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方案 专题限时集训 第10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社会主义的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限时集训(十) [第10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的建立与资本主义的调整](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1.历史学者姚海在《俄国1917 年的“电报革命”》中写道:“俄国1917 年二月革命在首都彼得格勒是以工人和卫戍部队士兵的起义取得胜利的。
但在外省和前线,基本上是平静地接受了彼得格勒发生革命的事实。
”学者把外省的二月革命称为“电报革命”,这一说法反映了地方上二月革命的实际过程。
“电报革命”的出现突出反映了( ) A.二月革命的影响仅限于彼得格勒
B.列宁当时希望通过和平方式夺权
C.俄国社会反对进行暴力革命
D.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
2.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
”这表明列宁主张
A.彻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C.暴力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
3.列宁在《论黄金在目前和在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一文中指出:“人类实现了共产主义后,黄金就失去了意义,只能用来修建一些公共厕所。
”苏俄(联)在以下哪一时期对黄金的认识与之相同(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B.新经济政策时期
C.农业集体化时期 D.工业化建设时期
4.1921年列宁在《粮食税》中说:“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
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
”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列宁意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B.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可以将国家从经济灾难中拯救出来
C.“功劳”是指该政策在特定环境下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
D.列宁决定用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5.列宁曾说:“我们承认自己对农民是负了债的。
我们用纸币从他们那里换来粮食,我们向他们借的,我们应当偿还这笔债务,恢复了我们的工业以后,我们一定要偿还。
”这段材料反思的政策是( )
A.余粮收集制 B.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人民公社化运动
6.瞿秋白在1921年5月1日的日记中写道:“回忆二三月间,我到俄国人家里,那冷淡枯寂的生活,黑面包是常餐便饭的唯一食品。
……现在丰富得多了,可非得有钱不可,市场物价因投机商人之故而很不稳。
”材料中描述的前后情形变化,主要反映了苏俄实施( ) A.工业化方针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运动
7.“国家半无偿或近乎无偿地占有集体农庄的大量农产品,方法是通过不等价的交换,带有课税性质。
”苏联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保证国内战争的胜利B.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
C.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D.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8.根据苏联报纸所做的估计,苏联妇女平均每天花两小时排队购物,全国合计一年浪费掉一百亿小时在排队上,相当于一千五百万人一年工作五十周,每周工作四十小时的时间。
此项统计反映了( )
①苏联计划经济体制效率低下,人力的浪费严重②苏联妇女喜欢借购物时机联谊交友③苏联物质匮乏,供需失衡④苏联物价上涨过快,出现抢购风潮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③D.③④
9.1923—1928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
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
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
”柯立芝上述施政方针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在任期间美国经济不断滑坡
B.引起美国工人运动高涨
C.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政府的基本政策
D.导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10.20世纪30年代,西方不少国家出现了“妇女回到家庭去”“妇女的天职在教养子女”等口号。
这主要是由于( )
A.西方国家重视教育
B.经济危机增大就业压力
C.西方国家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
D.科技发展提高了生产力
11. 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以掩饰资产阶级本质的牧师面貌出现的。
”下面最能说明这一特征的是( )
A.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
B.整顿财政金融,重塑信心
C.规定工资工时,维护劳工利益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12.1933年4月5日,罗斯福政府发布行政命令,要求所有黄金持有者将其持有的金币、金块或金元券移送至联储银行。
此后,联邦政府多次以不断上涨的价格购买黄金。
由于每一盎司黄金所值美元的数量持续上调,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也就不断增加。
该措施的历史影响是( )
A.有利于增强美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
B.克服了商品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C.促进国际贸易稳定发展
D.促使商品价格逐步回落从而保障市场稳定
二、非选择题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一个人处在他当时的地位,显然能判断得比政治家或立法者好得多。
如果政治家企图指导私人应如何运用他们的资本,那不仅是自寻烦恼地去注意最不需要注意的问题,而且是僭取一种不能放心地委托给任何人、也不能放心地委之于任何委员会或参议院的权力。
把这种权力交给一个大言不惭的、荒唐的自认为有资格行使它的人,是最危险不过的了。
——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
材料二如果财政部把用过的瓶子塞满钞票,并把塞满钞票的瓶子埋在废弃矿井的适度
深度中,然后,用城市垃圾把矿井填平,并且听任私人企业根据自由放任的原则把钞票再挖出来(当然,要通过投标来取得在填平的钞票区开挖的权利),那么,失业问题便不会存在,而且在由此造成的反响的推动下,社会的实际收入和资本财富很可能要比现在多出很多。
确实,建造房屋或类似的东西会是更加有意义的办法,但如果这样做会遇到政治上和实际操作上的困难,那么,上面说的方法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1)根据材料一,概述亚当·斯密的主要观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观点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述凯恩斯的主要观点。
根据所学知识,评价其影响。
(3)有人认为,亚当·斯密和凯恩斯经济学思想是完全不同甚至是相反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者的相同之处。
14.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积极健康的农业政策有利于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全俄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于1921年3月21日颁布法令,规定每一农户的粮食税取决于它的土地数量、家庭人口、收成和财产状况。
……所有农户在缴纳粮食税之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粮食,可以拿到市场自由买卖。
1922年5月2日,全俄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再次颁布法令,允许出租土地,期限一般定在三年,法令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政府得与农民签订合同,国家给农民适当的补贴,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牲畜。
在(美)《农业调整法》生效的头一年,屠宰了二千三百万头牛,六百四十万头猪,减少了三百万公顷小麦播种面积和四百万公顷棉花播种面积。
……法案实施后,农产品价格回升到1909—1914年农业繁荣时期的水平。
——李纯武《简明世界通史》
材料三(美国国会)授权农业部长,如棉花生产者书面同意将其1933年的棉花产量至少较上年减产30%,而且不增加每一英亩的施肥费用时,农业部长均得与之订立特权买卖合同,商定售予该生产者以数量不超过其前一收获年度所减产量的棉花。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文献与要论选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苏俄调整农业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原因。
(2)据材料二、三,概括罗斯福新政采取的措施,分析其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美苏(俄)实施农业政策的不同特点。
从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专题限时集训(十)
1.D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电报革命”说明俄国地方平静地接受了沙皇统治被推翻的现实,也说明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选D项。
A、B、C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2.D [解析] 材料信息“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说明列宁抛弃了资本主义制度,排除A项;“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说明列宁主张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而不是单纯的无产阶级专政,选D项不选B项;C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3. A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列宁认为在实现共产主义后,以黄金为代表的货币将完全失去作用,“只能用来修建一些公共厕所”,即完全否认了货币的作用,这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的认知,选A项。
新经济政策承认货币的作用,农业集体化、工业化建设时期也认为黄金有意义,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4.B [解析] 材料体现了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
“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说明A项说法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一种“功劳”,说明C项正确;“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
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说明D项正确。
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将使国家陷入灾难,B项说法不正确。
5.A [解析] 本题考查列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征集制忽视商品货币关系,侵犯了农民的利益。
故选A。
6.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1921年3月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商品自由买卖,材料中“1921年5月”“可非得有钱不可”可以说明是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一切商品买卖。
7.B [解析] “国家半无偿或近乎无偿地占有集体农庄的大量农产品”,可见是农业集体化的措施,它的目的在于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选B项。
A、C、D三项不是农业集体化的目的。
8.C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计划经济体制下,物品短缺,苏联妇女排队购物耽误了大量时间,说明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根据材料情境,结合所学苏联模式的特点和消极作用,排除②④,选C项。
9.D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柯立芝认为富人才是有价值的,不应该援助穷人,为了富人的利益,“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说明柯立芝推崇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这种只照顾富人,不关心穷人的做法只能导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选D项。
A、B、C三项不符合史实。
10.B [解析]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造成大量工人失业,因此出现了“妇女回到家庭去”“妇女的天职在教养子女”等口号。
说明经济危机增大就业压力,选B项。
A、C、D三项不符合这一时期西方的社会状况。
11. C [解析] “罗斯福新政是以掩饰资产阶级本质的牧师面貌出现的”,说明罗斯福新政的本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但为了赢得民众支持,却以“牧师面貌出现”。
新政规定工资工时,维护劳工利益,体现了这一特征,选C项。
A、B、D三项不能直接体现新政对民众的关注。
12. A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面对经济危机,美国政府采取了大量收购黄金的措施。
黄金作为硬货币,它的大量收购,有利于增强美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选A项。
该措施无法克服供求矛盾,B项错误;该措施有利于美国的对外贸易,而不是有利于世界,C项错误;黄金的大量收购,有利于商品价格的提升,以稳定市场,D项说法错误。
13.[答案] (1) 主要观点:政府是对社会有害的垄断特权的授予者;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不必要的和不受欢迎的。
社会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更多的经济自由。
(2)主要观点: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刺激经济发展;政府的浪费性支出要比有用的项目更加可取。
影响: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带来的失业问题;但也造成了政府严重的财政危机。
(3)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都服务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都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思想。
14.[答案] (1)措施:征收粮食税;允许出租土地;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
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措施:政府与农民签订合同;鼓励农民减产并予以补贴。
作用:调整了农产品结构;防止了农产品过剩;提高并稳定了农产品价格;农民收入有所提高。
(3)特点:苏俄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减少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干预),美国以计划手段调节生产(加强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干预)。
启示:农业政策要适时调整;市场和计划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