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何必曰利》(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思考
1、结合第一则的内容,找出本则的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2、孟子在文中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8
论证思路
1、面对梁惠王关于利的问
王何必曰利?
题,首先亮出自己的观点:
亦有仁义而已

2、通过反面分析 “利”的坏处

必 3、通过正面阐述 曰 “义”的好处
2、“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 不亡者,未之有也”。你又如何理解?
如果把人生所有的东西都以“利”作为标准,那么,我们的 人生是不幸的,特别在这充满商业竟争的社会,一些把感情当作 交易的砝码,虽赚到了许多钱,但心灵世界是空虚的一无所有。
19
拓展延伸
1、我们如何看待“利”和“义”
孔子曾经说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 道得之,不处也。”
为利益关系,破坏社 会和谐,丧失对仁义 价值对关怀。
对 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反)


手足情深 父慈子孝
证 君臣一体
躬行仁义 称霸天下
正面:用仁义 来打动人。
结 论 : 何 必 曰
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正) 利
15
鸡鸣而起
16
文本研读
孟子曰:“鸡 鸣而就起勤,勉孳、努孳力为不善懈的样子 者舜之徒类也;鸡鸣 而起,孳孳为利者, 蹠之徒也。欲知舜 与蹠之分,无他,
上节课 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 也为一般的老百姓所接受,这节课, 让我们聆听他是如何在世人面前高高 扬起仁义的大旗的。
1
学习目标
1、掌握重要文言实词;翻译重要句子。 2.了解孟子的义利观,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 3.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义利观。
矣。
国危矣
举例论证: 弑君犯上
正 反
推行仁 义是大
举例论证:
孝亲忠君
对 比
利所在


4、再次强调论点,

首尾呼应,突出 自己鲜明的立场:
义先于利
小结: 本文采用正反对比论证说理,分析了急功近利就会
弑君杀父,躬行仁义则会忠君孝父,“先义后利”,才能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
9
思考
1.对利的追求孔子与孟子的区别在哪里?
明确:孔子:追求利,但要符合义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孟子:极力反对追求利
2、试比较孔孟两人的利义观?
明确:孟子反对利,而特别强调义;孔子赞成追求利, 但要以符合义作为前提。
10
宋牼将之楚
11
文本研读
之何,到什么地方去?
宋牼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
交战
劝说 使……停止
距离、差别
利与善之间也。”
1、第三则中作者强调了什么? 作者通过对比,表现了“为
利”与“为善”的差别,强调 我们应该多多行善。 2、、利与善对人的发展倾向有 何影响?
扬善—— 圣贤之君(舜)
逐利—— 杀人魔王(跖)
17
总结
这节课,我们领略到了“亚圣”孟子一 崇高的精神境界,他的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 精神重要组成部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 我们要认真地去呵护它,把它发扬光大,创 建和谐的社会、家园。让我们走出“人情似 纸,张张薄”的冷漠、荒谬的不幸和悲哀的 困境吧!
18
理解重点句子
1、“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 利,不夺不餍”。孟子说的有没有道理?对此你有什么看 法?
古人云:“衣食足,则知荣辱”。在充满物欲诱惑的现代社会, 我们的确太需要常常保持一份“知足”之心。如果理性放任, 欲望勃发,无节制地摄取和占有,色情、抢劫、杀等将会成 为现代社会的“毒瘤”。我们的生命将会被无休止的吞噬。
称王
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 末之有也。 何必曰利?”
13
思考
1、宋牼劝战的方式是什么?孟子认为应该用什么方 式劝说秦王?
言其不利 推行仁义 2、孟子数落宋牼的目的是什么? 反对他从"利"角度去劝说两国国君。
14
论证思路 方法
兄弟相残
反面:人与人之间沦
正 父子反目 反 君臣成仇
追名逐利 国破家亡
2
背景
战国中期,诸侯纷纷 以征伐经营 天下,往往追名逐利、惟利是图。世 风蜕变,江河日下;兄弟反目成仇、 儿子遗弃父母、臣子不顾国君,社会 尔虞我诈、弱肉强食、混乱动荡。为 了改变社会现实,孟子在世人面前高 高地扬起了仁义的大旗。
3
正字音
1.宋牼将之楚 2.然而不王者 3.孳孳为善者 4.蹠之徒也 5.利与善之间也 6.叟 7.弑其君
12
文本研读
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 君臣、父子、兄弟终去离开仁义,怀利以相交接接,、交然往而不亡 者,未之有也。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 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 也。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 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
( kēng ) ( wàng) ( zī ) ( zhí ) ( jiàn ) ( sǒu ) ( shì )
4
整体感知
1、面对梁惠王询问“利国”的办法,孟子是 如何回答的? 2、孟子为什么数落宋牼? 3、第三篇中孟子在强调什么内容?
5
孟子见梁惠王
6
文本研读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
以有用利来吾……国的乎办?法 ”
意动,以……为远
只是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
使动,使……获利
曰,‘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
平民,百姓
自己
互相 索取,求取
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
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
如果
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 后意动义,而以…先…利为,后;不以夺……不为餍先。名未作有动,仁有而仁遗德 其却亲者名也作,动,未将有道义义 意而动后,其以…君…者为后也;。王亦曰满仁足 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曰:“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楚王不
投合
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意旨、意向
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说之将何如?”
曰:“我将言其不利也。”
所用的提法
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先生以
意动,以……为悦 使动,使……停止
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 三军之士意动乐,罢以…而…悦为于乐 利也。为人臣心里者想怀着利以事其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