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音乐美学思想统摄下的音乐情感论--以《溪山琴况》为个案的研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摄下的音乐情感 ,是受到了前人研究的启发,其中一 篇是上文提到的吴毓清的 《 ( 溪山琴况 )论 旨的初步
作者简介:于 亮 ( 1 9 8 1 一 )。 女, 辽宁沈阳人 。 文学硕士。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教师 。 研究方向:音乐美学 、 琵琶演奏与教学。
①本文受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资助,项 目 编号为 2 1 2 4 1 E , 课题名称 : 《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中的情感美学研究 》 。 ②本文所引用 《 溪山琴况 》的论述均摘 自 : 蔡仲德 . 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释 ,增订版 【 M] . 北京 : 人民音乐出版社 , 2 0 0 4 年3 月第 2 版
研究 》 ,文中认为 : “ ‘ 隋’在 意境 中实为一不可或缺 的重要因素” ,‘ 意 ’可包涵情 、志,意境中有志、有 情 ……” 。另一篇是韩锺 恩的 《 中国乐器的 “ 声”况 及其 “ 情” 况》 , 文中提出了 “ 声” 况和 “ 情” 况概念 , “ 所
谓 ‘ 情’况 ,主要指人的情感状况 ,这里主要指和音
以《 溪 山琴况 》为个案 的研 究
于 亮( 上海音乐学院 附属中等音乐专科学校,上海 2 0 0 0 3 1 )
B 商 要】 明代徐上瀛所著 《 溪山琴况》是一部古琴音乐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著作,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和琴学研究的重点,文章从儒道
音乐美学思想对 《 溪 山琴况 》的影响 、 《 溪山琴况 》音乐情感与山水 自然之关系的表述 、 《 溪山琴况》的琴乐审美研究三个方 面进行论
游气化 ,而意之所之玄之又 玄” ,这旬的意思是至于 想象 自由翱翔 ,气息相应变化 ,则琴意更远 ,能达到 无所不至 、玄妙莫测的境地 ,道出了意境的玄妙在于 自由的想象。再如 “ 远”况中论述道 : “ 吾故日 :‘ 求 之弦中如不足 ,得之弦外则有余也 ” ’ ,表达了对弦外
之音、弦外之境的追求,“ 远”况既在乐曲之 中,又
乐以及中国乐器发出的声音状况可能有所关联的人的 情感状况” 。笔者认为 《 溪山琴况 》的风格意境论 中 含有情感因素,二十四况既是二十四种 “ 声”况又是
二十四种 “ 情”况,而其美学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儒道 两家美学思想。
一
在乐曲之外 ,其意境是靠想象来实现的,通过驰骋于 想象去得到意境。弦外之音的追求继承 了道家美学思 想。再 引 “ 远”况中的论述 : “ 盖音至于远 , 境入希夷 , 非知音未易知 , 而中独有悠悠不已之志” 。这里的 “ 希 夷”是指玄妙的境界,受道家思想影响,指出音乐到 了远的地步,才能进入玄妙的境界,唯有这样的音乐
新论》 一文中从结构的角度将和静清远四况作为总纲 , 后十五况分为音色论与技法论 ,指出二十四况的递进
其追求 。 本文着重探 讨儒道两 家音乐美学 思想统摄 下的 《 溪
山琴 况 》中的有 关 音乐 情 感论 问题 。
关系 、总分关系。宋瑾在 《 “ 自况”的行为方式及其
7 3 3 — 7 7 2 。
音 乐与 表 演 I M USI O &PERF O RMANCE
2 0 1 6 — 0 3
2 01 5 第 十 届 全 国 音 乐 美 学 学 术 研 讨 会 暨 音 乐 美 学 学 会 成 立 三 十 周 年 庆 特 约 专 栏
02 9
求索——从 ( 豁山琴况 )谈起 》一文 中认为 《 溪山琴 况》 的 自况是中国古代“ 做的哲学” 在音乐领域的体现 , 二十四况是 以古琴为器通过各况抵达心斋所欲达之 境, 并指出其对中国音乐美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溪山琴况 》是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和琴学研究 的 重点 ,对于 《 溪山琴况 》的研究最早可追溯 到 2 0 世
有着重要影响。先秦 时期的 《 吕氏春秋 》就是 以阴
阳五行学说统摄儒道两家思想 ,又 以道 家思想为核 心的,《 吕氏春秋 》中的部分言论对两汉时期的 《 乐 记 》的音乐美学思想有着一定的影响 ,而 《 溪 山琴 况 》中的音乐美学思想又 与 《 乐记 》中的部分论述 有所关联 ,儒道糅合的音乐美学思想在 《 溪 山琴况 》 中更为突出。《 溪山琴况 》提出的 “ 弦上取音惟贵 中 和” , 继承 了儒家 “ 中庸” 、 “ 至和”的音乐美学思想 ;
两部。蔡仲德的 《 中国音乐美学史 》及 《 中国音乐美 学史资料注释 》 两本著作中也有专 门论述 《 溪山琴况 》 的章节。目前发表 的研究 《 溪 山琴况 》的论文已逾百 余篇。 这些论文主要是从《 溪山琴况》 的音乐美学思想 、 审美范畴 、结构方面 、演奏美学思想 、文本构成方式
述。
【 关键词】《 溪山琴况》;情感论;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琴乐审美 【 中国分类号】 J 6 O 2 ; J 6 O 9 . 2【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0 0 8 -9 6 6 7( 2 0 1 6 ) o 3 一( ) ( ) 2 9 一o 4
引 言
儒 道两家音乐美 学思想 自先秦 始一直 贯穿 于中 国传统音乐文化中 , 儒家推崇的 “ 和”以及道家追求 的 “ 大音希声 ”的音乐美学思想都对 《 溪山琴况 》
等方面进行研究的。 在众多研究《 溪山琴况 》 的论文中,
研究视角和研究论点较有特点的 ,如 : 吴毓清的 《 ( 溪 山琴况 )论旨的初步研究 》和蔡仲德的 《 ( 溪山琴况 )
试探 》两篇文章对 《 溪山琴况 》的二十四况进行 了分
类 ,认为前九况是论述风格和意境的,而后十五况更
注重弹琴取声 、用指。刘承华在 《 ( 溪 山琴况 )结构
纪5 0年代,由查阜西首开其端。在 《 溪 山琴况 》研 究的专著方面有王耀珠 的 《 < 山琴况 )探赜 》 、潘
相世的 《 太和鼓鬯——徐青 山 <二十 四琴况 )讲述 》
收 稿 日期 :2 0 1 6 - 0 4 — 3 0
本文以 《 溪山琴况 》为个案研究儒道音乐美学思想统
作者简介:于 亮 ( 1 9 8 1 一 )。 女, 辽宁沈阳人 。 文学硕士。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教师 。 研究方向:音乐美学 、 琵琶演奏与教学。
①本文受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资助,项 目 编号为 2 1 2 4 1 E , 课题名称 : 《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中的情感美学研究 》 。 ②本文所引用 《 溪山琴况 》的论述均摘 自 : 蔡仲德 . 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释 ,增订版 【 M] . 北京 : 人民音乐出版社 , 2 0 0 4 年3 月第 2 版
研究 》 ,文中认为 : “ ‘ 隋’在 意境 中实为一不可或缺 的重要因素” ,‘ 意 ’可包涵情 、志,意境中有志、有 情 ……” 。另一篇是韩锺 恩的 《 中国乐器的 “ 声”况 及其 “ 情” 况》 , 文中提出了 “ 声” 况和 “ 情” 况概念 , “ 所
谓 ‘ 情’况 ,主要指人的情感状况 ,这里主要指和音
以《 溪 山琴况 》为个案 的研 究
于 亮( 上海音乐学院 附属中等音乐专科学校,上海 2 0 0 0 3 1 )
B 商 要】 明代徐上瀛所著 《 溪山琴况》是一部古琴音乐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著作,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和琴学研究的重点,文章从儒道
音乐美学思想对 《 溪 山琴况 》的影响 、 《 溪山琴况 》音乐情感与山水 自然之关系的表述 、 《 溪山琴况》的琴乐审美研究三个方 面进行论
游气化 ,而意之所之玄之又 玄” ,这旬的意思是至于 想象 自由翱翔 ,气息相应变化 ,则琴意更远 ,能达到 无所不至 、玄妙莫测的境地 ,道出了意境的玄妙在于 自由的想象。再如 “ 远”况中论述道 : “ 吾故日 :‘ 求 之弦中如不足 ,得之弦外则有余也 ” ’ ,表达了对弦外
之音、弦外之境的追求,“ 远”况既在乐曲之 中,又
乐以及中国乐器发出的声音状况可能有所关联的人的 情感状况” 。笔者认为 《 溪山琴况 》的风格意境论 中 含有情感因素,二十四况既是二十四种 “ 声”况又是
二十四种 “ 情”况,而其美学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儒道 两家美学思想。
一
在乐曲之外 ,其意境是靠想象来实现的,通过驰骋于 想象去得到意境。弦外之音的追求继承 了道家美学思 想。再 引 “ 远”况中的论述 : “ 盖音至于远 , 境入希夷 , 非知音未易知 , 而中独有悠悠不已之志” 。这里的 “ 希 夷”是指玄妙的境界,受道家思想影响,指出音乐到 了远的地步,才能进入玄妙的境界,唯有这样的音乐
新论》 一文中从结构的角度将和静清远四况作为总纲 , 后十五况分为音色论与技法论 ,指出二十四况的递进
其追求 。 本文着重探 讨儒道两 家音乐美学 思想统摄 下的 《 溪
山琴 况 》中的有 关 音乐 情 感论 问题 。
关系 、总分关系。宋瑾在 《 “ 自况”的行为方式及其
7 3 3 — 7 7 2 。
音 乐与 表 演 I M USI O &PERF O RMANCE
2 0 1 6 — 0 3
2 01 5 第 十 届 全 国 音 乐 美 学 学 术 研 讨 会 暨 音 乐 美 学 学 会 成 立 三 十 周 年 庆 特 约 专 栏
02 9
求索——从 ( 豁山琴况 )谈起 》一文 中认为 《 溪山琴 况》 的 自况是中国古代“ 做的哲学” 在音乐领域的体现 , 二十四况是 以古琴为器通过各况抵达心斋所欲达之 境, 并指出其对中国音乐美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溪山琴况 》是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和琴学研究 的 重点 ,对于 《 溪山琴况 》的研究最早可追溯 到 2 0 世
有着重要影响。先秦 时期的 《 吕氏春秋 》就是 以阴
阳五行学说统摄儒道两家思想 ,又 以道 家思想为核 心的,《 吕氏春秋 》中的部分言论对两汉时期的 《 乐 记 》的音乐美学思想有着一定的影响 ,而 《 溪 山琴 况 》中的音乐美学思想又 与 《 乐记 》中的部分论述 有所关联 ,儒道糅合的音乐美学思想在 《 溪 山琴况 》 中更为突出。《 溪山琴况 》提出的 “ 弦上取音惟贵 中 和” , 继承 了儒家 “ 中庸” 、 “ 至和”的音乐美学思想 ;
两部。蔡仲德的 《 中国音乐美学史 》及 《 中国音乐美 学史资料注释 》 两本著作中也有专 门论述 《 溪山琴况 》 的章节。目前发表 的研究 《 溪 山琴况 》的论文已逾百 余篇。 这些论文主要是从《 溪山琴况》 的音乐美学思想 、 审美范畴 、结构方面 、演奏美学思想 、文本构成方式
述。
【 关键词】《 溪山琴况》;情感论;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琴乐审美 【 中国分类号】 J 6 O 2 ; J 6 O 9 . 2【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0 0 8 -9 6 6 7( 2 0 1 6 ) o 3 一( ) ( ) 2 9 一o 4
引 言
儒 道两家音乐美 学思想 自先秦 始一直 贯穿 于中 国传统音乐文化中 , 儒家推崇的 “ 和”以及道家追求 的 “ 大音希声 ”的音乐美学思想都对 《 溪山琴况 》
等方面进行研究的。 在众多研究《 溪山琴况 》 的论文中,
研究视角和研究论点较有特点的 ,如 : 吴毓清的 《 ( 溪 山琴况 )论旨的初步研究 》和蔡仲德的 《 ( 溪山琴况 )
试探 》两篇文章对 《 溪山琴况 》的二十四况进行 了分
类 ,认为前九况是论述风格和意境的,而后十五况更
注重弹琴取声 、用指。刘承华在 《 ( 溪 山琴况 )结构
纪5 0年代,由查阜西首开其端。在 《 溪 山琴况 》研 究的专著方面有王耀珠 的 《 < 山琴况 )探赜 》 、潘
相世的 《 太和鼓鬯——徐青 山 <二十 四琴况 )讲述 》
收 稿 日期 :2 0 1 6 - 0 4 — 3 0
本文以 《 溪山琴况 》为个案研究儒道音乐美学思想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