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25《词五首》(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即间接抒情。也有 直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使文章 的风格既含蓄(hánxù)又直朴、率真。
第十九页,共23页。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辛弃疾不只是词人,还是一名爱国武将,他积 极主张抗金北伐,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 断遭受(zāoshòu)主和派的排斥、诬陷。淳熙八年 (1181),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 被人弹劾罢官。他不得已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陈 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 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 这首词就是寄给陈亮的。“壮词”即内容、情感、 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
2.“独”这个(zhè ge)字写尽了 她的孤独和期盼。
第七页,共23页。
• 3.“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 望是”到发现“不是”,写 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 望的过程,让人为(rénwéi)之 心碎。
第八页,共23页。
• 4.从“斜晖”可以(kěyǐ)看出她 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 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 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 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军征夫 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
抒发了将军及征夫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的哀伤心 理;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不修武备、不重边功 的愤懑心理。
第十三页,共23页。
小结(xiǎojié)
范仲淹在这首词中反映的是自己身 临目见的景物,表达的是他自己和他所 理解的征夫们的感情,所以全词读来真 切感人。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 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从题材、 情调和艺术方面来说它都为宋词开拓 (kāituò)了一个新的领域,对宋词的发展 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第一页,共23页。
走进课文(kèwén)
中国是诗的国度,五千年灿烂的中国文化,也闪 烁着诗歌的光辉,唐诗、宋词已成为我国文学繁荣的一 个象征,诗言志、词言情也成为中国文化知识分子表情 达意的最主要的方式。可以说透过诗歌的家里行间,我 们(wǒ men)可以触摸历史与文化的脉博。
今天我们(wǒ men)就从“余晖脉脉”、“长烟落日” 的自然景色,从“城外狩猎,沙场秋点兵”的生活场景, 从独倚危楼,无语泪流的举止神情去与古人作一次心灵 的对话,去感受古人的离愁别绪、壮志难酬。
第十七页,共23页。
武凌春
李清照
北宋(běi sònɡ)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 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 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 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 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 《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 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 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 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寒冷荒凉 渴望建功立 感情,都与
戒备森严 业
爱国紧密联
打猎: 雄壮开阔
系;风格, 渴望被重用, 开阔、雄壮。 为国效力,
爱国。
不同:感情
回忆军旅生活: 渴望建功立
豪放激烈具有 业,壮志未
英雄气概
酬的抑郁愤
的侧重点略 不同
慨
第二十三页,共23页。
第十四页,共23页。
江城子
苏轼
苏轼(1037-1101)字 子瞻,号东坡居士。诗、 词、文、书、画均卓然大 家。为“唐宋八大家”之 一,在词学上,为北宋词 坛豪放派主要(zhǔyào)作 家之一。
第十五页,共23页。
• 想一想: • 1.你能概括上阙“射
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 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 (zhǒngzhǒng)情境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 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 所以叫做“赋壮词”。
第二十一页,共23页。
比较(bǐjiào)《渔家傲》《江城子》《破阵子》,思考
第二页,共23页。
自学(zìxué)检测:
读准下列(xiàliè)字音: 晖( huī) 嶂(zhàng ) 勒( lè ) 羌( qiāng) 擎( qíng) 舴蜢( zé měng ) 麾( huī )
第三页,共23页。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bù shi), 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 蘋洲。
5.白蘋洲又可能(kěnéng)是她 和爱人分手的地方。
第九页,共23页。
这首诗歌有三美:语言美,构思 美,意境美请你选择其中(qízhōng) 一点结合词作内容简单的谈谈你的理 解。
语言美:美在精练(jīngliàn)、全词仅仅27字,却 写得情韵兼胜。
构思(ɡòu sī)美:美在情感的婉转起伏,顿挫有致。
天狼”三个典故表达了什么深意?
1.描绘打猎(dǎ liè)的威武场面。
2.年纪不小,但仍有少年狂气; 表希望重新受朝廷重用;表要抵御(dǐyù) 侵略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第十六页,共23页。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 (chūliè)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 抒发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 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 国思想,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 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意境美 :情景交融
第十页,共23页。
小结
这首小令,只有二十七个字。“一字 一句闲不得”这不是一般(yībān)人物在 晨起来的梳头,而是特定人物思妇,准备 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特定条件下,一种 特定情绪喜悦和激动的反应。
第十一页,共23页。
渔家傲·秋思 (qiū sī)
• 范仲淹(980--1052), 字希文,北宋政治家、 文学家。苏州吴县人。 范仲淹散文、诗、词均 有名篇传世,其词存世不 多,仅三首比较完整, 但意境(yìjìng)宏阔,气 象雄奇,以反映边塞风 光和征战劳苦见长。具 有一定的创新精神。
2.“独倚望江楼”中哪个(nǎ ge)字最能说明女子怎样的 生活状态?
3. “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 心理变化?
4.“斜晖脉脉水悠悠”这句写景有什么意味?她等 了多久?
5.你认为白蘋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
第六页,共23页。
参考答案
1.“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ài ren)一 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第十二页,共23页。
• 想一想
1.塞北秋天(qiūtiān)的风景异在何处?
极写塞下天气之寒冷;塞下特异的声音;塞下战事(zhànshì)吃紧、 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与家乡风景进行对比)
2.如何理解“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此句是全词的核心,揭示了作者和征夫们思念家乡但又因没 有(méi yǒu)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而没有(méi yǒu)办法 回去的矛盾心理。
第十八页,共23页。
想一想
• (1)“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 什么?
“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 试图(shìtú)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 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 作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
• 又(紧2)紧本抓文住(了b作ěn者w的én心)。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
1.词的惯例是上片写景或叙事,下 片抒情言志。这三首词上片分别写 了什么景或事?各有什么特点 (tèdiǎn)?
2.下片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有何 异同?
3.这三首词总体上有什么异同?
第二十二页,共23页。
内容 课题
渔家傲 秋思
江城子 密州出猎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 壮词以寄之
写景或叙事
抒情
总体
塞下秋景: 思乡,爱国, 相同:
第二十页,共23页。
想一想
• 1.作者为什么会发出(fāchū)“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
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 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 身凌云壮志,却“报国欲死无战场(zhànchǎng)”,只 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 • 2.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你能说 说哪里体现了“壮”吗?
第四页,共23页。
作者简介
温庭筠: 唐代诗人、词人,字飞卿。是花间派的重要 (zhòngyào)作家。
花间派,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 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他们多写闺情。在词风 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
第五页,共23页。
1.“梳洗罢”这三个字揭示出词中女子什么(shén me)心态?
第十九页,共23页。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辛弃疾不只是词人,还是一名爱国武将,他积 极主张抗金北伐,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 断遭受(zāoshòu)主和派的排斥、诬陷。淳熙八年 (1181),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 被人弹劾罢官。他不得已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陈 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 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 这首词就是寄给陈亮的。“壮词”即内容、情感、 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
2.“独”这个(zhè ge)字写尽了 她的孤独和期盼。
第七页,共23页。
• 3.“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 望是”到发现“不是”,写 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 望的过程,让人为(rénwéi)之 心碎。
第八页,共23页。
• 4.从“斜晖”可以(kěyǐ)看出她 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 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 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 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军征夫 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
抒发了将军及征夫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的哀伤心 理;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不修武备、不重边功 的愤懑心理。
第十三页,共23页。
小结(xiǎojié)
范仲淹在这首词中反映的是自己身 临目见的景物,表达的是他自己和他所 理解的征夫们的感情,所以全词读来真 切感人。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 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从题材、 情调和艺术方面来说它都为宋词开拓 (kāituò)了一个新的领域,对宋词的发展 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第一页,共23页。
走进课文(kèwén)
中国是诗的国度,五千年灿烂的中国文化,也闪 烁着诗歌的光辉,唐诗、宋词已成为我国文学繁荣的一 个象征,诗言志、词言情也成为中国文化知识分子表情 达意的最主要的方式。可以说透过诗歌的家里行间,我 们(wǒ men)可以触摸历史与文化的脉博。
今天我们(wǒ men)就从“余晖脉脉”、“长烟落日” 的自然景色,从“城外狩猎,沙场秋点兵”的生活场景, 从独倚危楼,无语泪流的举止神情去与古人作一次心灵 的对话,去感受古人的离愁别绪、壮志难酬。
第十七页,共23页。
武凌春
李清照
北宋(běi sònɡ)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 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 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 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 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 《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 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 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 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寒冷荒凉 渴望建功立 感情,都与
戒备森严 业
爱国紧密联
打猎: 雄壮开阔
系;风格, 渴望被重用, 开阔、雄壮。 为国效力,
爱国。
不同:感情
回忆军旅生活: 渴望建功立
豪放激烈具有 业,壮志未
英雄气概
酬的抑郁愤
的侧重点略 不同
慨
第二十三页,共23页。
第十四页,共23页。
江城子
苏轼
苏轼(1037-1101)字 子瞻,号东坡居士。诗、 词、文、书、画均卓然大 家。为“唐宋八大家”之 一,在词学上,为北宋词 坛豪放派主要(zhǔyào)作 家之一。
第十五页,共23页。
• 想一想: • 1.你能概括上阙“射
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 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 (zhǒngzhǒng)情境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 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 所以叫做“赋壮词”。
第二十一页,共23页。
比较(bǐjiào)《渔家傲》《江城子》《破阵子》,思考
第二页,共23页。
自学(zìxué)检测:
读准下列(xiàliè)字音: 晖( huī) 嶂(zhàng ) 勒( lè ) 羌( qiāng) 擎( qíng) 舴蜢( zé měng ) 麾( huī )
第三页,共23页。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bù shi), 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 蘋洲。
5.白蘋洲又可能(kěnéng)是她 和爱人分手的地方。
第九页,共23页。
这首诗歌有三美:语言美,构思 美,意境美请你选择其中(qízhōng) 一点结合词作内容简单的谈谈你的理 解。
语言美:美在精练(jīngliàn)、全词仅仅27字,却 写得情韵兼胜。
构思(ɡòu sī)美:美在情感的婉转起伏,顿挫有致。
天狼”三个典故表达了什么深意?
1.描绘打猎(dǎ liè)的威武场面。
2.年纪不小,但仍有少年狂气; 表希望重新受朝廷重用;表要抵御(dǐyù) 侵略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第十六页,共23页。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 (chūliè)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 抒发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 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 国思想,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 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意境美 :情景交融
第十页,共23页。
小结
这首小令,只有二十七个字。“一字 一句闲不得”这不是一般(yībān)人物在 晨起来的梳头,而是特定人物思妇,准备 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特定条件下,一种 特定情绪喜悦和激动的反应。
第十一页,共23页。
渔家傲·秋思 (qiū sī)
• 范仲淹(980--1052), 字希文,北宋政治家、 文学家。苏州吴县人。 范仲淹散文、诗、词均 有名篇传世,其词存世不 多,仅三首比较完整, 但意境(yìjìng)宏阔,气 象雄奇,以反映边塞风 光和征战劳苦见长。具 有一定的创新精神。
2.“独倚望江楼”中哪个(nǎ ge)字最能说明女子怎样的 生活状态?
3. “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 心理变化?
4.“斜晖脉脉水悠悠”这句写景有什么意味?她等 了多久?
5.你认为白蘋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
第六页,共23页。
参考答案
1.“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ài ren)一 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第十二页,共23页。
• 想一想
1.塞北秋天(qiūtiān)的风景异在何处?
极写塞下天气之寒冷;塞下特异的声音;塞下战事(zhànshì)吃紧、 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与家乡风景进行对比)
2.如何理解“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此句是全词的核心,揭示了作者和征夫们思念家乡但又因没 有(méi yǒu)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而没有(méi yǒu)办法 回去的矛盾心理。
第十八页,共23页。
想一想
• (1)“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 什么?
“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 试图(shìtú)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 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 作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
• 又(紧2)紧本抓文住(了b作ěn者w的én心)。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
1.词的惯例是上片写景或叙事,下 片抒情言志。这三首词上片分别写 了什么景或事?各有什么特点 (tèdiǎn)?
2.下片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有何 异同?
3.这三首词总体上有什么异同?
第二十二页,共23页。
内容 课题
渔家傲 秋思
江城子 密州出猎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 壮词以寄之
写景或叙事
抒情
总体
塞下秋景: 思乡,爱国, 相同:
第二十页,共23页。
想一想
• 1.作者为什么会发出(fāchū)“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
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 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 身凌云壮志,却“报国欲死无战场(zhànchǎng)”,只 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 • 2.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你能说 说哪里体现了“壮”吗?
第四页,共23页。
作者简介
温庭筠: 唐代诗人、词人,字飞卿。是花间派的重要 (zhòngyào)作家。
花间派,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 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他们多写闺情。在词风 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
第五页,共23页。
1.“梳洗罢”这三个字揭示出词中女子什么(shén me)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