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其分析(四)0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200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其分析(四)
二. 重点、难点:
1. 重点:试卷结构及试题特点。

2. 难点:“语言运用”的内容。

3. 亮点:阅读材料短小精悍。

三. 内容分析:
1. 把握重点。

从这套模拟试题整体结构讲,同前三套大同小异,只是有些内容更为明显突出。

共七大题,其中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可归为“语言积累运用”,只是把“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分别提出,这样更突出重点,表示强调。

阅读包括记叙、议论、说明和文言,占去了四项。

最后是作文。

突出“语言运用”是试卷结构的一个亮点。

“基础知识”主要是选择、填空题。

从试题来看,基础知识共10个小题,考查了汉语拼音、识别错别字、辨析词语、选择关联词、文学常识、解释文言字词、背诵古诗文、识别古诗名句、作者与作品、古诗词联句、默写等。

应该说考查的面很全面,但又重点突出,全是初中生应积累的基本知识。

这是与前三套试卷不同的一点。

语言运用共两题,一是根据提供的材料,用两组关联词补写句子,如果不读透提示的材料,补写是有一定难度。

二是想象仿写,题干有三个要点:一是参考下面文段;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识;三是对自己的未来进行想象。

关键是第三点,文段只是个例子,仅供参考,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就是要吃透选文,用选文唤醒自己已有的经验,认真思考选文才能产生认识。

然而,如何将经验、认识成为自己的对未来的想象,变成自己的文字,这是一个难点。

考查了平时的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在整个试卷看,这不仅是难点,也是亮点。

阅读材料短小精悍,题目也少而精。

记叙文选材很有教育意义,虽然只拟了四道题,但都能突出阅读的要害。

尤其是第15题,若不认真阅读,抓不住“我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在黑暗的世界中”这句话,对句中“黑暗”缺乏理解,就容易被后面“拄着拐杖”、“两条腿”、“关节也需要活动”等词句误导,认为“我”是一个腿脚不便的人。

此外还从概括思想内容、景物描写的作用,对关键语句的赏析等方面提出了问题。

议论文的选材是关于青年人如何交朋友,这个话题很切合学生实际,有一定指导意义。

共拟了四道题,17题是选择中心论点,用了选择题,降低了答题的难度。

18题考查论证方法和论据,19题考查对关键词的理解,20题是考查对成语的辨析能力。

从总体上看,阅读材料难易适度,题目突出了文体特点,相对而言难度不大。

说明文的选材是关于人类发展的问题,这类材料,在历史、生物中应该说学到过,也是常识性的内容。

题目紧紧联系每段的内容,提出阅读思想的方向,比如21题是解读第一段,22题解读第三段,23题解读第四段,25题解读第五段,24题是面对全文。

其中22-24题考查了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和说明语言的准确。

25题考查了对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

文言文选用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短文。

从选材角度讲很有指导意义,因为在中共十六大和十届一次人代会上,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郑重提出“忧患意识”这一问题,以引起全党、全国人民的关注。

对此,估计2003年中考文言文选取阅读材
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不能不说是一个亮点。

所拟的五道题也是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形式,诸如对词的理解、对内容的把握、理解语句的含义等。

四种文体阅读共拟设了十八道题,总体上讲既有梯度、难易度,也有区分度。

作文也是话题作文,但文体有限制,要求编写一篇故事,话题提供了一种社会现象,要求学生透过现象抓到本质,比如,现在有人排队购买国券,这种社会现象说明了什么?排队购书、排队购票旅游等等,都可入话题。

3. 突破难点:
基础知识的十个小题看似简单,其实每一小题都有不同的难点,比如按拼音写汉字,四个汉字都是应该会用又容易写错的。

第2题的改错别字,共四组,每组四个四字词组,从中找出四个错别字,本身就是个难点,它要求平时积累的知识扎实,一丝不苟,否则就很难选对。

语言运用的两小题是本套试题比较难答的题。

第11题既考语感,又考概括、表达能力。

第12小题在前面已作过分析,这里不再重复。

严格讲,这10分不易得。

阅读从选文看,除说明文略有难度,其它选文都很易懂,若答好题,也要有一定的阅读实力。

记叙文四道题重点突出,准确的概括中心思想也不容易,分析写景的作用比较容易,第15题在前面已作分析,考查阅读是否认真,是否能抓住并理解关键词语,第16题。

谈自己的感受更要有阅读、表达的综合能力。

议论文的难度不大,认真阅读选文,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说明文、文言文的题目都属中等上下的题。

当然,难点对不同的考生,也不完全一样,因人而异,这里只是便于分析提出来供参考。

突破的方法应当说在平时阅读、写作的实践中,比如阅读时对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都要查工具书认真解决,积累的又多又扎实,答题就自如了。

平时读书读不出问题,当别人给你提出问题,你也就无从入手,思绪不清。

因此说突破难点的功夫不是在考前,而是在平时。

4. 透视亮点:
(1)“语言运用”两题拟的好,考查真实的语文能力。

(2)记叙文、议论文、文言文选材好,短小精悍,文中题眼多,贴近考生,有一定教育意义。

(3)第14-16题富有亮点,抓题眼抓得巧。

【模拟试题】
一. 基础知识(25分)
1. 给划线字注音,给拼音写汉字。

(4分)
阴晦造________(yì)
着陆腹________(fěi)
处决杀________(lù)
烦嚣迁________(xǐ)
2. 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2分)
荼毒生灵不缀劳作姹紫嫣红栩栩如生()
裨补缺漏莫名其妙随机应变自出新裁()
大是渲染不能自已改邪归正抑扬顿挫()
敝帚自珍谈笑风声触目伤怀不屑置辩()
3.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对犯错误的同学,我们应认真地指出他的特点,真诚地帮助他,不能讳疾忌医。

B. 放暑假了,李明参加了旅行社组织的“海南三日游”活动,他那被晒黑的饱经风霜的脸,让人联想起亚热带的阳光。

C. 我们就是要虚张声势,把全班同学的学习热情鼓起来。

D. 你们学校打篮球的水平实在高,我们甘拜下风。

4.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我并不是英雄好汉,()谈不到有闯新路的大胆念头,()现实生活却常常告诉我,世界上从来没有现成的路;惟有不息的探求者,他的脚下()有路。

A. 因为所以而且才
B. 尽管也但才
C. 尽管也而且却
D. 虽然可是但或许
5. 文学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课文《生命的意义》节选自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是保尔;小说《孔乙己》中的“我”是作者鲁迅。

B. 《醉翁亭记》《出师表》《捕蛇者说》《陋室铭》中的“记”“表”“说”“铭”都是古代文体的名称。

其中“表”是奏议的一种。

C. 李白、杜甫、王维、刘禹锡、杜牧、陆游、李商隐都是唐朝著名诗人。

D. 《白杨礼赞》《藤野先生》《变色龙》《背影》的作者分别是朱自清、鲁迅、契诃夫、茅盾。

6. 文言划线词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 神弗福也(赐福、保佑)怅恨久之(失望)
B. 置人所罾鱼腹中(鱼网)为坛而盟(盟誓)
C. 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以塞忠谏之路也(堵塞)
D. 泉香而酒洌(清)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7. 与原文(诗)完全一致的是()(2分)
A.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征蓬出汉塞,都护在燕然。

B.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C. 枯藤老树昏鸦,小河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D. 月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 诗句、题目、作者对应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观沧海》曹操
B.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C.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西江月》辛弃疾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李白
9. 依次与诗的上句衔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上句:国破山河在临行密密缝空山新雨后待到重阳日
下句:(1)清泉石上流(2)天气晚来秋(3)还来就菊花
(4)邀我至田家(5)家书抵万金(6)萋萋满别情
(7)城春草木深(8)意恐迟迟归
A. (7)(4)(2)(1)
B. (6)(8)(1)(3)
C. (5)(3)(7)(8)
D. (7)(8)(2)(3)
10. 写出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5分)
(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

(2)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_。

(3)__________,当春乃发生。

(4)__________,沉醉不知归路。

(5)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

二. 语言运用(10分)
11. 在文末横线处分别运用“只有……才……”和“如果……那么……”的句式,补写两个句子,使这段文字内容完整。

要求补写的句子合乎文意,与上下文衔接顺畅。

(4分)人们常说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可苦难要成为人生的财富是有条件的。

你战胜了苦难并且不再受苦,苦难才是一笔值得你骄傲的人生财富。

这时你再怎么说以前的苦难都不会感到自卑,反而有一种豪气;别人听你的苦难,也像是听传奇,不会可怜你、轻视你,而是敬重你。

如果你没有走出苦难,你能说什么呢?你说的在别人听来就是诉苦,是在乞怜。

所以,苦难未必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参考下面文段,根据你的经验和认识,对自己的未来进行想像。

(可仿写)(6分)
我这样设想自己的将来:在一个远离尘嚣的海湾,我能拥有一座只要能抵挡住海风的小屋,里面只要有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张凳子,以及在我写累了到海边散步时,能拾到有人从海的那一边寄给我的漂瓶,里面盛着只要能使我不至饿死的食物。

等到我感到自己太老的时候,我便悄悄地来到黄昏的海滩,默默地将自己在这里写下的文字装进漂瓶,寄给远方的不知哪一个朋友。

然后,我就轻轻地躺下,静静地等待晚来的潮汐将我带走,不留一丝痕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记叙文(15分)
那年冬天,纽约特别冷,绵绵的阴雨一直持续到四月,我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在黑暗的世界中,凄寒的冬雨使我减少了很多外出的机会。

终于有一天,寒冷消失了,春天好像触到了我的额头,空气中散发着一种迷人的香气。

后院窗外,一只可爱的小鸟叽叽啾啾叫着,仿佛催促我:“快出来啊!”
四月的天气是善变的,我依旧穿着冬季外套,但并没有再戴羊毛围巾、帽子和手套,然后愉悦地拄着拐杖,沿着门廊走下人行道,抬头对着太阳展现欢迎的笑容,感激它的温暖与许诺。

我继续朝那条寂静的小巷走去,一个邻居打开门说:“嗨!”并问需不需要载我一程。

我说:“不用了,谢谢你。

我的两条腿已经休息了一整个冬天,关节也需要活动活动了,我还是走走吧。


到了街角时,我停在路边。

我一向习惯停在路边,等绿灯亮了,有行人通过时再和他们一块儿过街。

这一天我等得比平时久了点,但仍然耐心地等着,同时哼起小时候在学校里学的一首儿歌“春天来了”。

突然,一个抑扬顿挫的洪亮声音在我耳边响起:“你唱歌听起来像是很快乐的人,我有这个荣幸请你陪我过街吗?”受到如此的恭维,我真是受宠若惊,只能喜不自胜地说:“好!”
他轻轻地挽着我的手臂,我们一步一步踏出人行道,慢慢地过街。

一路上我们谈论着天气,并庆幸这一天是如此美好,而彼此之间也早已分不清楚谁是领路人,谁是跟随者了。

到达对街时,红绿灯显然又换了,车声、喇叭声在我耳旁嘶吼。

我们又走了几步,到达更安全的地方才停下脚步。

我转身向他道谢,但是还来不及开口,他便说了:“我不知道你明不明白,但我真感谢上天能让我碰到像你这样的好心人,陪我这样的盲人过街。


……
那个春天从此永远停驻在我心底。

13. 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本文的思想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第二段景物描写从三个方面写出了对春天的感受,请你抓住一点说说它的好处。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文中哪个句子中看出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为什么“那个春天从此永远停驻在我心底”?说说你的感受。

(4分)
四. 阅读议论文(14分)
一位朋友向我诉苦:工作已五六年,苦于交不到一个真正的朋友。

他说:“我曾经有过几个最要好的朋友,大家一起玩,一起吃;另外,我托他们办事,他们也托我办事,反正是热闹了一阵,可是不多久就疏远了。

玩过了,吃过了,事情办过了,彼此交情也差不多了!我国有句俗话:‘吃喝朋友不长久,相互利用无真友’就是这个道理吧!”
青年朋友讲过的这种情况,生活中确实存在,而且不是个别的。

友情的深浅,要看是不是“志同道合”。

志同道合的“君子之交”才是正确的交友之道。

我国古代《礼记·表记》中有君之交淡如水之说。

“淡如水”作何解释?古人有这样说的:“君子之接如水者,
言君子相接,不用虚言,如两水相交,寻合而已。

”这就是以诚相见,毫不虚伪。

这样的交情就像两水相合,十分自然、融洽。

《庄子·山水》云:“且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这就将君子之交与小人之交作了对比。

“甘若醴”看上去甜甜蜜蜜,实际上不过是表面“亲昵”的朋友而已;交情不长久,弄得不好就经不起考验--“甘以绝”了。

“君子淡以亲”,那是因为无利故淡,道合故亲。

交情不是建筑在彼此狭隘的私利上,而是志同又道合,这就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崇高的“君子之交”表现在鲁迅和瞿秋白之间是十分感人的。

当年秋白同志在鲁迅家做客时,头一天相见,鲁迅也没什么“盛宴”相迎。

根据许广平同志回忆,不过是“小饮些酒”。

平时总是粗茶淡饭,不是那么“甘若醴”的。

然而,两位革命者、文学家之间的友情却是一见如故,志同道合,情同手足。

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两颗炽热的红心,跳动在一起了。

鲁迅说他同秋白的友情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许广平也说他们两位“真是海内存知己,神交胜比邻”了。

为何能“神交”?正因为“同怀”!
交友,贵在“神交”。

看起来“淡如水”,实际上“深似海”。

这一点,对我们青年人是有启发的。

17.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3分)
A. 吃喝朋友不长久,相互利用无真友。

B. 以诚相见毫不虚伪。

C. 交情不是建筑在彼此狭隘的私利上而是志同道合,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D. 交友贵在“神交”。

18. 本文第二段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属于何种论据?(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根据文意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4分)
志同道合____________ 神交胜比邻___________
20. 从第三段中找出能表明鲁迅与瞿秋白之间是“君子之交”的三个成语。

(3分)
五. 阅读说明文(16分)
自然界中生物的发展,终于导致人类这种能改造和征服自然的特殊生物的出现。

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这四个阶段。

在我国发现的“中国猿人”“马坝人”及“山顶洞人”,分别属于猿人、古人及新人阶段。

实际上,每个阶段都包含着人类在发展中的一次质的飞跃。

人类发展的第三阶段--古人,从体格的形态结构上来看,介于猿人与新人之间。

在地质时代上,古人比新人为早,生存的时代可能是在更新世晚期之际,距今大约十多万年以前;文化比新人为原始,属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期。

由于最早的古人化石是1856年在德国的尼安德特山谷中发现的,在人类学上常把古人化石统称为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类型。

根据典型的化石,古人的腿比现代人短,膝稍曲,身矮壮,弯腰曲背;嘴部仍似猿人向前伸出,也没有下巴的突出。

所制作的石器比猿人的有很多改进,这说明手部结构有了新的发展,因而更加灵巧。

脑量(1350毫升)比中国猿人的大些,脑子的结构复杂些,具有比猿人更高的智慧。

可能已经会取火,能猎获较大的野兽,并用兽皮作简陋的衣服。

和猿人相比,古人的劳动范围扩大了,生产力提高了。

所有这些情况,都显示古人在发展的
进程上比猿人又向前跃进了。

古人发明衣服和取火,是在人类发展史中继猿人创造石器之后的两件大事。

因为,像我国关于远古的传说那样,“钻燧取火,以化腥臊”,就会扩大食物的范围;同时能制作衣服和随时随地能取火御寒,就能适应不同地区的各种气候条件,扩大了人类的活动领域,因而古人能分布在亚、非、欧广大地区。

由于劳动协作的需要,在古人阶段末期,应已具有形成原始社会的基本条件。

由蒙昧的群居到社会组织的形成,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非常重大的飞跃。

21. 第一段文字“特殊生物”中的“特殊”指的是什么?(3分)___________
22. 第三段从哪三个方面把古人和新人作比较?(3分)_______________
23. 第四段主要使用__________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

(4分)
24. 找出三个体现本文说明语言准确的词语并加以分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古人为什么能分布在亚、非、欧广大地区?(3分)_______________
六. 阅读文言文(10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6. 解释划线的词()(2分)
发于畎亩之中()空乏其身()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入则无法家拂士()
27. 第一段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________
28. 从个人作为推论到治理国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分)
29. 本文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0. 下列各句中哪一句与“生于忧患”的意思相同?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2分)
A. 贫贱忧戚,玉汝于成。

B. 要为天下奇男子,须历人间万里程。

C.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D. 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七. 作文(60分)
提示:“排队”是一种社会现象。

一个挨一个顺次排列而成,这就是排队;将人或事物按标准依次排列,或由高到低,或由多到少,也叫“排队”或叫“排名”。

请你以“排队”或“排名”为话题,编写一篇故事。

要求:
1. 题目自拟。

所写内容只要与“排队”或“排名”有关即符合要求。

2. 记事要完整具体,要有适当的描写;中心明确,详略得当,语言要简明、通顺。

3. 书写要工整,标点要正确。

字数:600-900字。

【试题答案】
一. 1. huì诣zhuó诽chǔ戳xiāo 徙
2. 缀-辍新-心是-事声-生
3. A. 讳疾忌医:比喻对自己的缺点错误采取回避态度,不愿接受批评。

B. 饱经风霜:长时期经历艰苦的生活。

C. 虚张声势:故意大造声势,借以吓人。

D. 甘拜下风:常用来表示自己不如人家,真心实意地佩服他人。

所以正确答案是D
4. B
5. A项《孔乙己》中的“我”不是鲁迅自己;C项,陆游不是唐朝诗人;D项《白杨礼赞》--茅盾《背影》--朱自清。

正确答案是B
6. B(“罾”在句中做动词用,意为“用网捕”)
7. B 8. D 9. D
10. 天涯若比邻对镜贴花黄好雨知时节常记溪亭日暮千里共婵娟
二. 11. 只有你战胜了苦难,它才是你的财富。

如果苦难战胜了你,那么它就是你的屈辱。

12. 略
三. 13. 本文记叙了两个盲人在互不知情的情况下手挽手过街的经历,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互助以及“我”对此事的难忘。

14. 本段从触觉、嗅觉、听觉三种感官写出了对春天的感受和喜悦,烘托了人物快乐的心情,突出了“春天的回忆”。

为下文做铺垫。

15. 盲人我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在黑暗的世界中
16. “我”作为一个盲人还能帮助另一个盲人,“我”为此感到快乐自豪。

这件事让我温馨、难忘、温暖。

(说出其中一点即可)
四. 17. D(可根据本文的结尾解答)18. 引证法道理论据
19. 志向精神方面的交往20. 粗茶淡饭志同道合情同手足
五. 21. 能改造和征服自然22. 体格的形态结构、地质时代、文化
23. 作比较说明古人在发展的进程上比猿人又向前跃进了。

24. 从下面的词语中任选三个:特殊都飞跃可能大约最更较大简陋……结合文章内容,说清楚所选的这个词语使用得准确即可。

25. 钻燧取火扩大了食物的范围,同时能制作衣服和随时随地能取火御寒,就能适应不同地区的各种气候条件,扩大了人类的活动领域,因而古人能分布在亚、非、欧广大地区。

六. 26. 发(起,被任用)空乏(资财缺乏)曾(增加)入(在国内)
27. 在经历了艰苦困难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28.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9.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0.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