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的重要知识之一。在研究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研究了自然数、分数、小数等,这些都为本单元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这只是对数字的潜在认识。通过本单元的研究,能为学生今后进一步研究公倍数和公因数、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本单元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倍数和因数、2、5、3的倍数的特征、找倍数与找因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知识,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进一步系统化。
本单元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比较多,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很紧密,部分学生在研究时会有一定的困难。教材明确规定在研究因数与倍数时,限制在非自然数的范围内,这就避免了一些学生不必研究的问题。这个单元研究的知识,是以后研究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与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属于高年级,但是还有一部分同学缺乏研究的主动性。一个班级大约一半的学生能够主动研究,比较喜欢上数学课,研究热情也很高。
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遵循认知规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应以全面、持续、和谐为发展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应用意识、符号感和数感。
通过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使学生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丰富对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学会与人合作并与他人交流思维的惯。积极参与数学研究活动,并能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时,教师必须结合教材设计适当的、贴近生活的实际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本单元概念较多,学生不易区分。在教学时,教师要有意地将一些容易混淆的概
念放在一起比较,从而区分这些概念。重视学生的数学研究活动,倡导多样化的研究方式,组织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和发现数的特征。本单元有许多研究活动,在教学时要发挥小组研究的作用,让学生充分体会研究的乐趣,以及怎样与同学友好相处。
本单元研究的内容包括因数和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第5页的内容及练二第5题。
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初步认识自然数之间的因数和倍
数关系,帮助他们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通过研究,让学生能够有条理、清晰地阐述因数与倍数
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3.帮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
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概括、分析和比较的能力,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因数和倍数两者之间的关系。
投影仪。
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西游记》吗?XXX和XXX 是什么关系?(师徒关系)那么老师和同学们之间呢?(师生关系)不仅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关系,在数学中,数和数之间也存在着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个自然数之间的关系,因数和倍数。
设计意图:通过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关系,为理解因数与倍数存在着关系打下基础。)
投影出示例1.
老师:大家仔细观察这9个算式,把它们分一分类,并说一说你分类的理由。
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并展开讨论。
老师巡回指导。
学生:老师,我们组根据商的特点,把这些算式分成了三类。第一类为结果是整数的,第二类为结果是小数且能够除尽的,第三类为结果是带有余数的。
老师:你们组的同学观察得很仔细,分类也很明确,很好。还有没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学生:老师,我们组分成了两类。
老师:你具体说一下。
学生:我们组也是按照商的特点,把这些算式分成了两类。一类为结果是整数的,另一类为结果不是整数的。
老师:你们组的同学观察得也很仔细,分类也很明确,很好。
展示第二种分类结果。
12÷2=6,20÷10=2
8÷3=2……29÷5=1.8
30÷6=5,21÷21=1
63÷9=7,19÷7=2……526÷8=3.25
总结: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且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例如,
12÷2=6,我们就说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
老师:同学们想一想,在第一类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思考。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探索、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
学生:在30÷6=5中,30是倍数,5和6是因数。
老师:同学们,他的说法恰当吗?
学生:不很恰当,应该说30是5和6的倍数,5和6是
30的因数。
老师:对,我们应该说清楚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在本节课中,我们只研究非自然数,即不包括1、2、3、4、5等自然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我们要清楚谁是
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比如,我们可以说2和3是6的因数,6是2和3的倍数。同时,我们要注意因数和倍数是在整
数范围内研究的。
在导入课程时,我创造了有效的数学研究情境,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通过观察教材上的除法算式,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究,把所给的算式按照特点进行分类,激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为下面研究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打下了良好基
础,有效地实现了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链接。这种方式利用了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引出新知识,减缓了难度,效果较好。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自主体验发现知识的过程,进而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因数
和倍数”的概念。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知知识,引出
新知识,减轻研究难度。
课堂作业A类中,我们要写出五个整数,答案不唯一,
同时要知道整数的个数。B类中,我们要判断哪个数是哪个数
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例如,32和2是64的因数,64是32和2的倍数。
在教材中,我们可以通过做题来练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例如,在第5页做一做中,我们可以找出4是24的因数,24是
4的倍数,13是26的因数,26是13的倍数,25是75的因数,75是25的倍数。在第7页练二中,我们可以用括号来表示因
数和倍数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