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典型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典型试题
一、选择题
1、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是:()
A、掌握能量流动中的传递效应
B、了解能量流动的方向
C、熟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D、设法调整,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传递信息的是()
A、雌蛾分泌性激素
B、工蜂跳8字舞
C、蟑螂昼伏夜出
D、鸟类的鸣叫
3、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是()
A、直接价值
B、间接价值
C、科学价值
D、潜在价值
4、人们常用能量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A、能量与营养级
B、能量与个体大小
C、能量与个体数量
D、能量与生物代谢类型
5、1970年,美国的玉米由于受到一种叶菌的危害而严重减产。
后在墨西哥发现了对这种病菌有抗性的植物,从而为改良玉米品种找到了必要的基因。
这一事实体现了野生生物的()
A、直接价值
B、间接价值
C、科学价值
D、潜在价值
6、在生态系统中,下列各组生物属于生产者的是()
A、光合细菌、酵母菌
B、光合细菌、硝化细菌
C、乳酸菌、酵母菌
D、硝化细菌、乳酸菌
7、近年我国在近海海域实行“伏季休渔”,其目的是()
A、控制捕鱼的大小和数量,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B、检测渔船和捕鱼器械,节省燃料
C、防止“赤潮”的出现和海水污染恶化
D、实施分区管理,避免渔事纠纷
8、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取决于()
A、生产者
B、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C、分解者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9、下列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的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人口众多给我国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B、人口自然增长与地球的环境容纳量无关
C、人口增长可促使人们开垦出更多的农田,使耕地不断增加
D、农业的出现和发展时期,由于人口数量不是很多,人口对环境没有破坏
10、“一山不能存二虎”谚语,用生态学的观点来解释是()
A、虎的个体太大,生活的空间也大
B、虎的性情孤僻,不喜欢群居
C、虎的性情凶残,把幼虎吃掉了
D、虎是营养级很高的生物,能得到的能量少,个体数量也就少
1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已知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个体平均重量分别为M1、M2,则下列4项中正确的是()
A.N1〃M1>N2〃M2B.N1〃M1=N2〃M2
C.N1〃M1<N2〃M2D.N1〃M1≥N2〃M2
12、在下列四个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相等。
如果物种甲是人类所需的资源,那么能提供甲最多的生态系统是()
13、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可能引起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从而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
这是因为浮游植物死亡会()
A、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
B、使大气中臭氧增加
C、使海洋表层无机物增加
D、使海洋表层含氧量减少
14、植物群落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当海拔高度上升时温度下降
B、空气逐渐稀薄
C、阳光照射到山坡的角度变小
D、云雾量增加
15、下列各组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一组是()
A、海带、梨树、酵母菌
B、蘑菇、水绵、洋葱
C、马铃薯、菠菜、乳酸菌
D、硝化细菌、紫菜、苹果树
16、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
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
C、生产者和消费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
17、右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
各代表生态系统中的哪种成分()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18、“水稻→蟆虫→青蛙',表示()
A、群落
B、生态系统
C、食物链
D、生物圈
19、科学家曾用人工合成的甲基丁香酚涂在纸片上,挂在柑桔园里诱得大量雄性柑桔果蝇并加以消灭,这是在生产上的应用。
()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营养信息
20、下列生物中属于初级消费者的是()
A、香菇
B、蛔虫
C、青蛙
D、兔
21、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繁多,尤其是动物适应森林生活的方式多种多样。
以下不是动物适应森林生活的特征是()
A、肉食动物往往采用伏击的方式进行捕食
B、用穴居的方式来防御和逃避敌害
C、鸟类大多把自己的巢筑在树杈上或树洞里
D、采用隐蔽躲藏的方式来逃避敌害
22、下列各项叙述,错误的是()
A、分解者都是异养需氧型生物
B、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
C、消费者消耗的有机物都直接或间接来自生产者
D、人体内的寄生虫是厌氧型的消费者
23、下列哪一种方法能增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
A、减少该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
C、使该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
D、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种类
2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已知上一个营养级与下一个营养级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个体平均重量分别为M1、M2,则下列4项中正确的是()
A.N1〃M1>N2〃M2B.N1〃M1= N2〃M2C.N1〃M1< N2〃M2D.N1〃M1≥N2〃M2 25、假设在一个由森林草原、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中,把狼杀绝,则鹿的个体数将会()
A.迅速上升B.缓慢上升C.保持稳定D.上升后下降
26、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共有4个营养级,分别以a、b、c、d表示。
一年内输入这4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
该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所属营养级是()
A.a B.b C.c D.d
27、在下列食物链中,假设初级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数值相同,哪一条食物链提供给猫头鹰的能量最多?()
A.绿色植物→蚱蜢→蜘蛛→蜥蜴→蛇→猫头鹰
B.绿色植物→蚱蜢→青蛙→蛇→猫头鹰
C.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D.绿色植物→鼠→猫头鹰
28、下列关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实施战略的重要条件
B.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要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C.目前我国人口太多,不可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D.专家预测,到21世纪中叶,我国将出现人口高峰,接近16亿人
29、在生态系统中是生产者,在其细胞结构中无成形细胞核的生物是()
A.蓝藻B.细菌C.烟草花叶病毒D.地衣
30、右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
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
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
C.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
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
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3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成分组成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以热量形式散发到大气中
C.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大于草原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
32、某地区青蛙被大量捕捉,致使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造成水稻减产,生态平衡失调。
其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
A、生产者
B、初级消费者
C、分解者
D、食物链
33、判断下列有关食物链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A.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
B .人→艾滋病病毒不能称作食物链
C .沿着食物链方向,动物个体越来越大
D .在食物网中,根据动物的食性,每种动物只能归属于某一个特定的营养级中
34、在生态系统中有关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单向的
B 、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上获得的能量越少
C 、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 、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越多
35、在温室中混合播种不同比例的大麦和燕麦,结果如下表:( )
,其他条件不变任其发展,若干年后温室中的植株数( )
A 、大麦和燕麦各占一半
B 、大麦远远多于燕麦
C 、燕麦远远多于大麦
D 、大麦和燕麦均减少
36、右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个种群数量( )
变化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甲为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
B 、甲→乙→丙构成一条食物链
C 、甲与乙、乙与丙为捕食关系
D 、甲与丙为竞争关系
37、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保持动态平衡,说明这个生态
系统是稳定的。
如果长期输出大于输入,生态系统就会退化,自动调节
能力降低,你认为这种情况最可能是由于下列哪个因素的( )
A 、长期低温
B 、连续阴雨
C 、植被破坏
D 、品种退化
38、右图表示a 、b 、c 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则
分解者的作用强弱依次是 ( )
A 、a >b >c
B 、c >b >a
C 、c=b >a
D 、a >c=b 39、如果一个人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
动物,1/4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约消耗植物( ) A .10千克
B .28千克
C .100千克
D .280千克
40、从生态学的观点看,农田管理中的间苗和除草是为了(多选题) ( )
A 、促进种内互助
B 、减轻种内斗争
C 、消除种间斗争
D 、调整能量流动方向
二、简答题
41、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生态系统中碳循环首先依赖于绿色植物的 。
(2)图中分解者通过 和 两种分解方式将生物组织内的碳放回大气中。
(3)图中A 里的碳,除碳酸岩外,通过 作用回到大气中。
(4)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以 状态进行循环,循环始终与 结合在一起进行。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以形式存在。
42、图7-12表示一个生态系统,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除阳光、CO2、H2O、N2以外,其余部分
总称为___ __ _。
(2)在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是。
(3)若黄雀增加2g,则需至少消耗生产者的有机物
是____g。
43、食物链、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此渠道进行的。
请回答:
(1)假如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只存在一条食物链:草→兔→猫头鹰
①若把该食物链中的兔全部杀死后,则该生态系统中最先受到伤害的是。
②若通过能量流动流到猫头鹰中的能量为AkJ,把兔全部杀死后,草中能量的最大增加值范围为。
(2)假如另一个生态系统中存在下图所示的食物网:
①猫头鹰是营养级,若要在短期内,让猫头鹰的数量明显增加,则应把能量集中引向的食物链是。
②若把该食物网中的兔全部杀死,则该食物网中数量首先发生改变的生物是,改变情况是。
44、右图为某一乡村生态系统的
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______和,还有的重
要功能。
该生态系统的最大优点
是______________。
(2)在该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是_____ _。
如不换成能量,仅用质量考虑,若要生产2kg鸡肉最多需要水稻和大豆共计_____kg。
(3)蘑菇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
(4)氮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元素。
但在种植大豆时不施氮肥,仍能旺盛生长,其原因是。
(5)在沼气池中常有一种刺激性的臭气,该物质是_____ _,通过__________________细菌的作用可将臭气除去,并能形成______被植物吸收。
45、下面A图表示某些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
B图是将A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图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假设它不被下一营养级利用),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
据图作答:
(1)如设种群Q1、Q2个体数为N1、N2,平均每个个体所占的能量为W1、W2,那么,N1、W1与N2、W2之间的关系是。
(2)每年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用B图中的英文字母表示)
(3)B图Q1中的b1和d1分别表示、。
(4)若P和Q1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分别为480J/(cm2〃a)和72 J/(cm2〃a),生物体内贮存的能量分别为200 J/(cm2〃a)和24 J/(cm2〃a)。
那么,能量从P传递到Q1的效率为。
46、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丰富的海洋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当前,海洋已遭到严重的污染,造成海洋污染的因素主要是工业污染、石油污染和城市废水污染等。
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充分的工业废渣、废料、废水及有毒的化学品等被不断倒入海洋,就引起了工业污染。
石油污染是由于航运中不慎将石油排入海洋中而引起的污染。
城市废水污染是指城市的大量废水直接排入海洋而引起的污染。
⑴N、P是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吸收这些营养元素的主要方式为。
如果这些营养元素过多,海洋植物的生长速度就会,从而导致。
⑵1967年,“托雷—坎永”号油轮在英吉利海峡触礁,使大约八万吨原油溢出,污染了英国100多公里的海岸线,使2500只海鸟死亡。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海洋石油污染会影响海洋生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⑶城市排出的废水经浓缩后,会发出一种臭味,能把这种臭味物质转变成在蛋白质代谢中所需的矿质离子,那么这种臭味物质是。
⑷由于赤潮,有一条4kg的杂食性鱼死亡了。
假如该条鱼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草食鱼类,1/4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按能量流动最大效率计算,该条鱼需要直接和间接吃掉多少海洋植物?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典型试题参考答案
选择题
1、D
2、C
3、B
4、A
5、A
6、B
7、A
8、B
9、A 10、D
11、A 12、A 13、A 14、A 15、D 16、D 17、A 18、C 19、B 20、D
21、B 22、A 23、B 24、A 25、D 26、A 27、D 28、C 29、A 30、C
31、A 32、D 33、A 34、C 35、B 36、C 37、C 38、A 39、D 40、BCD
简答题
41、(1)光合作用(2)有氧呼吸;无氧呼吸(3)燃烧(4)气体(CO2);能量流动有机物
42、(1)生物群落(2)生产者和分解者(3)250
43、(1)①猫头鹰②25A~100AkJ
(2)① 第三草→兔→猫头鹰②食虫鸟先减少,后增加,再趋于稳定
44、(1)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提高物质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2)水稻、大豆20 (3)分解者
(4)大豆根内有固氮根瘤菌
(5)NH3 硝化NO3-
45、(1)W1N1>W2N2(2)b+c+d+e
(3)未被Q2利用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4)15%
46、⑴主动运输加快赤潮
⑵黑色的石油覆盖在海洋表面,阻挡了光线,隔绝了海水与空气的接触
⑶硝化细菌NH4⑷160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