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工作指导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工艺是否确当,确认工程更改,仪表工装夹具,工具的状态是否正确。原则上
要求在后焊、测试及成品制作首件时,PE应跟线观察,首件合格后由PE或PE委
批产线组长送FQC检测。首件检测后发生问题,由PE进行分析是个别故障或是
批量问题。“个别故障”下次生产及首件制作过程中加以注意。“批量问题”当
日生产全数重工,由PE出重工方案。每日填写“首件确认表”
pe工作指导书文件编号页次生效日期2000年11月01版本号修改章节修改页码更改申请通知单号生效日期更改记录人拟制pe工作指导书文件编号页次生效日期2000年11月01目的确保pe工作正规化减少工作失误更Biblioteka 记录版本号修改章节
修改页码
更改申请通知单号
生效日期
更改记录人
1.目的
确保PE工作正规化,减少工作失误。
B.解码板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版本和软体标识来区分解码板的不同。
3.11.2版本、代码变化规则
A.对于同种机型
a.PCB板号不变,更改元件,则版本升级,料号不变,整机版本由工程部确
认,整机代码不变。
b.PCB板号不变,软体升级,则版本不变,料号不变,整机版本由工程部确
认,整机代码不变。
c.PCB板号变化,则版本升级,料号不变,整机版本升级,整机代码不变。
B.对于音箱
设计不变,箱体厂家变化或喇叭厂家变化,版本不变,用特制的版本贴进行区别,如VER2.0a、VER2.0b等进行区分。
C.设计变更(参数变化、外观变化),必须有开发二部的ECN,版本升级。
3.12所需要学习的资料
试产作业指导书。
返检作业指导书。
新材料认证、试用程序。
设计变更程序。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3.6FQC处对机注意点
3.6.1PE接到FQC处信息后,十分钟内到现场对机。
3.6.2在FQC处现场确认现象,并签名。
3.6.3分析结果。
A、机器正常,测试手段不对→机器改判,并知会品质部正确方法。
B、机器异常:分析产生具体原因
材料:分析出厂家
工艺:SOP更改
人为:产线控制
设计:以书面开形式反馈开发部,并跟踪结果
ME处理。
3.4关于控制措施
目的:确保下次不再出现同样问题。
3.4.1工艺改进→SOP
3.4.2材料改进→材料改善协议或原材料规格书及样品质→IQC
3.4.3设计变更→开发部出ECN
3.4.4增加检测工位→SOP及相应治具。
3.4.5人为操作失误→知会相应拉组长及跟线PE、IE
3.5关于首件制作
首件制作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批量性问题发生,主要确认:使用材料是否正确,操
C.其他建议。
3.7.3试用试产结束后2小时内以书面形式将试产、试用结果交到PE主管处汇总。
3.8文件资料:
在分析问题过程中,所需技术资料,在OA中“技术管理”模块中、“C流程输出资料”中查阅。也可以到部门文件柜中查阅,必要的某些原材料规格书可以到品质部IQC查找。
3.9关于周总结及PE报表
PE报表中反映每日产线技术异常及个人建议,做好重要工作备忘录,并及时查阅
过程检验与试验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C流程输出资料。
FQC处对机流程及分析方法。
版本升级原则。
2.范围
适用家庭影院分厂工程部。
3.内容
3.1坏机分析:
坏机分析应彻底,在分析原因的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确认材料损坏时,
应注明材料损坏的具体现象(参数值、IC的对地、阻值等),必要时将坏品上到
好机上,观察故障现象是否重现。功率器件损坏时,应予老化确认。最终分析为器
件、工艺不良或设计不良。
3.2抽样老化:
对未完成工作及重要程序较高的任务高度重视。
周总结中分为四部分:
A.上周计划完成情况
B.本周其他重要事项
C.指标达成情况分析
D.下周工作计划
3.10产线标准QE指导判定,生产方法由PE指导。
3.11版本升级规则
3.11.1解码板版本规则:
A.解码板分为硬件和软体两部分,解码板版本只反映硬件变化,不反映软体变化。解码板软体升级,版本不变。
按批次进行抽样老化,出现不合格品,则该批次待判。由PE分析不合格品产生
原因。属个别问题,则该批放行。属于批量问题,该批给予以重工。连续出现2到
3批同种现象(或原因),只对生产的产品全数老化,分析出现原因,并加以控
制,正常后恢复抽样老化。
3.3转拉:
在产品转拉前,应将产线的仪器、工具、工装夹治具进行检查,有问题时联络
其它:
3.6.4制定对策:要切实可行,防止该现象再次出现。
3.6.5对判定的异议:直接反映给PE主管或部长。
3.7关于试产、新材料试用的跟踪
3.7.1平时注意OA中新材料试用,试产的发文、时间、标识等
3.7.2在规定时间内重点进行跟踪,重要反映以后问题
A.工艺、工具、设备是否合理
B.试产试用中故障现象比利,产生原因,建议改进措施。
要求在后焊、测试及成品制作首件时,PE应跟线观察,首件合格后由PE或PE委
批产线组长送FQC检测。首件检测后发生问题,由PE进行分析是个别故障或是
批量问题。“个别故障”下次生产及首件制作过程中加以注意。“批量问题”当
日生产全数重工,由PE出重工方案。每日填写“首件确认表”
pe工作指导书文件编号页次生效日期2000年11月01版本号修改章节修改页码更改申请通知单号生效日期更改记录人拟制pe工作指导书文件编号页次生效日期2000年11月01目的确保pe工作正规化减少工作失误更Biblioteka 记录版本号修改章节
修改页码
更改申请通知单号
生效日期
更改记录人
1.目的
确保PE工作正规化,减少工作失误。
B.解码板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版本和软体标识来区分解码板的不同。
3.11.2版本、代码变化规则
A.对于同种机型
a.PCB板号不变,更改元件,则版本升级,料号不变,整机版本由工程部确
认,整机代码不变。
b.PCB板号不变,软体升级,则版本不变,料号不变,整机版本由工程部确
认,整机代码不变。
c.PCB板号变化,则版本升级,料号不变,整机版本升级,整机代码不变。
B.对于音箱
设计不变,箱体厂家变化或喇叭厂家变化,版本不变,用特制的版本贴进行区别,如VER2.0a、VER2.0b等进行区分。
C.设计变更(参数变化、外观变化),必须有开发二部的ECN,版本升级。
3.12所需要学习的资料
试产作业指导书。
返检作业指导书。
新材料认证、试用程序。
设计变更程序。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3.6FQC处对机注意点
3.6.1PE接到FQC处信息后,十分钟内到现场对机。
3.6.2在FQC处现场确认现象,并签名。
3.6.3分析结果。
A、机器正常,测试手段不对→机器改判,并知会品质部正确方法。
B、机器异常:分析产生具体原因
材料:分析出厂家
工艺:SOP更改
人为:产线控制
设计:以书面开形式反馈开发部,并跟踪结果
ME处理。
3.4关于控制措施
目的:确保下次不再出现同样问题。
3.4.1工艺改进→SOP
3.4.2材料改进→材料改善协议或原材料规格书及样品质→IQC
3.4.3设计变更→开发部出ECN
3.4.4增加检测工位→SOP及相应治具。
3.4.5人为操作失误→知会相应拉组长及跟线PE、IE
3.5关于首件制作
首件制作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批量性问题发生,主要确认:使用材料是否正确,操
C.其他建议。
3.7.3试用试产结束后2小时内以书面形式将试产、试用结果交到PE主管处汇总。
3.8文件资料:
在分析问题过程中,所需技术资料,在OA中“技术管理”模块中、“C流程输出资料”中查阅。也可以到部门文件柜中查阅,必要的某些原材料规格书可以到品质部IQC查找。
3.9关于周总结及PE报表
PE报表中反映每日产线技术异常及个人建议,做好重要工作备忘录,并及时查阅
过程检验与试验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C流程输出资料。
FQC处对机流程及分析方法。
版本升级原则。
2.范围
适用家庭影院分厂工程部。
3.内容
3.1坏机分析:
坏机分析应彻底,在分析原因的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确认材料损坏时,
应注明材料损坏的具体现象(参数值、IC的对地、阻值等),必要时将坏品上到
好机上,观察故障现象是否重现。功率器件损坏时,应予老化确认。最终分析为器
件、工艺不良或设计不良。
3.2抽样老化:
对未完成工作及重要程序较高的任务高度重视。
周总结中分为四部分:
A.上周计划完成情况
B.本周其他重要事项
C.指标达成情况分析
D.下周工作计划
3.10产线标准QE指导判定,生产方法由PE指导。
3.11版本升级规则
3.11.1解码板版本规则:
A.解码板分为硬件和软体两部分,解码板版本只反映硬件变化,不反映软体变化。解码板软体升级,版本不变。
按批次进行抽样老化,出现不合格品,则该批次待判。由PE分析不合格品产生
原因。属个别问题,则该批放行。属于批量问题,该批给予以重工。连续出现2到
3批同种现象(或原因),只对生产的产品全数老化,分析出现原因,并加以控
制,正常后恢复抽样老化。
3.3转拉:
在产品转拉前,应将产线的仪器、工具、工装夹治具进行检查,有问题时联络
其它:
3.6.4制定对策:要切实可行,防止该现象再次出现。
3.6.5对判定的异议:直接反映给PE主管或部长。
3.7关于试产、新材料试用的跟踪
3.7.1平时注意OA中新材料试用,试产的发文、时间、标识等
3.7.2在规定时间内重点进行跟踪,重要反映以后问题
A.工艺、工具、设备是否合理
B.试产试用中故障现象比利,产生原因,建议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