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牺牲的二十位中共高级将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国前牺牲的20位中共高级将领
叶挺: “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授衔时,陈毅对叶剑英感叹说:“若是叶挺同志还在,就该有两个叶帅了!”
叶挺被誉为“北伐名将”,屡建奇功,威名远扬。
他在陈炯明炮轰广州总统府时率部苦战,保护孙中山和宋庆龄脱险。
孙中山对他十分感激,叶挺却从不把此事挂在嘴上。
他精于练兵,长于野战。
攻平江,战汨罗,夺汀泗,袭贺胜,破武昌,他率领的独立团打遍两湖无敌手,赢得“北伐先锋”和“铁军”称号。
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叶挺连续参与领导南昌、广州两次起义,对于执行党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方针和创建人民军队,作出了重大贡献。
千古奇冤,皖南事变。
1941年1月在皖南新四军军部被国民党军队围攻的危急关头,毛泽东致电决定新四军由叶挺指挥。
叶挺率军血战。
兵败之际,叶挺提出,以一身而赎部下。
在狱中,蒋介石亲自劝降。
叶挺作《囚歌》以表心志:“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1946年3月4日经中共中央努力交涉,叶挺终于获释,并被批准重新入党。
可惜壮志未酬身先死。
1946年4月8日,叶挺奉命赴延安参加中央整军会议。
午后2时许,叶挺乘坐的飞机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遇雾,触山焚毁。
叶挺不幸遇难。
叶挺去世后,周恩来在发表的悼文中说:“希夷(叶挺字希夷)!你是人民队伍的创造者。
北伐抗战,你为新旧四军立下了解放人民的汗马功劳。
10年流亡,5年监牢,虽苍白了你的头发,但更坚强了你的意志……”
左权一代名将血洒太行山
左权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将领。
周恩来称他“足以为党之模范”。
朱德赞誉他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长征后他率部夜战山城堡。
一场没有枪声的战斗打得敌将丁德隆从此只谈佛经、不论军事。
在抗战时期,他出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参与指挥百团大战、黄崖洞保卫战,立下
赫赫战功。
他不仅善于带兵,而且擅长著述。
他著有《论坚持华北抗战》、《埋伏战术》、《袭击战术》、《论军事思想的原理》等军事论文。
他在这些著作中所阐述的军事思想也构成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
不幸一代名将血洒太行山。
1942年5月25日,遇日寇合击率总部突围时,身为副参谋长的左权领少数人断后。
午后2时许,大队人马转移到山西省辽县十字岭的一个山腰间。
这里是敌人枪炮打不到的死角,左权组织部队略作休整。
这时,一位已送彭德怀到达安全地带的警卫连长转身回来拉左权先行转移。
左权一把甩开他的手,说:“我有我的岗位,不能走。
你快去跟彭总。
他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枪毙你!”这位警卫连长第一次看到左权发这么大的火,只好含着泪离开了。
偏西的太阳越来越低。
日军的炮火对准了十字岭东阳坡突围的人群,敌机也在上空盘旋轰炸。
子弹、炮弹像密集的雨点倾泻而来。
一时间烟尘滚滚,天昏地暗。
面对敌人已形成的立体火力网,左权见有人想隐蔽,就登上一个高坡,大声高喊:“同志们,不要隐蔽,冲出山口就是胜利,往前冲啊!”这时,一颗炮弹打到他身旁爆炸。
左权壮烈牺牲。
黄公略
黄公略是平江起义的领导人之一。
他与毛泽东、朱德、彭德怀被人们并称为“朱、毛、彭、黄”。
他在创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斗争中,屡建奇功。
毛泽东曾几次赋诗给予高度赞扬。
他能谋善战,紧紧依靠湘鄂赣边区军民粉碎了国民党多次进攻,直打得敌人一听到“黄公略”3个字,就心惊肉跳。
1930年他奉命担任红6军军长后,将部队分布在赣西南的广大地区开展游击战争,使分散的游击区连成一片,成为大块的革命根据地。
当时毛泽东看到这种大好形势写下了“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的诗句。
第二次反“围剿”开始后,担任主攻国民党军28师的由黄公略率领的红3军先于敌军占领了制高点——白云山将军帽。
待敌人进入伏击圈后,黄公略指挥全军从山上横压下来。
霎时,数千颗手榴弹从天而降,枪炮齐响,杀声震天。
敌人溃不成军。
当时,黄公略率军从天而降的英姿给在白云山观察战斗的毛泽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挥笔写下“飞将军自重霄入”的诗句。
1931年9月,红3军军长黄公略带领部队行至吉安县东固附近的六渡坳时,突遇敌机袭击。
他立即指挥先头部队躲进树林隐蔽。
这时,一位参谋向他报告说7师部队还
在路上行进。
黄公略一听,倏地从隐蔽处跳了出来。
警卫员急忙拦住说:“军长,危险!不能出去!”“一个师的安全要紧!”黄公略边说边走。
他跃上山坡,命令行进中的7师部队隐蔽,又指挥机枪手对空射击。
就在这时,敌机俯冲下来,疯狂地扫射。
黄公略倒在了弹雨中。
方志敏视死如归一代英雄浩气长存
血染东南半壁红,忍将奇迹作奇功;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
这是叶剑英1940年在重庆读方志敏狱中手书后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中热情歌颂了方志敏创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红10军的丰功伟绩,高度赞扬了他坚贞不屈、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崇高品德。
1927年夏,国民党反共后,方志敏潜回家乡江西弋阳县,以“两条半枪”起家,发动数万农民举行暴动,并依靠一套土战术连续粉碎国民党的4次围攻,于1929年建立红军并逐步扩大。
这种在本乡本土就地发动农民创建根据地和红军的方式被毛泽东称为“方志敏式”。
他从不讳言死亡。
1935年1月身为闽浙赣军区司令员的方志敏率抗日先遣队北上作战。
为救援主力,他毅然重返绝境;兵败怀玉山,他几次想饮弹自尽;被俘时,他因为赤贫,令一心想发横财的国民党官兵大失所望,险些被手榴弹炸得粉碎。
他身陷囹圄,舌战说客。
他在囚室中写下《清贫》、《可爱的中国》,教育了无数后人。
驻赣公署军法处密报蒋介石:“方志敏冥顽不化,见佛灭佛。
劝导者昂然而进,颓然而归,更有为之倾倒者。
狱卒争相为之奔走。
”蒋介石下令:秘密处死!
1935年8月6日夜晚,无星无月,天气闷热。
临近黎明时分,空中飘起蒙蒙细雨。
一辆全副武装的军车从看守所驶出,朝城北方向急驰。
军车上捆绑着方志敏。
荷枪实弹的宪兵押解着他,紧张地注视着漆黑的夜空。
军车快到下沙窝时,由于路面狭窄,停了下来。
宪兵将方志敏拖下车。
这时,方志敏大声高呼:“打倒卖国的国民党!”“红军万岁!”“苏维埃万岁!”宪兵们见状慌忙用一条白布堵住他的嘴巴,把他推向刑场。
方志敏就义时年仅36岁。
刘志丹毛泽东称他是“为党立下大功”的人
刘志丹牺牲后,毛泽东题词“群众领袖,人民英雄”。
这两句话概括了这位西北红军和陕甘宁边区创建者的光辉一生。
他在经过陕甘组织起义的屡次失败后,决心要学习井冈山的做法,搞武装割据。
于是他四处游击,艰苦转战,最终在陕甘两省交界处南梁一带建立了最初的根据地。
面对国民党的“围剿”,他运用声东击西的奔袭战术,连续取得3次反“围剿”胜利,保卫了陕甘宁根据地。
万里长征后,这个根据地为党中央和各主力红军提供了宝贵的落脚点,党中央也最终把大本营放在陕北。
为此,毛泽东称他是“为党立下大功”的人。
他是陕北的“活地图”,哪一塬哪一村人家多少,窑多少,锅多少,一清二楚。
当地居民惊呼:“老刘咋比咱还知根底呢?”他是陕北群众眼中的“活孔明”,“有事难,找志丹”成为当地广为流传的口头禅;他是国民党军队将领眼中的“人精”,都怕与他对阵。
1936年4月,红28军军长刘志丹与宋任穷率军攻山西省中阳县三交镇。
14日战斗打响后,刘志丹亲临前线指挥。
他伏在一个棱坎后,用望远镜冷静地观察敌我火力配置,发现敌晋绥军用一挺重机枪遏制了前进的道路。
刘志丹立即吩咐作战参谋:“让1团团长组织突击队,去消灭那个机枪火力点。
”1团即刻照命令去做了。
刘志丹嫌棱坎前的灌木丛碍眼,就站到就近的高坡上观察战场形势。
突然那挺重机枪射来的子弹打中了刘志丹左胸。
他昏倒后被抬下,清醒过来只说了一句要宋政委(即宋任穷)指挥部队赶快消灭敌人,便停止了呼吸,年仅33岁。
许继慎
许继慎是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是一位有勇有谋的红军杰出将领。
周恩来赞许他“政治上很强、很能打仗,把叶挺独立团的战斗作风带到了红四方面军”。
他是叶挺独立团的主要战将。
在北伐中,身为独立团2营营长的他总是身先士卒。
就凭这种不怕牺牲的勇气,他在平江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中屡立战功。
大革命失败后,许继慎潜心学习革命游击战争理论,使自身的军事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1930年,受命任红1军军长的许继慎来到鄂豫皖苏区后将3支各自为战的小股红军锻造为一支铁师劲旅,为红四方面军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他和时任副军长的徐向前默契配合,在一年的时间内,指挥2000余人消灭1.5万余人的国民党正规军,创造“小蛇吞大象”的奇迹。
1930年8月,徐向前带领红1师遭到国民党戴民权师的追击。
双方在黄安西北四姑墩一带展开激战。
红1师顶住敌人猛攻后发起反击。
两军正在拉锯较劲时,突然在敌军后面涌出两支红军部队,形成夹击之势。
这一变化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很快红1师的官兵醒悟过来,欢呼:“许军长回来了!许军长带着部队回来了!”其实,许继慎根据侦察员的情报,早已获悉四姑墩的战场形势。
为了取得更大的战果,他匠心巧运,没有正面增援兵力吃紧的红1师,而是挥兵迂回至敌阵后侧,形成夹击之势,一举夺取战场的主动权。
两支部队前后用劲,一夹一挤,一举击溃敌军两个旅。
战斗结束后,战士们俏皮地说:“军中来了‘许神仙’,什么敌人都不怕了!”
1931年10月许继慎不幸牺牲,年仅30岁。
赵尚志
1908年10月生,辽宁省朝阳县人,1919年随全家流亡哈尔滨,早年投身学生爱国运动。
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
同年冬受命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4 期学习。
1926年5月受党组织派遣回到哈尔滨参加建立党组织和从事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活动。
曾两次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软硬兼施,他严守党的机密,始终坚贞不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经党组织营救出狱,被任命为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
1933年10月领导创建北满珠河反日游击队,任队长。
游击队创立时,他与战友们发出誓言:“我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全体战士,为收复东北失地,争回祖国自由,哪怕枪林弹雨,万死不辞,赴汤蹈火,千辛不避,誓心武装东北三千万同胞,驱逐日寇海陆空军滚出满洲,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奋斗到底!”。
随着部队的发展壮大,1934年6月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与李兆麟等创建了珠河、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
1935年1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军长。
1936年1月任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部总司令。
同年8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军长。
后任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执委会主席、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副总指挥。
面对日伪军的疯狂“讨伐”、“清剿”,在极其艰难困苦的险恶环境中,赵尚志率领抗联部队对日伪军进行了英勇无比的艰苦战斗,远征松嫩平原,爬冰卧雪,餐风宿露,作战百余次,打破了日伪军一次次的重兵“讨伐”和“清剿”。
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在率部对敌人作战中身负重伤被俘,他宁死不屈,视死
如归,痛斥敌人。
穷凶极恶的敌人割下了赵尚志的头颅,运到长春庆功,把他的躯体扔进了松花江的冰窟中。
赵尚志壮烈牺牲时,年仅34岁。
解放后,为了表彰赵尚志的抗日功绩并永远缅怀这位抗日英雄,人民政府把珠河县改名为尚志县,把他的牺牲地改为尚志村,把哈尔滨的一条主要街道命名为“尚志大街”。
彭雪枫“赵子龙式的虎胆英雄”
二十年来,为了人民为了党,你留下的功绩辉煌;首战长沙城,八角亭光荣负伤。
乐安事变,荣获红星章。
雪山草地,百炼成钢。
在豫东,燃起抗日烽火。
在淮北,粉碎敌寇扫荡。
对党忠贞,为民赴汤。
英勇善战,机智顽强……这是彭雪枫牺牲后张爱萍谱写的《悼彭雪枫同志》挽歌。
这首诗概括了彭雪枫战斗一生的英雄业绩。
1932年8月,红2师师长郭炳生在乐安带领红5团叛逃。
时任红2师政委的彭雪枫月下追“叛军”,单枪匹马地带回被郭炳生裹胁的部队。
鉴于在乐安事变中的优异表现,毛泽东亲自将一枚“红星奖章”挂在彭雪枫胸前,夸奖道:“彭雪枫一身都是胆,是赵子龙式的虎胆英雄。
”
1938年9月在豫东敌后,时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委的彭雪枫率领373名战士对日军开展游击战争,采取“打”“拉”“防”的战略战术,6个月内部队增为近2万人。
捷报送至中央时,首长们谁也不信,以为他多写了两个零。
后经查实,延安震动。
1944年9月11日,任新四军第4师师长的彭雪枫率领部队在河南省夏邑县八里庄与日伪军作战。
从部署战斗到指挥追击,彭雪枫已经一连工作了好几天。
正当他准备和衣而卧时,突然枪声大作。
警卫员跑进来说:“师长!师长!敌人突围了!”彭雪枫迅速起身,拿上左轮手枪,与师参谋长张震来到南边寨墙上指挥战斗。
为安全起见,警卫员把他拉了下来。
他与张震就在散兵坑内继续观察敌情。
只见2.5公里外的地方尘土飞扬,银蛇飞舞,原来是骑兵团的战士们挥舞马刀在砍杀敌人。
敌人在溃逃中纷纷投降。
为了掌握敌情,彭雪枫要骑兵团立即将敌支队长押来询问。
正在这时,突然一声冷枪击中了彭雪枫的胸部。
张震连忙把他抱住,只见他面色苍白。
一代名将壮烈牺牲,年仅37岁。
杨靖宇
靖宇将军是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党我军杰出的军事将领。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05年2月13日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杨靖宇,192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确山县农民协会会长、确山暴动总指挥、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代主席。
大革命失败后,杨靖宇参与组织刘店秋收起义,并任确山县农民革命军总指挥、中共豫南特委委员、信阳县委书记。
1929年,杨靖宇奉命到东北工作,历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东北反日总同盟会会长、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中共满州省委代理军委书记,1932年以后,他到南满地区从事武装抗日斗争,先后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第一师师长兼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中共南满特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等职。
1934年,杨靖宇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1937年12月,他被党中央确定为中共七大筹备委员会委员。
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省濛江县同日伪军战斗中,壮烈殉国,年仅三十五岁。
段德昌共和国授予他第一号“烈士证”
1952年,毛泽东主席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第一号“烈士证”授予了段德昌。
段德昌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和红军武装的创始人之一。
水泊洪湖是他革命军事生涯的起点。
他的军事才能和远见卓识让洪湖周围揭竿而起的游击队纷纷向他汇集。
“大马刀,红缨枪,我到红军把兵当。
革命纪律要遵守,共产党教导记心头……”他创作这首《红军战士纪律歌》将由渔民、猎户组成的游击队淬炼成一支铁师劲旅。
段德昌是理论与实战兼长的军事家,总结了一整套水上、平原游击战术,从而成为我军军事史上最早从事水上游击战争的军事将领。
1931年3月,集结于江北苏区的国民党军全部南渡,围攻以石首为中心的江南苏区。
根据特委的指示,红6军军长段德昌率部挺进江北,一路打回洪湖,抵达朱河附近的陶家渡时,远见前面人嚣马嘶、灰尘四起。
前哨来报,敌军新2旅一个营马上将进入陶家渡。
此时的红6军经过连续激战,子弹已经告罄。
作战参谋不等段德昌下令,便吩咐部队:“赶快后撤!”“为什么后撤?后撤来得及吗?”段德昌问。
“没有子弹能打吗?”作战参谋不解,反问道。
“会打仗,没有子弹也行!”段德昌命令全体士兵退出子弹,上刺刀,迅速埋伏到大路两旁的庄稼地里,只留小股部队迎敌。
小股部队与敌接触后,虚晃一枪,调头就走,引得敌人进入伏击圈。
段德昌一声令下,红军战士端着明晃晃的刺刀从庄稼地里拥出,将敌人截为数段,干净彻底地予以全歼,一举收复朱河。
1933年5月1日段德昌不幸牺牲,年仅29岁。
卢德铭
1927年9月25日,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萍乡芦溪遭到江西国民党军队的袭击。
为了掩护部队撤退,总指挥卢德铭英勇牺牲。
这位年轻将才的牺牲,使毛泽东痛惜不已:“还我卢德铭!”
卢德铭,又名继雄,字邦鼎,号又新,四川宜宾人,生于1905年6月9日,1924年春,卢德铭考入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5月,时任叶挺独立团第二营第四连连长的卢德铭,作为北伐先锋挺进湖南先后升任独立团第一营营长、第七十三团参谋长、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即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团长。
1927年8月2日,卢德铭率警卫团前往南昌参加起义。
9月9日,卢德铭率警卫团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并任起义部队总指挥。
起义受挫后,在9月19日的文家市前委会议上,毛泽东主张放弃攻打长沙,把起义军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
卢德铭支持毛泽东的意见,对于会议统一思想,起了重要作用。
会议经过激烈争论,最后通过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卢德铭牺牲时,年仅22岁。
彭湃
彭湃(1896.10.22-1929.8.30),乳名天泉,原名彭汉育,曾用过王子安、孟安等化名,广东省海丰县城郊桥东社人。
出身于一个工商地主家庭。
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初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海陆丰农民运动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
被毛泽东称之为“中国农民运动大王”。
民主革命时期,早年在海丰第一高等小学、海丰中学、广州广府中学等校读书。
1917年夏去日本求学,期间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1921年回到广州,组织社会主义研究社,同时任海丰县教育局局长。
积极从事农民运动,同年10月在海丰县赤山建立中国第一个农会。
1923年元旦,领导成立海丰县总农会并任会长。
大革命时期,1923年7月至1925年底,在广州举办五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担任第一和第五届农讲所主任。
参加两次东征。
1925年5月当选为广东省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常委、副委员长。
中共广东区委成立后,任区委委员,1926年10月任中共海陆丰
地委书记兼潮梅海陆丰办事处主任。
1927年3月到武汉农讲所工作。
5月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1927年10月,澎湃在广东海陆丰地区领导武装起义后,建立了海丰、陆丰县苏维埃政府,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1日参加了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委员。
在“八·七”会议上缺席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1月领导海陆丰武装起义,任海陆丰工农民主政府委员长和中共东江特委书记。
1928年7月,在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同年冬任中央农委书记兼江苏省委军委书记,被誉为农民运动的大王、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
1929年8月24日因叛徒白鑫出卖而被捕,30日在上海龙华与杨殷、颜昌颐、邢士贞4人同时英勇就义,时年仅33岁。
其著作编为《彭湃文集》。
朱瑞
朱瑞(1905-1948)宿迁人。
解放军炮兵创始人。
早年在徐州、南京读书,参加学生爱国运动。
1924年考入广东大学。
1925年赴苏联,先后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和克拉辛炮兵学校学习。
1930年3月回国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参谋,曾赴鄂豫皖边以中共中央特派员身份领导集中分散的三个师成立红一军。
1933年任红五军团政治委员。
1934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长征。
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参加直罗镇战斗。
1936年底任红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军委书记和组织部部长、八路军第一纵队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延安炮兵学校校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任延安炮兵学校校长、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司令员兼炮兵学校校长。
1948年10月1日在辽沈战役攻克义县的战斗中不幸牺牲。
罗炳辉
罗炳辉是一位从奴隶成长为统率千军万马、屡建战功的杰出军事家。
罗炳辉,1897年出生在云南彝良一个彝族贫苦家庭,从小过着牛马不如的农奴生活。
1915年入滇军当兵,作战勇敢,从士兵升至营长,参加了讨袁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
1929年7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率部起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历任团长、旅长、纵队长、军长等职。
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不久,任红9军团团长。
率部参加广昌保卫战,并护送北上抗日先遣队出征。
1934年10月率部参加长征,途中屡担重
任,掩护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北上,表现出高超的指挥艺术。
中央军委赞誉红9军团为“战略轻骑”。
抗日战争初期,曾以八路军副参谋长名义,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从事统一战线工作。
1939年任新四军第1支队副司令员、第5支队司令员,率部开辟皖东抗日根据地。
1940年后任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5支队司令员、第2师师长兼淮南军区司令员等职,为巩固和扩大淮南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
虽身患重病,仍亲临前线部署作战。
1946 年6月21日在兰陵时突然病情恶化,不治逝世。
罗炳辉用毕生的精力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人生最快慰的是真正勇敢地牺牲个人的一切利益,最热诚努力地为民族独立、自由解放而斗争,尤其要为劳动大众的解放和利益,以真理、正义、公道为人类的幸福而斗争。
”
项英
项英(1898—1941)原名德隆,化名江钧。
湖北武昌人。
小学毕业后到武昌一家织布厂当工人。
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在工厂中自发地组织工人同资本家进行斗争。
1921年冬参加中华全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长江分部工作,随被派往京汉铁路江岩总段筹备工人俱乐部。
1922年4月参加中国共产党。
8月后,任京汉铁路总工会筹备委员会总干事,负责总工会和各地工会的筹建组织工作。
1923年2月任京汉铁路罢工委员会总干事,是二七大罢工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6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1924年后任中共中央职工部长,先后在武**上海领导工人运动。
1926年北伐军占领武昌后任湖北省总工会组织部长、武汉工人纠察队总队长,参加了反击夏斗寅叛变的斗争。
1928年春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不久赴莫斯科出席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随后又参加了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国际监察委员。
1929年11月,在第五次全国劳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
1930年8月任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10月赴江西革命根据地。
1931年1月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11月,在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
1933年第四次反“围剿”后代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1934年1月,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副主席,在建设工农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