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874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呼吸链
有机物在生物体内氧化过程中所脱下的氢原子,经过一系列有严格排列顺序的传递体组成的传递体系进行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这样的电子或氢原子的传递体系称为呼吸链或电子传递链。
电子在逐步的传递中释放出能量被机体用于合成ATP,以作为生物体的能量来源。
2.磷氧比值
电子经过呼吸链的传递作用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在此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用于ADP磷酸化生成ATP。
经此过程消耗一个原子的氧所要消耗的无机磷酸的分子数(也是生成ATP的分子数)称为磷氧化值(P/O)。
如NADH的磷氧比值是3,FADH2的磷氧比值是2。
3.氧化磷酸作用
在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即电子或氢原子在呼吸链中的传递过程中)伴随有ADP磷酸化生成ATP的作用称为氧化磷酸化作用。
4.底物水平磷酸化
在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底物分子中形成高能键,由此高能键提供能量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此过程与呼吸链的作用无关。
1.糖酵解途径(glycolytic pathway) EMP
糖酵解途径指糖原或葡萄糖分子分解至生成丙酮酸的阶段,是体内糖代谢最主要途径。
2.酵解(glycolysis)
糖酵解指葡萄糖或糖原在缺氧情况下(或氧气不足) 分解为乳酸和少量ATP 的过程。
3.糖的有氧氧化(aerobic oxidation)
糖的有氧氧化指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是糖氧化的主要方式。
4.巴斯德效应(Pasteur effect)
巴斯德效应指有氧氧化抑制生醇发酵的过程。
5.肝糖原分解(glycogenolysis)
肝糖原分解指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
7.糖异生(gluconeogensis)
糖异生指非糖物质(如丙酮酸、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机体内只有肝、肾能通过糖异生补充血糖。
8.底物循环(substrate cycle)
8.底物循环是指两种代谢物分别由不同的酶催化的单向互变过程。
催化这种单向不平衡反应的酶多为代谢途径中的限速酶。
9.乳酸循环(Cori cycle)
乳酸循环是指肌肉收缩时(尤其缺氧)产生大量乳酸,部分乳酸随尿排出,大部分经血液运到肝脏,通过糖异生作用合成肝糖原或葡萄糖补充血糖,血糖可再被肌肉利用,这样形成的循环(肌肉一肝一肌肉)称乳酸循环。
10.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磷酸戊糖途径指机体某些组织(如肝、脂肪组织等)以6—磷酸葡萄糖为起始物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进而代谢生成磷酸戊糖为中间代谢物的过程,又称为磷酸己糖旁路。
11.糖蛋白(glycoprotein)
糖蛋白是由糖链以共价键与肽链连接形成的结合蛋白质。
12.蛋白聚糖(proteinglycan)
蛋白聚糖是由糖胺聚糖和蛋白质共价结合形成的复合物。
13.别构调节(allosteric regulation)
别构调节指某些调节物能与酶的调节部位以次级键结合,使酶分子的构象发生改变,从而改变酶的活性,称酶的别构调节。
14.共价修饰(covalent modification)
共价修饰指一种酶在另一种酶的催化下,通过共价键结合或移去某种基团,从而改变酶的活性,由此实现对代谢的快速调节,称为共价调节。
15.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phosphorylation)
底物在脱氢或脱水时,分子内能量重新分布,形成的高能磷酸根直接转移给ADP生成ATP的方式,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1.脂类(lipids):指脂肪、类脂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2.类脂:指除脂肪以外的其他脂类,包括磷脂类、固醇类等。
3.血浆脂蛋白:指血浆中的脂类在血浆中不是以自由状态存在,而是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和运输。
4.血脂:指血浆中所含的脂类。
主要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和游离脂肪酸等。
5.酮体(ketone body):指脂肪酸在肝分解氧化时产生特有的中间代谢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三种。
6.酸中毒:人体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如:饥饿或糖代谢障碍),三羧酸循环不能正常进行,机体所需的能量只能由脂肪酸分解来供给,这样就产生了大量的酮体,当酸性的酮体进入血液后,就引起了血液的pH 过分下降,从而造成酸中毒。
7.高脂蛋白血症即高脂血症:是由于血中脂蛋白合成与清除混乱引起的。
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可包括参与脂蛋白代谢的关键酶,载脂蛋白或脂蛋白受体遗传缺陷,也可以由其他原因引起。
8.不饱和脂肪酸:当脂肪酸分子中含有不饱和键的双键时,就被称为不饱和脂肪酸。
人体能够合成含有单个双键的脂肪酸;必需脂肪酸都是含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双键的脂肪酸。
9.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指人体不能合成而需要由食物提供的脂肪酸,包括亚麻酸、亚油酸和花生酸。
10.脂肪动员:指脂肪组织中的脂肪被一系列脂肪酶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并释放人血供其他组织利用的过程。
脂肪动员很容易与脂肪酸β氧化概念混乱。
要清楚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甘油三酯,因此,脂肪分子的分解代谢是先从脂肪动员开始。
11.脂肪酸的β氧化(β-oxidation):指脂肪酸活化为脂酰CoA,脂肪酸CoA进入线粒体基质后,在脂肪酸β氧化多酶复合体催化下,依次进行脱氢、水化、再脱氢和硫解四步连续反应,释放出一分子乙酰CoA 和一分子比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由于反应均在脂酰CoA的α碳原子与β碳原子之间进行,最后β碳原子被氧化为酰基,所以称为β氧化。
1.氮平衡(nitrogen balance)
氮平衡指正常人摄人氨等于排出氮,反映正常成人的蛋白质代谢情况。
2.蛋白质的营养价值(nutrition value of protein)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指各种蛋白质所含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不同,若体内所需的氨基酸的种类和量越多,则蛋白质营养价值越高。
3.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
必需氨基酸指体内需要但不能自身合成而需要由食物提供的氨基酸,人体内有8种,分别是亮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缬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
4.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 amino acid)
非必需氨基酸指体内可以合成的氨基酸。
5.自身激活作用(auto catalysis)
自身激活作用指消化蛋白质的酶是以酶原形式存在,有活性的蛋白酶可激活酶原转变为有活性的酶,此过程称为自身激活作用。
(自己激活自己的酶原)
6.蛋白质的腐败作用(putrefaction of protein)
蛋白质的腐败作用指小肠内细菌对未被消化的蛋白质及其消化产物的作用称蛋白质的腐败作用。
7.转氨基作用(transamination)
转氨基作用指在转氨酶作用下,一种氨基酸的α-氨基转移到另一种酮酸上生成新的氨基酸,原来的氨基酸则转变为α-酮酸,此过程称转氨基作用
8.联合脱氨基作用
联合脱氨基作用指氨基酸与α-酮酸和谷氨酸,谷氨酸经L-谷氨酸脱氢酶作用生成游离氨和α-酮戊二酸的过程。
是转氨基作用和L-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作用联合反应。
9.嘌呤核苷酸循环(purine nucleotide cycle)
骨骼肌中存在的一种氨基酸脱氨基作用方式,通过嘌呤核苷酸循环脱去氨基。
原因是骨骼肌中L-谷氨酸脱氢酶活性低的缘故。
10.丙氨酸—葡萄糖循环(alanine-glucose cycle)
丙氨酸—葡萄糖循环指丙氨酸和葡萄糖反复地在肌肉和肝之间进行氨的转运。
11.尿素循环(urea cycle)
尿素循环即鸟氨酸循环,是将有毒的氨转变为无毒的尿素的循环。
肝脏是尿素循环的重要器官。
12.一碳单位(one carbon unit)
一碳单位指某些氨基酸(如丝氨酸、组氨酸)在体内进行分解代谢的过程中产生含一个碳原子的基团,称一碳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