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心理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困生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王
洼
镇
中
心
小
学
课
题
组
2008年5月
学困生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王洼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学困生是指由于环境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原因,致使学习技能的获得或发展障碍表现为经常性的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
而我们王洼镇中心小学地处偏僻矿区,生源比较复杂,现有学生684人,其中70%是王洼煤业公司人工子女。
学生的父母因自身素质、工作、生活等因素无心或无力关系孩子,或根本不加管教,放任自流。
这一生源现状,更是我校学困生较多的主要原因据“学困生情况统计表”调查显示,我校共有学困生62名,约占全校人数的10%。
因此,学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就成了我校全体教师的研究对象。
一、分析学困生心理健康状况
1、自卑、自弃、缺乏创新精神
这是学困生的一个重要心理特征,也是一种心理极端。
这类学生一般性格内向,沉默寡言,胆小怕事。
他们的自卑心理往往以自尊心作为表面的掩饰,但他们的成绩与自尊的要求相去甚远。
这样,他们便处于强烈的自尊要求和不断加重的自卑心理的折磨之中。
他们惟有像阿Q那样,以精神胜利法作安慰,堕入可悲的旋涡中,他们在学习初期成绩不理想,由于缺乏正确的转化手段,日积月累,形成恶性循环,在日益加重的学业负担中,改变了性格、挫伤了锐气、失去了上进心。
环境决定了他们没有创新可言,就算他们有自己的想法、立场,也因缺乏自信经不起质疑而主动放弃。
这直接影响他们日后的人生和社会创新能力。
2、逆返心理严重,甚至有犯罪倾向
与自卑、自弃相反,这是学困生走的又一极端。
这类学生不是老实巴交地听你训话,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而是压抑、不满、反抗充斥心中,他们故意和老师、同学、家长作对,厌恶一切,嘲笑一切,喜欢破坏、搞恶作剧,以坏学生自居,以“臭名”远扬为荣。
这种病
态的心理在现实的学习环境中得不到认同。
于是,他们便开始和社会上的坏孩子来往,通过暴力发泄寻求心理平衡。
虽然他们因年龄小无意犯罪,但犯罪心理却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这就既毁了自己,又祸害了社会。
3、情感匮乏,不愿与人交往
由于在现实生活中的失落,找不到自我,学困生往往不愿与人交往,自我封闭。
他们狭隘、冷漠、表情麻木,反映迟钝,内心深处情感匮乏,喜怒哀乐不明显,不愿向别人展露内心世界,也不想知道别人心中的秘密。
有如“死水一潭,草人一个”,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4、意志薄弱,做事缺乏恒心、耐心
每个学生都有上进心、想学好,学困生也不例外,但失败的阴影像挥之不去的乌云笼罩在心头。
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们注意力难以集中,意志不坚定,缺乏斗志。
当他们在学习上遇到一点点挫折时,又认为自己不行了,主动放弃,或者开始几天能坚持,但时间一长,又心猿意马、不思进取了。
5、厌学心理
究其原因:一是学困生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的消极影响,认为学习成绩好坏无所谓,学习不好照样可以赚大钱;而是畏难,做作业要费脑筋,要吃苦头,玩比做作业有乐趣;三是学困生觉得吃力不讨好,反正总是不及格,总是落后,总是挨批评,不学也罢。
二、探求学困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是转化“学困生”的前提
现在,有些学校,有些老师对学困生另眼相看,没有给他们更多的关注,而是采取讽刺、体罚、甚至驱赶出校等方法,这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
我们必须明确,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既是落实德育工作,面向全体,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起码的要求。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管的学校和不会教的老师。
我们必须要转变观念,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
我校高度重视“学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政教处、教导处、总务处、少先队负责人和教师代表、家长参与的学困生心理研究领导小组负责管理、组织全校“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此外,我校还加大了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内部管理力度,由各班班主任填写的“学困生情况统计表”准确统计各班学困生的人数及做好登记,“学困生”课题小组成员填写好跟踪表格,明确帮扶对象,做到随时发现苗头随时研究解决。
我校还大刀阔斧的改变教师业绩的奖励方案,实行转化就评优秀、提高就有奖励。
虽不敢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教师职业道德的驱动和学校赏罚分明的评价引起了全体教师的高度重视,形成了个个都是转困“导师”,人人都是帮困“能手”的良好风气。
使我校整个转化学困生工作真正做到:点面情况了然于胸,转化快慢全局在握,落实与否一查便知,成效大小一比即明。
(二)树立信心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
自信,犹如催化剂,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使人在智力、体力、工作和处世能力等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而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更是转化他们的关键。
我们采取“多点”出击的办法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
1、感情投资增加一点
爱是教育的源泉,对优秀生要爱,对学困生更要爱,这种爱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之爱,而是平等和谐的友爱。
这是由学困生特殊的心理所决定的。
学困生往往对老师的好意怀有一种戒备心理,怀疑老师是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对我好,只不过是控制我。
因此要建立特殊的感情纽带,就要消除这种戒备。
老师一个甜甜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欣赏的眼光,都会对受惯了白眼、听惯了数落之声的学困生而言,无异于滋润心田的甘露,显得无比珍贵,也只有用我们真诚的爱心消除学困生戒备的心理,让他们情感上与老师融洽起来,“亲其师,信其道”把两个积极性拧成一股绳,最终使学困生得到转化。
2、锻炼机会多给一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学困生也不例外。
我校从学生个性成长的需求、全面发展的高度出发,开展了各种活动,为学生们创设了更多展示才能的机会。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自愿选择参加。
辅导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辅导方法,从根本上克服了活动课程中可能产生的“应试教育”的弊病,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挥特长和优势,发展了学困生自治、自理的能力,优化了人格品质,提高了学生素质。
3、体验成功优先一点
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能使学生增强信心,产生争取更大成功的愿望。
体验成功是矫正学困生的一幅良药,因为它能使学困生抛弃自卑,增强自信,最终能使学困生自我转化。
(三)加强沟通是转化“学困生”的保证
沟通可以促进了解,沟通可以消除误会,达成共识,沟通就是转化学困生的保证。
对于学困生我们加大了对他们的心理辅导,通过建立心理展室、心理咨询室,为学困生提供一个倾诉苦恼、寻求心理抚慰的场所。
通过采用面对面、电话、悄悄话信箱等个别辅导,校报、班队会、心理健康活动课、宣传栏、红领巾广播站等团体辅导为学生提供专门服务,开导、疏导、点拨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发展学生的健康的人格。
与此同时,我们还为学困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对学困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跟踪,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并研究他们的心理需求,有效的促进学困生的道德内化,促进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对于家长,我校一是开办家长学校,拓宽学生——老师——家长相互之间心理沟通的渠道。
校长亲自上课,向家长讲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二是办讲座。
我们邀请了学校有经验的教师为学困生家长举办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
三是向学生家长发放了心理健康知识讲义,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子观念和方法,更新了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了家庭教育的质量。
三、实验效果
通过对学困生心理的实验研究,其效果是比较明显的。
学困生的自信心、上进心、意志品质、耐挫折和人际交往等能力大大增强,智力、潜力得到充分挖掘。
在课堂上,学困生的注意力更集中,而且思维活跃,发言踊跃。
对于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烦恼,学困生都能够通过心理日记、悄悄话信箱等形式,向老师敞开心扉,使教师及时了解、帮助解决。
该实验达到了调动学困生主动、积极地改造环境、适应环境、释放心理潜能,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的预期目的。
实验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教育思路,对小学开展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和发展学困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具有一定的实际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