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橡胶坝设计和施工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谈橡胶坝设计和施工管理
前言
某河流下游(距离铁路桥约400M)修建一座橡胶坝。
橡胶坝拦河而建,总跨度为180M,分为三跨,跨度分别为60 M,蓄水面高程为3.5M,坝高2M,采用自动化控制。
修建本工程后,将淹没滩地约17.1万M2,形成水域面积约41.4万M2。
一、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
根据《防洪标准》(GB5021—9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规定,防洪标准定50年一遇,堤防工程级别定为3级,相应的建筑物按3级考虑。
本工程是新街河河道中的蓄水建筑物,没有防洪要求,但布置建筑物时,必须保证防洪体系闭合。
由于橡胶坝底板高程接近于现有河床平均高程,且塌坝后,坝址处过流断面大于已有过流断面,故塌坝行洪时,不会起阻碍作用。
橡胶坝坍坝时的流量取166M3/S(P=50%,对应坝上水面高程4.0M),参照水闸最大过闸流量等级划分,工程等别为Ⅲ等,工程级别为3级。
二、工程布置原则
(1)与新街河堤防整治的要求协调一致,保证防洪体系闭合;
(2)综合考虑地形、地质、电源、对外交通、施工管理等因素,进行经济技术比较;
(3)应有利于绿化、净化环境,有利于景观布置和生态保护,方便工程建成后的运行、管理。
三、橡胶坝蓄水高程确定
根据一、二期橡胶坝址之间滩地面积及高程、淹没深度,并结合考虑已建工程,选择蓄水高程为3.5M、4.0M進行方案比较。
方案1:当蓄水高程为3.5M时,两侧河槽水面较高,滩地淹没率可达60%。
现有滩地高程大多为2.5M~3.2M之间,淹没深度为0.3M~1.0M。
建设南路(旧雅瑶桥)上游滩地较高,淹没深度大多为0.3M。
河中局部较高地段,可结合公
园整治作为湿地。
对上游的雅瑶水闸及一期橡胶坝没有影响,已建成的一期橡胶坝,蓄水高程为4.6M,一、二期橡胶坝的水面差为1.1M。
方案2:当蓄水高程为4.0M时,滩地淹没率可达90%,淹没深度为0.7M~1.1M,大部分地段淹没深度为0.8M。
与一期橡胶坝的水面差仅为0.6M。
正在进行施工的新街河二期工程,右岸部分堤段亲水平台高程为3.5M。
如果考虑蓄水面为4.0M,需加高护岸挡土墙0.5M,将增加工程投资约40万元。
经过以上比较,采用方案1,橡胶坝蓄水高程为3.5M。
根据第二章水文分析的结果,此蓄水高程相当于新街河发生1~2年一遇小流量洪水,当水面超过4.0M(相当于2年一遇洪水)时,则塌坝泄洪。
1、橡胶坝跨度选择
在确定橡胶坝跨度方案过程中,进行了两跨和三跨的比较。
方案1,两跨布置。
根据河床地形,左侧跨过新街河主槽,跨度85M,右侧跨过田美河副槽及鱼塘,跨度50M,总跨度135M,底板高程1.5M。
中间滩地宽度46M,高程由2.5M填高至4.0M。
此时,过流面积为816 M2,与天然河床过流面积814M2接近。
方案2,三跨布置。
坝址处全部采用橡胶坝,总跨度180M,底板高程1.5M,过流面积为926M2,比天然河床过流面积大一些,既满足行洪要求,也有一定的安全裕度。
考虑到坝址处河道顺直,并且是河宽最窄处,如采用两跨方案,将中间滩地填高,虽然过流面积没有减少,但从上下游河道的特性来看,在此处设岛不利于行洪。
而且跨度仅比三跨布置时减少45M,造价相差不大,故采用方案2,三跨布置。
选用三跨布置时,又进行了等跨与不等跨的比选。
如按地形采用不等跨布置,主要是根据底板高程不同,采用跨度不同。
新街河主槽处跨度80M,底板高程1.0M,坝高2.5M;田美河副槽及中间滩地跨度均为50 M,底板高程1.50M,坝高2.0M。
底板高程相差不大,但坝袋型号较多,施工复杂。
如采用等跨布置,则设计、施工、坝袋制作、控制系统布置等都较为简单,故采用等跨布置,单跨60M,总跨度180M。
2、橡胶坝底板高程确定
选择橡胶坝底板高程时,主要从不阻碍行洪方面考虑,当发生50年一遇洪水时,坝址处天然河床过流面积为814M2;底板高程为 1.5M时,过流面积为926M2(已扣除中、边墩及管理房面积);底板高程为1.8M时,过流面积与天然河床一致。
选择底板高程为1.5M,既满足行洪要求,也有一定的安全裕度。
底板高程虽然与河床平均高程相近,但考虑到本河床断面较复杂,且中间滩地高程较高,为防止坝前淤积,影响景观效果,本次设计时,对坝址~建设南路段的滩地进行整治,降低其高程至1.0M,局部河床开阔处设小岛作为景观节点。
四、工程总体布置
1、主要建筑物设计
(1)土建部分结构布置
橡胶坝布置为三跨,跨度均为60M,坝高2M,底板高程为1.5M,景观水位为3.5M。
中墩厚2M,顶部高程为3.8M;边墩厚0.5M,顶部高程由溢流管孔口高度确定为4.0M。
两中墩处均设DN500冲砂管(电动闸阀控制),坍坝后用以排空坝前淤积的泥沙,冲砂管孔口中心高程0.75M,阀井孔口尺寸1.5×3.0M。
左岸设有管理房(含泵房),采用自动化控制。
泵房及管理房布置在新街河左侧,管理房尺寸为10×22.5M。
橡胶坝底板厚1.0M,长9.9M,其上游设抛石防冲槽(长5M,深1.2米)及砼铺盖(长15M,厚0.3M),下游设消力池(长15M,深0.6米)、海漫(长20M,厚0.6M,末端设1.5M高齿墙)及抛石防冲槽(长5M,深1.2米)。
当橡胶坝塌坝泄洪时,为防止上游刚柔性基础相交处,砼铺盖前河床土淘空而影响铺盖安全,故在铺盖前设抛石防冲槽。
底板沿顺水流向、垂直水流向设置永久缝。
顺水流向永久缝设在中墩、两边墩处,采用此布置形式时,闸室结构整体性好,适应地基不均匀沉降能力强,抗震性能好。
垂直水流向永久缝每15米设一道。
缝宽20MM,中间设橡胶止水带,并以高密度泡沫塑料板填充。
(2)坝袋及锚固结构布置
橡胶坝是一种薄壳材料,本工程采用双锚线锚固坝袋,锚固槽为混凝土锲块锚固件。
采用无搭接缝彩色坝袋,材料为两层锦纶帆布,规格为JBD2.0-1814-2(坝高2M),经纬强度分别为360KN/M及280KN/M。
坝袋顶部设排气阀,并设减振措施。
坝袋内压比为1.30。
2、施工组织设计
橡胶坝共三跨,采用纵向单边导流分二期进行施工。
首先利用新街河主槽进行导流,修筑田美河副槽截水围堰,先施工右岸二跨橡胶坝可过流后,在其上修筑纵向围堰后并修筑新街河截水围堰,施工左岸最后一跨橡胶坝。
施工围堰采用砂包砌筑,梯形断面,在迎水面采用防水编织布增强防渗。
五、施工导流
为确保橡胶坝施工工作面为干地作业状态,须在橡胶坝坝址的上下游设置围堰。
(一)导流建筑物
1开挖明渠
根据结构平面布置图,一期导流利用新街河时,须修筑纵向土方围堰,顶宽2M,边坡1:1.5,砂包护面。
根据现场情况,田美河水由新开挖的导流明渠引入新街河。
2围堰
施工围堰采用砂包砌筑,梯形断面,在迎水面采用防水编织布增强防渗。
橡胶坝施工顺序
筑围堰导流→基坑开挖→浇筑砼基础底板、岸墙、消力池(护坦)→浇筑安装橡胶坝的两条锚固槽→安装坝袋→充排水(气)管道的施工→机电设备安装→坝袋进行试充水(气)→坝袋投入运行。
(二)施工方法
1土石方工程施工
(1)清表土、土方开挖
开挖前通过测量放线确定开挖位置及范围,防止超挖。
开挖时采用挖掘机配自卸汽车外运至弃土场。
(2)回填工程
回填包括回填中粗砂和回填土二部分。
回填料用自卸汽车运到工作面或附近卸料,每层厚度控制在1M左右,由外向内填,并逐层夯实,回填砂可由水冲密实;回填土部分,为保证各工序能够连续共进,填筑采用分段、分层加土施工。
施工方法采用推土机平土,74KW履带式拖拉机碾压。
拖拉机无法施工的边角部位采用人工回填土,蛙式打夯机夯实,边角部位采用夯锤夯实。
(3)砌石工程
浆砌石采用人工砌筑,砌体强度按设计要求,砌筑施工要满足施工规范要求。
(三)混凝土工程施工
模板及钢筋在工地加工场制作,砼采用采用自拌混凝土,施工时,尽量减少搅拌机到施工现场的距离。
砼的振捣用插入式振捣器。
混凝土底板表面不得出现粗糙凹凸现象,特别是坝袋坍落段,必须平整光滑,以防磨损坝袋。
(四)橡膠坝
坝袋从工厂运到现场,首先要检查坝袋和底垫片的尺寸。
供、排水(气)管道内的杂物是否已被清除干净,并要检查接头是否漏水(气)。
底板、岸墙与坝袋接触部位的混凝土,是否平整光滑,安装场地是否清理干净。
压板和螺帽或楔块、观测管、法兰盘、安装工具等是否齐备等等,这些准备工作做好后,坝袋就位必须准确就位,顺序如下:①先将底垫片就位,对准底板上的中心线和锚固的位置,拧紧螺帽,使其临时固定于底板和岸墙(边坡)上。
②搬运坝袋就位,应先对齐下游端相应的锚线和中心线,再使其与上游端相应的锚线和中心线对齐吻合。
③为防止止水胶片在安装过程中移动,也可以将止水胶片粘在底垫片上。
④螺栓压板锚固时,螺帽与螺栓要配好套,同时对锚固压板也要按编号就位,楔块锚固时,其楔块也要编号就位。
坝袋锚固安装一般从上(下)游中心线开绐,向左右两侧展开。
六、建议
1通过整治新街河两岸堤防及橡胶坝工程,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同时,充分考虑水环境及水景观,做到岸绿、水量丰沛,但两侧居民区及工厂较多,垃圾、污水随意排放。
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管理,做好截污工作,确保良好的水质。
只有水美岸绿,才能营造出优美的水环境。
2本工程橡胶坝蓄水位高程选定为3.5M,仅对建设南路下游的滩地进行初步整治。
建议今后上游河滩地整治时,降低滩地高程到2.0M左右,水深保持在1M~1.5M之间,局部较高地段可结合地形及已有树木作为天然湿地。
参考文献:
[1]防洪标准,GB5021—94.
[2]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