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导学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年级_语文学科导学案执笔:徐婷婷审核:麻丽敏
授课人:徐婷婷授课时间:2013.4班级:初二(4)班
课题:水调歌头课型:预习+展示
【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的生平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
2.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3.感受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美,学会善于在逆境中调整自己的心态。
【学习重点】
【合作探究】
1、小序在本词的作用是什么?
2、在这首词分为上下阕,那么这两个部分究竟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3、上阕开头四句写月宫境界,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的心理状态?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态呢?(联系写作背景)
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又反映了他矛盾的心理?为什么?
5、矛盾最终结果是怎样的,从那两句可以看出来?
假如此刻你穿过时间隧道站在东坡大师面前,和他谈起这首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
【板书】
板书:
知人论世
缘景析情
——豁达
备注
(学生笔记)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注意下列词语的释义
把:持,端
不胜寒:经受不住寒冷
无眠:难以成眠的人,这里指作者
何似:哪里比得上
婵娟:月宫里的嫦娥,这里指明月
朱阁:朱红色华丽的楼阁
绮户:雕花的窗户
2、关于背景
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任太守时写的。当时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元丰二年被政敌以讪谤新政罪下狱,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后一度被起用,哲宗亲政后又被贬。其时,他和唯一的亲人苏辙(即子由)已经七年没有团聚了。苏轼兄弟年龄相差两岁,当年两人一起离家赴京应考,同中进士,感情很深。苏辙当时在济南,相隔千里。时值中秋之夜,诗人把酒问月,浮想联翩,感慨万千,酒酣兴浓之际,挥笔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咏月词。
【学法指导】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
2.诵读涵咏(把握词的感情基调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3.置身词境,缘景明情(通过联想和想象再造词境,找出景语推测作者抒发的感情,把握词的主要内容)
4.鉴赏评价(赏析词的语言和艺术手法,评价词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倾向)
【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
1.读准下列字音:
2、隐含了作者弃绝人间,另觅家园的心曲的句子:
3、暗示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又透露了作者对人间终不忍弃绝的复杂心情的句子:
4、顾影而舞,不如身在人间的句子是:
5、因思念亲人而夜不成寐句子是:
6、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是指哪句:
7、道尽千载离人心愿,在美好想象中得到人生慰藉的句子:
【学后反思】
宫阙(què)琼楼(qióng)绮户(qǐ)婵娟(chán juān)不胜寒( shēng)丙辰(bǐng chén)
2、诵读全词,注意停顿与结构。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感受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美,学会善于在逆境中调整自己的心态。
【学习难点】
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知识链接】
1、关于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死后谥“文忠公”。豪放派词人,其诗词对后世影响很大。苏轼在文学史上的贡献:苏轼学识广博,开豪放词风,在散文、诗歌、词、书法和绘画等方面都很精工。民间有“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一说。可见苏轼在当时影响极大。有《东坡乐府》流传于世。
6、下阕作者借月光引起“离人”的无眠。作者是想通了哪几句来说明自然和人生的规律,是自古皆然,任何人无法抗拒的?既然离别不可避免,词人最终表现出了怎样的心态转换?
7、说说这首词最终表达了词怎样的思想感情,从那两句可以看出?
【学习小结】
知识新收获:
心灵感悟:
写作特色品评:
学习方法总结:
【当堂检测】
1、词人酒酣之时,对着皎洁的月亮所产生的遐思的句子是:
授课人:徐婷婷授课时间:2013.4班级:初二(4)班
课题:水调歌头课型:预习+展示
【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的生平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
2.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3.感受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美,学会善于在逆境中调整自己的心态。
【学习重点】
【合作探究】
1、小序在本词的作用是什么?
2、在这首词分为上下阕,那么这两个部分究竟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3、上阕开头四句写月宫境界,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的心理状态?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态呢?(联系写作背景)
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又反映了他矛盾的心理?为什么?
5、矛盾最终结果是怎样的,从那两句可以看出来?
假如此刻你穿过时间隧道站在东坡大师面前,和他谈起这首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
【板书】
板书:
知人论世
缘景析情
——豁达
备注
(学生笔记)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注意下列词语的释义
把:持,端
不胜寒:经受不住寒冷
无眠:难以成眠的人,这里指作者
何似:哪里比得上
婵娟:月宫里的嫦娥,这里指明月
朱阁:朱红色华丽的楼阁
绮户:雕花的窗户
2、关于背景
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任太守时写的。当时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元丰二年被政敌以讪谤新政罪下狱,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后一度被起用,哲宗亲政后又被贬。其时,他和唯一的亲人苏辙(即子由)已经七年没有团聚了。苏轼兄弟年龄相差两岁,当年两人一起离家赴京应考,同中进士,感情很深。苏辙当时在济南,相隔千里。时值中秋之夜,诗人把酒问月,浮想联翩,感慨万千,酒酣兴浓之际,挥笔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咏月词。
【学法指导】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
2.诵读涵咏(把握词的感情基调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3.置身词境,缘景明情(通过联想和想象再造词境,找出景语推测作者抒发的感情,把握词的主要内容)
4.鉴赏评价(赏析词的语言和艺术手法,评价词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倾向)
【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
1.读准下列字音:
2、隐含了作者弃绝人间,另觅家园的心曲的句子:
3、暗示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又透露了作者对人间终不忍弃绝的复杂心情的句子:
4、顾影而舞,不如身在人间的句子是:
5、因思念亲人而夜不成寐句子是:
6、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是指哪句:
7、道尽千载离人心愿,在美好想象中得到人生慰藉的句子:
【学后反思】
宫阙(què)琼楼(qióng)绮户(qǐ)婵娟(chán juān)不胜寒( shēng)丙辰(bǐng chén)
2、诵读全词,注意停顿与结构。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感受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美,学会善于在逆境中调整自己的心态。
【学习难点】
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知识链接】
1、关于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死后谥“文忠公”。豪放派词人,其诗词对后世影响很大。苏轼在文学史上的贡献:苏轼学识广博,开豪放词风,在散文、诗歌、词、书法和绘画等方面都很精工。民间有“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一说。可见苏轼在当时影响极大。有《东坡乐府》流传于世。
6、下阕作者借月光引起“离人”的无眠。作者是想通了哪几句来说明自然和人生的规律,是自古皆然,任何人无法抗拒的?既然离别不可避免,词人最终表现出了怎样的心态转换?
7、说说这首词最终表达了词怎样的思想感情,从那两句可以看出?
【学习小结】
知识新收获:
心灵感悟:
写作特色品评:
学习方法总结:
【当堂检测】
1、词人酒酣之时,对着皎洁的月亮所产生的遐思的句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