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价值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与并发症·

DIABETES NEW WORLD

糖尿病新世界

糖尿病新世界2019年1月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研究显示糖尿病已成为全世界临床发病率较高的慢性内分泌疾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诱使患者其他器官、组织发生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糖尿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该病患者可出现肢体麻木、疼痛、感觉障碍等症状[1]。该

次研究观察评价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价值,对该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别给予甲钴胺治疗与依帕司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NCV 检测与SNCV 检测各项数值变化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经医院伦理会同意,实验组4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10(22/20),年龄在35~78岁,中位年龄为(53.62±1.28)岁,糖尿病病史4~

15年,平均病程(9.46±0.25)年。对照组4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男女比例为4:3(24/18),年龄在31~79岁,中位年龄为(53.42±1.28)岁,糖尿病病史3~18年,平均病程(10.48±0.28)年。参与该次研究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降糖药以及饮食控制,保证患者空腹血糖低于7.0mmol/L,餐后2h 血糖低于10.0mmol/L,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甲钴胺治疗,甲钴胺每周给药3次,肌肉注射0.5mg,持续给药4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给予依帕司他治疗,依帕司他患者

每日给药3次,三餐前30min 口服50mg,持续给药4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1.3观察指标

①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两个疗程前后尺神经、

胫神经以及正中神经等MNCV 检测以及SNCV 检测结果。

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两个疗程后临床疗效,显效:患者治疗后自觉症状及异常感觉均消失,四肢皮肤感觉恢复正常。有效:患者治疗后自觉症状及异常感觉均明显改善,四肢皮肤感觉痛、温、触觉较治疗前灵敏。无效:自觉症状及异常感觉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③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低血糖、恶心呕

吐、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4统计方法

选择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NCV 以及SNCV 检测结果计量资料中

(x±s )平均数用t 检验;两组患者治疗两个疗程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其计数资料(%)中百分数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MNCV 以及SNCV 检测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NCV 以及SNCV 检测变化情况,具体情况(见表1、表2),实验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前MNCV 以及SNCV 检测各项数值与对照组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也治疗2个疗程后MNCV 以及SNCV 检测各项数值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临床治疗效果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临床治疗效果,具体情况(见表3),实验组共有例患者治疗显效,有例治疗有效,实验组病情好转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DOI:10.16658/ki.1672-4062.2019.02.187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价值评价

朱荣杰,刘芳,崔英胜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福建福安

355000

[摘要]目的观察评价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依帕司他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甲钴胺治疗)与实验组(42例:依帕司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两个疗程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各项数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两个疗程后显效率、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总不良反应发生率(9.5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依帕司他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甲钴胺治疗。[关键词]依帕司他;甲钴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62(2019)01(b)-0187-02

[作者简介]朱荣杰(1989-),男,福建福安人,本科,住院医师,主要从事内分泌工作。

187

·糖尿病与并发症·

糖尿病新世界DIABETES NEW WORLD

糖尿病新世界2019年1月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n (%)]

2.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具体情况(见表4),实验组总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各种不良反应均少于对照组。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

3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以四肢感觉障碍为主要症状,本病的发生主要是患者机体血糖控制不佳,高血糖状态致使血管处于高凝状态,血管中氧浓度以及血流量低,从而促使周围组织、神经微小血管功能损伤,临床治疗应在控制患者血糖的基础上改善患者临

床症状,目前临床常用药物有依帕司他以及甲钴胺[2,3]。甲钴胺属于机体内源性辅酶B 12,肌肉注射给药后可直接作用于神经元,促进神经元内蛋白质核酸与磷脂合成,从而修复髓鞘、轴突受损区域,达到改善患者神经症状的目的[4]。依帕司他与甲钴胺相比属于醛糖还原酶抑制药,口服给药后可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现代研究显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外周神经中山梨醇积

累,山梨醇积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髓神经纤维密度,依帕司他抑制山梨醇还原酶活动,可减少外周胃镜山梨醇积累,从而增加神经髓鞘厚度以及轴突面积,从而达到改善神经传递的功效[5]。宋桢[6]临床研究显示给予

依帕司他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62%,明显高于甲钴胺治疗的对照组,该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47%vs 71.43%),该次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该次研究在既往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实验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MNCV 以及SNCV 检测各项数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给予依帕司他治疗与甲钴胺相比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传导,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杨,刘畅.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机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1(15):93-95.

[2]李平,马建华,高佳麟,等.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变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5,5(9):743-747.

[3]胡雪剑,任建功,罗晖,等.依帕司他联合抗氧化剂治疗糖尿

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震动感觉阈值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12):1022-1024.[4]潘琳琳.甲钴胺与前列地尔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11(12):52-53.[5]周玉,张明.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8):33-34.

[6]宋桢.评价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有

效性和安全性[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8):186-188.

(收稿日期:2018-10-21)

实验组对照组t 值P 值

例别4242

例数42.86±5.1442.89±5.1314.481>0.05

48.93±5.5744.73±5.3814.471<0.05

42.65±4.5842.69±4.5414.264>0.0547.66±5.8645.86±5.0814.475<0.0546.87±5.4246.89±5.4114.684>0.0551.65±5.7947.64±5.1915.346<0.052个疗程前2个疗程后4周前

4周后

4周前

4周后

实验组对照组χ2值

P 值组别4242

例数23(54.76)18(42.86)显效

15(35.71)

12(28.57)有效

7(16.66)

12(28.57)35(83.33)30(71.43)

5.975

<0.05

无效总有效率实验组对照组χ2值

P 值组别4242

例数1(2.38)3(7.14)

低血糖1(2.38)4(9.52)

恶心呕吐2(4.76)3(7.14)

4(9.52)

10(23.80)5.265<0.05便秘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n =42)对照组(n =42)t 值P 值

例别

48.56±5.5448.59±5.5314.571>0.05

55.93±5.5750.73±5.3815.581<0.05

55.93±5.5750.73±5.3815.581<0.0554.96±5.8650.56±5.7815.574<0.0548.37±6.5248.39±6.5114.487>0.0555.85±5.7850.44±5.6915.578<0.052个疗程前2个疗程后4周前

4周后

4周前

4周后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NCV 检测各项数值变化情况[(x±s ),m/s]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NCV 检测各项数值变化情况[(x±s ),m/s]

1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