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论文】玫瑰花开 ——浅谈中学生早恋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玫瑰花开——浅谈中学生早恋问题“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 妙龄女人谁个不善怀春?”这是郭沫若翻译德国诗人歌德的著名诗句,诚如诗人接着所说的:“这是我们人性中的至神至圣。

”青少年的性要求和性意识的产生是无法避免的,是生理成熟的自然现象。

正如春天一来,玫瑰花会开一样。

玫瑰妖艳却扎人,早恋也如此,处理不当则会伤人伤己。

然而这份青涩的情感是可控的,可发乎于情,止乎于礼,重要的问题是要让中学生们懂得性的知识和有关性的道德观念。

一些心急如焚的家长抱怨,时下流行的诸如坏女孩卡通、言情小说及影视剧等是孩子早恋的直接原因,痛陈现今社会上的“性信息有误导之实”。

的确,家长们的焦切之情是不难理解的, 所指出的问题也颇实在, 但同时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 就是一直盼望着快长大的孩子不仅生理上有了变化, 更重要的是心理上也有了性意识的萌发,开始对异性产生好奇,愿意接近甚至出现钟情和怀春的情愫,若引导不当,早恋是有可能发生的,简单粗暴的“压服”方法会酿成悲剧。

在如何处理早恋这个问题上,著名作家汪曾棋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开明的榜样。

当上初中的儿子把自己的恋情透露给父亲时,汪曾棋没有大发雷霆,而是给儿子提供温和的忠告,甚至给儿子写情书作参谋。

正因如此,汪氏父子的感情十分融洽, 甚至达到了“多年父子成兄弟”的程度。

这是理智对待早恋问题的很好案例。

一位女同学曾发出这样的心声: “如果一味去禁止、去压制, 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应该在说服教育的同时, 明白这种空虚无聊是如何产生的。

我想说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不要对早恋问题一味地批评、指责, 我们需要真正的理解和教导, 我们也有苦恼。


结合多年处理早恋这一问题的经验和教训,笔者总结了几点粗鄙之见:
一、谈话法。

运用恰当的谈话方式对于教育早恋的中学生具有很大的作用, 不过对于不同类别、不同个性的学生可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来疏导教育早恋问题。

1. 旁敲侧击法,也叫类比启发法。

此交谈方法一般适用于: 害羞、单相思,有此心, 而无此胆, 苦恼难摆脱的中学生。

班主任对这类早恋中学生进行个别交谈时, 对于无意中涉及的话题 ( 比如毕业生“双向选择”这个话题),我们就可不失时机的抓住这个“契机”,进行类比启发,寓意于其中,使早恋学生听起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由于并没有点明他的“单相思”,因此其中的哲理易于接受。

2 . 托物暗示法。

托物暗示法一般适用于:表面装凉,暗中往来,他们相恋,又怕同学和老师知道,自尊心强,非常爱面子的早恋
中学生,一般学生干部较多。

在交谈中,如果班主任直露地点出他们在恋爱,对于他们不仅难以接受,还会挫伤其积极性。

班主任可在班级活动时,借某一景点或物品,比如提醒同学们注意近处和远处的
同一物因立足点的变化而变化的情景, 引伸到对异性的审美;每个
人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知识水平,不同的阶段就有迥然不同的标准。

尤其设计未来同自己一道生活的异性,更是一个阶段,一种形象。

可谈到中学生还未“定型”,早恋只能带来困惑与痛苦。

在轻松的
交谈中,使早恋学生听出“弦外之音”,促其改正。

3 . 转移注意法。

这种谈话法适用于有诸多优点,纯真幼稚,
迷惘多变的早恋中学生。

转移法是指对早恋学生的优点、亮点加以鼓励,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妙语精言,激兴引趣,使其身心朝着健
康方向发展。

比如早恋的学生喜欢展露自己的优点, 来显示才华,
辟如书法、写作、歌舞等。

班主任要明察秋毫,抓住他们积极健康
的优点和亮点, 通过个别谈话,鼓励他们,使优点、亮点再升温,从
而使他们不知不觉地转移或淡化了爱的冲动,并趁“热”学精一技
之长。

二.冷冻法。

把感情“冷冻”起来的方法也值得借鉴,允许学生将感情暂时封存起来,等到条件成熟时再“解冻”。

家长平时
对孩子也要在情感上多加关心,多与他们沟通交流。

据调查,多数
早恋的孩子一般都有情感真空的问题,且多数源于家庭。

一旦孩子出现早恋现象,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家校多合作,不能把早恋看成是道德问题,动辄横加指责、粗暴简单地处理。

要分析早恋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帮助孩子了解早恋对身体、学习、
前途的影响,理智地对待。

可采用冷处理的方式,切忌对孩子的早恋经过及心理过程刨根究底,要允许保留他们自己心中的“秘密”,尊重孩子的隐私。

总之,中学生早恋这个问题,作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中一个十分紧要的常规课程,值得各位老师共同研究、探讨。

以上我所谈的几点粗浅方式只是一些手段而已, 最根本的是要
对中学生的恋爱观的正确引导,从而防范中学生早恋现象的发生才是目的。

借此引玉之砖,还望同仁们不吝赐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