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能力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能力提升【例题分析】
例1 一组学生将叶捣碎成叶汁后混入一些池泥并放在黑暗中保存。
在10d中他们每
天取些样品以确定叶汁中微生物的数量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下面的哪一个结论是错误的?()
a.生物ⅰ可能将就是生产者b.生物ⅱ可能将以生物ⅰ为食
c.生物ⅱ紧随生物ⅰ的出现而出现d.生物ⅳ可能是捕食者
解析该组学生搞的实验就是在黑暗条件下展开的,所以不可能将存有生产者种群数
量的快速减少。
种群ⅰ已经开始时明显快速增长是因为已经开始时资源(叶汁中存有多样
的有机物)充裕而发生的指数式快速增长;b和c的观点就是有可能的,因为从曲线的消
长情况去分析,两者可以被看作就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就是合理的;d观点也存有
依据,ⅳ曲线所代表的生物主要以ⅰ、ⅱ、ⅲ为甲壳类就有可能表明出来ⅳ那种曲线。
存
有同学可能会明确提出疑点:ⅳ种群为什么已经开始时没发生?这是因为已经开始时ⅳ种
群的数量非常少,观测计数微生物的数量又就是随机取样的,这样就有可能在样品中没收
集至。
答案a。
基准2 右图就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恳请根据图提问下面
的问题。
(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____________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b、c之间的流动就是以___________形式展开的,在生态
系统的各成分中a为__________,b为__________。
(3)图中d→c过程是通过________作用实现的,c→d过程是通过__________作用实现的。
(4)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碳回到至大气中,而一部分则以_________形式储存在地层中。
碳在无机环境中就是以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形式存有。
(5)碳循环始终与__________结合在一起进行的。
解析没碳就没生命,碳在无机环境中就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或碳酸盐的形式存有的。
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以气体co2的形式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展开循环。
如下
图右图:
在碳的循环中,始终伴随着能量流动,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由生产者――绿色植
物的光合作用开始的,并进入生物群落随食物链而流动。
生物群落中的碳以co2的形式返
回到大气中,但其中有一部分碳则以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的形式储存于地层中,成为能量物质。
答案(1)c生产者(2)co2(气体)消费者分解者(3)无机体温、水解(4)化石燃料co2碳酸盐(5)能量流动
例3 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建立了该地特有的蔗基鱼塘和桑基渔塘,请根据下图回答:
(1)这种人工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因素就是____________。
必须想要并使它长期
平衡发展,除了存有平衡的来源,各类生物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________;其能量利用率高
的原因是其在营养结构上具有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蚕粪、蔗叶步入渔塘经过_________的促进作用又被桑基所利用。
蚕粪中的氨
经过__________促进作用,构成____________,被植物稀释。
(4)概括的说,该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取决于它的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就是一个应用领域生态系统科学知识创建代莱稳态并能够合理利用的实例。
在这个人工生态系统中也存有四种成分,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水、土壤、阳光等)、生产者(桑、蔗、绿藻)、消费者(各种鱼、蚕)、分解者(细菌),它们共同共同组成
了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生产者和分解者就是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各类生物只有维持相
对平衡,就可以长期平衡发展。
创建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就是明晰的,就是并使该生态系
统朝着更有助于人类的发展方向。
能量则就是沿着食物链的渠道流动的,只有食物链愈长,营养级越少,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的能量就越多,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就越存有意义。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细菌)的促进作用很关键,蚕粪中的氨经过硝化细菌的促
进作用,构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被甘蔗和桑稀释利用。
对人工生态系统的功能保持,则
依赖于它的成员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动态平衡,故维持生态平衡存有关键的意义。
答案(1)生产者和分解者能量保持相对稳定
(2)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食物链
(3)分解者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4)生产者
例4 下图是食物关系图,分析并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图就是一个直观的,所含条食物链。
(2)图中初级消费者是,蛇是消费者,属于第营养级;鹰同时占有个营养级。
(3)图中兔与蚱蜢两者就是关系,而蜥蜴与蚱蜢就是关系。
(4)如果蚱蜢突然减少,蚯蚓数量将会。
(5)蛇快速增长1kg体重至少须要kg蜥蜴,所消耗的绿色植物至少就是kg。
解析此图是一个食物网图解,共有三条食物链。
根据图解分析某一生物的营养级和
消费者要注意标准不同。
营养级是从生产者算起,绿色植物是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是
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是第三营养级,依次类推,还要特别注意能量在流动时是逐级递
减的,故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是不超过5个。
而蛇增长1kg体重至少需要蜥蜴5kg,
是按20%的传递效率计算的,与此相应,所消耗的蚱蜢至少是25kg,所消耗的绿色植物至
少是125kg。
消费者从初级消费者算起,分析时要注意仔细识图,如鹰在三条食物链上分
别是处在次级、三级、四级消费者,同时占有三、四、五三个营养级。
而兔和蚱蜢都以绿
色植物为食物,属竞争关系,蜥蜴和蚱蜢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属于捕食关系。
在分析某种
生物减少时,另一种生物是如何变化的题时要注意全面的分析。
第(4)小题中,蚱蜢突
然减少,以它为食物的蜥蜴也减少,蛇随之也减少,鹰就要多吃兔和相思鸟获得足够的能量,蚯蚓由于天敌相思鸟减少而数量增加。
答案(1)食物网3(2)兔、蚯蚓、蚱蜢、三级四三(3)竞争猎食(4)适当减少(5)5 125
【变式训练】
1.右图则表示1个森林生态系统中林木、植食性昆虫和食虫鸟类3个相同种群生长
产卵情况。
恳请分析曲线c则表示()。
a.食虫鸟
b.植食性昆虫
c.林木
d.无法判断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增的原因就是()。
a.各营养级的生物因呼吸而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
b.各营养级的生物中总有一部分未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利用
c.下一营养级的生物比上一营养级的生物少
d.a和b两项
3.下图中食物网所代表的生态系统中,施用了杀虫剂林丹,这种杀虫剂自然降解的
速度极慢。
请问该杀虫剂在下列哪种生物体内的浓度最高?( )
a.ab.bc.gd.f
4.达到稳定性的生态系统具备的特征是()。
①该系统处在幼年至成年的过渡阶段②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比例相对平衡③物质和能量的输出和输入相对均衡④存有完备的食物链和食物网⑤能量的收支随其气候周期性变化⑥存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⑥d.①②④⑤⑥
5.[2000年
高考
理科综合(江苏、浙江)试题]右图就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以下描述中不恰当的就是()。
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
b.在该食物网中,h处在3个相同的营养级
c.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增大
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上升10%,则h的数量不能出现显著变化
6.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内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的关系。
请根据图回答。
(方括号内写字母)
(1)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__________已经开始。
(2)g代表_______,它是________所产生的。
(3)f的促进作用就是__________。
(4)如果初级肉食兽发生瘟疫,大量死亡,c将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
(5)如果c的总能量为5000kj,d的总能量最多就是___________kj。
7.水族箱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
请运用已学知识说明水族箱的设计原理。
(1)水族箱至少存有一面由透明化材料做成,这就是为什么?
(2)水族箱中应包括哪些生物类群?它们分别起什么作用?
(3)水族箱通常较长时间内不须要喂食和通氧,恳请表明其原因。
(4)应按照什么规律来设计水族箱中各类生物的数量?请说明理由。
(5)水族箱内的生物之间,彼此存有轻易或间接的关系,通过这些关系形成的整体在生态学中称作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