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屈指肌腱断裂缝合术后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手屈指肌腱断裂的临床诊断
根据外伤史,受伤 部位,各指关节屈曲 障碍情况,能够判断 各指是深腱还是浅腱 (拇指是长腱或短腱) 断裂及断裂属于哪个 区。
二.手屈指肌腱断裂的手术治疗
肌腱缝合要求
①肌腱缝合方法应简便、实用, 有较好的抗张能力,并对肌腱断 端血循环影响小。
②遵守无创伤操作技术,缝合部 位要光滑,避免长时间的暴露。
手屈指肌腱断裂缝合术后
一.手指屈肌的解剖
屈指肌腱有深、浅两组,起于前臂, 经过腕管、掌心、屈指腱鞘管而分别抵止 于末节指骨基底及中节指骨近段嵴。整个 肌腱周围有疏松结缔组织包绕,既营养肌 腱,又便于肌腱在其中滑动,被称为腱围 或腱周组织。
1.旋前圆肌 2.指浅屈肌 3.桡侧腕屈肌 4.尺侧腕屈肌 5.掌长肌
术后当天开始练习,靠橡皮筋牵引力量使指间关 节被动屈曲,然后鼓励患者主动伸直指间关节,每天3次, 每次5分钟。每日第3次练习终末,做一次指间关节的 主动屈伸关节,幅度不宜过大,使肌腱在鞘管内轻度活 动即可。在练习间隙及夜间,使掌指关节维持在30度, 近侧指间关节(PIP)维持在40度,远端指间关节(DIP)维 持在20度
Ⅴ区:从肌腱起始到进入腕管段,有腱周组织包绕,凡有断裂,全 部加以修复。正中、尺神经如有损伤,一并修复。术后做有控制的 活动。
术后康复
术后固定
1.石膏托(减少断腱缝合口的张力,术后用前臂和手的背侧石膏 托外固定,使腕关节屈曲30°,掌指关节屈曲45°,指间关节 伸展位) 2.用一卷三裂绷带(根据手的大小适当增减),握于掌心,再用绷 带包扎将腕关节固定于功能位。
③选用抗拉伸性能好,组织反应 少的无创伤肌腱缝合线。肌腱缝 合应采用圆针,可减少对肌腱的 损伤。
Ⅰ区:指深或拇长屈肌腱在短腱纽以近断裂,可以 用Kessler法直接缝合,如果回缩很远,则可用抽 出钢丝法将近断端肌腱先“8”字缝合。钢丝尾从指 甲旁末节背侧穿出,在橡皮垫上拧结,使近侧肌腱 不能回缩,然后把肌腱作端端缝合。也可把远侧屈 肌腱横片一分为二,把近侧腱头夹在其中作褥式缝 合;或把指深屈肌腱抵止处的指骨凿一条缝,掀起 骨片,把腱头埋入骨缝,再对肌腱进行缝合。
行ADL和OT训练,提高患者训练兴复 •术后第五周以后
•康复目标:手部的关节活动、功能活动,增加手指 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康复计划:精细运动、功能活动
康复效果的评价
优:主动屈曲时,指腹距远侧掌横纹在1.5厘米以内. 良:指腹距掌横纹1.6一2.5厘米。 可:指腹距掌横纹2.6一3.5厘米。 差:指腹距掌横纹3.5厘米以上。
1、前期康复 •术后即开始,至:①臂丛麻醉者待肌肉功能恢复;
②肿胀消除(48h左右)。 •康复目标:消除肿胀。 •康复计划:抬高患肢, 减轻患肢肿胀
对患者的伤指进行按摩 理疗(超短波、超声波)
2、早期康复 •术后48h左右,至术后第三周。 •康复目标:防止肌腱粘连 •康复计划:实施被动屈曲、 主动伸指锻炼
此期注意避免主动屈指、被动伸展,以逐 渐被动活动为主,防止断口再次断裂。
鼓励患者忍受一定的疼痛,坚持锻炼,才 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3、中期康复
•术后第四周至术后第五周。
•康复目标:恢复运动、改善血液循环和肌腱活动性
•康复计划:拆除固定装置,行不抗阻力的主动活动 运动强度不宜过大, 每次运动以患者感觉到轻度酸 胀为宜。
1.指深屈肌 2.拇长屈肌 3.旋前方肌
由于屈指肌腱在不同部位的解剖结构 有其特殊性,治疗原则和方法不尽相 同,根据Verdan分类,可分为5区。 Ⅰ区 手指中节指浅屈肌止点到末节指
深屈肌的止点间,拇指为近节中部到 拇长屈肌腱止点。 Ⅱ区 中节指骨中部至掌骨颈部,常被 称为“无人区”。 Ⅲ区 “手掌区”,即从掌骨颈部到腕 横韧带的远侧缘。 Ⅳ区 腕管区。 Ⅴ区 前臂区。
Ⅱ区:原则已改变,禁区已打破,一期修复是最满意的疗法,采取 “Z”形切口暴露屈肌腱鞘,保护指固有血管、神经束,如有神经断 裂,肌腱缝合完毕一并修复。
Ⅲ区:肌腱及指总神经修复容易,效果也好。缝合处用蚓状肌包裹, 以防粘连。
Ⅳ区:肌腱在腕管内,此处共通过9条肌腱及正中神经。于皮肤处做 Z形切口,将腕横韧带从一头切开,修复指深屈肌腱及拇长屈肌腱, 并将指浅屈肌腱远、近两端各切除一段以防粘连。若仅是指浅层肌 腱断裂,则全部修复,正中神经缝合而腕横韧带不需缝回,不会形 成弓弦。
康复效果的评价
国际手外科联合肌腱损伤委员会制定的 TAM (total active movement) 系统评定方法对伤指功 能恢复的状况进行评定。利用关节总体活动度来衡 量, 其计算方法为总关节屈曲度之和与各关节伸直 受限之和的差值, 其标准分为 4 级: ①活动范围正常记为优; ②患侧 TAM>健侧的 75.0%记为良; ③患侧 TAM >健侧的 50.0%记为可; ④患侧 TAM <健侧的 50.0%记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