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方法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方法总结
一、德国银行不良贷款数量巨大
2003年以前,德国金融体系几乎没有意识到自身存在的坏账问题。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德国有3000亿欧元的危机债务,占欧洲总数的60%。
而在这3000亿欧元的不良贷款中,公共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占据了1/3。
科隆德国经济研究所教授昆特尔解释说:“如此高额的坏账呆账主要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遗患。
风险认识不足、盲目借贷造成债务滚雪球式地堆积,造成了当前的危机。
”
二、不良贷款处置方法
(一)依靠政府强化外力处置不良资产
(1)“坏账银行”计划实施资本剥离
“坏账银行”进行资产剥离主要是:按照“好银行—坏银行”结构模式,将银行的不良资产剥离由专门机构进行专业化统一处置,彻底解决银行不良资产困境,实现问题银行的重生。
由于这种方法在处置不良资产过程中具有集中化、专业化的特点,能有效地提高不良资产处置的效率,因而受到了各国的广泛青睐,成为国际上处置不良资产较为流行的方法。
2009年,德国出台了2000亿欧元“坏账银行”计划,允许德国的银行把不良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剥离出去。
德国银行可以把账面上的不良资产转移至单独的坏账银行,而这些“坏账银行”则由政府的金融稳定基金出资2000亿欧元作保。
为了维持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德国2008年10月立法成立规模5000亿欧元的金融稳定基金,负有为金融业的拆款提供国家担保、强化银行自有资本以及帮助银行处理不良资产等任务。
(2)政府注入资金实施资本重置
对于那些仅仅是资本金不足但具有持续经营能力的有问题银行,大部分国家都采取政府部门注资的办法来进行资本重置。
资本重置最常见的形式是政府以债券帐面价值或折价购买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或者购买银行债权无偿注入资金。
2009年由于财务状况急剧恶化,德国第二大银行——商业银行(Commerz bank),获得金融稳定基金的注资,政府取得四分之一的股份,成为德国第一家部分国有化的私人商业银行。
濒临倒闭的海波房地产控股银行(HypoRealEstate),也获得了520亿欧元的解困注资。
(二)依靠市场强化内力处置不良资产
(1)不良贷款组合出售
越来越多的德国银行意识到,出售不良贷款可以帮助他们集中精力发展新的获利更为丰厚的业务。
许多大型德国银行,诸如德累斯登和HYPO国际房地产投资银行(HRE)等大型德国银行进行了资产重组工作,把这些组合出售给外国投资者。
隆星集团从HRE那里购得36亿欧元的不良贷款组合,仅这一次交易就使得HRE的不良贷款额减少了75%。
对那些擅长从坏账中分离出有价值产品并从中获利的私人股权投资者来说,不良贷款非常有利可图。
从背景上分析,目前在德国银行中掀起的不良贷款出售热潮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因素:新出现的大量资本雄厚而资产匮乏的投资群体、来自银行股东和评级机构的压力以及巴塞尔
II实施步伐的渐行渐近。
特别是最后一条无形之中给各大银行下达了最后通牒——巴塞尔II的实施将使得持有更高风险或者持有不良资产的成本变得更加高昂。
面对不良资产,银行可以选择继续持有,也可以按照资产账面毛值的一定折扣出售给金融投资者,当然根据市场状况买家还需支付一定的账面净值折扣或溢价。
目前主要的买家集中在投机基金、对冲基金、私人股本公司以及投行的分支部门等等。
当然,银行也可以选择出让贷款中的部分权益与买家建立合资公司,或者将贷款组合剥离至新的特殊用途工具当
中。
许多大型德国银行,诸如德累斯登和HYPO国际房地产投资银行(HRE)等大型德国银行已经开始了资产重组工作,希望能够把这些出售给外国投资者。
(2)成立特殊机构集中处置
对于化解巨额不良资产,较多国家采用成立特殊机构集中处置方式。
以德国第二大私有银行集团——德累斯登银行为例。
由于其母公司安联集团急于退出非战略性业务领域,2002年德累斯登银行成立了专门的重组机构(IRU),捆绑处理不良贷款、准不良贷款以及其他非核心资产。
为此,它专门从瑞典聘请了Jan Kvarnstrm率领的、由300多名危机债务专家组成的团队,现在这一团队已经基本完成了使命。
在德累斯顿银行总共355亿欧元的最初债务组合中,除了大约45亿欧元以外,均已被收回、出售或正处于资产剥离的最后阶段。
Kvarnstrm估计,今年年底,约有35亿欧元(几乎都来自德累斯顿银行已停止经营的拉丁美洲业务)将重回这家银行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