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下期高三考前适应性考试.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唐玲出品
2014-2015学年下期高三考前适应性考试
理科综合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有人把食品按来源分为绿色食品、蓝色食品、白色食品。
其含义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叫绿色食品;海洋提供的食品叫蓝色食品;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得的食品叫白色食品。
按照这一观点,下列属于白色食品的是:
A.食醋 B.面粉C.海带D.菜油
8.现有下列短周期元素性质的数据:
元素编号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元素性质
原子半径0.74 1.60 1.52 1.10 0.99 1.86 0.75 0.82
+2 +1 +5 +7 +1 +5 +3 最高或最低化合价
-2 -3 -1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④元素小于⑦元素
B.②、③处于同一周期
C.上述八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⑤号酸性最强
D.⑧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9.将足量的气体通入下列各溶液中,所含离子或分子还能大量共存的是:
A.通入足量SO2:Na+、S2—、OH—、AlO2—B.通入足量CO2:K+、Ca2+、Cl—、NO3—
C.通入足量Cl2:SO2、Ba2+、Cl—、K+ D.通入足量NH3:Fe3+、Cl—、Ba2+、Al3+
10.镁铝合金5.4g溶于过量的热浓硝酸中,反应产生11.2 LNO2(标准状况),若在反应后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则生成沉淀质量为
A.4.5g B.6 g C.8.7g D.13.9g
11.阿魏酸在食品、医药等方面有着广泛用途。
一种合成阿魏酸的反应可表示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阿魏酸的分子式为C 10H 10O 4
B .香兰素、阿魏酸均可与NaOH 、NaHCO 3溶液反应
C .可用酸性KMnO 4溶液检测上述反应是否有阿魏酸生成
D .一定条件下,香兰素、阿魏酸都能发生取代、加成、消去反应
12.某无色溶液中只可能含有Na +、Ba 2+、Cl -、Br -、SO 32-、SO 42-离子中的若干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
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步骤 操作 现象 ① 用PH 试纸检验 溶液的PH 大于7 ② 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CCl 4振荡,静置 CCl 4层呈橙色 ③ 向②所得溶液中加入Ba (NO )2溶液和稀HNO 3 有白色沉淀产生 ④
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 3溶液和稀HNO 3
有白色沉淀产生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肯定含有离子的Na +、Br -、SO 32-
B .肯定没有的离子是Ba 2+、SO 32-
C .可能含有的离子是Cl -、Br -、SO 42-
D .不能确定的离子是Na +、Cl -、SO 42-
13.常温下,向10mL b mol ·L -1的CH 3COOH 溶液中滴加等体积的0.0l mol ·L -1
的NaOH 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
3c Na c CH CO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0.01
B .混合后溶液呈中性
C .CH 3COOH 的电离常数9100.01
a K
b -=-mol ·L -1
D .向CH 3COOH 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
26.(16分)氢气是一种理想的“绿色能源”,利用氢能需要选择合适的储氢材料。
目前正在研究和使用的储氢材料有镁系合金、稀土系合金等。
(1)已知:Mg (s )+H 2(g )==MgH 2(s ) △H=-74.5kJ ·mol
-1
Mg 2Ni (s )+2H 2(g )==Mg 2NiH 4(s ) △H=-64.4kJ ·mol -1
则Mg 2Ni (s )+2MgH 2(g )==2Mg (s )+2Mg 2NiH 4(s ) △H=_____kJ ·mol -1
(2)储氢材料Mg (AlH 4)2在110~200℃的反应为:Mg (AlH 4)2==MgH 2+2Al+3H 2↑。
反应中每转移3mol 电子时,产生的H 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L 。
(3)镧镍合金在一定条件下可吸收氢气形成氢化物:()()523LaNi s H g += LaNi 5H 6(s )0H ∆<,欲使LaNi 5H 6(s )释放出气态氢,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可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填字母编号)。
a .增加LaNi 5H 6(s )的量
b .升高温度
c .减小压强
d .使用催化剂
(4)储氢还可借助有机物,如利用环己烷和苯之间的可逆反应来实现脱氢和加氢:
①某温度下,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环己烷,起始浓度为amol ·L -1
,平衡时苯的浓度为b mol ·L -1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用含a 、b 的代数式表示)。
②一定条件下,下图装置可实现有机物的电化学储氢(忽略其它有机物)。
A 是电源的______极(填“正”或“负”);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气体F 为_____(填化学式):电极D 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
27.(18分)研究SO 2、NO x 、CO 等气体的性质对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1)相同物质的量的SO 2与NH 3溶于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所得溶液中()()c H c OH +--=_________ (填字母编号)。
A .c (SO 32-)-c (H 2SO 3) B .c (SO 32-
)+c (NH 3·H 2O )-c (H 2SO 3)
C .c (HSO 3-)+c (SO 32-)-c (NH 4+)
D .c (HSO 3-)+2c (SO 32-)-c (NH 4+
)
(2)通过NO x 传感器可监测大气中NO x 的含量,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甲、乙两电极均Pt 电极,电解质为熔融氧化物。
①乙电极上发生的是__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②甲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不同物质的量的H 2O (g )和 CO 分别通入体积为2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H 2O (g )+CO (g )CO 2(g )+H 2(g ) △H ,得到如下数据:
实验 温度/℃ 起始量
/mol
平衡量/mol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H 2O
CO CO H 2
I 650 2 4 2.4 1.6 5 II 900 1 2 1.6 0.4 3 III
900
2
1
a
b
t
①由表中数据可知该反应的△H________ 0(填“>”或“<”)。
②650℃时,若在此容器中开始充入2mol H 2O (g )、lmol CO 、1 mol CO 2和2 molH 2,则反应在开始时_________进行(填“正向”或“逆向”)。
③实验III 中 a =______,达平衡时实验II 和实验III 中H 2O (g )的转化率的大小关系为:()()2232_____H O H O αα(填“>”
、“<”或“=”)。
28.(19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学生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探究NO2、NO与Na2O2反应的情况,提出假设并进行相关实验。
I.从理论上分析Na2O2和NO2都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于是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Na2O2氧化NO2;假设2:NO2氧化Na2O2。
(1)甲同学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①试管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待试管B中充满红棕色气体,关闭旋塞a和b;取下试管B,向其中加入适量Na2O2粉末,塞上塞子,轻轻振荡试管内粉末,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再将带火星的木条迅速伸进试管内,木条复燃。
③仪器C兼有防倒吸的作用,仪器C的名称为__________。
结论:甲同学认为假设2正确。
(2)乙同学认为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存在缺陷,为达到实验目的,在A、B之间应增加一个装置,该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用改进后的装置,重复了甲同学的实验操作,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带火星的木条未复燃,得出结论:假设正确。
则NO2和Na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该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还认为NO易与O2发生反应,应该更易被Na2O2氧化。
查阅资料:2NO+Na2O2==2NaNO2;2NaNO2+2HCl==2NaCl+NO2↑+NO↑+H2O:酸性条件下,NO能与MnO4-反应生成NO3-和Mn2+。
(3)丙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探究NO与Na2O2的反应。
①在反应前,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N2,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的是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铜片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b.有红棕色气泡产生
c.有无色气泡产生
③C、E中所盛装的试剂不能是______(填字母编号)。
a.无水硫酸铜b.无水氯化钙c.碱石灰d.生石灰
④F中发生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
⑤充分反应后,检验D装置中产物的方法是:取D装置中产物少许,________________,则产物是NaNO2。
36.[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15分)
银、铜均属于重金属,从银铜合金废料中回收银并制备含铜化合物产品的工艺如图所示:
(1)熔炼时被氧化的元素是,酸浸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为提高酸浸时铜元素的浸出
率及浸出速率,酸浸前应对渣料进行处理,其处理方法是。
(2)操作a是,固体B转化为CuAlO2的过程中,存在如下反应,请填写空白处: CuO+ Al2O3 + ↑。
(3)若残渣A中含有n mol Ag,将该残渣全部与足量的稀HNO3置于某容器中进行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
为彻底消除污染,可将反应中产生的气体与V L(标准状况)空气混合通入水中,则V至
少为 L(设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0.2)。
(4)已知2Cu+ Cu+Cu2+,试分析CuAlO2分别与足量盐酸、稀硝酸混合后,产生现象的异同点。
(5)假设粗银中的杂质只有少量的铜,利用电化学方法对其进行精炼,则粗银应与电源的极相连,
当两个电极上质量变化值相差30.4g时,则两个电极上银质量的变化值相差 g。
37.[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15分)
太阳能电池板材料除单晶硅外,还有铜、铟、镓、硒等化学物质。
(1)铟与镓同是IIIA族元素,写出铟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2)硒为第四周期VI A族元素,与其相邻的元素有砷(33号)、溴(35
号),则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表
示)
(3)SeO3分子的立体构型为。
(4)硅烷(Si n H2n+2)的沸点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呈现这种
变化的原因是。
(5)硼元素具有缺电子性,其化合物往往具有加合性,如硼酸(H3BO3)在水溶液中能与水反应生成[B(OH)4]
-,其中B原子的杂化类型为。
(6)金属铜投入氨水中或投入H2O2溶液中均无明显现象,但投入氨水—过氧化氢混合液中,则铜片溶解,
溶液呈深蓝色,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7)一种铜金合金晶体具有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结构,在晶胞中金原子位于顶点,铜原子位于面心,则该
合金中金原子(Au)与铜原子(Cu)个数比为;若该晶体的晶胞参数为 a pm,则该合金密度为
g/cm3。
(列出计算式,不要求计算结果,阿伏伽德罗数的值为N A)
38.[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代号DMP)是一种常用的酯类塑化剂,其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97。
工业上生产DMP的流程如图所示:
(1)上述转化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D的核磁共振氢谱有组峰。
(2)的名称,C中官能团的名称为,DMP的分子式为。
(3)A→B的化学方程式为。
(4)E是D的芳香族同分异构体,E具有如下特征:①遇FeCl3溶液显紫色;②能发生银镜反应;③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则符合条件的E最多有种,写出其中任意两种物质的结构简式。
(5)用制备DMP的另一种途径:
其中反应①还有另外一种产物,该产物最可能是,反应②中的另一产物是水,且n(F):n(H2O)=2:1,则F的结构简式为。
高三理综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7.A 8.C 9.B 10.C 11.A 12.A 13.D
26.(14分)
(1)+84.6(2分)(2)33.6(2分)(3)bc(2分)
(4)① 27b4
a-b
mol3·L-3(2分)
②负(2分) O2(2分) C6H6+6H++6e-===C6H12(2分)27.(16分)
(1)SO2+NH3+H2O===NH4++HSO3-(2分) BD(2分)(2)①还原(2分)②NO-2e-+O2-===NO2(2分)
(3)①<(2分)②正向(2分)③0.6 (2分)>(2分)
28.(13分)
(1)Cu+4H++2NO3-===Cu2++2NO2↑+2H2O(2分)干燥管(1分)
(2)除去NO2中混有的水蒸气(1分) Na2O2+2NO2===2NaNO3(2分)
(3)①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1分)②ac (2分)③a (1分)
④3:5(1分)⑤加入稀盐酸,产生红棕色气体(2分)
36.(15分)
(1)铜(1分) CuO+2H+=Cu2++H2O (2分),将渣料粉碎(1分)
(2)过滤(1分) 4 2 4CuAlO2 O2(2分)
(3)3Ag+4HNO3=3AgNO3+NO↑ +2H2O (2分) 28n (1分)
(4)相同点是均得到蓝色溶液;不同点是与盐酸混合有红色固体出现,而与硝酸混合没有固体出现,但有气泡产生。
(2分)
(5)正 (1分) 43.2 (2分)
37. (15分)
(1)1s22 s22p63s23p63d104 s2 4p64d105s25p1或[Kr]4d105s25p1(2分)
(2)As <Se<Br (2分)
(3)平面三角形(2分)
(4)硅烷为分子晶体,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范德华力增强,熔沸点升高。
(2分)
(5)sp3(2分)
(6)Cu+H2O2+4NH4·H2O==[Cu(NH3)4]2++2OH-+4H2O (2分)
(7)1:3 (1分)
30
3
(197643)10
A
N a
-
+⨯⨯
(2分)
38. (15分)
(1)①②⑤(2分) 3 (2分)
(2)1,2—二甲苯(或邻二甲苯)(1分) 醛基(1分) C10H10O4 (1分)
(3)(2分)
(4)20 (2分)(2分)(5)H2O (1分) CH3OH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