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12—13上学期高三物理第一次调研考试试卷(答案录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2~2013学年上学期一调考试
高三年级物理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共4页.共110
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Ⅰ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答卷Ⅰ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至少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
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选对一个得2分,错选、多选不得分)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B .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速度小的物体惯性小
C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 .做曲线运动的质点,若将所有外力都撤去,则该质点仍可能做曲线运动
2.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
A 、
B 的速度图象如图实线所示.在0-t 0时间内,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 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不断增大.
B .B 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不断减小
C .A 、B 物体的位移都不断增大
D .A 、B 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大于12()2v v 3.某驾驶员手册规定具有良好刹车性能的汽车在以80 km /h 的速率行驶
时,可以在56 m 的距离内被刹住;在以48 km /h 的速率行驶时,可
以在24 m 的距离内被刹住,假设对于这两种速率,驾驶员所允许的反
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驾驶员来不及使用刹车,车速不变)与刹车的加
速度都相同.则允许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约为( )
A .0.5 s
B .0.7 s
C .1.5 s
D .2 s
4.做匀加速沿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3 s 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5
s 内的平均速度小3 m /s ,则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
A .1 m /s 2
B .2 m /s 2
C .3 m /s 2
D .4 m /s 2
5.取一根长2 m 左右的细线,5个铁垫圈和一个金属盘.在线的一端系上第一个垫圈,
隔12 cm 再系一个,以后每两个垫圈之间的距离分别为36 cm 、60 cm 、84 cm ,如
图所示,站在椅子上,向上提起线的另一端,让线自由垂下,且第一个垫圈紧靠放在
地面上的金属盘内.松手后开始计时,若不计空气阻力,则第2、3、4、5各垫圈
( )
A .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越来越大
B .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相等
C .依次落到盘上的速率关系为1∶2∶3∶4
D .依次落到盘上的时间关系为1∶(2-1)∶(3-2)∶(2-3)
6.图中弹簧秤、绳和滑轮的重量均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力不计,物体的重力都是G ,
在图甲、乙、丙三种情况下,弹簧秤的读数分别是F 1、F 2、F 3,则( )
A .F 3>F 1=F 2
B .F 3=F 1>F 2
C .F 1=F 2=F 3
D .F 1>F 2=F 3
7.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置于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
数为μ,先用平行于斜面的推力F 1作用于物体上使其能沿斜面匀速上滑,若改用水平
推力F 2作用于物体上,也能使物体沿斜面匀速上滑,则两次的推力之比F 1F 2
为( )
A .cos θ+μsin θ
B .cos θ-μsin θ
C .1+μtan θ
D .1-μtan θ
8.如图所示,物体A 、B 用细绳与弹簧连接后跨过滑轮.A
静止在倾角为45°的粗糙斜面上,B 悬挂着.已知质量
m A =3m B ,不计滑轮摩擦,现将斜面倾角由45°减小到
30°,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弹簧的弹力将减小
B .物体A 对斜面的压力将减少
C .物体A 受到的静摩擦力将减小
D .弹簧的弹力及A 受到的静摩擦力都不变
9.如图所示,小车的质量为M ,人的质量为m ,
人用恒力F 拉绳,若人与车保持相对静止,且地面为光滑的,又不计滑轮与绳的质量,则车对人的摩擦力可能是( )
A .(M -m m +M
)F ,方向向左 B .(m -M m +M
)F ,方向向右 C .(m -M m +M
)F ,方向向左 D .(M -m m +M
)F ,方向向右 10.如图所示,上表面光滑的半圆柱体放在水平面上,小
物块从靠近半圆柱体顶点O 的A 点,在外力F 作用
下沿圆弧缓慢下滑到B 点,此过程中F 始终沿圆弧的
切线方向且半圆柱体保持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 .半圆柱体对小物块的支持力变大
B .外力F 先变小后变大
C .地面对半圆柱体的摩擦力先变大后变小
D .地面对半圆柱体的支持力变大
11.如图甲所示,在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光滑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物体,受到沿
斜面方向的力F 作用,力F 按图乙所示规律变化(图中纵坐标是F 与mg 的比值,力沿斜面向上为正).则物体运动的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是图丙中的(物体的初速度为零,重力加速度取10m /s 2)
12.质量为m 的物块A 和质量为m 的物块B 相互接触放在
水平面上,如图所示.若对A 施加水平推力F ,则两物
块沿水平方向做加速运动.关于A 对B 的作用力,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水平面光滑,物块A对B的作用力大小为F
B.若水平面光滑,物块A对B的作用力大小为F/2
C.若物块A与地面、B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则物块物块A对B的作用力大小为F/2
D.若物块A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2μ,则物块物块A 对B的作用力大小为(F+μmg)/2
13.电梯的顶部挂一个弹簧秤,秤下端挂了一个重物,电梯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秤的示数为10N,在某时刻电梯中的人观察到弹簧秤的
示数变为6N,关于电梯的运动(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g
取10m/s2) ( )
A.电梯可能向上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m/s2
B.电梯可能向下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m/s2
C.电梯可能向上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m/s2
D.电梯可能向下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m/s2
14.如图甲所示,用一水平外力F拉着一个静止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的物体,逐渐增大F,物体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随外力F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若重力
m/s,根据图乙中所提供的信息,可以计算出
( )
加速度g取102
A.物体的质量
B.斜面的倾角
C.物体能静止在斜面上所施加的最小外力
m/s时物体的速度
D.加速度为62
15.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光滑杆上套有一个小球和两根
轻质弹簧,两弹簧的一端各与小球相连,另一端分别用
销钉M、N固定于杆上,小球处于静止状态.设拔去销
钉M(撤去弹簧a)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6m/s2.若
不拔去销钉M,而拔去销钉N(撤去弹簧b)瞬间,小球
的加速度可能是(g取10m/s2):( )
A.11m/s2,沿杆向上B.11m/s2,沿杆向下
C.1m/s2,沿杆向上D.1m/s2,沿杆向下
河北衡水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一调考试
高三年级物理试卷(理科)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Ⅱ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在答卷纸密封线内规定地方.
2.答卷Ⅱ时用黑色签字笔直接填写在答卷纸规定的地方.
二、填空题(每空2分)
16.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
(2)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
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x=________cm;C点对应的速度是________m/s(计算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7.有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
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
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重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
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T OA、T OB和T OC,回答下列问题:
(1)改变钩码个数,实验能完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A.钩码的个数N1=N2=2,N3=4
B.钩码的个数N1=N3=3,N2=4
C.钩码的个数N1=N2=N3=4
D.钩码的个数N1=3,N2=4,N3=5
(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_____________.
A.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
B.量出OA、OB、OC三段绳子的长度
C.用量角器量出三段绳子之间的夹角
D.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
(3)在作图时,你认为图示中________是正确的.(填“甲”或“乙”)
18.(8分)在水平地面上放一木板B ,重力为G 2=100N
,再在木板上放一货箱
A ,重力为G 1=500N ,设货箱与木板、
木板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均为0.5,先用绳子把货箱与
墙拉紧,如图所示,已知sin θ=3/5,cos θ=4/5,然后在
木板B 上施一水平力F ,想把木板从货箱下抽出来,F 至
少应为多大?
19.(8分) 高速公路上甲、乙两车在同一车道上同向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速度
均为v 0=30m /s ,距离s 0=100m ,t =0时刻甲车遇紧急情况后,甲、乙两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
(1)通过计算说明两车在0~9s 内会不会相撞?
(2)在一个坐标系中画出甲乙的速度时间图象.
20.(10分)如图,已知斜面倾角30°,物体A 质量m A
=0.4kg ,物体B 质量m B =0.7kg ,H =0.5m .B 从
静止开始和A 一起运动,B 落地时速度v =2m /s .若
g 取10m /s 2,绳的质量及绳的摩擦不计,求: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物体沿足够长的斜面滑动的最大距离
21.(12分)如图所示,平板车长为L =6m ,质量为M =10kg ,上表面距离水平地面高为
h =1.25m ,在水平面上向右做直线运动,A 、B 是其左右两个端点.某时刻小车速度为v 0=7.2m /s ,在此时刻对平板车施加一个方向水平向左的恒力F =50N ,与此同时,将一个质量m =1kg 为小球轻放在平板车上的P 点(小球可视为质点,放在P 点时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零),3
L PB =,经过一段时间,小球脱离平板车落到地面.车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2,其他摩擦均不计.取g =10m /s 2.求:
(1)小球从离开平板车开始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
(2)小球从轻放到平板车开始至离开平板车所用的时间;
(3)从小球轻放上平板车到落地瞬间,平板车的位移大小.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2~2013学年上学期一调考试
高三年级物理试卷答案
1.A 2.ABC
3.B 4.C 5.BC 6.B
7.B 8.C 9.CD 10.C
11.C 12.BCD
13.BC 14.ABC
15.BC 16.(1)0.02s
(2)0.66~0.70cm 0.100m /s
17.解析: (1)实验中的分力与合力的关系必须满足:21321F F F F F +-<<,
因此B 、C 、D 选项是可以的.
(2)A
(3)甲
答案:
(1)BCD
(2)A
(3)甲
18.【答案】
解:物体A 、B 的受力图如图所示,由受力平衡知:
对A :0cos 1=-f T θ……①
A :
0sin 11=--θT G N ……②
11N f μ= ……③
对B :021=-'-f f F ……④
B :
021
2=-'-G N N ……⑤ 22N f μ=……⑥
由①~⑥知:F =850N
(或者采用先整体后隔离)
AB 整体:
19.公式解法:
令a 1=-10m /s 2,a 2=5m /s 2,a 3=-5m /s 2,t 1=3s 末,甲车速度:v 1=v 0+a 1t 1=0; 设3s 过后经过t 2 s 甲、乙两车速度相等,此时距离最近:a 2t 2=v 0+a 3t 2; 等速之前,甲车位移:x 甲222102
12t a t v +=,乙车位移:x 乙223201021t a t v t v ++=④ 解得x 乙-x 甲=90m <s 0=100m ,不会相撞.
图象解法:由加速度图像可画出两车的速度图像,由图像可知,t =6s 时两车等速,此时距离最近,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0~6s 内两车位移之差,
100m 90m 3)m (6302
13m 3021Δ<=-⨯⨯+⨯⨯=x ∴不会相撞.
20.【答案】(1)μ=0.17 (2)21/26m
【解析】分别对A 和B 进行受力分析,如图.
(1)对A 、B 列运动方程,对A 有:
T -m A g sin θ-f =m A a 1;F N =m A g cos θ;f =μF N
对B 有:m B g -T =m B a 1
整合以上各式得:m B g -m B a -m A g sin θ-μm A g cos θ=ma 1 (1) 对B 的运动情况,有:v 2=2a 1H (2)
由(1)(2)代入数据得a 1=4m /s 2,μ=0.17
(2)B 落地后,绳子松弛,不再对A 有拉力T 的作用,此时A 有m A g sin θ+f =m A a 2;
F N =m A g cos θ;f =μF N 整理得:a 2=6.5m /s 2,方向沿斜面向下, 因此A 继续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位移为x =v 2/2a 2=4/13m . 物体沿斜面滑动的最大距离为s =x +h =21/26m .
21.解:
(1)小球从离开平板车开始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
s 5.010
25.122=⨯==g h t (2)小球放到平板车后相对地面静止,小车的加速度为 21m/s 2.71010)110(2.050)(=⨯++=++=
M g m M F a μ 小车向右运动的距离为m 6.32
.722.722
1201=⨯==a v x 1x 小于4m ,所以小球不会从车的左端掉下.
小车向右运动的时间为 s 12
.72.7101===
a v t 小车向左运动的加速度为 22m/s 8.210
10)110(2.0-50)(-=⨯+=+=
M g m M F a μ 小车向左运动的距离为m 6.5m 26.3312=+=+=L x x 小车向左运动的时间为s 28
.26.522222=⨯==a x t 故小球从轻放到平板车开始至离开平板车所用的时间t =t 1+t 2=3s
(3)小球刚离开平板车瞬间,小车的速度方向向左,大小为
m/s 6.528.2222=⨯==t a v
小球离开车子后,车的加速度为 23m/s 3=-=
M Mg F a μ 车子向左运动的距离为
m 175.35.032
15.06.5212233323=⨯⨯+⨯=+=t a t v x 从小球轻放上平板车到落地瞬间,平板车的位移大小 X =x 1+x 2+x 3=5.17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