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 填空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总结
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其生活距今约( )万年,在( )省( )县发现(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
2、人跟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
3、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
北京人还保留着( )的某些特征;使用粗糙的( )制石器,(旧石器时代)使用( ),过着( )的生活。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
1、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位于长江流域,体现的是( ) 流域原始农耕图景的原始居民遗址。
用( ) 耕地,种植(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住( )房子,挖水井,饲养家畜,打猎捕鱼;会制造陶器和简单的玉器、原始乐器。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位于黄河流域,体现的是( )流域原始农耕图景的原始居民遗址。
已使用( )制石器,(新石器时代)种植(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住( )房子;制彩陶;饲养动物、使用弓箭、打猎捕渔;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第3课:中华民族的祖先
1、( ) 和( ) 都是生活在( )流域的两个著名的部落首领,距今约四五千
年。
后来,黄帝和炎帝结成联盟,打败( )。
从此,这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 ) 。
2、黄帝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黄帝也被称为“( )”。
第4、5课:
1、( )的“禅让”。
这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称为“( )”。
禅让制的特点是:
2、约公元前2070年,( ) 建立(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我国开
始进入( )社会时期。
( ) 代替了禅让制,“()”代替了“公天下”。
3、大禹治水的方法(),鲧治水的方法(),他们治理的是()流域
4、由于夏朝最后一个国王( )的暴政,导致商汤灭夏,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5、商朝又称为( )朝。
因为商王( ) 迁( )后,商朝的统治区域不断扩
展,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6、由于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商纣的暴政,导致( )伐纣,(之战)商朝灭亡。
后来周武王建立( ) ,定都镐。
7、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 ),这是西周成为一个强盛国家的主要原因。
西周的
等级制度:()→( ) →( ) →( )→()→( )。
(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
8、西周时主要封国有( )
9、西周实行的宗法制以()为基础,核心是()
10、公元()年,()把都城迁到(),史称“东周”
11、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 、) 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第6课:商鞅变法和社会革新
1、公元前770年,( )东迁洛,史称“( )”。
东周分为( ) 和( ) 时
期。
2、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有:( )( )( ) ( )( )。
(春秋五霸),春
秋末期,长江流域的()和()也北上中原争霸中原
3、( ) 是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任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
4、战国七雄:( ) ( )( )( )( )( )( )三家分晋:( )、( )、
( )
5、为了增强国力,各国都招揽、任用贤能之士,最先变法的是(),收效最大的是()
6、都江堰:由战国时期蜀郡守( ) 在( )江中游主持修建的,是闻名世界的
防洪灌溉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人类,因此成都平原有“( )”的美称。
7、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商鞅在( ) 支持下开始变法。
★变法的内容:①( );
②( );
③( )。
④( )。
★变法的意义:( ①②)
7、战国时期,我国已经进入到封建社会时期。
( )阶级和( )阶级的矛盾成为社
会主要矛盾。
第8课
1、经过( )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军的进攻,秦统一六国成为不可
抗拒的事实。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前221年——
前207年,都城在咸阳)
3、秦始皇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政治上①、创立了一套( ) 的
( )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为( ) ;在中央设( )( )( );
在地方推行( )。
文化上②统一文字()、经济上③货币(统一使用( )
钱)、度量衡。
思想上④、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 )”。
军事上⑤、北筑( ),
南修( )。
(秦始皇命大将( ) 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修筑了西起
( ),东到( )的长城)。
交通上⑥
第9课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1、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
包括:四个表现①焚书坑儒②徭役
繁重:修建陵墓(阿ē房宫、秦始皇陵)③法律残酷:“族诛”“连坐”④“秦二世的统
治更加残暴”
2、公元前( )年,( )、( ) 在大泽乡发动起义。
但失败了。
陈胜、吴广起义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
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3、公元前( )年,( )之战,项羽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主力。
与此同时,刘邦进
逼咸阳,公元前()年,()占领咸阳,推翻秦朝。
第10课“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
一、刘邦建国
“楚战汉争”是公元()至公元()为争夺帝位而进行的战争。
公元()刘邦(汉高祖)建立“西汉”,定都()(今陕西西安)
刘邦取胜和项羽失败的原因:“得民心者得天下”。
二、休养生息
1、汉朝初期的社会景象:人口减少、经济萧条、粮食奇缺
2、原因:a、汉初经济萧条,须恢复发展生产b、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
3、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主要内容:()、()、()、()
三、文景之治 P55
1、内容:a、()(减轻田租、慎用民力) b、()
2、作用:巩固西汉统治,推动经济发展,奠定强盛基础。
(形成了一个“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环境,史称“文景之治”)
第12课
1、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负
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2、汉文帝、汉景帝重视农业生产,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
统治为“( )”。
3、西汉国力最强盛时期是在——( )时期。
汉武帝时候,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 )。
原因:汉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措施:①政治:( )。
②思想:接受( )的建议,“( )”。
在长安设( ) ,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③经济:()。
第13课:
1、( )曾令人治理黄河。
( )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修河。
2、发明水排的是——东汉的( ),这是个利用水力( )的工具,这一技术
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第14课
1、秦汉之际,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匈奴族首领是——( ) 。
从此,匈奴的势力
不断壮大,进入鼎盛时期。
2、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组织强大的骑兵部队,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
( ) 和( ) 。
3、公元前( ),汉武帝派出( )( )抗击匈奴,从此匈奴再也无力跟西汉对抗。
4、西汉时期有( )出塞,嫁给呼韩邪单于,他们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
了重大的贡献。
第15课
1、西域——指的是现今甘肃( )( )以西,也就是今天( ) 地区和更
远的地方。
2、公元前( )年,( )第一次出使西域。
目的是联合( ),共同反击匈奴。
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建立( ) ,总管西域事务。
4、丝绸之路的路线:从( )通过( ),今( )地区,运往( ),再转
运到( )。
5、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 )出使西域。
166年,( ) 派使臣访问东汉政府,
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
(大秦,中国古代对古罗马的称呼)
第16课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于中国( )
2、在纸发明以前,我国通常使用竹简和丝帛做书写材料。
3、( )时候,( ) 改进造纸术,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候纸”。
造纸术的发明
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4、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一部数学名著——《》。
5、东汉的( ) 制造了一台能测定( ) 的仪器,叫做( )仪。
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6、汉朝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和张仲景。
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 )”,
还编了一套体操叫“( )”。
张仲景写成《》。
后世尊称他为“( )”。
第17课
1、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佛教起源于( ),( ) 传入
我国中原地区。
2、土生土长的宗教是——( )教。
兴起于东汉民间。
创始人之一是张陵。
把( )
尊称为“太上老君”。
3、西汉伟大史学家( ) 编写了《史记》一书。
《史记》记述了从( ) 到( )
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 )。
4、秦汉时期艺术的杰出代表是轰动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第18课
1、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 (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战胜袁绍)。
2、奠定三国鼎立形成的基础的战役是——( ) (208年,孙权、刘备以少胜多战胜
曹操)。
3、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国的建立。
第19课
1、266年,司马炎建立( ),定都洛阳,280年,西晋统一全国。
316年西晋被匈奴所灭。
2、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
4世纪后期,北方前秦统治者( ) 统一了黄河流域。
3、383年,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
(前秦——东晋)
第20课
1、建立北魏政权的是——( )族
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年代是——439年。
3、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 )迁到洛阳。
4、孝文帝是我国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
他顺应了民族融合的历史趋势进行改革。
改革的内容有:①;②;③;④;⑤;⑥。
第21课
1、南朝的( )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他是世界上把( )的准确数值
推算到小数点后第( )位数字的第一人,这比欧洲早( )。
2、北朝的( )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
他写成《》一书,该书是我国
现存的( )。
3、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 )学家。
他写的《》,是一部综合性
的地理学专著。
第22课
1、中国文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2、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大书法家。
代表作是《》,被后人称为“( )”。
3、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的大绘画家。
代表作是《》、《》。
4、山西大同的( )和河南洛阳的( ),是北朝时期著名的两大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