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论文

合集下载

关于马原矛盾的论文[3篇]

关于马原矛盾的论文[3篇]

关于马原矛盾的论文[3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关于马原矛盾的论文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关于马原矛盾的论文第一篇摘要:大学生活是走进社会的前提基础,在大学里学会充分掌握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对立统一思想,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区别对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使我们在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解决出现的种种问题.一提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这些年轻人不禁想起了在枯燥无味的政治课上:老师在讲台上高谈阔论,我们就趴在桌子上睡觉,通常大家都把它的乏味度提的比高数还高,数学题至少还有几个“书生”啃得津津有味,而至于马列主义,因为它理论内容乏味而且不实用,因此我们常常对它提不起兴趣来了.但是在校园中惬意、浪漫的我们,几年后终究是要走出象牙塔,踏进这个复杂纷烦、快节奏的社会,每天都要在那个充满了金钱、利益的“江湖”中面对各种矛盾、处理各种关系.都说大学是我们走进社会的准备阶段,因此在大学里就很有必要处理各方面的事情.但是在大学里,有时工作、学习、生活各种问题接踵而至,疲于应付的大脑如果不能将它们完全搞定的话,就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出现,于是,恶性循环产生了.此时,我们是多么的希望有一双洞察一切的慧眼,正确认识生活中各种矛盾,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让一切困难迎刃而解.其实,我们最需要的那双慧眼就在我们的身边——那就是哲学——确切的说就是我们一直认为最没实际应用的马克思的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对立统一规律也是唯物辩证法区别与形而上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是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在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形态,这是矛盾的特殊性.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同一性指的是矛盾的两个对立面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对立性指的是矛盾的两个对立面互相排斥的属性和互相分离的趋势.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学会处理好它们的关系,可以改善我们的工作,提高我们的有助于我们成功成材.在大学里,我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矛盾.一、公共课与专业课.现行教育模式下,每一个大学生都要学习数学、英语、政治、计算机等公共课和各自不同的专业课,这正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体现.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因此就必须开设不同的专业以培养不同的人才,这是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同时,不同的人才都需要具备某些公共的素质,如数学能力、英语能力、计算机能力和政治修养,这是人才培养的共性.事物的共性蕴涵在个性之中,是个性得以存在的基础.就大学生来说,如果没有这些公共课的学习,一个人就不能成为人才.在这个问题上,有些同学忽视了公共课的学习,急于在本专业上有一技之长.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没有公共课坚实的基础,就不可能在专业知识上有长足的发展. 二、恋爱与学习.恋爱是大学生公开的秘密,也是大学生活里最敏感最通俗的话题.恋爱与学习既可以看作一个矛盾的两个对立面,也可以看作两个独立的矛盾.对于恋爱中的同学来说,恋爱和学习是日常生活的两个基本要素.二者既有对立性,又有同一性.恋爱和学习都要占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二者此消彼长,这是对立性.但是,如果二者关系处理得当,对感情的追求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学习上的共同进步又可以增进彼此的感情.传统观念里,恋爱一定会影响学习,这是典型的形而上学片面论,只看到矛盾的对立面,否认了矛盾的同一面,这是思想僵化的表现.对于所有的大学生来说,恋爱和学习是两个独立的矛盾,是我们人生中必须面对的两件大事.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在处理问题办事情时,应当先抓主要矛盾,后抓次要矛盾,避免胡子眉毛一起抓.对于大学生来说,我认为学习是主要矛盾,恋爱是次要矛盾.在二者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当牺牲恋爱,集中精力搞学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毕业工作之后,恋爱就上升为主要矛盾,这时候把恋爱提上日程,就可以实现事业与爱情的双丰收.三、工作与考研.对大多数毕业生来说,这是必须面对的两个选择.从短期来看,这对矛盾具有不可调和的特点,要解决这对矛盾,必须一方克服另一方,要么考研,要么工作.从长远来看,这对矛盾也有统一的一面.考研是暂时的,工作是迟早会面对的.因此,就有了先考研后工作和先工作后考研这两种兼顾二者的选择.先考研后工作,就可以站在一个高的起点上,工作能力势必比刚毕业的本科生强.相反,先工作后考研,有了一定的工作经历,就可以选择一个更合适的专业,学习上也会更有针对性,不会像应届生那样,整天不知所措,一脸盲目.很多同学认为哲学没有用,只能耍耍嘴皮子.其实不然,每个人每天都在运用哲学知识处理问题,只是自己没有发觉罢了.哲学不是具体的科学,不是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它是各个学科的抽象和概括,同时渗透在每一门具体科学的发展思想中.如果具体科学是世界本质规律的个性,那么哲学就是它的共性.哲学存在与具体科学当中,具体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哲学.这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体现,也是哲学的妙处所在.从这点我们可以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类思维和智慧的最高产物和结晶.哲学以其独有的方式引导人们深层次地思考自然、社会和人生.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是现时代的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结晶.通过一学期的马哲学习,我知道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其中阐述的哲学理念和思想精华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哲学博大精深,又因为自己的人生阅历有限,可能对它的了解只触及皮毛,对深层次的问题了解不够,在以后的学习中还要不断努力.关于马原矛盾的论文第二篇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矛盾,它无时无刻不与我们为伍。

马原哲学小论文

马原哲学小论文

马原哲学小论文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马原哲学小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马原哲学小论文篇一曾经一度觉得哲学太深奥, 离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很远,代表着一种难以触及的高度。

因此,对其涉猎甚少,认知也停驻在比较局限且浅显的阶段。

但是,通过本学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我对哲学有了较为具体较为深入的了解。

虽然,哲学相较于其他学科更为高深难懂,甚至在很多时候都都让我们感到枯燥乏味,但通过老师的帮助,带领着我们学习,为我们推荐相关的书籍著作,使得我们能够更容易的了解到先辈们留下的思想精华,对哲学也有了一定的自己的理解。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社会变革的巨大物质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对我们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使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帮助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维水平,为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确立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我对其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阐述尤为深刻。

人和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其发展的产物就是社会,社会是人与人交流的场所,只有社会的良好生产才能带动社会的良好发展,所以只有人与社会的完美结合才能使国家更好的发展。

马原论文_精品文档

马原论文_精品文档

马原论文马原(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经过列宁主义的发展而形成的一套理论体系。

马原是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

本文将对马原进行全面的解读和分析,旨在深入理解这一重要的理论体系。

首先,马原的核心是对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的研究。

马原认为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整体,社会发展受到一系列客观规律的制约和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规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马原指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生产关系则是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推动社会的前进和变革。

其次,马原强调阶级斗争和革命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马原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产业资本家和雇佣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日益激烈,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这最终会导致无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马原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将最终消灭阶级剥削制度,建立无阶级社会。

第三,马原强调国家的作用和性质。

马原认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统治阶级维护其利益的机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家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用以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马原指出,无产阶级需要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目标。

第四,马原关注人的历史作用和发展。

马原认为,人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是人民创造出来的。

人类通过劳动改造世界,创造出物质财富,推动社会的发展。

马原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强调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

马原指出,只有通过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主义社会,才能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

最后,马原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和追求。

马原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阶级社会。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将享受到全面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平等。

共产主义社会将消除剥削和压迫,通过共同富裕和共同发展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综上所述,马原是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

马原论文大全

马原论文大全

马原论文大全第一篇:马原论文大全建设生态文明,建成美丽中国,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此次十八大报告中一个新的创新点就是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独立成篇,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由经济建设的突出地位转向生态文明建设,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一个重大变化。

这是我国在政治理论指导思想上的又一大进步,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虽然只有简单的八个字,但背后却蕴含了无限的哲学思想。

首先,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是社会物质性的表现。

人类依赖于自然,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离开了自然,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便无法进行,脱离一定自然环境的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表明了只有人类合理利用生态环境资源,在发展社会的同时不忘保护自然环境,人类社会和自然才能和谐相处。

其次,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充分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物质世界的联系是普遍存在的,联系的普遍性造成了事物普遍以系统的形式存在着。

当代的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时期,可是鲜亮的经济成绩单背后却是环境污染的沉重代价,所以我们必须把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的建设联系起来看,不能孤立的处理其中一方面的问题。

最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还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以前我们都只看到了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斗争性而忽视了它们之间的同一性,认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只能取其一;现在,我们必须要看到它们的同一性,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以达到矛盾双方的平衡。

我国目前的环境问题非常严峻,特别是近来的雾霾天气,已经成为一大热门话题。

要建设美丽中国,就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就要改变我们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增长,以及单纯依靠行政手段保护环境的倾向,贯彻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时也要大力提高国人的文化道德素养,在每一个人心中树立起保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述(3篇)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述(3篇)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述(3篇)论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述(3篇)论文预读: 摘要: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摘要:专题式教学是符合大学生的主体条件、学习能力、认知规律的理想教学方式.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式教学应该明确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和课程定位,注意与中学政治课的衔接和创新,突破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框架和教学方式;在设计专题主题、选取教学案例、配置教学方法时,要立足现实问题,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解释力,解决学生的实际困惑,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式教学;专题设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课程之一.课程旨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范畴、命题,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和基本方法,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在实践中能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长久以来,“原理”课面临着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少的问题.教师难免陷入了完成知识讲解和课堂互动讨论的两难之中.如何做到既能完成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又能增加课堂互动和讨论的时间,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这需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任课教师,既要认清课程性质,把握教材精神、立足课程的教学目的,又要突破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紧抓课程重点难点,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能力.专题式教学是在理解教材和教学要点基础上领会课程精神,根据课程中的基本理论,提炼出重点和难点,以问题为核心、综合教材内容后整合成的主题式教学方式.从高校“原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和课程定位等因素出发,专题式教学是符合大学生的主体条件、学习能力、认知规律的理想教学方式.一、“原理”课专题式教学的突破口(一)注意与中学政治课的衔接和创新大学开设的“原理”课与中学的政治课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高校“原理”课需要注意与中学政治课的衔接和创新.高校“原理”课与中学政治课教学衔接存在以下两个明显问题.首先,高校“原理”课与中学政治课的教学衔接上普遍存在着教材内容重复.在中学政治课中学生已经接触相关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关于唯物主义原则、辩证法原则、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以及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等等.高校“原理”课中依然是马克思主义的这些基本原理,教学内容存在重复.其次,高校“原理”课与中学政治课的教学衔接上普遍存在着教学方法重复.中学的政治课主要是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并转化为对共产党、社会主义的热爱.在这一过程中,课堂教学方法具有宣传、说教和灌输的特点.而目前高校“原理”课依然是采用课堂讲授的传统教学方法,显然不适应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高校“原理”课与中学政治课既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与中学政治课一脉相承的是,两者都应该坚持执政党执政理念的主旋律,都涉及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领域,都应该侧重思想性和政治性,传播的是执政党的指导思想,高扬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高校“原理”要继续坚持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把握课程的思想性和政治性.与中学政治课不同的是,高校“原理”课要在中学政治课基本原理讲解的基础上,更加立足社会现实,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解释社会现象,解答大学生实际面临的困惑,让大学生更加深刻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例如,在高校“原理”课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这一教学内容进行专题式教学设计时,必须明确这一章主要讲授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而基本原理在中学政治课中,学生已经基本了解和掌握.教师在安排具体的专题内容时,应该抓住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条基本主线,联系我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重点讲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事物的普遍联系与矛盾运动规律、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等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原理”课程重点、难点突出,而且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大大提升教学效果.根据高校“原理”课与中学政治课既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的特点,要克服高校“原理”课与中学政治课教学衔接存在的教材内容重复和教学方法重复的问题,专题式教学就要突破传统教学理念、传统教学框架和传统教学方式.(二)突破传统教学理念“原理”课由三部分组成,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课传统教学理念是立足教材体系,也拘泥于教材体系,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三个组成部分,独立展开阐述.“原理”课专题式教学应该突破传统单向灌输式的授课理念,不再对教材做全面撒网式的泛泛阐述,不再仅是对教材表面性知识的初层次阐述,而应该“抓大放小”,站在21世纪的高度,围绕根本性问题进行详细浅论,开展专题式的讲授,集中力量解决难点问题和重点问题.而教材中出现的众多概念和知识点,可以简单讲解,甚至让学生自学.突破传统教学理念,还应大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专题式教学中略讲的概念和知识点可以放进网络教学平台,鼓励学生自学,满足学生系统学习的需求.专题式教学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突出“原理”课的方法论功能和实践功能,改变课堂教学中对教材面面俱到的灌输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对教材的取舍和把握,突出重点和难点,采用专题教学,共同探讨、研究、回答和解决时代、社会、人生所提出的难点、热点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解答学生的困惑.(三)突破传统教学框架传统教学框架立足传统教学理念,把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分开讲授.但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彼此在理论上相互支撑,相互渗透,不可分离,环环相扣而构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专题式教学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框架,专题的设计应当充分把握教材精神和课程目标,各专题之间应当具有各自相对独立的主题内容,还应具有贯通的理论逻辑,在专题内容的逻辑安排上做出相应的考虑和设计,把握好三个组成部分间各个范畴和规律之间的逻辑关系.专题式教学要突破传统教学框架,在专题的选取上,要注重教材的相关性.例如,在设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历史观专题时,可以突破教材章节的限制.教材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是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而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都是历史唯物主义相关原理的实际运用,可以突破教材的框架,作为一个完整的专题来讲解.(四)突破传统教学方式专题式教学能重点突出、针对性强、问题意识鲜明,既能有效解决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的问题,又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整体系统地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学生的实际困惑形成专题讲授,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原理”课专题式教学除了立足课程重点、难点,结合社会现实问题和学生的实际困惑形成专题外,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形成案例专题式教学、问题专题式教学、讲座专题式教学、讨论专题式教学等.如案例专题式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能生动具体地阐述观点说明问题,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目的.问题专题式教学可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问题意识,启发学生对问题多方面的探讨,学以致用.讨论专题式教学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他们自主学习能力.而案例和讨论相结合,不仅可以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互动性,还可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专题式教学要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当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储备,开阔的现实视野和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专题式教学有针对性、现实性和时代感.二、“原理”课专题式教学的注意事项“原理”课不是一般的知识课,有其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原理”课专题式教学要突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力量和魅力,凸显思想政治理论课蕴含的本质性、深刻性和思想逻辑性,改变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空洞的政治说教的形象和面貌.(一)专题式教学要明确课程性质、教材精神和教学目标充分认识“原理”课的课程性质、教材精神和教学目标,是端正教学指导思想、确立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过程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所以,“原理”课专题式教学应该仅仅围绕课程性质、教材精神和教学目标,从感悟的启迪、知识的传授、信念的确立、行动的引导四个方面来选择和设计专题.(二)专题式教学要凸显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虽然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属于不同的学科,但从思维形式和思想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命题(观点)、方法和体系结构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推进、浑然一体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相互一致、高度统一的.例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专题式教学要特别注意三个部分的联系,在专题的选取和设计过程中,重点阐述相关专题内容的同时,要注意专题间的联系和贯通,凸显各自专题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作用和地位.“原理”课专题式教学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不是相互独立的三个部分.二是必须重视对贯穿于全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尺度和价值尺度的把握.三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和基本立场贯彻到全部教学过程的始终.(三)专题式教学要立足现实,解答学生的现实困惑专题式教学在设计专题主题、选取教学案例、配置教学方法时,要有问题意识,立足现实,立足学生的现实困惑,重在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释现实问题,解决学生的实际困惑,这样才能凸显马克思主义的闪光点和当代价值,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在长期从事“原理”课的教学和研究中,笔者总结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几个主要困惑.困惑一:马克思主义已经过去将近170年,对当代社会现实是否适用?有何当代意义和价值?针对这一类困惑,专题式教学应该立足现实问题,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述当代社会出现的许多新生事物,增强对现实社会的解释力,突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时代性.例如,在专题教学中以当前收入差距、“中等收入陷阱”等问题作为导入,引导学生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考如何处理好收入分配差距和扩大内需之间的问题.困惑二:世界上根本不存在马克思主义,存在的只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解释.针对这一类困惑,专题式教学应该立足马克思主义的本质,重在阐述马克思主义明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阐述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规律的本质认识.任何不同的理解和解释都不能违背这个本质.困惑三:马克思是因为“仇富”才成为无产阶级伟大导师吗?马克思与恩格斯是完全一致的吗?针对这一类困惑,专题式教学可以详细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和友谊,重在阐述马克思和恩格斯理想信念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全人类解放的理想信念是完全一致的,引导学生思考青年应该怎样作出自觉和主动的人生选择.困惑四:什么是共产主义?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许多变化,其本质变没变?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代替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变没变?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遇到挫折,其前途还光明不光明?为什么说苏联版的社会主义是不成功的,西方的资本主义也是不成功的?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怎样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针对这一类困惑,专题式教学要立足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立足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在阐述中应该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突出讲解,如公民与市民的区别、蜜蜂的活动和人的劳动的区别、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类共同体等,使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真正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原理”课专题式教学应该以问题作为教学起点和着力点,以教师自身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社会阅历,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理性的思辨能力去获得学生的认同,凸显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引起学生共鸣,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在对“原理”课专题式教学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以大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性格特点等实际情况和课程本身的性质为依据,注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学政治课的衔接和创新,突破传统教学理念、传统教学框架,立足学生现实困惑,科学合理地设计专题主题、安排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制作教学课件.只有这样,“原理”课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参考文献:[1]逄锦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体会和讲授建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5):15-20.[2]郭凤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专题教学的基本思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9):70-73.[3]鲍金.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目标和育人目标的内在融合[J].思想理论教育,2015(12):71-75.[4]高宁,刘松乔.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与基本类型[J].思想教育研究,2015(11):69-72.[5]庄文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专题式教学及其实现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5(6):49-53.[6]叶启绩.关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基本原理与整体性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6(1):26-36.[7]逄锦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版)修订中着力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9):11-15.。

马原论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马原论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案例在古代天文学中, 居于统治地位的是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

地心说最初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 后经亚里士多德、托勒密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

托勒密认为, 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

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 在各自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转。

其中, 行星的运动要比太阳、月球复杂些: 行星在本轮上运动, 而本轮又沿均轮绕地运行。

在太阳、月球、行星之外, 是镶嵌着所有恒星的天球恒星天。

再外面, 是推动天体运动的原动天。

地心说是世界上第一个行星体系模型。

亚里士多德的“地球中心说”: 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 日、月、星辰都围绕着地球转动, 符合了圣经上的“上帝创世说”的需要, 为基督教教义提供了依据。

于是, 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和基督教神学会合为一体了。

“地球中心说”成了不容怀疑的“天启真理”。

在中世纪的欧洲, 教会和神学统治着整个思想文化领域, 圣经成了检验真理的标准。

谁要是宣传同圣经相反或不同的观点, 统统被视为“异端邪说力”。

一五四三年, 哥白尼出版了《天体运行》一书, 他提出的“太阳中心说”, 立即引起了教会的极端仇恨。

教会还把坚持和宣传这一说的布鲁诺活活烧死。

真理的光辉是扼杀不了的, 错误的理论迟早要为人们所摈弃。

这就是科学研究的实践做出的最公正的裁判, 牛顿的万有引力, 刻卜勒的“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伽利略的天文望远镜等科学的发展愈益证明了哥白尼学说的真理性, 并且在实践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断言:“物体自由落下的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 物体越重, 下落速度越快。

”一千多年来, 人们一直把这个说法当成不可改变的真理, 没有人敢怀疑它。

可是二十多岁的伽利略却大胆地向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提出怀疑, 一五八九年的一天, 在意大利比萨城的斜塔下。

只见年轻的伽利略带了两个铁球, 健步登上了五十多米高的斜塔顶上。

只见他两手各拿一个铁球(两个铁球大小一样, 重量不等, 一个是十磅重的实心球, 一个是一磅重的空心球), 他同时张开两手:两个铁球平行下落, 几乎同时落到地面上。

马原小论文1000字

马原小论文1000字

马原小论文1000字篇一:马原结课论文1000字左右经过了半学期的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于我们的国家、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与蕴含作用。

通过学习,我不仅掌握了一般性的哲学具体来说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准确的方向,让我开始运用哲学的影子的观点去分析中所生活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找出共性和个性,处理好共通点和个性,从而让自己的目光是先期的,促使自己更快更好的成长起来,并迅速成熟。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这门课程我感受到了以下几点:1.老师态度认真,课堂上严格要求学生。

2.课程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气氛中由浅入深的领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奥妙。

3.善于调动高中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学说或进行探究。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工具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较完整的整体。

“马克思理论指导了考茨基人类社会向何处去。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部分。

“哲学就像猫头鹰,总是在夜幕降临时沉思、反思。

”“马克思是时代的产物。

”坚持一切从现实情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主观客观世界物质存在不可改变,但客观世界的初始状态状态发展方式可以改变。

”同时实现物质极大丰富、百姓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思想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谦逊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马列主义是哲学的心脏,哲学是无产阶级的头脑。

”在看待各种现象和结构性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不良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

“科学是发动机,哲学就是方向盘。

”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这些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遵循是我应该世界的原则。

“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是因为人分是有意识,有思想。

马原心得论文,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马原心得论文,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马原心得论文,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第一篇:马原心得论文,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之于“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我们可以在了解“事物发展”的情况下,将它概括为“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不必多说,发展就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所学的马克思原理知识,来看待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就自然能得到许多启示。

就好比,我们各自的一生。

从小,到大,生老病死。

或许,在我们所诞生的那个时间里头,我们就好比新事物的诞生。

先别忙着想:此时的“新事物”为什么没去取代“旧事物”。

取代是必然结果,可是任何一个新事物,他都有一个从小到大,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新事物需要成长,我们,也都如此。

现在的我们是欣欣向上的太阳,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没有什么力量能够真正阻止我们的成长壮大(启示:正因为这样,之于客观的规律,我们就应该认清自己的使命,承担它,并拥有广大的社会责任感)。

可此时的“旧事物”又会是什么呢,当然不应该会是我们的长辈,他们可不会竭力阻止我们成长。

可也并不代表者旧事物并不存在,或许它是抽象的,亦或许就在我们身边时刻相伴着。

而我们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向上,提高自我,才会有所更大更广更充分地察觉。

随时迎接“旧事物”所给我们有形,或无形的挑战(启示:当遇到挫折时,我们不应该去抱怨去责怪谁和谁没有帮助自己。

奋发向上是我们对自己的责任;直面挫折,笑看人生是自我的一种态度和胸襟)。

在我们踏上成长的道路上,这段时间里,我们通过相互交流、相互欣赏、相互学习,不断完善自己。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每一代人整体上来说,都是在前进的,正所谓“前途是光明的”。

(启示:我们没有理由让自己堕落,当自己在懒惰的同时,别人仍在努力着,所以我们不得不去奋斗)然而,社会上的不良气息,自生不完善的同时所并存的各种缺点,以及本身和各种事物之间的摩擦,又在阻止着我们前行,所以道路并没有想象的顺畅,相反,曲折。

马克思原理实践教学论文(3篇)

马克思原理实践教学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马克思原理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其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从马克思原理实践教学的意义、现状、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提高马克思原理实践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一、引言马克思原理是一门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学科。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马克思原理教学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马克思原理实践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提高马克思原理实践教学效果,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马克思原理实践教学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马克思原理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培养他们的理论素养。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境界。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马克思原理实践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原理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还关注他们的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等方面。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实现全面发展。

三、马克思原理实践教学现状1.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目前,部分高校马克思原理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如实践教学基地、实践项目等。

这导致实践教学难以深入开展,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

2. 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部分高校马克思原理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

这导致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难以有效指导学生,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

3.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部分高校马克思原理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实践教学效果。

这导致实践教学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影响了实践教学积极性。

四、马克思原理实践教学策略1. 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高校应加大对马克思原理实践教学资源的投入,建设一批实践教学基地、实践项目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3000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3000字

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论文3000字篇一: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概论 3000字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本学期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盖论》,通过学习,我不仅掌握了根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使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于我们的国家、社会的开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与作用。

这门课的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深层次的改变,再次感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

在这里就把我对这门课的感悟与体会讲一讲以谋求思想上的进一步升华。

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首先要准确地掌握它的根本概念,人人都有世界观,不管他自己是否意识到了,但并非每个人的世界观都形成了理论体系,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只有形成了理论体系的世界观或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并非一切世界观都是哲学。

在掌握哲学这个概念时,既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联系,又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不要把哲学与世界观相混淆。

我们把经济根底定义为“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而不是定义为“生产关系的总和〞。

因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与“生产关系的总和〞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

在任何一个社会形态中,都不只存在一种生产关系,而是既有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又有各种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如旧生产关系的剩余和新生产关系的萌芽等。

“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了所有这些生产关系,内容十分宽泛,而“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仅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方式的总和。

在掌握经济根底这个概念时,切不可将“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与“生产关系的总和〞相混淆。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

事物的各个方面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方面相依赖、相联系的。

马克思主义每一个根本原理,都全面地反映了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个方面的联系。

因此,一定要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理。

申论作文马原

申论作文马原

申论作文马原
近年来,马原课程在高校教育中日益受到重视,成为学生们必修的一门课程。

然而,有人认为马原课程的内容过于抽象、晦涩,对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和应用。

我完全赞同这一观点。

首先,马原课程的内容晦涩难懂。

马原的思想体系十分庞大,其中包含了许多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内容。

对于初接触这些理论的学生来说,很难迅速理解其中的主旨和内涵。

而且,马原的表述方式往往深奥而晦涩,更增加了学生的困惑难度。

其次,马原课程缺乏实践与应用。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与实践相结合,但在马原课程中,很少有教师能够将其理论与现实问题相结合,让学生能够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学习马原课程往往只是死记硬背,缺乏实践操作,难以真正理解和应用其思想。

此外,马原课程缺乏趣味性和生动性。

马原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单一的讲授方式,缺乏互动和趣味,使得学生们很难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兴趣。

这样一来,学习效果也会打折扣,影响学生对马原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改进马原课程的教学。

首先,教师应该将抽象晦涩的马原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

其次,教师应该多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此外,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游戏互动等方式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综上所述,马原课程的晦涩难懂、缺乏实践应用以及缺乏趣味性和生动性等问题是亟待解决的。

只有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才能真正使马原课程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创新思维的优秀人才。

马原哲学论文

马原哲学论文

马原哲学论文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科学。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马原哲学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马原哲学论文篇一摘要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本文根据在宜宾学院发生的一件无人售书摊的事件以及广西柳州市洛维路一个小区里有个无人看管菜摊,对其所折射的哲学道理和意义进行分析,并得出其所体现的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无人售买现象物质意识辩证关系前言:本文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还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正文分析:(一) 无人售买现象1,宜宾学院的无人售书摊在宜宾学院校园,上学、就餐的路上,师生们都会经过一个独特的书摊,因为这个书摊没有摊主值班,全凭自觉,长期以来,已经成为了一块诚信的试金石。

平时无人看管,购书付款全凭学生自觉。

学生们都说:“书摊挺有意思的,蛮温馨,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老师也很喜欢,称赞其对学生的品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这一事件曾经还在教育界产生了小小的风暴,并广受好评,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一年的时间我们学校也增加了不少的无人售卖摊位,有买发夹的,有卖文具的,有卖生活用品风扇的。

“这些小摊不仅无人看管,而且自开摊以来几乎没有丢失过一本书一件商品。

小小的书摊能得到大家这么呵护,让大家默默遵守着这份诚信,这样很美”。

“这对学生来说就像是一堂生动的品行课,通过这种氛围潜移默化地教育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们,要遵守人与人之间那种美好的、起码的诚信,这也是现在社会所缺失的。

马原论文(建设生态文明)

马原论文(建设生态文明)

马原论文(建设生态文明)第一篇:马原论文(建设生态文明)用历史唯物主义解读生态文明建设摘要: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到,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我国学者从八十年代初就已经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生态文明进行理论探讨,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反思当前的环境问题,从直接的物质生产出发,并与生产方式相联系,才有可能真正看到环境问题的本质所在。

”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审视和思考生态文明观,对当代生态问题及其出路进行进一步的哲学讨论,此举对于我们解决环境问题,保持生态平衡,建设生态文明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共十八大1982 年联合国高级专家委员会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战略。

生态文明是我国学术界站在人类文明历史进程的高度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拓展或诠释。

最早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80 年代末我国著名的生态学家叶谦吉先生在《中国环境报》上发表的《真正的文明时代才刚刚起步—谦吉教授呼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随后其理论研究才逐渐兴起。

但是到目前为止对其概念界定学界尚存在一定的争议和分歧。

郭洁敏提出,广义上的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狭义上的生态文明是指文明的一个方面,即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而言,人类在处理同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

黄爱宝认为,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双重和谐目标,进而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众多的生态文明定义,反映了人们对生态文明理论视野不断深化的过程。

虽然目前还没有一个普遍认可的定义,但总体说来都强调自然具有其内在的价值与权利,人、社会、自然三者之间应和谐共生,协调发展。

生态问题的探讨不仅涉及理论领域,它更是一个实践性的课题。

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造成了环境和生态上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论文1500字

马克思主义论文1500字

马克思主义论文1500字篇一: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论文1500字)8、运用人口因素在社会开展中的作用的原理,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的人口问题。

答:几天前,全世界数不清的媒体都在炒作这条新闻:“世界人口已70亿了,不得了!〞于是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们都跳出来,大谈世界人口论。

而我国第6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人口普查总人口数为1370536875。

大陆是1339724852。

近十年年均增长率0、57%,男女性别比例为105.20:100??那么,到底人多了好,还是人少了好?我们到底应该紧张还是淡定?这是个哲学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对人口因素给出定义:人口数量、构成、分布、密度、质量〔健康以及文化和科学技术水平〕及其变化规律。

人口是构成社会生产的根底和主体,具有自然的生物属性,它既是社会生产中的劳动者,又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承当着。

人类自身的生产、再生产数量多少、增长快慢、质量和分布状况等对社会开展都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第一,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为生产提供劳动力资源,是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各方面开展的重要因素。

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承当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最低限度的人口数量和一定的素质〔体质和文化素质〕的人,会形成劳动力资源的缺乏,就无法大规模的开发自然资源,开展经济建设和不断扩大再生产。

人口过多超过了生产资料所能容纳的限度,多余的劳动力就不能发挥作用,同样也会影响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从而负面影响社会的开展。

第二,人口的增长状况对社会开展有重要作用。

人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比例关系,只有控制好这个比例,才能推动社会开展进程,否那么,当生产满足不了人口的消费和就业等需求,就会造成一些列的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开展。

第三,人口的构成和分布状况以及人口质量上下对社会的开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人口比例合理化的另一个表达即为人口分布合理。

现在的中国,经过了快速崛起的过程,逐渐进入稳步快速开展阶段,我们都能看到近十年、二十年中国已经从一个后进者成长为一个不容小觑的强大群体,城市的开展、街道的变化,甚至你我的饮食、衣着、娱乐媒介都日趋国际化,可是,繁华背后,我们也看到,仍然有那么多的人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各种慈善机构、慈善行为不断。

马原理论文主题

马原理论文主题

马原理论文主题引言《马原》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自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逐渐形成并为世界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

《马原》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全面系统总结和综合,它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马原的主题,以期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一基本理论。

马原的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是在19世纪产生的,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无产阶级的崛起。

作为一个批判性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经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研究和探索,逐渐完善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剩余价值学说以及无产阶级革命等。

《马原》是对这些理论的深入阐释和总结,使其更具体化、更系统化。

可以说,《马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承和发展。

马原的主要内容《马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马原》阐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即唯物史观。

这一观点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并通过阶级斗争不断演进。

2.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马原》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具有矛盾性,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革。

3.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基础:《马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基础,即阶级斗争学说。

这一学说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4.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基础:《马原》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基础,即剩余价值学说。

剩余价值学说强调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和资本家剥削劳动者获取的剩余价值,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

马原的现实意义《马原》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它的现实意义:1.指导中国共产党的实践:《马原》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建设的基本指南,它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和理论思考,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行动方向和政策指导。

马原实践论文要求(精选5篇)

马原实践论文要求(精选5篇)

马原实践论文要求(精选5篇)第一篇:马原实践论文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论文《反思转基因》黄孟洲20120230001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论文”的格式要求一、页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论文:《反思转基因》(加黑);直接写学生自己的学号、姓名(宋体小5—如本页页眉)二、论文提要:要求200-300字(宋体-小4号)三、关键词:3-5个(宋体-小4号)四、正文:(宋体-小4号,所有标题加黑)1、提出问题:(标题宋体-小4号加粗)(内容宋体-小4号)(1)问题是什么?(2)问题的由来或背景(3)问题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4)产生和解决的社会影响、作用或意义或价值或启示。

总之,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2、分析问题:(标题宋体-小4号加粗)(内容宋体-小4号)(1)分析问题产生的理论根源(2)分析问题产生的实践根源(历史或现实)3、解决问题:(标题宋体-小4号加粗)(内容宋体-小4号)(1)解决问题的总思路或总体构想(2)具体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或手段有哪些?为什么这些方法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具有针对性。

4、注释:引用文章的作者、题目、出处(什么杂志或书籍或网址——哪一期、哪一页)出版时间(宋体-小4号)5、参考文献:作者、题目、出处(什么杂志或书籍或网址——哪一期、哪一页),出版时间(内容宋体-小4号)6、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年龄(年月)、籍贯、身份(如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硕士)、联系方式:电话、电子邮箱(内容宋体-小4号)五、正文的标题题号要求:每个问题之间隔一行。

六、正文字数:3000字以上;打印稿于第8周课堂上交,电子文档在9周前由各班学习委员打包上传到:*********************,过时不侯!电子文档的文件名写学生自己的姓名和学号!未竟事宜由黄孟洲解释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黄孟洲 2014年9月1日第二篇:马原实践论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韩村河实践报告14会计2班201411690579张悦5月21日清晨,我们乘坐着客车,开始了韩村河实践之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范文(精选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范文(精选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范文(精选4篇)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 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以下是我整理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1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现在已经160多年了,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其生命力却不断增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的产生导致了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而它的思想,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历史的延续继续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世界上马克思主义者将会越来越多。

在接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之前,“马克思主义”这个名词在我脑海里恐怕是最独特的一个词了,非常熟悉但却无法对其做详细恰当的解释,这让我无法了解它的精髓所在,继而也无法得到它对于我的有利影响。

所以,我带着对它的好奇,积极地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领略它的魅力。

这篇论文,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库。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在这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适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的继承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一)论当代大学生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对待各种事物和处理各种关系时, 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看法, 大学生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一个对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总的看法, 用这样的看法去观察和对待人生问题, 因而对人生产生了一系列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这样就形成了人生观。

人生观不同, 对人生许多根本问题的态度也不同。

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至关重要的。

这对于大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决定作用。

作为整个中华名族的综合素质最高的大学生群体,他们的价值取向不仅仅简单涉及大学生群体自身的问题,而且必然还要进一步涉及到整个中华民族伦理精神和人文精神发展的社会问题。

新的形势下,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以为马克思主义就是大学生提高思想觉悟的指南,是大学生提高知识能力的锐利武器。

大学生价值观马克思主义正文:(一)世界观的概述一、世界观的释义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

也叫宇宙观。

哲学是其理论表现形式。

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世界观的特点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这种观点是生活实践的结果,在一般人那里往往是自发形成的,需要思想家进行自觉地概括和总结并给予理论上的论证,才能成为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有怎样的世界观就有怎样的方法论;方法论对世界观也有一定影响;在阶级社会里,世界观有鲜明的阶级性。

各种不同的世界观,归根到底不是唯物主义的,就是唯心主义的,并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世界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

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者的联系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者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

马原论文五篇

马原论文五篇

马原论文五篇第一篇:马原论文人类----宇宙最伟大的骄傲---------《宇宙与人》观后感【摘要】一个不十分了解宇宙的民族,在很多理念上是容易脆弱的。

自古以来,人们对宇宙的形成、生命的起源充满了浪漫多彩的幻想,人类渴望了解茫茫宇宙,渴望了解生命的真相。

影片《宇宙与人》对有关宇宙诞生、生命起源、外星世界、恐龙灭绝等一系列充满神秘色彩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形象、科学的解答。

【关键词】宇宙人类科学正文: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上观看了《宇宙与人》科教片,我看到了宇宙的浩渺,也为之震撼,从地球系、太阳系、、银河系,乃至整个宇宙,在里面孕育着太多的未知,而人类也不断为之而探索着。

宇宙是一切生命的本源,宇宙的诞生是一个奇迹,但生命的诞生更是一个奇迹,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却能创造出生命,这是一个经过不断进化、发展的生命过程,这个过程是无比的漫长和伟大的。

对于有生命的星球,到目前为止,研究发现只有地球是拥有生命的,在如此浩渺之宇宙中,人类是孤单的。

从整个生命的起源过程来看,也是历经了几十亿年的历程,从恐龙时代,到现在的人类统治时代,世界开始出现文明,人类懂得了思考,这一切注定人类是出现的最伟大的生物。

这似乎已经出乎了物质所能接受的范畴,或者说物质不再是单纯的物质,物质的含义更加丰富了起来。

一宇宙的物质结构150亿年前,一个温度高得不可思议的能量奇点突然爆裂,造就了这个充斥着大大小小星际物质的浩瀚宇宙。

而且,这一爆炸过程至今仍在进行着,因为一旦宇宙停止向外运动,它必将会被自身的引力所灭亡,所以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本身没有行为,而物质中蕴含了4种力却决定了宇宙的一切。

其中最强的是强力,它存在于强子之中,核能就是靠它产生的,但这种力只在原子核的直径范围起作用,所以,产生核能就必须让它们相互接触,也就是核聚变。

核聚变必须有中子,而另一种弱力,能使质子衰变成中子,并释放出射线,这个力是核聚变不可缺少的。

马原期中论文

马原期中论文
考古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寻真理,通过实物遗存的发掘与研究,通过"二重证据法"等理 性客观的分析向历史的真理一步步靠近,探求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古为今用,推动社会 历史进步
一、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三)、基于唯物辩证法原理
1、基于发展观原理及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发展具有普遍性,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在事物的发 展中,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并在 质变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考古工作者在田野考古工作中,发掘是一个漫长、艰巨的任务 从前期的调查、布置探方,再到长期的考古发掘工作和测绘、记录、室内整理,直至最终 将发掘出的实物遗存转化为实物资料,是一个需要漫长量变,最终引起质变的过程
客观规律
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尊重并利 用考古地层学、考古类型学 等客观规律的同时,积极发 挥主观能动性,在田野考古 工作中不怕艰苦,扎根在祖 国各个地区,奋斗在每个考 古探方一线,充分发扬了历 史主动精神,以历史主体的 主人翁精神自觉促进社会进 步与历史发展,做到了理论 和实践相结合,发挥能动性 和尊重客观规律的有机统一
一、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考古工作者们在一系列的实践工作中,对考古工作的认识不断加深,工作方法不断完善, 发掘、研究工作不断细化,而这些认识反作用于实践之中,促使我国考古事业不断发展, 向世界一流水准看齐
2、基于真理观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是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真理与客观实物之间 的符合关系是建立在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基础上的,是通过人的能动的反映活 动而实现的,并且必然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拓展和深化。我们要坚持真理与价值在实践 中的辩证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俨然已成为社会上必当关注的话题。

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事件让人们在生活中忧心忡忡,什么能吃,该怎么吃,吃进去会有什么后果……我们不得不面对各种艰难的抉择。

原本简单的生活现在又蒙上了复杂的面纱,很是揪心。

经历“瘦肉精”、“红心鸭蛋”、“大头娃娃”等食品安全事件后,中国食品安全体制及时作出了调整,适应“大部制”改革,重新制订了监管框架,并修订相关法律。

目前我国存在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依次为: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天然毒素、有机污染物等引起的化学性污染;以及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等。

关键词:安全问题改革责任
内容:
分析一下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一是由于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条件比较差、工艺落后或是没有遵守卫生操作规程,造成了食品的微生物、重金属污染等问题。

在相当长时间内,这些老问题将难以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二是我国当前有两亿多的农户在以分散的方式生产初级农产品,包括我们所吃的粮食、蔬菜、水果、鸡鸭鱼肉、蛋奶,统统是农民生产的。

以我国农民目前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和遵守法律意识,出现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是难以避免的。

三是中小型食品加工企业占多数决定了食品加工业水平、素质差。

在当前近50万个食品生产企业中大一部分是中小型企业。

以这些从业人员的素质,出现诸
如产品的微生物指标超标、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也不足为奇。

四是当今社会由于竞争压力过大,人们彼此之间的诚信原则没有很好的建立,而食品安全具有较强的公共性和社会性,与社会公共利益息息相关,所以道德观在指使个人的行为上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某些美好品质的丧失也是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

鉴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的现状,一方面,从公共政策的视角,政府在食品安全领域的责任必须进一步增强,政府应通过制定和执行有效的公共政策,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管制;另一方面,从公共治理的角度出发,包括社会公众、行业组织和私人部门在内的多元主体,都应积极参与到食品安全的治理活动中来,通过构建多中心治理框架,与政府形成在食品安全治理过程中的协同作用和整体合力。

具体而言,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得出了以下几条应对策略,下面简要例举:一,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机制。

创新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机制,构建食品安全工作新格局。

一是建立统一、高效的决策指挥系统。

在各级政府的统领下,形成坚强有力的食品安全工作决策指挥系统;按照中央关于食品安全工作地方政府负总责的要求,健全并落实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做到权责分明,指挥有力,工作到位。

完善食品安全卫生质量抽查和例行监测制度;加快质量电子监管网建设,不断改进监管手段。

建立
严密的食品监管网络,对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各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二,集中整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

严厉打击“黑窝点”,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行为,取缔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加工企业。

我想这个是最难也是最关键的一点,现今存在的各个食品厂无论大小都得进行严格的控制,才能确保大的改革顺利进行。

三,加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应急体系建设。

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反应机制,建立实施食品安全快速反应联动机制;全面加大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督查督办力度,健全食品安全事故查处机制,建立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回访督查制度和食品安全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四,大力发挥新闻及社会舆论的引导和监督作用。

食品安全关系千家万户,是一项群众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系统工程,应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

其一,充分利用政府机关及部门网站和报纸、电台、电视台等舆论宣传阵地,有计划报道食品安全新动态、新信息、新知识。

其二,有步骤地组织食品安全宣传活动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在每个社区、乡镇、行政村、学校设置专兼职食品安全信息员。

其三,在市,县,乡镇成立食品安全咨询投诉和救援中心,开通举报热线,负责受理有关食品安全的咨询、投诉和应急救援工作;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网络,充
分发挥社区和乡村食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的耳目和帮手作用。

其四,定期召开食品安全新闻发布会,向人民群众提供食品安全预警信息,揭露食品安全事件,曝光制售假劣食品的“黑名单”,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知情权和监督权。

五,继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行为,重点开展高风险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继续整顿和规范食品广告,重点整治中小城市食品广告;全面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全面提升农村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我们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班的学生,以后的责任重大。

现在能做的只能是学好专业知识,不过,在维护食品安全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将食品安全问题视作共同的责任与义务,时刻关注并监督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此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我们的食品一定会是大家放心的!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食品质量与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