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综合大实验_食品加工过程的实践与工艺与工艺参数的优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专业综合大实验
学生:
学号:
专业班级:
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
2010-7-6
一、实验教学目标
《食品专业综合实验》是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技术性和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将原辅料质量检验和处理、食品加工过程的实践与工艺及工艺参数的优化、食品工厂常用机械与设备的性能掌握和操作、产品质量评价和相关指标的分析测定、食品包装材料选用及质量检验为一体,使学生在学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后,通过综合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加深理解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知识,熟悉食品工厂常用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并让学生初步体验食品生产过程,以及生产管理和卫生管理在食品生产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在实验前详细阅读相关的实验指导书,在实验中独立完成,并按指导书的要求进行配方的设计和计算;实验结束后及时做好实验报告并交给指导老师,同时对实验结果做出综合分析。




四、实验成绩考核
采用平时成绩、实验报告、操作考试成绩三部分进行综合考核。

实验总成绩 = 平时成绩(40%) + 实验报告(35%)+ 操作考试成绩(25%)。

实验一复合果蔬汁饮料生产线设计
一、实验目的
(1) 进一步理解果汁、蔬菜汁的生产工艺,果蔬汁饮料的配方设计。

(2) 掌握果蔬汁饮料生产的品控要点。

(3) 通过本实验及所学知识能独立设计一条复合果蔬汁饮料生产线。

二、复合果蔬汁饮料生产工艺
2、材料、仪器设备
2.1 原辅材料
白砂糖、防腐剂(山梨酸钾)、酸味剂(柠檬酸)、护色剂、色素、香精、高锰酸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饮料瓶、瓶盖
2.2仪器设备
果树榨汁机、手持糖量计、pH计、色差计、浊度计、温度计、压盖机、天平、搅拌器、高剪切混合氧化机、不锈钢桶、不锈钢锅
3实验容
复合果蔬汁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以黄瓜,苹果为例)
(1)黄瓜→挑选清洗→整理→烫漂护色→清水漂洗→榨汁→过滤→黄瓜汁(备用)(2)苹果→挑选清洗→整理→烫漂→榨汁→过滤→苹果汁(备用)
(3)配料(苹果汁、黄瓜汁)计算→原料预处理→称量→调配→加水定位→均质→脱气→装罐预封→排气→灭菌→冷却→密封成品→二次杀菌→冷却→检验→成品
(1)原料选择:取适度成熟、无虫蛀、无腐烂的鲜果和蔬菜
(2)洗净:1%NaOH+0.1-0.2%洗涤剂,常温下浸泡10min,然后用0.2%KMnO4液消毒,洗净,剥皮去芯,去叶
(3)护色:依据理论上对变色机理的解释,加0.1%亚硝酸盐控制或延缓变色,保证其商品价值。

(4)榨汁:榨汁前进行预处理:85~90℃加热果浆泥3min,加入钝化酶。

(5)筛滤:1目的不锈钢网筛过滤,除去夹杂物
(6)原料预处理:适当调节糖酸比,一般糖酸比为13:1~15:1为宜防腐剂:10%山梨酸钾溶液
酸味剂:35%柠檬酸溶液,10%柠檬酸钠溶液
色素:1%胭脂红,0.5%柠檬黄
(7)调配:边搅拌边加入混匀,加入顺序为:原糖浆→防腐剂→酸→果蔬汁→色素→香精
(8)均质:在4000rpa均质机中均质5min,使混浊果蔬汁中的不同粒度、不同相对密度的果肉颗粒进一步破碎并分散均匀,使果蔬汁保持均一稳定(9)脱气:真空脱气排除果蔬汁中的氧气,或加入5~10%抗坏血酸
(10)装罐预封:在90℃左右的温度下对产品进行包装
(11)排气:将罐的气排除
(12)密封成品:将经过杀菌的果汁迅速装入消毒过的玻璃瓶或马口铁罐,趁热密封。

密封后迅速冷却至38℃,以免破坏果汁的营养成分
(13)二次杀菌及冷却:瞬间杀菌:在95℃下保持15~30s,然后冷却到常温(14)检验:仔细检查产品的质量及包装质量
(15)成品
4.质量检验
4.1 感官指标
4.2 理化指标:可溶性固形物;pH值;浊度 NTU;色度,
4.3 微生物指标
5 成本核算(2000瓶*250ML)
(1)原料成本(元/Kg):白砂糖4.0,苯甲酸钠9.0,柠檬酸1.25,苹果香精
152,胡萝卜香精105,柠檬黄100,日落黄75,胭脂红62
(2)材料成本:聚酯瓶及盖0.3元/个;商标0.05元/
(3)水电煤工资等(估计):100元
(4)生产成本=原料成本+材料成本+水电煤工资等
(5)利润=生产成本*利润率(20%)
(6)税=销售收入*税率(17%)=出厂价*税率
(7)出厂价=原料成本+材料成本+水电煤工资等+利润+税
6 生产工艺流程图
原水→硅芯过滤

鲜果→清洗→预煮→打浆榨汁→接料桶→藻土过滤→配料→过滤
∣--------------------↑
→平衡→胶体磨→平衡→均质→平衡→真空脱气→平衡∣------------------------------------------↑
→超高温灭菌→高位罐→灌装封口→二次杀菌→成品入库
三、设计图纸用Auto CAD绘制,单页附实验报告末尾,并标注设计人和时间。

实验二肉新鲜度的检验
小组长:章晓雅
组员:任香丹、杰靖、王鼎鼎
检验肉品的新鲜度,一般是从感官性状、腐败分解产物的特性和数量及细菌和污染程度等三方面来进行的,采用单一的方法很难获得正确的结果。

因为肉的变质是一个渐进性过程,其变化又很复杂,很多因素都影响着人们对肉新鲜度的正确判断。

所以,实践中一般都采用感官检验和实验室检验结合的综合检验方法。

通常先进行感官检验,其感官性状完全符合新鲜肉指标时,可允许出售。

当感官检验不能确定是否为新鲜肉时,则应做实验室检验,并综合两方面的结果做了卫生评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肉新鲜度的检测方法及卫生评价,各项指标测定的原理、方法和意义,进一步了解肉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程序
1.感官检查
2.实验室理化检验
三、实验容
(一)感官检查
(二)实验室检验
1) 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
2)pH值测定
3)纳斯勒(Nessler)氏试剂氨反应(粗氨的测定)
4)球蛋白沉淀试验
四、操作步骤
A. 感官检查
感官检验是通过检验者的视觉、嗅觉、触觉及味觉等感觉器官,对肉品的新鲜度进行检查。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一般既能反映客观情况,又能及时做出结论。

感官指标是国家规定检验肉品新鲜度的标准之一,是肉品质鲜度检验最基本的方法。

感官检验主要是观察肉品表面和切面的颜色,观察和触摸肉品表面和新切面的干燥、湿润及粘手度,用手指按压肌肉判断肉品的弹性,嗅闻气味判断是否变质而发出氨哧、酸味和臭味,观察煮沸后肉汤的清亮程度、脂肪滴的大小,以及嗅闻其气味,最后根据检验结果作出综合判定。

肉品新鲜的感官检验卫生标准见表3-11。

B. 肉新鲜度的实验室理化检验
肉新鲜度的实验室检验方法较多,如挥发性盐基氨的测定、纳斯靳(Nessler)氏试剂氨反应、球蛋白沉淀反应、pH值的测定、硫化氢的测定、细菌学检查等。

但只有挥发性盐基氨的测定作为国家现行法定检测方法,其他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只能作为肉品新鲜度的辅助检验方法,应根据情况选用。

(一)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测定
1. 半微量定氮法
(1)原理:蛋白质在酶和细菌的作用下分解后产生碱性含氮物质,有氨、伯胺、仲胺等,此类物质具有挥发性,可在碱性溶液中被蒸馏出来,用标准酸滴定,计算含量。

(2)试剂
①氧化镁混悬液②2%硼酸溶液(吸收液)③0.2%甲基红乙醇液④0.1%亚甲蓝水溶液
临用时将③④等量混合为混合指示液⑤0.0100N盐酸标准溶液或0.0100N 硫酸标准溶液
(3)仪器
①半微量定氮装置:Markhan氏式②微量滴定管:最小分度0.01ml
(4)操作方法
①样液的制备:将样品除去脂肪、骨头及筋腱后,切碎搅匀,称取10g于锥形瓶中,加100ml水,不时振摇,浸渍30min后过滤,滤液置于冰箱中备用。

②测定:预先将盛有10ml吸收液并加有5-6滴混合指示液的锥形瓶置于冷凝管下端,并使其下端插入锥形瓶吸收的液面下,精密吸取5ml上述样品滤液于蒸馏器反应室,加5ml1%氧化镁混悬液,迅速盖塞,并加水以防漏气,通入蒸汽,待蒸汽充满蒸馏器时即关闭蒸汽出口管,由冷并行管出现第一滴冷凝水开始计时,蒸馏5min即停止,吸收液用0.0100N盐酸标准溶液或0.0100N硫酸标准溶液滴定,终点呈蓝紫色。

同时做试剂空白试验。

(5)计算
(V1-V2)×N1×14
X1= ×100
m1×5/100
式中:X1——样品中挥发性盐基氮的含量,mg/100g
V1——测定用样液消耗盐酸或硫酸标准溶液体积,ml
V2——试剂空白消耗盐酸或硫酸标准溶液体积,ml
N1——盐酸或硫酸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
m1——样品质量,g
14——1N盐酸或硫酸标准溶液1ml相当氮的毫克数。

[判定标准] 新鲜肉的判定标准为:TVBN≦15mg/100g。

2. 微量扩散法(略)
(二)纳斯勒(Nessler)氏试剂氨反应
1.原理:氨和胺类化合物是肉变质腐败时所产生的特征产物,它能够与纳斯勒氏试剂在碱性环境中生成不溶性的复合盐沉淀——碘化二亚汞铵(橙黄化),颜色的浓淡和沉淀物的多少取决于肉中的氨和胺类化合物的量。

该反应对游离氨或结合氨都能进行测定。

反应式如下:
2HgCl2+4KI → 2HgI2+4KCI
2HgI2+4KI+3KOH+NH3→ HgOHgNH2I+2H2O+7KI
2. 纳斯勒氏试剂:称取10g碘化钾,溶解于10ml热蒸馏水中,陆续加入饱和氯化汞溶液(HgCl2在20℃时100ml水中能溶解6.1g),不断振摇,直到产生的珠红色沉淀不再溶解为止。

然后向此溶液中加入35%氢氧化钾溶液80ml,最后加入无氨蒸馏水将其稀释至200ml,静置24h后,取上清液作为试剂。

移于棕色瓶中,塞上橡皮塞,置阴凉处保存。

3. 仪器:试管、吸管、试管架
4. 操作方法
(1)肉浸出液的制备:用挥发性盐基氨测定时所制备的(1:10)肉浸出液。

(2)具体操作:取2支试管,1支加入1ml肉浸出液,另1支加入1ml煮沸2次冷却的无氨蒸馏水作对照,然后向其中各滴入纳斯勒氏试剂,每加1滴振摇数次,并观察颜色的变化。

一直加到10滴为止。

5.判定标准:纳斯勒氏试剂反应结果判定见表3-18。

(三)球蛋白沉淀反应
1. 原理:肌球蛋白也称肌凝蛋白,是构成肌纤维的主要蛋白质,它易溶于碱性溶液中,在酸性环境中则不溶解。

当肉腐败变质时,由于肉中氨和盐胺类等碱性物质的蓄积,肉的酸度减小,pH值升高,使肌肉中球蛋白呈溶胶状态,在重金
属盐(如硫酸铜)或者酸(如醋酸)的作用下发生凝结而沉淀。

2. 试剂
(1)10%硫酸铜溶液:称取五水硫酸铜(CuSO4·5H2O)15.64kg,先以少量蒸馏水使其溶解,然后加蒸馏水稀释至100ml。

3. 仪器:(1)试管(2)试管架(3)吸管(4)水浴锅
4. 操作方法
(1)肉浸液的制备:同挥发性盐基氮所用的肉浸出液(1:10)。

(2)具体操作
取三支小试管,一支加入2ml肉浸液1、肉浸液2和蒸馏水。

向试管中滴加10% CuSO4溶液5滴,充分振摇后静置5min,然后观察结果。

5. 判定标准:新鲜肉:液体清亮透明,次新鲜肉,液体稍混浊,变质肉,液体混浊,并有絮片或胶冻样沉淀物。

[判定标准] 健康新鲜肉:淡蓝色完全透明或微浑浊,以“-”表示;
非新鲜肉:明显浑浊、明显絮状物或白色沉淀,以“+/++”表示。

(四)pH值的测定
1. 原理:家畜生前肌肉的pH值为7.1-7.2。

宰后由于缺氧,肌肉中代过程发生改变,肌糖原无氧酵解,产生乳酸,三磷酸腺苷(ATP)迅速分解,使肉pH值下降,如宰后1h的热鲜肉,其pH值可降落到6.2-6.3,宰后24h的热鲜肉,其pH 值可降落到5.6-6.0,此pH值在肉品回工叫做“排酸值”,它能一持续到肉发生腐败分解之前,所以新鲜肉浸出液的pH值通常在5.8-6.2围之。

肉腐败时,由于肉蛋白质在细菌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氨和胺类化合物等碱性物质,因而使肉趋于碱性,pH值显著增高,
此外,家畜在宰前由于过劳、虚弱、患病等原因使能量消耗过大,肌肉中糖原减少,所以宰后肌肉中形成的乳酸和磷酸量也较少。

在这种情况下,肉虽具有新鲜肉的感官特征,但却有较高的pH值(6.5-6.8)。

因此,在测定肉浸液pH 值时,要考虑这方面的因素,测定肉pH值的方法,通常有比色法和电化学法。

电化学法简便易行。

2. 仪器
(1)天平(2)量筒(3)烧杯(4)锥形瓶(5)刻度吸管(6)剪刀(7)pH 精密试纸(8) 酸度计
4. 肉浸液的制备
(1)称取精肉肉样10g,剪成豆粒大小的小块(约50-60块),置于200ml 烧杯中,加100ml蒸馏水,浸泡15min,其间振摇3-4次。

(2)用滤纸将浸泡液过滤即为肉浸出液。

备用。

5. 测定方法
(1) pH试纸法:将pH精密试纸条的一端浸入被检肉浸出液中或直接贴在肉的新鲜切面上,数秒钟后取出与标准色板比较,直接读取pH的近似数值。

(2) 酸度计法:该方法比较快速准确。

将酸度计调零、校正、定位,然后将玻璃电极和参比电极插入容器的肉浸液中,按下读数开关,此时指针移动,到某一刻度处静止不动,读取指针所指的值,加上pH围调节档上的数值,即为该肉浸液的pH值。

判定标准:
(1)新鲜肉:pH5.8-6.2 (2)次鲜肉:pH6.3-6.6 (3)变质肉:pH6.7以上
[判定标准] 新鲜肉的判定标准为:TVBN≦15mg/100g。

五、分析评定
表一盐酸消耗量
(V1-V2)×N1×14
X1= ×100= 9.8mg/100g m1×5/100
(V1-V2)×N1×14
X1= ×100= 11.2 mg/100g
m1×5/100表二 pH值记录表
表二综合评定
注:表格中记录原始结果!
综合评定:根据上述实验结果
样品1:项目符合健康新鲜肉标准,综合判定为新鲜肉。

样品2:,项目符合非新鲜肉标准,综合判定为次鲜肉。

由于肉在做第二次实验时间间隔是4天,而肉用了塑料袋密封保存,肉中的细菌发生呼吸,导致肉的酸性强
实验三膳食纤维制备工艺、性能比较及在食品中的应用
(综合设计性实验是教师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充分查阅相关文献、技术、方法等,根据实验室已有的仪器设备,写出详细的实验实施方案,包括题目、理论依据、实验目的、材料和方法等,由指导教师进行审阅修改,然后在指导教师的协助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

本部分是考核的重要容)
组长:吴娜娜
小组长:章晓雅、董萌敏
组员:任香丹、杰靖、王鼎鼎、蔡思雅、芳
一、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名称: 胡萝卜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
二、实验目的
1、掌握胡萝卜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的原理和操作
2、学会检测膳食纤维的性能
3、研究胡萝卜膳食纤维提取的最佳工艺
三、实验原理
胡萝卜经预处理后,其中含有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可用酸液水浴加热提取,过滤后所得滤液用乙醇处理,可溶性膳食多不耐乙醇可沉淀下来,所得沉淀即可溶性膳食纤维。

四、实验容
胡萝卜渣→酸液浸泡→过滤→滤液→(四倍体积95%乙醇)乙醇沉淀→过滤→滤渣洗涤(无水乙醇反复洗涤至中性)→滤渣烘干→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出来的膳食纤维测定膨胀力、持水力。

再以pH值、水浴温度、水浴时间、料液比对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的影响。

五、主要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
材料:胡萝卜(市售)
试剂:盐酸,95%乙醇,α-淀粉酶。

仪器设备:
组织捣碎机、旋转蒸发仪、HH-4 恒温水浴锅、101A-2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AR1140/C 电子分析天平、DELTA 320pH 计、CXC-06 粗纤维测定仪。

六、实验步骤
1.胡萝卜渣制备
胡萝卜渣制备新鲜胡萝卜,经去皮、切分后,用5倍体积的石油醚脱色脱脂。

再在沸水中热烫3 min ,取出、捣碎,过滤去汁。

残渣经烘箱干燥后,粉碎,过20 目筛,制得胡萝卜渣,即实验样品。

2. 膳食纤维提取工艺流程
(1) 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
胡萝卜渣→酸液浸泡→过滤→滤液→(四倍体积95%乙醇)乙醇沉淀→过滤→滤渣洗涤(洗涤至中性)→滤渣烘干→可溶性膳食纤维
3. 膳食纤维的性能测定方法
(1)膳食纤维含量的测定
得率=样品中所得DF 质量/样品质量×100%
SDF 提取率= 提取SDF 量×100 %
SDF 总含量
(2)溶胀性(膨胀力)测定
准确称取SDF 样品1g 置于量筒中,加入25mL 水,振荡均匀后,室温放置24h。

观察样品在试管中的自由膨胀体积(mL),换算成每g 干物质的膨胀体积(mL)来表示。

膨胀力=膨胀后体积-干品体积
样品干重
(3)持水力测定
SDF 持水力测定
准确称取SDF 样品1g 放入烧杯中,加入50mL 蒸馏水,于室温下搅拌24h,然
后在3 000r / min条件下离心30min,除去上清液,称量样品湿重。

持水力=样品湿重-样品干重×100%
样品干重
4. 酸液处理最佳工艺的确定
单因素实验
(1)pH 值对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影响
称取10 克胡萝卜渣,于100 毫升锥形瓶中,分别加入pH 值为2.0、3.0、4.0、5.0、6.0 的盐酸溶液,料液比为1:10,水浴温度为90℃,水浴时间为80min。

作图1 溶液pH 值对得率的影响
(2)料液比对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影响
加入pH 值为3.0 的盐酸溶液,料液比分别为1:6、1:8、1:10、1:12、1:14,水浴温度为90℃,水浴时间为80min。

作图2 得率随料液比升高的变化
(3)温度对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影响
加入pH 值为3.0 的盐酸溶液,料液比为1:10,水浴温度分别为60℃、70℃、80℃、90℃、100℃,水浴时间为80min。

作图3 温度对得率的影响
(4)时间对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影响
加入pH 值为3.0 的盐酸溶液,料液比为1:10,水浴温度为90℃、水浴时间分别为60min、70min、80min、90min、100min。

作图4 水浴时间对得率的影响
七、实验数据及处理
1、pH 值对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影响
PH 2.0 3.0 4.0 5.0 6.0 SDF质量g 0.2102 0.2631 0.4152 0.3148 0.2463 提取率% 2.1% 2.6% 4.2% 3.1% 2.5%
2、料液比对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影响
料液比1:6 1:8 1:10 1:12 1:14 SDF质量g 0.1506 0.2654 0.4357 0.3614 0.3278 提取率% 1.5% 2.7% 4.4% 3.6% 3.3%
3、温度对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影响
温度℃60 70 80 90 100 SDF质量g 0.1652 0.2133 0.3154 0.3912 0.2548 提取率% 1.7% 2.1% 3.2% 3.9% 2.5%
4、时间对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影响
时间 min 60 70 80 90 100 SDF质量g 0.1724 0.2015 0.4108 0.3327 0.1864 提取率% 1.7% 2.0% 4.1% 3.3% 1.9%
八、实验结果及分析
1、pH 值对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影响
由图1 知,得率在pH 值1 到5 的围先升高后又降低,在pH 值3.0 时得率最高,因此初步确定酸解时pH 值为3.0
2、料液比对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影响
由图2 知,得率随料液比升高而增加,后又降低,料液比1:10 后得率降低不明显,因此可初步确定料液比为1:10 时得率最高。

3、温度对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影响
由图3 知,得率在温度为60℃到100℃的围先升高后降低,在温度为90℃时达到最高点,可初步确定水浴温度为90℃时得率最高。

4、时间对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影响
由图4 知,得率先随时间延长而逐渐上升,后又降低,且时间从80min 到90min 降低不明显,因此可初步确定时间为80min 时得率较高。

九、讨论与体会
实验四分离蛋白制作及性质评定
1. 实验目的
(1) 掌握碱提酸沉法分离大豆蛋白的步骤,了解植物蛋白制备的常见方法。

(2) 掌握植物蛋白的功能评价的常见指标、方法和意义。

(3) 通过本实验及所学知识能独立设计一条植物蛋白生产工艺路线。

2. 材料、仪器与设备
2.1原辅材料
正己烷, 氯化钠, 盐酸, 氢氧化钠, 包装袋
2.2仪器设备
浊度仪, 温度计,电子天平, 搅拌器, 高剪切混合乳化机, 灭菌锅, 量筒, 烧杯, 汤匙, 药匙,包装机,胶体磨
3. 实验容
3.1黄豆预处理
选择果粒饱满,色泽明亮的黄豆为原料,剔除病虫害及腐败豆,用清水漂洗,80℃称取干燥至恒重。

称取黄豆250g粉碎,破碎粉末用80目的不锈钢网筛过筛,去除夹杂物,备用。

3.2脱脂
用石油醚进行脱脂处理(1:5),50℃烘干2h。

3.3蛋白的提取
本试验用碱提法来研究蛋白的提取条件,以叶蛋白的提取率为标准进行试验。

主要工艺流程:
准确称取5g样品粉末,按一定的料液比加入蒸馏水,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再放到水浴锅上加热,并不断搅拌提取,然后离心15min(3000r/min)(或者抽滤),上清液即为水溶性蛋白溶液。

考察pH值、料液比、提取温度和盐浓度四个因素对叶蛋白溶解度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以便得出样品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

3.4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1.0~1 000μg/mL标准曲线的制作:另取6支10mL具塞试管,按表2取样。

其余步骤同(1)操作,做出蛋白质浓度为0~1 000μg/mL的标准曲线。

表2 高浓度标准曲线制作
管号789101112 100μg/mL标准蛋白液(mL)00.20.40.60.8 1.0蒸馏水(mL) 1.000.80.60.40.20考马斯亮蓝G-250试剂(mL)555555
蛋白质含量(μg)02004006008001000
0.000 0.117 0.0.207 0.334 0.405 0.530
OD595nm
蛋白质浓度为0~100 ug/mL的标准曲线
注:横坐标为蛋白质浓度,纵坐标为吸光度
2样品的测定:
另取2支10mL具塞试管,按下表取样。

吸取提取液0.1mL(做一重复),放入具塞刻度试管中,加入5mL考马斯亮蓝G-250蛋白试剂,充分混合,放置2min后用1cm光径比色杯在595nm下比色,记录光密度OD595nm,并通过标准曲线查得待测样品提取液中蛋白质的含量X(μg)。

以标准曲线1号试管做空白。

3.3不同因素对黄豆样品蛋白质提取
1.1:10料液pH值对黄豆样品蛋白质吸光值的影响
pH 8 9 10 11 12
吸光值0.215 0.169 0.596 0.146 0.165
2 根据公式y=0.0052x+0.0054得不同的x值,根据X=x ug/mL×600×60 ug/Ml
pH 8 9 10 11 12
蛋白质含量ug/mL 161 146 155 133 123 3.1:10料液比对黄豆样品蛋白质吸光值的影响
pH 2 3 4 5
吸光值0.012 0.031 0.022 0.011
2根据公式y=0.0052x+0.0054得不同的x值,根据X=x ug/mL×600×60 ug/Ml 料液比 2 3 4 5
蛋白质含量ug/mL 50.77 90.89 80.77 40.08
3.3 黄豆蛋白质的柱层析
在280nm的波长下,吸光度为1.243 柱层析的图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