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精品PPT资料精品PPT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诗歌的结尾为什么要唱出力的赞歌? 这是对“力”的美化,赋予“力”以人们常见的艺术美的形象;
同时又是对力的艺术的歌颂,对充益着力的崇高美的歌颂。我们知道, 郭沫若自己的诗歌,无论是从表现反抗破坏和自由创造的精神内容上 看,从特别发展的想象和激情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丰富多彩的浪漫主义 手法上看,或是从他不拘一格、发挥艺术独创性并实现诗体大解放者, 都是这种力的艺术的大胆的和富有成效的实践。从这里,也可以看到 郭沫若对自己诗歌的崇高美风格的自信和肯定。
部编人教版 必修上册
《立在地球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放号》
一、导语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有这样一位青年,他的名
字很特殊,取家乡两条河流的名字作自己的笔名, 他就是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 年9、10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 的冲击,决然从 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 横滨 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 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 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 于是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 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 征。 [1]
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要把地球推倒。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要把地球推倒。
激起人们以全部生命的力去努力创造,去追求光明,去获取力 3、诗中自然景观和诗人的情感是如何交融在一起的?
北洋政府竟准备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 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
强力、壮丽、炽热。诗中雄奇的形象和澎湃的激情使人惊赞、 当他置身于 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
5、合作探究:诗人为什么要把诗歌的题目命名为《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有何新意? 从这里,也可以看到郭沫若对自己诗歌的崇高美风格的自信和肯定。
仰慕,唤起人们对自身力量的自觉意识和对生活的巨大热情, 这是对“力”的美化,赋予“力”以人们常见的艺术美的形象;
在《女神》中,鲜明地表现出雄浑豪放风格的抒情短诗,这
感叹句则多有排比的短语,短促有力。
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这首诗给人的主要感受和印象是:宏伟、 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
感叹句则多有排比的短语,短促有力。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于1919年9、10月间写的一首新诗。 这首诗气魄宏大,境界开阔,然而却是即景生情,缘物抒怀的即兴诗,即被歌德称之为“趁时机”“来自现实生活”的“应景即兴诗”。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投身于新文化运 动,写出了《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天 狗》,《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 亲》,《炉中煤》等诗篇。
1921年6月,他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 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 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于1919年9、10月间 写的一首新诗。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 ,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另一方面,自然形象 成为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鲜明反映,是五四时期那种时 代狂飈的象征,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 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作者借这首诗想要告诉人们:科学 的文明,人民的觉醒,终将彻底推翻旧世界,创造一个新 世界。这首诗意境壮阔,充斥着浪漫主义色彩,具有强烈 的时代感。
• 学习诗歌,应当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
一、整体感知 二、赏析诗歌 三、品味特色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Rhythm哟!
3、诗中自然景观和诗人的情感是如何交融在一起的?
经过诗人想象的飞腾和感情的灌注,以自己的全部生命和人格进 行艺术创造,自然形象便浸染着、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受,自然现象 与诗人主体血肉交融,成了有生命有感情的活的存在。这种在特定环 境中强烈、丰富的典型感受便象征着一定的社会内容,从而达到对社 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鲜明反映,表现出一种正面的崇高,一种富于乐 观进取精神的壮美。
本诗结尾以“力的绘画, 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 歌,力的律吕哟”,层层推进, 构成排比句式。抒情气氛犹如 疾风骤雨,犹如火山爆发。置 身如此诗境,我们的思想也随 着一路狂奔,一路呐喊。
2、本诗开篇写了自然景色,有什么特征?有何作用?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 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诗中 的自然形象具有异乎寻常的规模、面积、 体积、威力,它们引起读者惊异、赞叹, 一种狂暴的激情荡涤心胸,从而使人由 这种自然形象产生对社会生活的某种关 于崇高和伟大的联想。
• 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 洋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 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 帝 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等不平等条约,归 还大战期间 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 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 ,而且在对德合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全部转让给 。北洋政府竟准备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最终激起青年学生 的“五四运动”,是我国民主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里程碑 。
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旧道德、 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 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倡导 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 要求改造旧的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
郭沫若1914年春赴 留学,这个时期接 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 外国作家的作品。
的艺术,力的美。这是崇高与壮美的统一,作者唱出的是一曲 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的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
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
表现崇高美的激情洋溢的赞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