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开放式住宅小区规划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开放式住宅小区规划模式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大多建设封闭式住宅小区,在封闭的情况下虽然居民的
安全性和归属感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但同时这种模式也带来了微循环差、交通可
达性差、城市路网效率低下等一系列弊端。
因此,我国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
理工作意见中提出,新建住宅要逐渐脱离封闭式住宅小区模式,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路网布局被认为可有效提升城市可达性和增加路网微循环能力。
据此本文通过研究开放式住宅小区国内现状,揭示了开放街区式住区的规划思想和所具有
的优势,以供后期参考。
关键词:开放式小区;发展现状;规划思想;模式优势
一、基本含义:
开放式住区的规划模式是相对于封闭式提出的。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多以封
闭式小区为主,这种模式强调了将小区内外严格进行隔离、把各项设施的功能划分,筑起围墙、自称体系、与社会的联系仅仅靠着一两个出入口,使得一个个住
区成了城市中一座座“孤岛”,缺少了与外部的联系,形成了功能散乱和居民不想
来往、人情冷漠的情况。
而开放式模式强调通过各种方式建设开放公共空间,使
得整个小区的住宅、道路、商业以及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相互融合成一体,为居
民提供了公共生活交流空间。
但这并不代表将一切都公开于众,此模式通过巧妙
的建筑或者景观规划设计,来保证了居住区内部住宅的相对独立,进而维护了住
户的安全性和私密性。
这样,就形成了兼顾内部居住的小空间与公共开放的大空
间的开放模式。
二、国内现状:
封闭式小区在国内项目开发中仍然占据主要地位。
2016 年 2 月《中共中央国
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我国新建住宅
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
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
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
”从中央政策来看,社会的发展迫切的需要住宅小区逐渐形式新的开放模式,开放
式街区住宅小区也日益成为一种新的规划趋势。
除此之外,我国也受到国外规划思想和研究的启发和影响。
至此开放式小区
在国内也有了萌芽。
虽然这些开放式小区还没有达到国外住宅去的规划水平,不
过在规划建设者们的尝试下也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
我国沿海和东
部发达地区已经有一批先行者尝试了这种小区的开发。
在借鉴方面,我国学习前
苏联居住区千人指标规划,形成相对封闭的居住小区,是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旧城改造以及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进行大规模的住宅建设而形成的居住区规划。
不
同于国外的建筑密度和不太注重建筑朝向的情况,在我国,居住区建设规模大、
建筑密度高、关注朝向且住房私有率高,所以建设封闭型小区多些,关于开放型
街区,许多市民似乎有一些误解,其实开放型街区并不是全部开放,而是将封闭
部分收缩到不影响城市公共功能的范围。
三、规划思想及优势:
1.形象美观性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不仅仅是国外,国内的建设也越发的重视公共空间的
塑造,主张通过有机的共享空间系统建立起连续美观的城市空间。
公共空间为居
民提供了社交的场所,人们在这些空间里聚集、游艺、交流从而使得整个空间充
满了生活的气息。
居住区如今依然是国内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公共
空间的开放,就会为城市提供更多的可变空间,通过开放空间的道路、景观、基
础服务设施的布置,既丰富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也能丰富城市的空间形态。
开放式小区还给城市带来了连续美观的城市空间,此模式一改封闭式小区与
城市交通的分割,让街区交通与城市交通相连通,“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
布局理念,以高密度的城市道路网,将城市充分连接起来,以小规模的城市地块
进行街区开发,各地块共同组织成完整的住区。
这样既能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出行
路径选择,又能使城市空间相互连贯提升城市形象美感。
2.资源多样性
开放式街区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多样性。
多样性的前提是混合,而不是分离。
相比较于封闭的住宅小区,开放式街区为“混合”带来了机会,也可以说是促
进了混合。
开放式街区将封闭式的纯居住空间和纯工商业空间混合,空间的混合
带来了功能的混合,而功能的混合带来了居民生活的混合。
人们不再是简单地穿
梭在不同的功能的空间,出门不再是与邻居匆忙擦肩,一个兼具生活、工作和娱
乐休闲的空间,吸引着人们走出家门,参与其中。
借此,邻里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作用,改变封闭式住宅中邻里关系的冷淡现象,让居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样,同时,刺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寻找能够创造多样性的可能性,提供促进经济活
动和社会交往的机会,为所有人创造公平竞争的舞台和财富。
3.共享平等性
开放式街区体现了平等性。
街区的开放同样意味着资源的开放,环境、设施、交通资源不再被一堵围墙封闭,只供围墙里面的人使用,而是面向了大众。
这样
的开放,体现了社会和物质环境的平等性。
同样的,也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杜绝围墙内的资源出现浪费、闲置现象。
4.安全融合性
开放式街区还带来了安全感。
最初的我们认为封闭式的小区更为安全,三面
围墙加上一个进出严格的大门能够保证居民生活和财产的安全,能够给人们带来
安全感。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目前封闭式的住宅小区虽然布置了供居民休闲活动
的区域,但是鲜有人光临,居民之间的交流也鲜少发生,造成邻里关系的冷漠,
邻居之间相互不认识,为小偷等不法分子带来了可趁之机。
而开放式的街区在促
进邻里交往,带来良好的邻里关系的同时,也为大家带来了安全感。
居民之间相
互熟悉,形成了“街道眼”,无形中为人们的安全带来了保障。
开放式小区有望缓解目前的邻里关系比价冷漠的现象。
小区开放,人们可以
自由来往和交流。
景观环境处往往是居民最常聚集交流的场所。
不仅在小区内部,其他居住区的居民也可以在这些景观场地或者广场上进行交流,增强了邻里之间
的关系,特别是老人和小孩,他们更希望有融入的空间和环境。
四、结语:
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存在物,是具有意识和主观能动性的。
当人们对环境的需
求从基本需要即生理、安全需要提高后,就有着相互交往的需要。
开放式结构小
区从根本上提倡多样化和人群交往,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而它也为这些
交往与活动提供着公共空间和环境载体。
相信随着城市规划的进一步发展,会有
越来越多且较完善的开放式居住区相继出现,城市的空间发展也将打开一个新的
篇章。
参考文献:
[1]徐菊芬.中国传统与现代居住空间形态对比研究——兼论现代居住区的社区性不足[J].住宅科技,2012(10):1-5.
[2]滕玲.各国开放式街区大起底[J].地球,2016(2):24-26.
[3]李军,何炼.住区的封闭与开放——解读“中央花园”与“风华天城”住宅小区[J].新建筑,2007(1):93-96.
[4]贾倍思,江盈盈.“开放建筑”历史回顾及其对中国当代住宅设计的启示[J]. 中国住宅施,2012( 5) : 76-77.
[5]鲍家声,鲍莉.动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开放建筑研究[J].建筑学报,2013( 4) : 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