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有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某兴趣小组以相同的烧杯盛等量的水,以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如图所示,甲杯为隔水加热,乙杯为隔油加热,丙杯为隔砂加热。

在标准大气压下,加热段时间后。

测得使杯外物质的温度分别为水温100℃,油温300℃,砂温600℃,观察到乙、丙两烧杯中的水呈沸腾状态,则三个烧杯中水的温度大小关系是()
A.t甲=t乙=t丙B.t甲>t乙>t丙C.t甲<t乙=t丙D.t甲<t乙<t丙
2.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次实验时大气压都低于标准大气压
B.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是4:5
C.实验中烧杯上的盖子留个小孔是为了使烧杯内外气压平衡
D.两次实验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3.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海波是非晶体
B.海波在AB段是气态
C.海波在BC段需吸热,温度升高
D.海波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用时4min
4.“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味,下列
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淞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一一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青青园中,朝露待日晞”一一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5.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B.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C.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低
D.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6.做家务劳动是同学们应具备的良好品德。

往保温瓶里灌热水时,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的水位高低,因为()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增大
C.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减小
7.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音调相同的只有图甲和图乙B.响度相同的有图甲、乙、丙
C.图丙的响度比图丁大D.甲的音调比丙的音调高
8.如图是小丁同学用小提琴在为大家演奏“高山流水”的曲目,她在演奏中不断地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其主要是为了()
A.改变琴声的响度B.改变琴声的音色
C.改变琴声的音调D.改变琴声传播的速度
9.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
运动的
B.乙图中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地面为参照物C.丙图中站在地球上的人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
D.丁图中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
10.甲物体的速度是36km/h,乙物体的速度是20m/s,丙物体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
900m,通过比较可知()
A.甲物体运动得最快B.乙物体运动得最快
C.丙物体运动得最快D.三个物体运动得一样快
11.“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句中描述“轻舟”在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轻舟B.万重山C.坐在轻舟上的人D.以上说法都不对12.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相对于什么参照物而言,可以认为他是静止的()
A.来来往往的行人B.迎面而来的车辆
C.他所骑的电动车D.街道两边的房屋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指针式居家多功能室内温度计的分度值是_______,测得室内的温度是
_______℃,表盘标度的舒适温度值的范围是________。

14.如图所示是在探究某种固体的熔化规律时,描绘出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关系图像。

由图可知:该物质熔点是 ___________ ℃,其中BC段表示物质处于 _______ 状态(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

15.晓雯同学在做“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时,观察到试管内的物质在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温度指示如图所示,则该物质的熔点是__℃;如果让该物质凝固,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该物质凝固过程的是__。

16.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_____m/s,人耳能区分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则人离障碍物的距离要大于_______ m,才能区分原声和回声。

17.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_____.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_____.
18.如图所示,水面上两船相距15km,实验员在一条船上敲响水里的一口钟,同时点燃船上的火药使其发光;另一条船上的实验员在看到火药发光后10s,通过水里的听音器听到了水下的钟声.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__________m/s.
19.甲、乙两辆汽车通过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甲、乙两辆汽车都在做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其中_____(选填“甲”或“乙”)车的速度大,两车同地同向同时出发,4s时两车相距_____m。

20.如图甲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放置正确的是____刻度尺,其分度值是____,该物体的长度为____cm。

如图乙所示,秒表中间小表盘代表分钟,外圈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盘示数之和,则秒表读数为____。

三、解答题
21.从冰箱里拿出冷藏后的鸡蛋,一会儿发现它变湿了,马上用干布擦拭却擦不干,但是在桌面上放置一段时间后鸡蛋自己也会变干,请你解释上述现象.
22.如图所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小明同学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同时发现易拉罐的底部外有白霜形成,请你解释一下白霜形成原因.重点说明放盐的作用是什么?该白霜的形成是一种什么物态变化?罐底、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是低于0℃,是高于0℃?在形成白霜的过程中是吸收还是放出了热量?
23.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着一座悬崖,他向悬崖大喊一声,经过6秒听到回声:
(1)若汽艇静泊在水面,他离悬崖多远?
(2)若汽艇以10米/秒的速度正对悬崖驶去,他喊时离悬崖多远?
24.地震发生时会产生次声波,已知次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若某次海啸发生的中心位置离最近的陆地距离为300km,则:
(1)岸上仪器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所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2)若海浪的推进速度是200m/s,则岸上仪器从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到海啸巨浪登岸还有多少时间逃生?
25.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

汽车在反应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

若汽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中行驶了14m;制动过程所用的时间为2.3s,汽车在两个过程中通过的总距离为30m。

求:
(1)汽车在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
(2)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3)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26.国庆期间,小明乘出租车到晋阳湖公园游玩,车上电脑自动计费器打印出发票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请你通过计算解答: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3)该车以上述速度从太原行驶到相隔40km 的某地所需的时间。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甲杯中的水温等于100℃,但由于不能继续从外面烧杯中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乙和丙烧杯的水沸腾,说明此时水的温度已经达到沸点100℃,但温度不再升高。

故选A 。

2.B
解析:B 【分析】
水沸腾时的温度随大气压的降低而减小;根据吸热公式Q c m t =∆吸水计算水的质量;硬纸板的作用是减少热量的散失,使水在短时间内达到沸腾,纸板上留一个小孔的作用是使烧杯内外的气压相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与热传递。

A .由图可知,两次实验时水沸腾的温度均为98︒C ,而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为100︒C ,则说明两次实验时大气压都低于标准大气压,故A 正确,A 不符合题意;
B .当加热时间均为6min 时,根据吸热公式Q c m t =∆吸水可知
110220()()Q c m t t c m t t =-=-水水吸
代入数据可得
12()98C 92C 98C 88()C m m -⨯=︒-︒︒︒
则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是
1298C 88C 98C 592C 4
m m -==-︒︒︒︒ 故B 错误,B 符合题意;
C .实验中烧杯上的盖子留个小孔是为了使烧杯内外气压连通、平衡,故C 正确,C 不符合题意;
D .两次实验都是通过采用酒精灯加热,即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故D 正确,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3.D
解析:D 【分析】
在分析过程中,可以把整个图像分成3段,首先是固体吸热升温;然后一段是晶体的熔化过程,可以看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熔点及熔化所用的时间;最后是晶体完全熔化完后继续吸热升温的过程.
A .由于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即是晶体,故A 错误;
B .据熔化图像可知,海波在AB 段是固态,故B 错误;
C .据熔化图像可知,BC 段是熔化过程,故该过程中海波吸热,但温度不变,故C 错误;
D .据图像可知,海波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用时约4min ,故D 正确。

故选D 。

4.D
解析:D
A .“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A 错误;
B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是凝华现象,故B 错误;
C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是液化现象,故C 错误;
D .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D 正确。

故选D 。

5.A
解析:A
A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故A 正确;
B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些,故B 错误;
C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高,故C 错误;
D .物体振动产生超声或次声,人耳不能听到,故D 错误。

故选A 。

解析:A
随着水位升高,音调升高,音调逐渐升高水壶就像一个笛子一样,你往里面到水时,水壶发出的声音是水壶内空气柱的振动形成的;倒水时,水越来越满,空气柱越来越短,频率越来越高,所以我们便可以根据不同空气柱的发声不同来判断热水壶中的说水是否满了。

故选A。

7.A
解析:A
A.音调相同即频率相同,观察甲乙丙丁四个图,可知甲乙丁的频率相同,那么音调相同的有图甲、图乙、图丁;A错误,符合题意;
B.响度相同即振幅相同,观察甲乙丙丁四个图,可知甲乙丙的振幅相同,那么响度相同的有图甲、图乙、图丙;B正确,不合题意;
C.图丙的振幅是图丁的两倍,那么图丙的响度比图丁大;C正确,不合题意;
D.观察图甲和图丙,图甲的频率较大,那么甲的音调比丙的音调高;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8.C
解析:C
响度由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决定;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或结构决定;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种类、环境温度有关。

而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是为了通过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使小提琴发出不同的音调。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9.C
解析:C
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详解】
A.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随着时间的变化,联合收割机相对于拖拉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故A错误;
B.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电梯与乘客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与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B错误。

C.站在地球上的人如果他以自己为参照物,自己与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故C正确;
D.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相对于受油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C。

解析:B
利用速度公式求出丙的速度,然后将三个物体的速度单位统一,即可做出选择。

【详解】 甲的速度
36km/h 10m/s v ==甲
乙的速度20m/s v =乙,丙的速度
900m 15m/s 60s s v t =
==丙 比较可知
v v v <<甲乙丙
乙物体运动得最快。

故选B 。

11.B
解析:B 【详解】
A .“轻舟”在运动,不能选择“轻舟”本身做参照物,故A 错误;
B .“轻舟”已过“万重山”,说明轻舟相对于万重山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选择的参照物是“万重山”,故B 正确;
C .相对于坐在轻舟上的人,“轻舟”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轻舟”是静止的,故C 错误;
D .B 正确,则D 错误.
12.C
解析:C 【详解】
A .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和来来往往的行人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相对运动的,故A 不符合题意;
B .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和迎面而来的车辆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相对运动的,故B 不符合题意;
C .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和他所骑的电动车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相对静止的,故C 符合题意;
D .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和街道两边的房屋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相对运动的,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二、填空题
13.1℃3215℃—25℃
解析:1℃ 32 15℃—25℃
[1][2][3]由图可知每10℃之间有10个刻度,所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计的读数
为32℃,表盘标定的舒适范围是绿色区域部分,为15℃—25℃。

14.固液共存
解析:固液共存
[1]由图可知,该物质在BC 段,继续吸热,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该物质的熔点是80℃。

[2]由图可知,BC 段为物质熔化过程,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15.C
解析:C
[1]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温度计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是48℃,即该物质的熔点是48。

[2] A .该物质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故A 不符合题意;
B .该物质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升高,符合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故B 不符合题意;
C .该物质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凝固特点,是晶体凝固的图象,故C 符合题意;
D .该物质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16.17
解析:17
[1] 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 s 。

[2]根据回声测距的原理,声音从发出到人接收到回声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 ,
11
340m 0.1=17m 22
s vt ==⨯⨯ 故人离障碍物的距离要大于17m ,才能区分原声和回声。

17.能量信息
解析:能量 信息
[1]现代医学常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超声波具有能量,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2]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传播回来的声波告诉了医生一定的信息,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18.5×103
解析:5 ×103
由s v t =得,光运动15km 所用时间:35
8
1510m 510s 310m /s
s t v -⨯===⨯⨯;光传播所用时间为5×10-5s ,时间很短,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从看到光到听到声音的时间大约等于声音传播所
用时间,因此用315000m 1.510m /s 10s
s v t ===⨯声,计算声音的传播速度是合理的. 19.匀速甲32【详解】1由图可见甲乙两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因此甲乙两辆汽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2由图可知t 甲=3s 时甲运动了60mt 乙=5s 时乙运动了60m 因此甲的速度乙的速度所以甲的运动速度大3当t =
解析:匀速 甲 32
【详解】
[1]由图可见,甲乙两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因此甲、乙两辆汽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2]由图可知,t 甲=3s 时甲运动了60m ,t 乙=5s 时乙运动了60m ,因此甲的速度
60m =20m /s 3s
s v t =
=甲甲甲 乙的速度 60m =12m /s 5s s v t =
=乙乙乙 所以甲的运动速度大。

[3]当t =4s 时两车通过的路程差
()()20m /s-12m /s ?4s=32m s v t v t v v t ∆=-=-=甲乙甲乙
20.A1mm2205min375s (或3375s )【详解】1刻度尺使用时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由图甲可知A 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所以A 的放置方法正
确;2A 刻度尺1cm 分为10个小刻度一个小格为1
解析:A 1mm 2.20 5min37.5s .(或337.5s )
【详解】
[1]刻度尺使用时,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由图甲可知,A 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所以A 的放置方法正确;
[2]A 刻度尺1cm 分为10个小刻度,一个小格为1mm ,即分度值为1mm ;
[3]因为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对应2.20cm ,所以物体长度为2.20cm ;
[4]由图乙可知,小表盘的分度值是0.5min ,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的一侧,示数为5min ;大表盘的分度值是0.1s ,而大表盘指针在37.5s ,因此秒表读数为
5min37.5s=337.5s 。

三、解答题
2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鸡蛋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鸡蛋上.因此鸡蛋便湿了.马上用干布擦拭,因为鸡蛋的温度仍很低,不断有水蒸气液化,因此擦不干.当鸡蛋温度升高后不再有水蒸气液化,小水滴汽化(蒸发)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因此鸡蛋变干了.
【解析】
试题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刚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温度较低;②降低温度是气体液化的一种方式.
答: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鸡蛋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鸡蛋上.因此鸡蛋变湿了.马上用干布擦拭,因为鸡蛋的温度仍很低,不断有水蒸气液化,因此擦不干.当鸡蛋温度升高后不再有水蒸气液化,小水滴汽化(蒸发)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因此鸡蛋变干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液化现象,以及蒸发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22.见详解
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目的是为了降低冰的熔点,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冰熔化时吸热,使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更低,且在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易拉罐凝华成小冰晶,即白霜;形成白霜的过程中放出了热量.
23.(1)1020m;(2)1050m
(1)声音到达悬崖的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即3s,则他与悬崖距离为
s1=v声t1=340m/s×3s=1020m
(2)声音走过的距离为
s声=v声t=340m/s×6s=2040m
汽艇移动距离为
s艇=v艇t=10m/s×6s=60m
则他喊时离悬崖距离为
2
2040m60m
1050m 22
s s
s
++
===声艇
答:(1)若汽艇静泊在水面,他离悬崖1020m;
(2)若汽艇以10米/秒的速度正对悬崖驶去,他喊时离悬崖1050m。

24.(1)200s;(2)1300s.
【分析】
(1)已知次声波的速度和传播的距离,则由速度公式可求得次声波传到最近陆地所用的时间;
(2)已知海浪的推进速度和传播的距离,由速度公式可求得海浪到达陆地所用的时间;由两次时间可求出时间的差值.
(1)∵v=s t
∴岸上仪器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所需要的时间:
t声=
s
v

=
5
310
1500/
m s

=200s;
(2)海浪到最近陆地所用的时间:
t浪=
5
310
200m/
=
s
s
v


=1500s,
逃生的时间:
△t=t浪﹣t声=1500s﹣200s=1300s.
答:(1)岸上仪器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所需要的时间是200s ;
(2)岸上仪器从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到海啸巨浪登岸还有1300s 的时间逃生.
25.(1)0.7s ;(2)3.96m/s ;(3)10m/s
【详解】
(1)汽车在反应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 =72km/h=20m/s ,行驶路程为s 反应=14m ,由v =s t
可得t =s v ,所以汽车在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 t 反应=s v
反应=14m 20m/s =0.7s (2)制动过程中汽车通过的距离为
s 制动=30m-14m=16m 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v´=16m 2.3s
s t ='制动=3.96m/s (3)紧急停车全过程通过的总距离s =30m ,所用时间等于反应时间和制动时间之和,所以
t =t 反应+t 制动=0.7s+2.3s=3s
因此紧急停车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v =
30m 3s
s t ==10m/s 答:(1)汽车在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0.7s ;
(2)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3.96m/s ;
(3)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0m/s 。

26.(1)0.25h ;(2)48km/h ;(3)50min
【详解】
解:(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119h13min-18h58min=15min=0.25h t t t =-=
(2)出租车的速度
12km =48km h 0.25h s v t =
= (3)由s v t
=可得,出租车从太原到相隔40km 的某地需要的时间 ''
40km 5=h=50min 48km h 6s t v == 答:(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为0.25h ;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48km/h ;
(3)该车以上述速度从太原行驶到相隔40km 的某地所需的时间为50mi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