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各种文体知识点及应试方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一段话的前半部分,让考生续写后半部分,启发考生答题的的思路,往往 在原文上。
三、说明文
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 说明文结构: 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 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程序 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从特殊 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等。 说明方法: 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摹状貌、 引资料。阅读说明文,了解说明文采用的说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
(1)通过寻找中心句或中心段把握文章的主旨。如每一段的中心句、课文开 始和最后结尾的总结段落,或者还有写课文中间有明显的承上启下的过渡段。如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2)通过归纳来进行提炼。有的文章的中心意思分散杂全文各部分中,需要 通过归纳各段的断意来提炼。在记叙文中,中心有时比较含蓄,往往蕴藏在人物 或事件的背后,需要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而有些文学作品更是往往意 在其外,非深入进去不能挖掘其中丰富的内涵。例如《社戏》一课,全文并未直 接点明中心,只在最后一段文字中说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 到那夜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的好戏了。”如果理解只停在表面,同学们会 误以为本文主旨只是为了告诉读者“我”怀念的是好戏和好豆,而实际上这样的理 解当然是很肤浅的,细究下去会发现并非如此。
上下联系。由回扣原文依照的切入点作为参照点进行文意上的上下联系,范 围可能在本段之内,也可能涉及到上下几段内容。在联系的基础上初步分析,划 定答题所需的大体氛围。在联系上一定要注意考虑全面,同时要抓关键,缩小范 围。
分析综合。就是在上下联系锁定的范围基础上,在头脑中对其加工组合,找 出有效信息,概括总结,提炼要点。在分析综合中要强调“要点”意识,因为评卷 工作中是根据要点分配分值的。这一过程最能体现思维能力,也是答题过程中至 为关键的一环。
第 6 页 共 18 页
初中语文---各种文体知识点及应试方法
(2)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 ①对描写对象;②对人物情感;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④对文章某些内
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a、能准 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b、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 棱两可;c、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 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3)续写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 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 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 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见考点 5 分析)。有时,也会单纯考 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 双关意义。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 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第 5 页 共 18 页
初中语文---各种文体知识点及应试方法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 来考。
5、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 手法有: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真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
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第 3 页 共 18 页
初中语文---各种文体知识点及应试方法
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 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2)顺序 考题形式:(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 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答题思路:形式(1)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 颠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 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 辑关系(参照说明文考点分析的顺序分析部分)。形式(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 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 析。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这 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 程要考虑道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
3、具体答题方法
审清题意。就是要分析题干要求,包含几层意思,其中透露了哪些信息。只 有搞清题意, 我们才能更好地按要求做题,少走弯路,切中要害。回扣原文。
第 2 页 共 18 页
初中语文---各种文体知识点及应试方法
找出题干考查点的出处。从命题的考查层次上看,阅读理解的出题思路一般都很 清晰,从分段考查到牵涉到上下几段概括总结,逐步过渡到对于全文内容的把握。 从段落上来看,考查一般情况下是从前往后,逐层深入,先分后合。这样一来, 为更好地回扣原文找到了一定的思路。
2、整体感知的方法
A、不同的体裁有着不同的方法 (1)写人的记叙文——一般侧重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从描写人物时写的事件中分析人物,在每件事中的言行中概括出人物的思想
感情及性格特点,其中包括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
第 1 页 共 18 页
初中语文---各种文体知识点及应试方法
3、品味语言
(1)字词含义: 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第 4 页 共 18 页
初中语文---各种文体知识点及应试方法
的含义。这个考点是今年的必考题。填写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解释词语要根据 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该 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 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4、表达方式的作用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意境描写的作
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 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 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 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 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初中语文---各种文体知识点及应试方法
【各种文体知识点及应试方法】
一、记叙文
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 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探究“如何整体感知?” 阅读记叙文,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这里所说的“整体感知”就是 通过初步阅读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和面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所谓“字不离词,词 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就是“整体感知”的几个要点。
和一些侧面描写。如《最后一课》、《芦花荡》 (2)记事的记叙人——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影响。如《社
戏》 (3)写景状物的记叙文——抓住景物的特征,总体把握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
涵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抒情的方式。如《春》。 B、整体感知有助于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文章的重要内容和中心意思,从而 能有效地梳理文章的脉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精要分析。快速整体感知 课文,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例句的基本思维模式是:XXX 对象在 XXX 条件下,XXX 怎么样。例如: “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就是这个公式的叠加使用,我们可以考虑: 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 没有高山的险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馨 等等。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 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
1、整体感知的内容。
A、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 B、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
阅读记叙文时,我们通过对重点词语和关键句、段内涵的仔细揣摩,理清作 者的思路和主要内容,领会文章内容和主旨,从而体会作者对生活、人性、世事 的感悟、态度,了解作者所持的观点和感情。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情感 或观点,这个也就是我们的答题的思想,在解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这 也就是我们所讲的答题时,能往中心上靠的,尽量往中心上靠,围绕作者的写作 意图回答问题。如《藤野先生》。
有时也见衬托、对比、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 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 法等。
6、发展性考题
(1)仿写 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 答题要点: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
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 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 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
第 7 页 共 18 页
初中语文---各种文体知识点及应试方法
说明什么对象,适应怎样的生活需要;二要看所用的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 形式表达的。 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1.分类别: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说明,条理清晰,有条不紊,使说明的 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突出强调地说明了事物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和区别(事物特征) 2.下定义:运用科学准确的语言对被定义概念作简明扼要周全严密的规定,揭 示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多用于介绍科学知识,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3.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更具体深刻的突 出强调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横比和纵比) 4.举例子:举有代表性的例子更具体地说明事物某方面的特征,增强说明力。 5.打比方: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化复 杂的科学道理简单化,化抽象为具体,易于理解接受。 6.列数字:运用准确的科学数据具体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具有很强的科学 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易于读者接受。 7.画图表:运用图表辅助文字说明,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具体说 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8.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引用神话故事等,形象地说明事 物……的特征,增强事物的神秘色彩,增前说明的情趣性,权威性。 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
(3)学会筛选文章信息,抓住关键性词语来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所谓“关 键性词语”,就是文中对表达内容、表达中心起重要作用的词语。关键性词语通 常是在通读全文,对作品内容有了一定了解后才能比较准确地找到。找关键性词 语的目的在与挖掘深刻、含蓄的思想内容或者文章写作的中心等。如《背影》关 键性的词语表现“ 我”对父亲感情的变化。
组织表达。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将头脑中分析出的有效信息付诸卷面。首 先考虑用原文中的语句,如果原文中的语句量过大,就需要进行压缩,有效组织, 用自己加工过的语句回答。在答卷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书写 要工整,避免错别字。
二、散文
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考点及应试分析:
三、说明文
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 说明文结构: 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 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程序 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从特殊 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等。 说明方法: 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摹状貌、 引资料。阅读说明文,了解说明文采用的说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
(1)通过寻找中心句或中心段把握文章的主旨。如每一段的中心句、课文开 始和最后结尾的总结段落,或者还有写课文中间有明显的承上启下的过渡段。如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2)通过归纳来进行提炼。有的文章的中心意思分散杂全文各部分中,需要 通过归纳各段的断意来提炼。在记叙文中,中心有时比较含蓄,往往蕴藏在人物 或事件的背后,需要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而有些文学作品更是往往意 在其外,非深入进去不能挖掘其中丰富的内涵。例如《社戏》一课,全文并未直 接点明中心,只在最后一段文字中说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 到那夜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的好戏了。”如果理解只停在表面,同学们会 误以为本文主旨只是为了告诉读者“我”怀念的是好戏和好豆,而实际上这样的理 解当然是很肤浅的,细究下去会发现并非如此。
上下联系。由回扣原文依照的切入点作为参照点进行文意上的上下联系,范 围可能在本段之内,也可能涉及到上下几段内容。在联系的基础上初步分析,划 定答题所需的大体氛围。在联系上一定要注意考虑全面,同时要抓关键,缩小范 围。
分析综合。就是在上下联系锁定的范围基础上,在头脑中对其加工组合,找 出有效信息,概括总结,提炼要点。在分析综合中要强调“要点”意识,因为评卷 工作中是根据要点分配分值的。这一过程最能体现思维能力,也是答题过程中至 为关键的一环。
第 6 页 共 18 页
初中语文---各种文体知识点及应试方法
(2)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 ①对描写对象;②对人物情感;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④对文章某些内
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a、能准 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b、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 棱两可;c、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 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3)续写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 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 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 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见考点 5 分析)。有时,也会单纯考 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 双关意义。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 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第 5 页 共 18 页
初中语文---各种文体知识点及应试方法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 来考。
5、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 手法有: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真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
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第 3 页 共 18 页
初中语文---各种文体知识点及应试方法
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 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2)顺序 考题形式:(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 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答题思路:形式(1)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 颠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 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 辑关系(参照说明文考点分析的顺序分析部分)。形式(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 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 析。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这 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 程要考虑道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
3、具体答题方法
审清题意。就是要分析题干要求,包含几层意思,其中透露了哪些信息。只 有搞清题意, 我们才能更好地按要求做题,少走弯路,切中要害。回扣原文。
第 2 页 共 18 页
初中语文---各种文体知识点及应试方法
找出题干考查点的出处。从命题的考查层次上看,阅读理解的出题思路一般都很 清晰,从分段考查到牵涉到上下几段概括总结,逐步过渡到对于全文内容的把握。 从段落上来看,考查一般情况下是从前往后,逐层深入,先分后合。这样一来, 为更好地回扣原文找到了一定的思路。
2、整体感知的方法
A、不同的体裁有着不同的方法 (1)写人的记叙文——一般侧重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从描写人物时写的事件中分析人物,在每件事中的言行中概括出人物的思想
感情及性格特点,其中包括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
第 1 页 共 18 页
初中语文---各种文体知识点及应试方法
3、品味语言
(1)字词含义: 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第 4 页 共 18 页
初中语文---各种文体知识点及应试方法
的含义。这个考点是今年的必考题。填写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解释词语要根据 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该 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 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4、表达方式的作用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意境描写的作
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 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 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 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 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初中语文---各种文体知识点及应试方法
【各种文体知识点及应试方法】
一、记叙文
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 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探究“如何整体感知?” 阅读记叙文,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这里所说的“整体感知”就是 通过初步阅读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和面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所谓“字不离词,词 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就是“整体感知”的几个要点。
和一些侧面描写。如《最后一课》、《芦花荡》 (2)记事的记叙人——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影响。如《社
戏》 (3)写景状物的记叙文——抓住景物的特征,总体把握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
涵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抒情的方式。如《春》。 B、整体感知有助于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文章的重要内容和中心意思,从而 能有效地梳理文章的脉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精要分析。快速整体感知 课文,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例句的基本思维模式是:XXX 对象在 XXX 条件下,XXX 怎么样。例如: “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就是这个公式的叠加使用,我们可以考虑: 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 没有高山的险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馨 等等。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 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
1、整体感知的内容。
A、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 B、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
阅读记叙文时,我们通过对重点词语和关键句、段内涵的仔细揣摩,理清作 者的思路和主要内容,领会文章内容和主旨,从而体会作者对生活、人性、世事 的感悟、态度,了解作者所持的观点和感情。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情感 或观点,这个也就是我们的答题的思想,在解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这 也就是我们所讲的答题时,能往中心上靠的,尽量往中心上靠,围绕作者的写作 意图回答问题。如《藤野先生》。
有时也见衬托、对比、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 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 法等。
6、发展性考题
(1)仿写 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 答题要点: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
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 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 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
第 7 页 共 18 页
初中语文---各种文体知识点及应试方法
说明什么对象,适应怎样的生活需要;二要看所用的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 形式表达的。 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1.分类别: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说明,条理清晰,有条不紊,使说明的 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突出强调地说明了事物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和区别(事物特征) 2.下定义:运用科学准确的语言对被定义概念作简明扼要周全严密的规定,揭 示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多用于介绍科学知识,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3.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更具体深刻的突 出强调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横比和纵比) 4.举例子:举有代表性的例子更具体地说明事物某方面的特征,增强说明力。 5.打比方: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化复 杂的科学道理简单化,化抽象为具体,易于理解接受。 6.列数字:运用准确的科学数据具体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具有很强的科学 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易于读者接受。 7.画图表:运用图表辅助文字说明,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具体说 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8.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引用神话故事等,形象地说明事 物……的特征,增强事物的神秘色彩,增前说明的情趣性,权威性。 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
(3)学会筛选文章信息,抓住关键性词语来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所谓“关 键性词语”,就是文中对表达内容、表达中心起重要作用的词语。关键性词语通 常是在通读全文,对作品内容有了一定了解后才能比较准确地找到。找关键性词 语的目的在与挖掘深刻、含蓄的思想内容或者文章写作的中心等。如《背影》关 键性的词语表现“ 我”对父亲感情的变化。
组织表达。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将头脑中分析出的有效信息付诸卷面。首 先考虑用原文中的语句,如果原文中的语句量过大,就需要进行压缩,有效组织, 用自己加工过的语句回答。在答卷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书写 要工整,避免错别字。
二、散文
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考点及应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