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全真模
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
单选题(共30题)
1、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叫()。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答案】 A
2、下列不属于努力管理策略的是()
A.激发内在动机
B.树立正确的学习信念
C.正确归因
D.有问题请教老师
【答案】 D
3、教学的根本目的是()。
A.教授知识
B.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C.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D.发展能力
【答案】 C
4、 7岁的男孩小石认为空气没有重量,但经过科学演示后他知道自己错了。
他现在认为,空气是有重量的。
从迁移的角度来说,这一理解的变化属于()
A.同化性迁移
B.顺应性迁移
C.一般迁移
D.重组性迁移
【答案】 B
5、小学德育工作常用的奖惩属于( )法。
A.榜样示范
B.品德评价
C.陶冶教育
D.说理教育
【答案】 B
6、人的身心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连续的、不可逆的过程。
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整体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答案】 C
7、()是教师教学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答案】 A
8、( )提出了“自然教育”的主张。
A.赫尔巴特
B.康德
C.洛克
D.卢梭
【答案】 D
9、通过儿童的日记、作文、绘画、各种作业等的分析以了解儿童的研究方法是()。
A.作品分析法
B.文献分析法
C.行为分析法
D.调查分析法
【答案】 A
10、教育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B.国家政权稳定的需要
C.人类文化传承的需要
D.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
【答案】 D
11、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要采用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就要及时应对讨论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进行小组讨论时,每组人数越少越好,因为人数越多,每个人的发言机会就越少
B.如果发现讨论中某人非常不积极,教师应该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
C.发现学生的讨论进入误区或陷入知识瓶颈时,教师必须及时进行引导
D.讨论要严格按照教师课前制订的讨论计划进行,不能更改
【答案】 C
12、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昆体良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答案】 D
13、梅和哈特肖恩的“诚实”研究认为,儿童的道德行为或品质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 )。
A.情景与教育
B.年龄大小
C.学业成绩
D.家庭背景
【答案】 A
14、(2020年真题)小学生在背诵一篇较长课文时,往往中间部分比开头和末尾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因为其记忆受到了()。
A.前摄抑制
B.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C.倒摄抑制
D.倒摄抑制和干扰抑制
【答案】 B
15、教育目的是衡量教学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作用。
A.导向
B.评价
C.激励
D.指导
【答案】 B
16、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方法,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
下列对话哪一个属于正向的自我对话()
A.考试结果好才能证明自己能力
B.这次怎么办,都不会
C.成绩并不重要,学会才是重要的
D.考不好会不会很丢人
【答案】 C
1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
A.《论语》
B.《学记》
C.《四书集注》
D.《孟子》
【答案】 A
18、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认知活动的方式是()。
A.操作技能
B.智力技能
C.一般技能
D.特殊技能
【答案】 B
19、一名熟练的汽车驾驶员在开车过程中,一面观察道路的情况,一面操纵方向盘,这种现象属于注意的( )。
A.预定
B.转移
C.分配
D.集中
【答案】 C
20、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 )
B.问卷法
C.谈话法
D.调查法
【答案】 A
21、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是()。
A.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B.提髙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C.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D.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
【答案】 C
22、( )是继2岁之后正常儿童出现强迫现象的又一高峰年龄。
A.3~4岁
B.5~6岁
C.7~8岁
D.8~10岁
【答案】 C
23、课程内部各要素、各成分间的联系和结构方式往往可以用数量关系来说明,这表明课程结构具有()
A.可替代性
B.可转换性
D.可操作性
【答案】 C
24、小学英语课程的性质是( )
A.工具性
B.人文性
C.基础性
D.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答案】 D
25、我国小学低年级开设的《品德与生活》在课程性质上属于( )。
A.校本课程
B.活动型综合课程
C.分科课程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答案】 B
26、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主张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的教育家是( )。
A.詹姆斯
B.布鲁纳
C.斯金纳
D.桑代克
【答案】 B
27、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增加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特点。
A.主体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答案】 C
28、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方法是( )。
A.参观法
B.演示法
C.情境教学法
D.欣赏教学法
【答案】 D
29、影响少年儿童品德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环境
B.遗传
C.学校教育
D.家庭教育
【答案】 C
30、小学班级管理中,既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条件,又是决定班主任工作成效的主要因素是()。
A.班主任工作职责
B.班主任自身素质
C.班级学生的质量
D.对班级学生的了解
【答案】 D
大题(共10题)
一、以下是《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教学片段,阅读并回答问题。
师: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你们了解他吗?生:(略)师:是呀,当时宋朝的大半江山已经被金人占领。
辛弃疾从小就目睹了生活在金兵铁蹄下百姓的血泪艰辛,饱尝了亡国之恨,从小就立志平定中原,收复河山。
二十年哪!想想看,在这二十年的生活里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生:可能天天以泪洗面,想一死了之,可想到抗金事业没完成,想到老百姓的苦难,又不能死。
师:痛苦,悲愤呀!生:非常难过,可能整天借酒痛骂统治者的无能!师:是呀,这又是多么的无奈、苦闷。
在这个时期,辛弃疾写了很多的词,但表现的却是另一番心境与风格。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就是其中一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师:古人说,品一壶清茶,读一首好词,是人生的一大乐趣。
那怎样才能读出词的乐呢?不能只满足于字面的意思,还要深入字句里,用我们的想象去感觉,去品味,去推敲,去补充,才会品出词的意境与趣味来。
咱们再读读开头两句,你看到哪些景……师:辛弃疾在江西农村生活的20年里,深深懂得每年庄稼的收成对农民意味着什么,他多么渴望每一年都是个丰收年,多么渴望农民过上好日子!看,这弥漫着浓郁的稻花香里,响奏着群蛙的呜叫声里,你听到了吗?辛弃疾的心也在欢唱着呀,他在为谁欢唱呢?生:是在为老百姓!生:为即将到来的“丰收年”欢唱!师:作者分明是为这预示丰收的场景而欢喜,不直接说出,而是借稻花香、蛙声代自己诉说“丰年”。
你觉得是这样的吗?(生纷纷点头)真是妙不可言,再来一起读这两句词,读进辛弃疾的心里去!师:在江西上饶20年的生活里,表现辛弃疾这种快乐欢喜的词还有很多,那么在江西上饶的闲居生活的快乐是否让辛弃疾忘记了家仇国恨呢?忘记了自己的人生抱负呢?师(深情引述):1207年,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辛弃疾僵卧在病榻上,临终之际,他突然用尽了全身力气,大声呼叫着,你知道他最后呼叫的是什么吗?杀贼!杀贼!(CAI出示)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数重山。
(CAI出示)师:你看,一轮明月,几阵清风,两三点雨就让辛弃疾欣喜欲狂,辛弃疾的快乐是如此的简单,可他留给历史、留给我们的却是一生的眼泪……问题:针对上面的教学片段,评价其优缺点。
【答案】回顾这节课的教学,优点在于:能抓住一个“情”字,以情感为主线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对辛弃疾身世的深情引述,引领着学生走进辛弃疾的精神世界,通过品味词韵意趣,想象情景,让学生深刻感悟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的欣喜之情。
教学中每个环节的设计不仅饱满而且能够紧密相扣,学生亦能为情所动,随情而读,课堂洋溢着浓郁的诗情。
但也有一些缺憾之处:(1)缺乏开放性,教学设计过于严谨。
驾轻就熟的梳理与密集流畅的引导,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显得过于“抢眼”,而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淹没在大容量和快节奏的教学中。
学生处处有被“牵”着的痕迹,教学设计显得不够开放。
(2)忽视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在理念上,我们都懂得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预设目标的完成,往往忽视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例如,本教学片段中的教师在教学中引入诗词,但是预设导语中夹杂着现成理解的直接呈现,因而就忽视了学生品味诗词的方式与过程。
虽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作者的情感,对用词的妙处有亲切而自然的体悟,但是没有主体情感的积极参与,领悟就不会深刻。
二、吴老师的****管理班级方式遭到学生的集体造反。
应该让学生一起商量班级管理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班级的不足和自己的责任;其次,把任务按小组分配给同学,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竞争;再次,一起为班级要设提建议;最后,增强双方沟通,渐渐地班级中呈现出一派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新气象,以前的坏风气消失得无影无踪。
(1)现代班级管理的理念是什么?(2)吴老师最初管理失败的原因是什么?(3)吴老师后来管理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现代班级管理观要求以学生为本建立班级管理新机制,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聪明才智,发扬学生在班级自我管理中的主人翁精神,强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2)该班主任最初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并没有以学生为本,而是坚持****型的领导方式。
这种领导方式属于支配性领导,无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以僵硬的对策为基础,只给予统一强制的指导,或一味地斥责、威胁。
坚持以教师为中心,班主任一直在从事程式化的教育教学工作,他们最关心的是两件事:一是如何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确保班级成绩在学校中的排名;二是如何让学生服从老师,以维护教师的权威不受侵害。
学生必须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缺乏自主性。
从而引起了学生的不满与抗议。
(3)班主任后来成功是因为他改变了原来的班级管理方式,建立了民主型的领导方式,这种领导方式属于综合性的指导,能够灵活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以此为基础引出学生的自发行为,促进班级同学的思想在合作中进行交流。
“让学生一起商量班级管理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竞赛”“一起为班级建设提建议”“增强双方沟通”体现了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
三、小辉个子矮小,家境又不好,常常受到同学们歧视。
班主任王老师多次对同学们进行教育,但收效甚微。
无奈之下,王老师只好另辟蹊径。
小辉生日的早晨,同学们走进教室,惊讶地发现小辉的课桌上有一个漂亮的盒子,上面写
着“天使的礼物”,小辉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惊喜地看到一个生日蛋糕。
在同学们“生日快乐”的歌声中,他愉快地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蛋糕。
同学们边吃蛋糕边猜测这位送礼物的“天使”是谁?望着孩子们那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王老师说道:“天使代表着圣洁,善良,专门为人们传播真,善,美,她是不愿意披露自己姓名的,但她确实生活在我们中间,小辉是咱班第一个收到天使礼物的人,我相信天使不但会把爱带给小辉,也会带给别的同学,而我们每一个同学也可以成为别人的天使,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需要温暖的人。
”从那以后,班里“天使的礼物”经常出现,同学间都能够相互关心,平等相处。
问题:(1)请对王老师设计的这一活动进行评析(10分)(2)作为班主任,如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10分)
【答案】本题解析(1)材料中王老师设计的这一活动值得肯定,很好的践行了新课改下的教师观并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性地将班主任的力量履行到了实处。
①王老师的这一活动设计符合新课改理念中的教师观。
新课改的教师观表明教师要做学生的促进者。
材料中,王老师面对班级同学之间对于小辉的歧视,采用“另辟蹊径”的活动,使学生发自内心的认识到互相关心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实现了品德成长。
②王老师的活动设计符合班主任是班级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的角色。
材料中,王老师发现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不和谐,于是积极采取措施,利用这一活动,很好的协调了同学间的人际关系。
③王老师的这一活动符合德育过程基本规律中利用多种开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规律。
材料中,王老师针对有同学歧视小辉的现象,并没有一味的进行说教,而是利用道德情感这一切入口,使同学们感受到了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
从而实现了学生品德的提升和班级良好氛围的建设。
④王老师的这一活动设计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材料中,面对同学之间关系的不和谐这一复杂情境,王老师没有因循守旧,而是创造性的利用“天使的礼物”这一活动,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⑤上述四点皆说明了王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不仅维护了小辉的尊严,也让全班学生受到了教育。
总之,王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值得我们肯定和借鉴学习。
教师要做学生的促进者。
材料中,王老师面对班级同学之间对于小辉的歧视,采用“另辟蹊径”的活动,使学生发自内心的认识到互相关心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实现了品德成长。
②王老师的活动设计符合班主任是班级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的角色。
材料中,王老师发现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不和谐,于是积极采取措施,利用这一活动,很好的协调了同学间的人际关系。
③王老师的这一活动符合德育过程基本规律中利用多种开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规律。
材料中,王老师针对有同学歧视小辉的现象,并没有一味的进行说教,而是利用道德情感这一切入口,使同学们感受到了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
从而实现了学生品德的提升和班级良好氛围的建设。
④王老师的这一活动设计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材料中,面对同学之间关系的不和谐这一复杂情境,王老师没有因循守旧,而是创造性的利用“天使的礼物”这一活动,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⑤上述四点皆说明了王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不仅维护了小辉的尊严,也让全班学生受到了教育。
总之,王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值得我们肯定和借鉴学习。
(2)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是班主任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了解和研究学生,热爱
学生。
只有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情况,才能使班主任很好的把握学生,为工作打下良好基础;②发挥班主任的表率作用并践行活动民主的原则。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班主任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感染学生;③发挥舆论阵地的宣传作用。
利用班级舆论,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班风;④利用主题班会。
通过相关的主题班会,使学生们认识到班级氛围的重要性;⑤通过班级活动,营造和谐班级。
班主任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切身感受班集体的魅力。
⑥培养学生自信心,利用“期望效应”激励学生进步;艺术批评,在进行必要批评时要注意保护学生自尊心。
四、材料:四年级二班的小磊上学经常迟到,每次当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时,迟到的小磊总是推门而入,他的迟到不仅影响了本班在全校日常行为规范评比中的分数,更影响了班级正常的教学秩序。
为此,班主任李老师专门找小磊谈话。
李老师了解到,原来是天气转凉后,小磊一直不肯起床。
总是赖床。
李老师没有直接批评小磊,而是告诉他要做个勤奋的孩子,别的同学能做到的自己也应该做到。
小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下定决心不再迟到。
果然接下来的两天小磊早早到达了学校。
但是,到了第三天小磊又迟到了,而且晚到后不主动将作业交给各科课代表,作业中还出现了严重的少做、不做的现象。
虽然他知道这样做不对,但总是改不了。
一次,为了掩盖自己没有做作业的实情,就跟老师撒谎说把作业忘在家里了。
老师对小磊的行为很是头痛。
问题:
(1)小磊为什么会表现出这样的行为试结合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进行分析。
(2)如果你是小磊的班主任,如何帮助他改正
【答案】(1)材料中的小磊品德的知、情、意、行四个心理成分发展不统一,导致出现不良行为。
第一,小学生的道德认识主要表现在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及道德信念的形成三个方面。
材料中小磊虽然初步掌握了道德概念,有了一定的道德判断力,但是还没有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因此会出现明知故犯的现象。
第二,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之间的媒介,是促使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强大推动力,小学阶段是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
材料中小磊没有强大的道德情感做支撑,因此改正错误的动力不足。
第三,小学生的道德意志主要表现在坚持性和自制力方面。
材料中小磊由于道德意志薄弱、坚持性差,因而常有“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现象。
第四,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在道德发展上,认识与行为、言与行基本上是协调的。
年龄越小,言行越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出现了言行不一致的现象。
材料中小磊对老师撒谎说把作业忘在家里了,正是这个特点的体现。
(2)材料中小磊有时无法抵制诱惑、战胜不了困难,进而做出不符合道德规范的事,这是道德意志薄弱的体现。
因此要培养小磊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小学生的道德意志主要表现在坚持性和自制力方面。
首先,要有意识地培养其意志的坚持性。
从坚持性的动力来源看,小学生完成任务主要依靠外部的影响。
因此,班主任可通过与各科老师和家长的密切配合,开展积极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坚持性,帮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克服困难,遇到困难时不断鼓励使其具有坚强的信心和决心。
其次。
要有意识地培养其意志力的自制力。
小学生虽然具有初步的自制力,但水平较低。
要把培养自制力与培养坚持性相结合。
严格要求学生,发展其善于管理自己的冲动和任性的能力。
再次,要帮助小磊做出正确的道德行为。
不仅
要通过思想品德课及其他学科的教学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还要依托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来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行为习惯。
最后,培养小磊言行一致的良好习惯。
家长和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表率,因此教师一方面要运用学生具有向师性、可塑性的特点做好示范作用,另一方面,注重与家长联系,使对学生多方面的影响达到和谐统一。
五、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1)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鲁迅“博爱”的胸怀;(2)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发展语言;(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鲁迅“博爱”的共鸣。
问题:请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写的角度进行评述。
(20分)
【答案】这是一个交融式目标。
课程目标的设计虽然体现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但缺乏一定的层次性,语言表述不够准确,教学的可操作性不强。
“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虽然语言简洁,却表述模糊,“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如何揣摩,揣摩到怎样的程度应说清楚。
目标2对读写拓展的言语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没有具体写出,缺乏教学的可操作性,“发展语言”的要求没有明确指出,缺乏教学效果的可测度。
教学目标的第3点,叙写无误,却显得空洞笼统。
六、一个爸爸很关注儿子的学习情况和班级里学习环境情况。
于是一次他问儿子:“你们班上自习课的时候有多少人?”儿子说:“老师在的时候有45人。
”于是爸爸又问:“老师不在的时候有多少人。
”儿子回答:“一个人也没有。
”[问题1][简答题]评价一下这个班级的学习环境(学风)怎么样?[问题2][简答题]请你针对上面的情况提出一些对班级的老师或学生合理的建议。
【答案】[问题1][简答题]从“儿子”的回答中可以看出,该班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主动性.班级学习风气不浓厚。
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势必不能安心学习,从而影响学生知识的获得。
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获得,也不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不利于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问题2][简答题]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手。
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规范班级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此外,注重班干部的培养及其模范作用的发挥。
七、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始终没有弄清楚榜样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榜样有两种,一种是人为树立的榜样,一种是生活中的榜样。
人为的榜样一般是社会组织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道德价值观对某人进行加工,包装和宣传。
倡导公众向其学习,很多情况下,树立榜样是一种政治安排,往往附带意
识形态的宣传任务。
人为树立的榜样借助各种媒介的传播,可以到达使公众“知道”的水平,但其教育效果的获得却不一定能如其所愿。
与树立榜样不同,生活中的榜样是自然的.有着很高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学习价值。
生活中的榜样不是别人树立的.也不是自封的。
而是在生活中自然形成的,这种榜样不是一部分人为了自己或明或隐的目的而进行的包装产品.而是人性和人格光辉的自然展现,从榜样人物的角度讲,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他可以自然地生活.并在这种生活中自在地散发出自己的人格魅力,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是聚于内而形于外的,他的生活就是其德性和人格展现、展开、提升的过程,必然会辐射到周围;当然’,他也可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控制自己的行为可以对他人产生的影响,从榜样的角度看,前者是暗示,后者就是明示。
从榜样学习者的角度看,对榜样人物的暗示,学习者可以清楚地感觉到、意识到,在这一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道德倾向和需要决定是认同、排斥还是认同与排斥兼而有之。
无论是这三种情况的哪一种情况,都是自己的自主选择。
请结合上述材料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榜样法的含义是什么?(2)在德育过程中,如何运用榜样法?
【答案】(1)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方法。
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榜样等。
(2)在德育过程中,运用榜样法要注意:第一,选好学习的榜样。
选好榜样是学习榜样的前提。
我们应根据时代需要和学生实际出发,指导他们选择好学习的榜样,获得明确前进的方向与巨大动力。
第二,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要使榜样能对学生产生力量,推动他们前进,就需要学生了解榜样。
榜样人格具体、生动、形象,对学生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易于为学生所领会和模仿。
第三,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引导学生向榜样人物学习,决不能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的介绍上或学生一时情感的冲动上。
要及时地把学生的情感、冲动引导到行动上来,把敬慕之情转化为道德行动和习惯,逐步巩固、加深这种情感。
八、简答题]音乐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
(2)如指导低年级小学生唱歌本,试拟定教学目标(3)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歌曲的学习,设计“音的高低知识点教学的环节”并说明理由:
【答案】(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10分)《大鼓和小鼓》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F大调,2/4拍。
歌曲短小,仅有8小节;歌词简单,仅仅是大鼓和小鼓音高和音色上的对比;全曲的音高也是简单的domisol三个音的组合重复,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
歌曲中包含的音乐要素非常丰富,不仅有音色、音高的模仿,还有力度的模仿。
用四分音符的do来表示大鼓敲击的声音,用八分音符的sol来表示小鼓敲击的声音,生动形象,便于低年级学生模仿与学习。
节奏上也是比较简单的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非常规整的节奏组合,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学唱。
音高上虽然有二度、三度的小跳,但同时也存在五度、六度的跳进。
所以,简单中略带些难度,教学中可通过声势教学法帮助学生更准确的感受音高。
(2)如指导低年级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
过程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