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小测试题(原始版).doc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小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5 分)
A 、 锦瑟(se) ■ 粗糙(zao) ■ 湍急(tuan)
• B 、 浣女(huan) ■ 谄媚(xian) ■ 邂逅
(xie) • C 、 惘然(wang) ■ 哨卡(qia) ■ 癖好(pi ) D 、 蝴蝶(die) ■ 歼灭(jian) ■ 炽热(zhi)
■ 2、 下列词语中, 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5 分) A.
鱼凫(fli ) ■ 茫然(mang) ■ 噓岩(chan ) ■ 飞湍(tuan)
■ B. 喧丿逐(hul ) ■ 碌崖(ping) ■ 吮吸(shun) ■ 黄鹄(hi!) ■ C. 崔嵬(we i) ■ 峥 (zheng ) ■ 参宿(shen )
■ 万壑(2) ■ D. 猿猱(nao) ■ 秦塞(se) ■ 咨嗟(ji@ ) 越趙(zl ju ) • • 3、 下列各句中, 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j 项是:( )(5 分) A 、 一个人如果一味不图上进,得过且过,往往一事无成。

• •
B 、 公司重组后,努力扩大服务项口,增加收入,并注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扭 转亏损局面,去年又盈利三十万元。

C 、 他们几经摸索、总结,确定了这套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案,从而缩短了病程, 大大地提高了治愈率。

D 、 战斗经验告诉他,现在分外需要清醒的头脑和冷静的分析。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5分)
A 、 李梦乡与三十年前的同学张永久在昆明湖畔萍水相逢,他们高兴得热泪盈眶。

• • • •
B 、 在科春之交的日子里,气象多变,雨、雪天气基本上是平分秋色,这使得环
• • • •
城路拥堵不堪。

C 、 “天涯共此时”这个栏目使所有炎黄子孙在内心深处都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 可谓感同身受。

• • • •
D 、 美国的“倒萨”计划正坯密啻藝地实施,战火一旦燃起,人类的自下而上环 境将遭受巨大破坏。

• • • •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5分)
A 、 拿我们国有企业来说,就是要不断加强改革的力度和范围,通过深化企业改 革,更好地适应市场,都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水平。

B 、 我国税务机关正在加紧完美涉外税收征管体系,以便更好地适应加入世贸组 织后带来的新变化。

C 、 19日1时30分起观测到迸发猛烈的狮子座流星雨,目测最大强度估计超过 每小时1万颗以上。

D 、 近些年来,国外教育机构不仅在寻求与我国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各类学校合 作,而且许多人也开始将注意力投向民办教育,并以此作为创业的新起点。

阅遠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5分)
A 、 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阊无人 声的幽寂。

B 、 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 的烘托作用。

C 、 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 中有诗” o
D 、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7、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的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 法。

下列唐人诗句没有运用动静相称手法的一项是:( )(5分)
A 、 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眼。

(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B 、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李白《秋浦歌》)
C 、 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

(刘禹锡《途屮早发》)
D 、 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

(柳宗元《与崔策登四山》)
8、下列对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逆折:回旋,倒流
• • B.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 • C. 扪参历井仰胁息 • • D. 侧身西望长咨嗟
• •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5分)
D. 以手抚膺坐长叹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 • 二、默写(每题4分)
11、《山居秋暝》屮,描绘山屮美丽的自然景色的诗句是:
12、 《登高》中,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诗句是:
13、 《蜀道难》中,极写剑阁雄关险要的诗句是:
A. 其险也如此 ■ 也
B. 胡为乎来哉 ■ 乎:
C.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之:
D. 所守或匪亲 所: 副词,表示“同样”、“也是”
语气助词,无义 用于主谓之间,结构助词 与“守” 一起组成“所”字结构 茫然:前途迷茫的样了
胁息:屏住呼吸
咨嗟:叹息
A.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
B.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冰, ■ 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

水为之,而寒于水

三、诗歌鉴赏卖炭翁
口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4、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5分)
A.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 境遇。

C.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 15、 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 (5分)
A. 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

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 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 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斥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 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 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 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彖。

D.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16、 请按要求找出诗句。

(每题4分)
①描写卖炭翁外貌的诗句: ②描写卖炭翁矛盾心理的诗句:
17、本诗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如第一部分用大量笔墨描写卖炭翁劳动之艰辛、 牛活之艰苦、谋求温饱希望之热切;第二部分写卖炭翁的劳动成果被掠夺、谋生 希望被毁灭,前后形成强烈对比,揭露了当时尖锐的阶级叩盾和宫市制度的罪恶, 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倾向。

诗中还有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试 举出两例,并作分析。

(20分)
例1:
分析:
例2:
分析:
答案:
满面尘灰烟火色, 卖炭得钱何所营? 可怜身上衣正单, 夜來城外一尺雪, 牛困人饥H 已高, 两鬓苍苍十指黑。

身上衣裳口中食。

心忧炭贱愿天寒。

晓驾炭车辗冰辙。

市南门外泥中歇。

1、C (A 糙cdo B 谄chdn D 炽chi)
2、D 解析D项“塞”读sdi。

3、C (A句“往往”表示在多数情况下是这样,而此句屮假设的前提与结论合不起来,“不图上进,得过且过” 一定“一事无成”,没有例外的可能,不能用“往往”汕句“乂”有“再”、“还”的意思,表示重复。

句中讲“扭转亏损局面” 说明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并未盈利,用“又”字不能接应,造成前后矛盾,应删去; D句“分外”多用在形容词前面,一般不修饰动词,此处应用“格外” o)
4、1)(萍水相逢:浮萍随水漂泊,偶然聚集在一处。

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平分秋色:把秋天的景色平均分配,昼夜各得一半。

多指中秋或秋分这一天。

后指平均分享财物、声誉等。

感同身受:多用于代别人向对方表示谢意,与句意不符。

紧锣密鼓:不含贬义,为中性词。


5、B (A “加强……范围”动宾搭配不当;C “超过”、“以上”前后重复;D “不仅”位置不当,应放在“国外教育机构”的前面,“许多人”存在歧义。


6、A (本题考查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A项中“花落”“月岀”“鸟鸣”是动态描写,而“山空”则是静态描写,对诗的艺术技巧鉴赏不当)
7、B (A项用“桥响”之动衬托“犬吠”之遥,以“庭空”衬托环境之静。

C项用“寒树”“霜桥”衬托环境之静。

D项用“鹤鸣”衬托“楚山”之静,用“露口”衬托“秋江”之“晓”。

B项采用直陈式描写。


8、A解析句中语气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9、B 解析茫然:指时间久远。

10、C 解析A项都是连词,“虽然” ;B项介词,“比” ;C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D项介词,“用”。

1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冋。

13、剑阁峥蝶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4、C (C选项后面应该改为:表现了卖炭翁的无可奈何。


15、A (B选项白居易是唐朝的;C选项卖炭翁不敢反抗;D选项“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描写)
16、①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②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17、例1:“衣正单”与“一尺雪”构成对比;分析:突出卖炭翁生活的贫苦。

例2:“翩翩两骑”与“牛困人饥”构成对比;分析:突岀卖炭翁生活的艰辛。

提示:(1)点拨:把词语放在句子中理解。

(2)点拨:判断要准确,理解是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