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下语文-13.《不求甚解》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⑥如果说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堆方式,诗词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比如小儿皆可诵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光美好,生命美好,不能因而错过,对春光的珍爱与对生命的珍惜已拆解不开,春光与生命,时代与生活是如此让人爱恋,以致使人们不愿放弃片刻的光阴;诗中即使含有一丝丝的伤感,也立刻在这种青春的情绪中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爱读这些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
⑦打个比方,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越早安装越好,任何时候安装部不算晚。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拜托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别改)
3.“滥竽充数”辩
示例:“滥竽充数”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入手,翻出“滥竽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
当堂测试
(2018·湖南衡阳中考卷)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
①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所谓立体,是指信息的丰富性使我们容易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所谓平面,是指大家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似乎在逐渐消逝。
(2)文章见解独到,文笔简洁生动、说理明白晓畅。众多的引证,生动的故事,深刻的见解,娓娓道来,既开拓读者眼界,又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漫谈之中,可谓别开生面,独具一格。
拓展延伸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提示: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入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
(2)往往只是有个人色彩(脾气),而不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
(3)让人得到的只有空虚的焦虑
3.举例论证,举出读四大名著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
习惯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观点。
4.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仅提供两个答题角度。(1)多阅读经典,不沉迷网络;(2)
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应懂得正确取舍。
合作探究
1.本文的论证思路,概括内容。
2.“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关系?
3.作者认为“不求甚解”有哪两层意思?
4.本文是一篇驳论文,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请结合下面的问题,学习作者的驳论方法。
(1)作者要批驳的靶子是什么?
(2)作者是如何批驳别人的观点的?
(3)在批驳的过程中树立了自己怎样的观点?
总结反思
5.作者在批驳对方论点,树立自己论点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请举例分析作用。
6.本文的论证方式有什么特点?
答案:
1.第一部分(1):表立场。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提出自己的立场。
第二部分(2-8):作具体分析。
第一层(2-4)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具体解释含义。
第二层(5-6):举例论证自己的观点。
第三层(7-8):全面解释“不求甚解”,指出正确的读书方法:读书不是死抠字眼儿,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整体。
第三部分(9):提出自己的观点,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2.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读书”,才能谈到“不求甚解”这个问题。
3.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应承认自己“不求甚解”。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而要了解大意。
④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现的文化基础。
⑤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故事的演进,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建立是非观念,也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扶危济国、除暴安良的快乐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燃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等,而这些,都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
3.马南邨,原名________,当代作家。《不求甚解》一文选自杂文集________。
答案:1.chǎn jué kōuhuòjiè cūn 2. 重要的诀窍。 意思是说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注重实质内容)。 一下子明白了某个道理。 只要读书就会有所收益。3.邓拓《燕山夜话》
(2)举例论证。举普列汉诺夫的例子,从反面证明读书一定要虚心,不要死抠字句,而要理解精神实质。举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的例子,证明“不求甚解”比“务于精熟”高明,知识面更广,了解问题更全面。
6.(1)本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逐层深入地剖析问题,并通过引用、对比、举例等论证方法阐述观点,从而明辨是非,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咬文嚼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豁然贯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卷有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不求甚解》
国学名句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旧唐书。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驳论文的特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学习作者运用例证、引证阐述观点以及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
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学习重点
学习作者运用例证、引证阐述观点以及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例证、引证阐述观点以及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
1.通读全文,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阅读文章第③自然段,说一说,与传统出版业相比,网络信息具有哪些局限性?
3.文章第⑤自然段在论证过程中主要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结合本文内容和你的阅读经验,谈谈你对第⑦段划线句的体会。
答案:
1.信息时代(更)需要经典阅读
2.(1)网络信息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
自主突破
1.给加点字注音:
阐明( )要诀( )死抠( )
豁然( ) 劝诫( )马南邨( )
2.解释词语
要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求甚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见风使舵”新解
示例:“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事情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
2.“班门弄斧”辩
示例:“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入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
②对于年轻人乘讲,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我想知道一切,我也似乎能够知道一切,但却不知道我应该知道什么一一选择的自由,使年轻的朋友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③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棒,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
4.(1)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2)先全面解释了陶渊明的原话,揭示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了否定。
(3)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5.(1)道理论证。引用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引出论题,并加以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引用陆象山的语录强调不因小失大,再次论证“不求甚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