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优秀议论文:我是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托尔斯泰曾说过:⼈由于各种局限,最早开始意识到的是⾃⼰,也只有⾃⼰。
太阳冉冉升起,朦胧中你会问:“我是谁?”纯真与罪恶交织,挣扎中你会问:“我是谁?”⼣阳西下,你坦然地回⾸⼀⽣,弥留之际你会问:“我是谁?”驾⼀叶扁⾈,在历史长河中起起伏伏,侧⽿倾听,任何朝代,任何地点都发出“我是谁?”的疑问。
⽵影婆娑,清风习习,当历史的瞬间定格在那个⽂学⾃觉的时代,⽵林七贤飘然过之。
⽂学⾃觉就是“⼈”的⾃我发觉,就是对“我是谁?”的深⼊探索。
他们⽤酒来逃避现实,“我是谁?”他们⼀定不⽌⼀次地扪⼼⾃问,是⽵,是酒,还是匆匆⾛过的⼀个看客?
他们开始思考⾃我的价值,却⽆法看清我是谁。
灰⽩的墙上映着⼀个瘦长的⾝影,他时⽽坐下,时⽽起⾝踱步。
昏暗的灯光下,他的⽆奈与挣扎显得那么微不⾜道。
是⼀了百了,还是忍受宫刑的奇耻⼤辱?是为了⾃⼰的尊严只求⼀死,还是为了那⽀笔,为了未完成的事业苟且偷⽣?“我是谁?”他问了⼀遍⼜⼀遍。
墙上的⾝影渐渐⾼⼤起来,“我是⼀名史官”,⼀个坚定的回答在空空的牢房⾥回荡。
在尊严和使命的痛苦选择中,他认清了“我”。
⽉出于东⼭之上,徘徊于⽃⽜之间。
在那个失意的地⽅,他却悟出了“盖将⾃其变者⽽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瞬;⾃其不变者⽽观之,则物与我皆⽆尽也”的哲理。
“我是谁?”是短暂的夺⽬还是⽆限的浩渺?他将⾃⼰⽐做宇宙,也将⾃⼰融于诗词书画之中。
“作⽂如⾏云流⽔,初⽆定质,但⾏于所当⾏,⽌于所不可不⽌。
”乍⼀看,这是对其⽂的评价,但细细⼀品,⼜何尝不是他⾃然率真性格的写照呢?“我是谁?”是那个贬谪蛮荒、仕途失意的词坛第⼀⼈,还是那个疏湖筑堤、罢榷盐、固海防、办实事的好官?
他不拘泥于“我”,⾃⽐⽆限的宇宙,⽅能宠辱不惊,百世流芳。
三⽑问过“我是谁?”,却留恋于⾏⾛在撒哈拉的三⽑和现实中的陈平,难以⾃拔;周国平问过“我是谁?”,就在痛失爱⼥的时候,他依然不忘⾃⼰的哲学研究;⽼⼦问过“我是谁?”,道⽣⼀,⼀⽣⼆,⼆⽣三,三⽣万物的思想难道还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从对⽣命的发问,到⾃我的实现,再到⾃我的虚化,“我是谁?”演变为⼀个万世流传的哲学命题。
周国平曾说过,“⼀切的灾难对于⼀个哲学都是⼀笔财富”,⽽“我是谁?”也不只是个哲学命题,更多的是对⽣命的感悟。
(上海市复旦⼤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