
流失量。

12 土壤侵蚀强度:是表示和衡
量某区域土壤侵蚀的数量多少
和侵蚀的轻重程度,通常采用调
查和定位长期观测得到。

13 土壤侵蚀模数:是指单位面
积上每年侵蚀的土壤总量。

14 土壤侵蚀的概念及土壤侵蚀
类型的划分:
概念: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
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
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
的过程。

土壤侵蚀类型的划分:(1)按土
壤侵蚀发生的速率划分,分为正
常侵蚀和加速侵蚀(2)按土壤
侵蚀的时间划分,分为古代侵蚀
和现代侵蚀(3)按引起土壤侵
蚀的外营力种类划分,分为水力
侵蚀类型、风力侵蚀类型、重力
侵蚀类型、冻融侵蚀类型、混合
侵蚀类型、冰川侵蚀类型和化学
侵蚀类型等。

15 简述径流的形成过程:降雨
过程→扣除损失→净雨过程→
流域汇流→流量过程。

16 各种土壤侵蚀类型的外营力
是什么?各土壤类型的特点有
哪些?
(1)水力侵蚀外营力是水
力①溅蚀特点:移走土粒,
对地表土壤物理性状有破坏作
用,使土壤表层泥浆薄膜,堵塞
土壤空隙,阻止雨水下渗,为产
生坡面径流创造了条件。

②面
蚀:特点:涉及面积大,侵蚀
的都是肥沃的表土层,对农业生
产的危害很大③沟蚀:特点:
所涉及的面积不如面蚀范围广,
但它对土地的破坏程度远比面
蚀严重,因为一旦形成侵蚀沟,
土地即遭到严重破坏,而且由于
侵蚀沟的不断发展,曾经连片的
土地被切割的支离破碎。

但侵蚀
沟只在一定宽度的带状土地上
发生和发展,就其涉及的土地面
积远较面蚀小。

④山洪侵蚀:
特点:破坏力大并能搬运和沉积
泥沙石块。

山洪侵蚀改变河道形
态,冲毁建筑物和交通设施、淹
埋农田和居民点,可造成严重危
害。

(2)重力侵蚀外营力
是重力①陷穴特点:地表
径流沿黄土的垂直缝隙渗流到
地下,使可溶性矿物质和细小土
粒被淋溶至深层,土体内形成空
洞,上部的土体失去顶托而发生
陷落呈垂直洞穴。

②泻溜
特点:土体表层剥裂,碎屑物质
受重力作用顺坡而下,在坡麓逐
渐形成锥形碎屑堆积体。

③崩
塌特点:崩塌形成的崩落面
不整齐,崩落体停止运动后,若
土体上下之间的层次被彻底扰
乱。

④滑坡特点:滑落后
的滑坡体层次虽受到严重扰动,
一般还可保持原来的相对位置,
滑坡下滑速度有快有慢,规模有
大有小,危害很大。

⑤山剥
皮特点:开始时规模较小,
因植物根系相互缠绕,剥落的部
分开始向四周扩散,尤其再遇暴
雨后规模迅速扩大。

(3)冻融侵蚀外营力是
温度。

特点:当土壤空隙或岩
石裂缝中的水分结冰时,体积膨
胀,因而使裂缝加宽加深;当冰
融化时,水分沿着裂缝深入到土
体或岩石内部,这样冻结、融化
反复进行时,不断使裂缝加深扩
大,以致使岩石崩裂成岩屑。

(4)冰川侵蚀外营力是
现代冰川的活动对地表造成的
机械破坏作用。

(5)混合侵蚀外营力是
水流冲力和重力的混合共同作
用特点:含有大量土砂石块
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不同于
一般的暴雨洪流,其含有比一般
洪流多5-50倍的泥沙石块,刹
时间能将数以千百万立方米的
砂石冲进江河。

(6)风力侵蚀外营力
是气流冲击作用特点:主要
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气流中
的含沙量随风力的大小而改变
17 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分的
依据是什么?是如何划分的?
根据我国地形特点和自然界
某一外营力在一较大的区域里
起主导作用的原则,水利部颁布
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190-1996),把全国划分为
三大土壤侵蚀类型区,即水力侵
蚀为主的类型区,风力侵蚀为主
的类型区,冻融侵蚀为主的类型
区。

根据各类型区的地质、地貌
及土壤特点,又进行二级划分。

18 下渗强度:(下渗率f)指单
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渗入土壤
中的水量。

19 超渗产流:降雨强度超过下
渗强度就开始产流
20 径流系数:地表径流与降水
量的比值。

21 临界风速:
22 风沙流:在风力的吹动下,
地表松散的沙粒被吹起,并随气
流前进,这种含有沙粒的运动气
流成为风沙流。

23 输沙律:是指气流在单位时
间内通过单位面积(或单位宽
度)所搬运的沙量成为输沙律。

24 径流退化现象:当雨量不大,
在山坡较缓的坡地上,土壤吸水
力较强时,随坡长的增加,径流
量和流失量反而减少,形成所谓的“径流退化现象”。

25 土壤抗蚀性:是指土壤抵抗径流对它们的分散和悬浮能力,其大小主要取决于土粒和水的亲和力
26 土壤分散率:表示土壤在水中分散程度的指标。

27 土壤侵蚀率:是表示土壤可蚀性程度的指标。

28土壤分散系数:是表示土壤团聚体在水中破坏程度的指标。

29 土壤的抗冲性:是指土壤抵抗流水和风等侵蚀力的机械破坏作用的能力。

30 什么叫水的地球大循环?水文要素有哪些?
水的地球大循环:在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水从海陆表面蒸发,上升到大气中,成为大气的一部分。

水汽随着大气的运动转移并在一定的热力条件下凝结,因重力作用降落形成降水,一部分降水可被植物拦截吸收,另一部分降水到达地面,形成地面径流,渗入土中的水一部分以表层壤中流和地下水径流形式进入河道,,形成了河川径流。

贮于地下的水,一部分上升至地表面蒸发,一部分水响深层浸透,在一定的地质构造条件下排出或成为不同形状的泉水。

地面水和返回地面的地下水,最重要流入大海或蒸发到大气中去。

水文要素:降水,下渗,蒸发,径流,水位,流量,含沙量,水温,冰凌和水质等。

31泥石流的形成条件:(1)要有充足的固体碎屑物质(2)要有充足的水源(3)地形条件
泥石流的特征:(1)突发性和灾害性(2)波动性与周期性(3)群发性和强烈性
32 植物的蓄水保土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拦截降水(2)调节地表径流(3)固结土体(4)改良土壤性状(5)降低风速,防止灾害
此外,森林还有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量,调节气温,防止干旱及冻害,净化空气,保护和改善环境等多种效益。

第三章
水土保持规划设计的依据:指编制规划设计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标准、主要技术文件和任务依据。

水土保持规划和设计的技术深度不同:
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文件的编制程序:1.进行水土保持综合调查。

调查分析规划设计范围内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情况、水土流失特点,以及水土保持工作的成就与经验。

2.规划设计区域系统综合分析与评价。

分析规划设计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要素组成、相互关系,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自然、生态和社会
经济环境特征及其水土流失特
征。

3.水土保持区划和类型区划
分。

在水土保持战略规划或大江
大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发展等规
划中,要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
区、监督区和预防保护区。

在水
土保持综合调查的基础上,根据
规划范围内不同地区的自然条
件、社会经济情况和水土流失特
点,划分若干不同的类型区,各
区分别提出不同的土地利用规
划和防治措施布局。

4.编制土地
利用规划。

根据规划范围内土地
利用现状与土地资源评价,考虑
人口发展情况与农业生产水平、
发展商品经济与提高人民生活
的需要,研究确农村各业用地和
其他用地的数量和位置,作为部
署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基础。

5.
进行防治措施规划与设计。

根据
不同利用土地上不同的水土流
失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防治措
施。

对有轻度以上水土流失的坡耕
地、荒地、沟壑和风沙区,采取
综合防治措施,控制水土流失,
并利用水土资源发展农村经济。

对坡度在15°以上的林地、草地
等流失轻微但有流失潜在危险
的区域,采取“预防为主”的保
护措施。

在发展战略规划中,对
大片林区、草原和大规模开矿、
修路等开发建设项目地区,应分
别列为重点防护区和重点监督
区,加强预防保护工作,防治产
生新的水土流失。

对有一定植被
郁闭度的疏林地、幼林地、荒草
地等,有一定水土保持功能但达
不到水土保持要求的地类,应采
取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

6.环
境影响评价。

根据规划区面源污
染、江河水质、生态环境等环境
现状,预测、评估项目实施后的
环境影响,提出预防和减免对
策,得出规划区环境影响评价的
结论。

7.分析技术经济指标。


括投入指标、进度指标、效益指
标三方面。

三项指标互相关联,
根据投入确定进度,根据进度确
定效益。

8.整理规划设计成果。

写出规划设计报告,同时完成必
要的附表和附图。

水土保持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水土保持综合调查,规划设计区
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分析与评价,水土保持“三区”
和类型区分划,防御监督、监测
与水资源规划,各业土地利用规
划,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总体
布局,单项治理措施涉及,主要
技术经济指标劳力、物资和经费
计算、进度安排,国民经济评价
和水土保持效益分析,规划方案
决策与实施组织管理。

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中各业土地
利用面积的确定:
1.农业用地规划。

根据土地资源
评价,将一级和二级土地作为农
地;如不能满足需要,则考虑三
级或四级土地加工改造后作为
农地。

对农地需要用的数量,按
以下步骤进行:a研究确定单位
面积粮食产量。

b研究确定农村
人口的增减数量。

c研究确定规
划期末需要的农地面积。

2.林业
用地规划。

a水土保持林用地主
要布设在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
陡坡、沟坡或沟底等在土地资源
评价中等级较低的土地。

在有风
蚀和风沙危害地区应有农田防
护林网与防风固沙林带。

为达到
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
目的,同时结合解决群众烧柴问
题的需要,水土保持林面积应占
较大比重,一般可达30%左右。

b经济林与果园用地主要布设在
土层较厚、背风向阳的荒坡或退
耕地。

根据发展市场经济、建立
商品生产基地、促进群众脱贫致
富奔小康的需要,经济林与果园
用地面积,有条件的要求规划期
末达到人均0.07hm2左右。

c在
规划范围内原有大片天然林的
地区,应将天然林面积包括在林
业用地面积内,并在土地利用结
构中加大林业用地占土地总面
积的比重;同时提出封禁治理措
施。

3.牧业用地规划。

a人工种
草用地主要布设在土壤比较瘠
薄、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退耕地
或荒坡,在土地资源评价中也属
较低等级,但可略高于水土保持
林用地。

为了满足发展牲畜的需
要,人工种草应有足够的面积。

特别在天然牧场不能满足发展
牲畜需要的地区,更需加大人工
种草面积的比重,一般要求每一
个羊单位有0.07hm2人工草地。

b在规划范围内有大片天然草地
和天然牧场的地区,应将天然草
地和天然牧场面积包括在牧业
用地面积内,并在土地利用结构
中加大牧业用地比重;同时提出
封禁治理与天然牧场改良措施。

4.副业用地规划。

农村副业包括
种植、养殖、编织、加工、采集、
挖掘、运输和第三产业等,其需
用土地有的结合在农、林、牧业
用地中安排,有的在其他用地中
安排,规划中可不单独安排用
地。

5.渔业用地规划。

根据市场
经济发展需要,渔业用地有的应
结合水土保持措施中的小水库、
塘坝和蓄水池,有的利用天然水
面,有的专修鱼塘养鱼。

规划中
应分别明确其面积和位置。

6.其
他用地规划。

包括村庄、道路、
房屋等。

随着市场经济和第三产
业的发展,规划实施期内村庄、
道路、房屋等用地面积将不断增
加。

规划中应根据“珍惜每一寸
土地”的原则精打细算,合理安
排,在满足发展经济需要的同
时,尽量节约用地,尽量避免占
用高产农地。

水土保持设施布局的基本原则:
总体布局应包括措施平面配置
与实施顺序安排两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各有小流域规划和大、中流域规划两个层次的不同要求。

一、综合治理措施的平面配置。

1.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配置,应遵照以下原则:以整个小流域为规划对象,从分水岭到坡脚,从沟头到沟口,从支沟到干沟,从上游到下游,建成完整的防御体系。

根据流域内各类土地的适宜性和发展生产的需要,确定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在不同利用的土地上分别配置相应的治理措施:在宜农的坡耕地配置梯田与保土耕作措施,在宜林宜牧的荒山荒坡上植树种草;根据需要,可在农田荒地上配置各类小型蓄排工程,在各类沟道配置各项治沟措施,做到治坡与治沟、工程与林草紧密配合,协调发展,互相促进。

治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

各类治理措施的产品满足生产、生活需要,并适应市场要求。

梯田坝地解决群众粮食问题;林、草、果、经,解决“三料问题”,并与商品基地建设结合,解决经济问题。

小流域各项治理措施的平面配置,必须逐项到位,明确反映各项措施的具体位置和数量,并作出典型设计。

不同类型地区的小流域,实施及配置方式要因地制宜。

2.大、中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配置,应遵照以下原则: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情况和水土流失特点,将规划范围分为若干个不同类型区,突出每个类型区的措施配置特点,并作示范小流域的典型设计,提出典型的配置模式。

根据规划范围内的实际需要,确定重点治理区、监督区和防护区。

大、中流域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农村生产方向,应当与所在省和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方向一致。

大、中流域规划的实施,应以小流域为单元,分期分批实施。

二、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顺序(水土保持设施的实施顺序的确定)
1.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顺序安排,应遵照以下原则:为了有利于保证安全,降低造价,一般先治坡,后治沟;先支毛沟,后主干沟;先上游后下游。

先易后难,投入少、见效快、收益大的措施先上。

有的措施虽然投入较多、见效较慢,但对小流域设计中对实施顺序上相互影响的措施,应妥善安排。

基本农田、退耕陡坡、造林种草三者的实施顺序需紧密配合,逐年交错进行。

2.大、中流域综合治理的实施顺序安排,应遵照以下原则:根据各个类型区水土流失特点和开发利用的效益,确定其实施顺序。

一般对危害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区域,优先安排;另
外投入少、见效快的措施优先安
排。

对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
的治理优先安排。

经过研究确定
为重点治理区的,应优先安排。

投入指标的计算:纳入投入计算
的项目,包括劳工、物资和经费
3项。

1.单项措施投入指标的计
算,先求得每项措施3个方面的
投入定额,分别乘上各项措施规
划设计期内新增的数量。

2.综合
治理投入指标的计算,按上述方
法分别计算各项治理措施的投
入劳工、物资、经费指标,再将
各项措施3个方面的指标分别累
加,求得综合治理3个方面的投
入指标。

进度指标的计算:进度指标包括
规划期间新增各项措施的开展
(实施)数量、保存数量、年均
治理进度、累计治理程度等四
项。

1.规划期内各项措施的开展
数量与保存数量的计算:某项治
理措施的保存数量等于某项治
理措施的开展数量乘以该项措
施的保存率。

不同措施在不同地
区的保存率不同,应根据各地的
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情况,通过
实际调查分别确定。

2.年均治理
进度的计算:等于规划实施期内
各项治理措施保存面积之和与
规划实施期的商。

3.累计治理程
度的计算:规划期初原有各项治
理措施保存面积与规划期内新
增各项治理措施保存面积之和
与未治理前规划范围内原有水
土流失面积的商。

经济评价的指标:包括经济内部
收益率、经济净现值及经济效益
费用比。

效益分析的指标:包括基础效
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
效益四方面,在分别算得四方面
效益的基础上,算得其综合治理
效益。

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成果:
一、水土保持规划报告。

1.规划
概要。

2.基本情况:自然条件、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情况、水土
流失情况、水土保持现状。

3.规
划依据、原则和目标:规划依据、
原则、总规划期及近、远期水平
年、目标。

4.水土保持分区及总
体布局:重点防治区分划分、类
型区划分、分区概况、总体布局。

5.综合治理规划:a生态修复规
划:原则和目标、分区措施及总
体要求、典型小流域设计、措施
总汇。

b预防保护与监督管理规
划:原则与标准,位置、范围与
面积,措施。

c综合治理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分区措施配置、
不同治理措施规划。

d水土保持
监测规划:监测站点总体布局、
数量、监测点性质及建设进度意
见;现有监测点的分布、数量,
与全国网络的关系;监测内容、
设施及监测方法。

e科技示范推
广规划:意义及作用;示范工程
的类型、名称、位置、数量及分
期实施进度;推广项目的应用情
况、推广项目及内容;示范、推
广项目运行。

f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现状分析;分析、预测、评
估项目实施后的环境影响;退出
预防和减免对策;规划区环境影
响评价结论。

g投资估算:编制
依据、方法及价格水平年;总投
资;资金筹措方案。

h效益分析
与经济评价:标准、依据和方法;
指标;效益计算与分析;国民经
济初步评价。

i进度安排与近期
实施意见。

j组织管理:组织领
导措施、技术保障措施、投入保
障措施。

k附录:附表包括基本
情况和规划成果表、主要技术经
济指标计算过程表;附图包括土
壤侵蚀类型图、水土流失现状
图、水土保持现状图、综合防治
规划图;其他包括重点工程规
划、重点区域规划、效益计算等
可作为附件。

二、初步设计报告。

1.基本
情况: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
水土流失和治理状况。

2.建设目
标、规模和工程总体布局。

3.工
程设计:水平梯田;造林设计;
人工种草;封育措施设计;沟道
工程设计、人畜引水工程和小型
灌溉工程设计;施工道路;其他
工程等。

4.施工组织设计和分年
实施计划。

5.投资概算:概算、
筹措方案。

6.效益分析。

7.项目
组织管理:组织管理机构、组织
管理措施、技术保障措施。

8.附
录:a附表:自然条件及水土流
失现状表;土地、人口、劳力情
况表;土地利用情况表;农村产
业结构与产值表;水土保持措施
现状与规划表;小型蓄排水工程
表;投资概算总表;水土保持措
施经济效益表;水土保持措施蓄
水保土效益表。

b附图:小流域
地理位置图、土壤侵蚀类型和水
土流失程度分布图、土地利用和
水保措施现状图、水土保持工程
总布置图、单项工程设计图。

第四章
1.什么是生态工程,什么是林
业生态工程?
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中物
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
合系统工程最优化方法,设计的
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工艺系统。

林业生态工程是生态工程的一
个分支,是根据生态学、林学及
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
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的人工复
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
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
资源与环境。

2 森林具有哪些生态工程?
3 我国目前实施的林业生态工
程有哪些?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常见
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沿
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平原绿
化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防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