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蒋巧燕;钟鸿斌;张恩霖;胡彦兴;卓彩琴;陈珊珊;周卫国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四妙汤内服联合新癀片外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0例口服双氯芬酸钠片,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加味四妙汤联合外用新癀片,治疗一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有效率为75%,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四妙汤内服联合新癀片外用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确切疗效.【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10(025)008
【总页数】2页(P1417-1418)
【关键词】痹证;加味四妙汤;新癀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药疗法
【作者】蒋巧燕;钟鸿斌;张恩霖;胡彦兴;卓彩琴;陈珊珊;周卫国
【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临床专业教学基地·福建省三明市第二医院,366000;福建医科大学临床专业教学基地·福建省三明市第二医院,366000;福建医科大学临床专业教学基地·福建省三明市第二医院,366000;福建医科大学临床专业教学基地·福建省三明市第二医院,366000;福建医科大学临床专业教学基地·福建省三明市第二医院,366000;福建医科大学临床专业教学基地·福建省三明市第二医院,366000;福建医科大学临床专业教学基地·福建省三明市第二医院,366000
【正文语种】中文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痛风已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

发作时西药治疗以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及皮质激素为主,虽有一定疗效,但有明显副作用。

笔者近三年来用加味四妙汤内服联合新癀片外用的方法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86例为我科门诊及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

对照组40例中男37例,女3例,年龄26~60岁,平均年龄为(49.36±10.23)岁,发病时间最短10h,最长64h,平均病程(3
2.36±8.62)h;治疗组46例中男42例,女4例,年龄25~63岁,平均年龄为(51.18±9.67)岁,发病时间最短8h,最长67h,平均病程(34.06±7.19)h。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且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依据美国风湿病协会1990年诊断标准[1]:①急性关节炎每月发作
1次以上;②关节炎症在1天内达高峰;③急性单关节炎发作;④患病关节可见皮肤呈暗红色;⑤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⑥单侧关节炎发作,累及第一跖趾关节;⑦单侧关节炎发作,累及跗骨关节;⑧有可疑或证实的痛风结节;⑨高尿酸血症;⑩X线摄片检查显示不对称关节内肿胀;[11]X线摄片检查显示不伴侵蚀的骨皮质下囊肿;[12]
关节炎发作期间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符合以上12条中6条者。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痛风证候分类标准[2]。

1.3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低嘌呤饮食,口服碳酸氢钠片1g,每日3次,碱化尿液,并嘱大量饮水,每天饮水量3000~5000ml。

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片75mg,
每日一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加味四妙汤,疼痛关节局部应用新癀片4
片捣碎,用醋调匀纱布外敷。

加味四妙汤组成:苍术12g,薏苡仁20g,黄柏12g,牛膝 20g,山慈菇 30g,土茯苓 10g,萆薢 10g,赤芍 10g,地龙10g,每日一
剂,日服2次。

一周后观察疗效。

1.4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有关痛风的疗效评定标准评定。

治愈:关节疼痛、肿胀消失,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正常,实验室检查正常;好转:关节疼痛、肿胀减轻,关节活动功能好转,实验室检查改善;无效:症状及实验室检查
无变化。

1.5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治疗一周后治疗组治愈18例,好转25例,无效3例,有效率93.5%;对照组治愈9例,好转21例,无效10例,有效率75.0%。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例)注:两组疗效比较χ2=5.69,P<0.05。

治疗组46 18(39.1%)25(54.4%)3(6.5%) 93.5(%)对照组 40
9(22.5%)21(52.5%)10(25.0%) 75.0(%)
3 讨论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着于关节和结缔组织而引起组织损坏和炎性的疾病。

在急性期西医主张使用秋水仙碱、非甾体消炎药及皮质激素,以减少渗液并有抗炎、抗损害的作用,其起效快,但停药后易复发,且大量长期服用有明显的胃肠道反应和肝肾毒性作用。

中医认为,痛风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病因多为平素过食膏粱厚味,饮酒无度以致湿热蕴结,兼因外感风邪,侵袭经络,气血不畅而致。

故湿热下注、热瘀互结是本病的基本病理特征。

临床多以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化瘀止痛为治疗大法。

本方中以四妙散为基础,其中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效,长于清泻下焦湿热,可治湿热下注、足膝肿痛;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牛膝补肝肾、强筋骨、活血脉、利关节且能引药下行,
使湿热之邪有出路;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牛膝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其机理在于提高机
体免疫功能,激活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以及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病变的吸收[3];薏苡仁健脾渗湿、清热除痹、舒筋缓急,其所含薏苡素具有止痛活性成分。

加入萆薢、土茯苓以利湿降浊,通利关节,有利尿酸排出;赤芍、地龙活血散瘀,通络止痛;山慈菇清热解毒,消瘀散结,其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含有秋水仙碱成分,能有效缓解痛风发作。

新癀片是专治红肿热痛的常用药,由肿节风、三七、牛黄、水牛角、珍珠层粉等药物组成。

其中肿节风具有清热祛风,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调节免疫功能;三
七含三七皂苷,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改善微循环,并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牛黄、水牛角有清热解毒,镇静抗炎作用,对发热尤为有效;珍珠层粉具有清热,
安神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利尿作用,促进尿酸排出。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功效,通过外敷从皮肤吸收,直接进入病变部位发挥治疗作用。

本临床观察提示,加味四妙散口服联合新癀片外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且未见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湘源.表格式临床系列丛书·风湿病分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20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0-61.
[3]李宗锴,李电东.牛膝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12):7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