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材基础练第二单元第2节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素材变式 答案
3.D 据图可知,尚书省不位于宫城之内,故①错误;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尚书省负责执
【补充】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使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 行,说明决策权与行政权分离,故②错误;“若发现差错,可以不奉诏,甚至封还诏书,但一般都是奉诏执行”说明尚书 省对门下省诏令具有一定否决权,故③正确;“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表 明三省职权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又分工配合,故④正确。故D项正确。
影 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响
知识点11:选官制度、三省六部制、赋税制度
教材知识萃取
九品中正制取代察举制的原因 (1)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人口流动频繁,察举制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 (2)察举制下,权门势家逐渐操纵选官,干扰了人才选拔,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3)曹魏时期需要大量人才,统治者尝试新的选人方法,推行九品中正制。 (2)科举制 创立 隋朝建立后开始用[22]__分__科__考__试__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
(3)作用:分工明确,提高了工作效率;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是中国政治制度 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知识点11:选官制度、三省六部制、赋税制度
教材知识萃取
归纳总结 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1)相权三分: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这样既能互 相制衡,又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行政效率。 (2)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从起草(中书省)、审核(门 下省)至执行(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 (3)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 弥补君主才干的不足。
知识点11:选官制度、三省六部制、赋税制度
教材知识萃取
(3)两税法的实行 ①背景: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 和租庸调制无法维持,财政收入锐降。 ②内容:每户按[28]__人__丁__和__资__产__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 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③影响: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 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被西方国家吸收,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产生了较 界文明
大影响。
知识点11:选官制度、三省六部制、赋税制度
教材知识萃取
知识拓展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
(1)选拔标准:由家世门第、财产等级等演变为学识、才能。
(2)选拔方式:由血缘、推荐、地方评论及品评演变为公开考试。
(3)选拔原则:逐渐走向制度化,体现出相对的公平、公正。
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若发现差错,可以不奉诏,甚至封还诏书,但一般都是奉诏执行。
①三省都位于宫城之内是为了便于皇帝决策 ②三省空间布局体现决策权与行政权的统一
③尚书省对门下省诏令具有一定否决权
④三省职权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又分工配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知识点11:选官制度、三省六部制、赋税制度
教材知识萃取
知识拓展 北魏至唐初:士族的衰落与门阀政治的结束 (1)北魏孝文帝改革通过定姓族,将鲜卑贵族和汉族士族都纳入北魏官僚体系;均 田制限制了士族豪强广占土地;三长制取代宗主督护制,削弱了士族豪强的势力。 通过以上措施,士族门阀在经济和政治上逐渐失去主导地位。 (2)隋文帝取消九品中正制,地方佐官由中央任免,抽去了山东士族最后的依靠; 府兵制君主直辖、兵农合一,摧毁了关陇贵族存在的基础。隋炀帝进一步取消了关 陇贵族的特权。 (3)唐初,以魏征、马周为代表的“山东豪杰”先后担任重要岗位标志着新时代的开 始,高宗废王立武则标志着关陇贵族最后退出历史舞台和门阀贵族政治残余的扫除。
教材素材变式
概念阐释 九品中正制
自曹魏开始,由各州郡有声望的人任“中正”官,负责在本地区品评人物,选拔官吏。把人物分为九等,称九品,然后按 品级选官。据门第高低划分品级上下,按品级上下决定官阶大小,从此“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九品中正制是 士族地主操纵政权、发展权势的工具,至隋改行科举制,此制废除。
知识点11:选官制度、三省六部制、赋税制度
教材知识萃取
均田制与租庸调制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均田制是土地分配制度,租庸调制则是赋税制度,二者定义不同,适用范 围不同,沿革历史时期不同。 (2)联系:租庸调制以均田制为基础和存在的依据,同时也正是由于均田制没有真 正得到贯彻而使得租庸调制在中唐之后为两税法所取代。
家事务与皇家事务不分的历史,从形式上摆脱了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古老传统。
(2)官员通过考试任用制度的建立:北朝强调军功,南朝重视文才,与门第相对但尚未完全否定门 第。不论出身、考试合格方能任官的科举制的建立使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入新的阶段。
知识点11:选官制度、三省六部制、赋税制度
教材知识萃取
中国古代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方式 (1)以卑制尊,如汉代设立中朝。 (2)中枢分权,如秦代三公九卿制、唐代三省六部制、宋代二府三司制。 (3)以辅代主,如明代内阁制、清代军机处。 (4)以新代旧,如汉代内朝逐步取代外朝。
教材知识萃取
归纳总结 科举制的意义
社会整 打破了历史上世袭的传统模式,促进了社会阶层转化,加速了社会流 合功能 动,具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合理性内核和价值理念。 推动儒
科举考试以儒家学说为主要内容,推动儒家思想和文化的传承与繁衍。 学发展 巩固国 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下“大一统”意识形态的需要,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 家统一 交融,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社会的稳定。 推动世 早在唐朝时,科举制就被“东亚文化圈”国家采用,并成为这些国家政治制
知识点11:选官制度、三省六部制、赋税制度
教材知识萃取
2.三省六部制 (1)创立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24]_尚__书__省___,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 三省,它们共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隋文帝时,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
(2)职能: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 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宰相议事的地方叫[25]_政__事__堂___,后改称中书门 下。
教材素材变式
2. 唐代科举制分常举与制举。常举定期举行,其进士科“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制举是皇帝为 破格起用人才随时下诏举行的考试,及第者往往迅速跻身高官行列,以至于原有大官僚提出“朝廷显官,须是公卿子 弟”,后来制举不再开科。这说明唐代 A.科举制冲击了世族门阀势力 B.制举破坏了公平公正原则 C.官僚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D.君主专制权力遭到削弱
第2节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知识点11:选官制度、三省六部制、赋税制度
1.选官制度 (1)九品中正制
教材知识萃取
创 曹魏时创立,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选官制度。 立 标 中央委任[19]__中__正__官__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朝廷依此授官;初创时重视家 准 世、道德和[20]__才__能__,西晋时主要看重[21]__家__世__。
教材素材变式
多维变式,夯基础
教材素材变式
1. 汉末社会动荡,“人士流移,考详无地”。那时的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交结朋党,干扰人才选拔。曹 丕继任魏王后,由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这表明九品中正制 A.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 B.延续了自下而上的选官方式 C.标志着古代选官制度的成熟 D.有利于出身低微的人参政
教材素材变式
4. 唐代的两税法将租庸调以及户税、地税、青苗钱等合并,统一开征两税,纳税项目减少,缴纳时间集中,省去了原
来“旬输月送”的麻烦和税吏催缴的痛苦。这说明,两税法的实行
A.大大减轻百姓税额负担
B.降低了赋税征纳的成本
C.放松了对农民人身控制
D.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答案
4.B 根据材料可知,两税法的实行不仅便利了百姓纳税,也便利了税吏征收,这说明两税法提高了税款的征纳效率,
答案
1.A 材料反映了汉末地方大族名士控制地方选官权力,而曹丕通过九品中正制将选官权力收归中央,这说明了九 品中正制在当时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故选A项;九品中正制是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故排除B项;科举制标
【补充】九品中正制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志着古代选官制度的成熟,有利于出身低微的人参政,而九品中正制看重门第家世,故排除C、D两项。
教材素材变式
归纳总结 对两税法的认识
(1)积极性:标志着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转为以土地财产为主,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 制,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2)局限性: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激化了阶级矛盾;大地主隐瞒财产,转嫁赋税,政府又增 加了许多苛捐杂税,使农民负担更加沉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租庸调制与两税法的特点 租庸调制以人丁为赋税征收单位,不服徭役可以以“庸”代替。两税法的特点是 从按人丁征税转为按财产征税,但其只是改变而未完全废除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知识点11:选官制度、三省六部制、赋税制度
教材知识萃取
总结提升 多角度认识唐朝的两税法
(1)积极性 ①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缓和社会矛盾。 ②两税法扩大收税对象,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③两税法依照财产多少,按照纳税人负税能力大小征税,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有利于改变贫富不均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广大贫苦人民的税收负担。 ④由“舍地税人”向“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减弱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⑤两税法以货币为主要征税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2)局限性 ①两税中户税部分的税额以钱计算,因市面上钱币流通量不足,农民不得不贱卖绢帛、谷物或其他产 品以交纳税钱,这增加了农民负担。 ②两税法下土地合法买卖,土地兼并更加盛行。
知识点11:选官制度、三省六部制、赋税制度
教材知识萃取
3.赋税制度
(1)租调制 ①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 ②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26]__均__田__令__,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一夫一妇每年纳粟 为租,纳帛或布为调)。
(2)租庸调制 ①内容:唐初,继承了均田制,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 为[27]__庸__。 ②影响:租庸调制规定了农民负担的上限,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 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
知识点11:选官制度、三省六部制、赋税制度
教材知识萃取
知识拓展 隋唐国家制度和政治体制的转型
(1)国家事务与皇家事务的分离
①隋唐之际,三省摆脱了皇帝个人的秘书咨询机关的性质,成为国家政权机关,天下、国家、朝廷的
概念和皇帝分离,皇帝也融入了国家、朝廷,成为国家政务的最高负责人。
②尚书六部最高行政机关地位的确立使尚书六部与寺监和殿中省有了明确的分工,结束了秦汉以来国
答案
2.A
材料说明,不论是常举还是制举,世家大族想要入仕做官都要通过科举的方式,这冲击了世族门阀势力 — A项正确
官宦子弟也需要通过考试,合格后才能跻身高官行列,没有破坏公平公正原则 — B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官僚素质的变化情况 — C项错误
科举制的实行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 D项错误
教材素材变式
3. 下图为唐朝三省位置图,该图文说明唐朝
【拓展】两税法实行后征税的主要标准才从人丁转为财产 降低了税款征纳的成本,故B项正确;材料说明两税法的实行简化了征税程序,同时便利了征税人与纳税人,但不能 说明大大减轻了百姓税额负担,排除A项;虽然两税法“以资产为宗”既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也增加了国家财政 收入,但材料并没有涉及,排除C、D两项。
制度形成。 完善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和[23]__明__经__为主;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
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 积极 科举制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 作用 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知识点11:选官制度、三省六部制、赋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