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第一中学高一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第一中学高一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
1. 除去Na2CO3粉末中混入的NaHCO3杂质用方法,化学方程式
为。
参考答案:
略
2. .等质量的下列有机物完全燃烧,消耗O2最多的是( )
A. CH4
B. CH3CH3
C. C2H2
D. C5H12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等质量的各种烃,其中氢元素的含量越大,完全燃烧消耗的氧气就越多。
由于甲烷的氢元素的含量最大,所以等质量的有机物中完全燃烧,消耗O2最多,选项A正确。
3. 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 NaCl
B. NH4Cl
C. NH3
D. O2
参考答案:
B
分析: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第IA族、第IIA族和第VIA族、第VIIA族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
详解:A.氯化钠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中存在离子键,为离子化合物,选项A错误;B.氯化铵中铵根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氮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为离子化合物,选项B正确;C.氨气分子中氢原子和氮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选项C错误;D.氧气分子中氧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为单质,选项D错误;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判断,明确离子键和共价键概念的内涵是解本题关键,注意二者的区别,易错选项是D,注意氯化镁中两个氯离子之间不存在化学键,为易错点。
4. 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NaOH+HCl═NaCl+H2O B.2FeCl2+Cl2═2FeCl3C.H2CO3═H2O+CO2 D.NH3+HCl═NH4Cl
参考答案:
B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为有化合价的升降,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变化,肯定存在化合价的变化,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该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化,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但属于复分解反应,故A错误;
B.该反应中铁和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所以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
C.该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化,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但属于分解反应,故C错误;D.该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化,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但属于化合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周期表里,主族元素所在的族序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总数
B.在周期表里,元素所在的周期序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层数
C.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D.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其原子半径也越大
参考答案:
B
略
6. 下列反应既是离子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BaCl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B.盐酸滴在生石灰上
C.铁粉撒入CuSO4溶液中 D.向炽热氧化铁通入CO
参考答案:
C
略
7. 对下列物质进行的分类正确的是()
A.纯碱、烧碱均属于碱B.CuSO4·5H2O属于纯净物
C.凡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均属于酸 D.盐类物质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
参考答案:
B
略
8. 下列几种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水和重水
B. 氧气和臭氧
C. 2—甲基丁烷和新戊烷
D.氘和氚
参考答案:
C
9. 下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图示变化的是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
A
10. 铵盐说法正确的是①一般都溶于水②都是离子晶体③均受热易爆④大多数铵盐是常用的氮肥⑤与强碱混合加热都有氨气放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B
11.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Cl
B.硫酸的电离方程式:H2SO4═H2++SO42﹣
C.S2﹣的结构示意图:
D.明矾的化学式:KAl(SO4)2?12H2O
参考答案:
D
【考点】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
【分析】A.元素符号的左上方为质量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B.硫酸为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C.硫离子的核电荷数应该为16;
D.明矾为十二水硫酸铝钾的俗名.
【解答】解:A.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的质量数为37,该原子正确的表示方法为:3717Cl,故A错误;
B.硫酸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其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42﹣,故B错误;
C.S2﹣的核电荷数为16,核外电子总数为18,最外层含有8个电子,其正确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C错误;
D.十二水硫酸铝钾的俗名为明矾,其化学式为:KAl(SO4)2?12H2O,故D正确;
故选D.
12. 根据原子序数推断,下列各组元素化合时能以离子键结合的是( )
A. 10与19
B. 6与16
C. 11与17
D. 14与8
参考答案:
C
略
13. 关于氮族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有最高正价+5价,最低负价-3价
B、氢化物的稳定性:NH3 < PH3 < AsH3
C、单质的熔沸点随着原子序数的升高而增大
D、砷虽然是非金属元素,但已表现出一些金属性
参考答案:
D
14. 燃料电池是燃料(如CO、H2、CH4等)跟O2(或空气)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电解质溶液是强碱溶液。
下列关于CH4燃料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负极反应式为:CH4+10OH- -8e-=CO32-+7H2O
B. 正极反应式为:O2+2H++4e- =2H2O
C. 随着放电的进行,溶液的碱性不变
D. 放电时溶液中阴离子向正极移动
参考答案:
A
【详解】A.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H4+10OH--8e-=CO32-+7H2O,故A正确;
B.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O2+4 H2O+8e-═8OH-,故B错误;
C.电池总反应式为2O2+CH4+2OH-═CO32-+3H2O,随着放电的进行,溶液的碱性减弱,故C错误;D.放电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睛】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的电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H4+10 OH--8e-═CO32-+7 H2O,所以为负极,通入氧化剂的电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 O2+4 H2O+8e-
═8OH-,所以为正极;所以电池反应式为2O2+CH4+2OH-═CO32-+3H2O,根据总反应式判断溶液的酸碱性的变化,判断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
15. 《天工开物》中对制造染料“蓝靛”的叙述如下:“凡造淀,叶与茎多者入窖,少者入桶与缸。
水浸七日,其汁自来。
每水浆一石,下石灰五升,搅冲数十下,淀信即结。
水性定时,淀沉于底…其掠出浮沫晒干者曰靛花。
”文中没有涉及的实验操作是
A. 溶解
B. 搅拌
C. 升华
D. 蒸发
参考答案:C
【详解】A、“水浸七日,其汁自来”涉及到溶解,故A不选;
B、“搅冲数十下”涉及到搅拌,故B不选;
C、升华是指由固态受热直接变成气体,文中没有涉及,故C选;
D、“其掠出浮沫晒干者曰靛花”涉及到蒸发,故D不选;
故选C。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海洋是一座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从中可以提取许多常见的化学物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吹出法”提溴空气吹出法是工业规模提溴的常用方法,其流程如下:
其中步骤②~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SO2外,步骤③还可以选用
Na2CO3溶液吸收溴,主要反应是Br2+Na2CO3+H2O→NaBr+NaBrO3+NaHCO3(未配平),吸收
1molBr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__mol。
(2)实验室模拟从海带中提取碘,可能经历如下操作(或过程),请选择必要的操作(或过程),并按实验的先后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编号)
仪器X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将X中的液体分离的具体操作为:打开X上端玻璃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卤块的主要成分是MgCl2,此外还含Fe2+、Fe3+和Mn2+等杂质离子。
现以卤块为原料按下图流程制备轻质氧化镁,若要求产品尽量不含杂质,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请根据表1和表2提供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Fe2+氢氧化物呈絮状,不易从溶液中除去。
步骤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②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富集溴元素(或提高溴水浓度,意思正确可得分)SO2+Br2+2H2O=4H++SO42-+2Br-
(2)CEAD 分液漏斗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待下层液体刚好放出时,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再从上口将上层液体倒出
(3)ClO-+2H++2Fe2+=2Fe3++Cl-+H2O MgCO3+H2O Mg(OH)2+CO2↑
【详解】(1) 氧化后的海水虽然含有溴单质,但浓度低,如果直接蒸馏原料,生产成本高。
“空气吹出、吸收、氧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的浓缩过程;Na2CO3溶液吸收溴反应配平可得:
3Br2+6Na2CO3+3H2O=5NaBr+NaBrO3+6NaHCO3,其中溴与转移的电子的关系为:3 Br2——5e-,故答
案为:富集溴元素(或提高溴水浓度,意思正确可得分)、SO2+Br2+2H2O=4H++SO42-+2Br-、;(2)由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分析可得结论,故答案为:CEAD、分液漏斗、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待下层液体刚好放出时,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再从上口将上层液体倒出;(3) 步骤①是为了将Fe2+氧化成Fe3+,并在控制合适的pH条件时生成Fe(OH)3沉淀而除之,虽然漂液和H2O2都可采用,但对比表2提供的原料价格可以看出,漂液比H2O2的价格低得多,所以选漂液最合理,故X为漂液;加入Y的目的是使镁离子沉淀,Y为纯碱,故答案为:ClO-+2H++2Fe2+=2Fe3++Cl-+H2O、MgCO3+H2OMg(OH)2+CO2↑。
【点睛】本题通过从海水中提溴、从海带中提碘和以卤块为原料制取轻质氧化镁的工艺流程,考查了物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方法,明确物质制备实验方案设计原则,试题综合性较强、涉及原理、操作、环保、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6分)常温下,在27.5g水中溶解12.5g CuSO4·5H2O,恰好达到饱和,设该溶液密度
为1.20g /cm3,求:
(1)该溶液中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2)取出20.0 mL该溶液,配成1.00 mol/L的稀溶液,则稀释后溶液的体积是多少mL?
参考答案:
1.50 mol /L (3分)30 mL (3分)
略
18. (6分)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3A(g)+B(g)xC(g)+2D(g),经5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mol/L,
c(A):c(B)=3:5, 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min)。
试求:
(1) 此时A的浓度及反应开始前容器中A、B的物质的量;
(2) B的平均反应速率;
(3) x的值。
参考答案:
(6分)(1)C A=0.75mol/L n A=n B=3mol
(2)V B=0.05mol/(L·min) (2分)
(3)x=2 (2分)
略
19. 由于镁合金具有硬度大、密度小、散热性好、抗震性好等优异性能它被用于制笔记本电脑外壳、竞赛自行车车架等。
现称取一定质量的镁铝合金样品放入500mL稀硫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并放出气体。
待反应完全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下图所示。
试计算:
(1)合金中Al的质量。
(2)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3)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参考答案:
(1)5.4g(2)4.0 mol/L (3)0.8 mol/L
解析:(1)镁铝合金样品放入500mL稀硫酸中,固体全部溶解生成镁离子、铝离子,向此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从生成沉淀图象分析可知,氢氧化钠体积从0-25ml时没有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存在氢离子即硫酸过量,200-250mL段沉淀部分消失,发生的反应是:Al(OH)3+OH-=AlO2- +2H2O,由铝元素守恒得:n(Al)=n[Al(OH)3]=(0.35-0.15)mol=0.2mol,m(Al)= 0.2mol ×27g/mol=5.4g;(2)
n(Al)=n[Al(OH)3]=n(OH-)=n(NaOH)=(250-200)mL×10-3×c(NaOH)= 0.2mol,c(NaOH)= 4.0 mol/L;(3)在200mL时,沉淀是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溶质为硫酸钠,此时V(NaOH)=200mL,
n(NaOH)=0.2L×4.0 mol/L=0.8mol,则n(H2SO4)=n(SO42-)= n(Na+)/2= n(NaOH)/2=0.4mol,c(H2SO4)= 0.4mol/0.5L=0.8 mol/L。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图象信息,特别是200—250mL段发生的反应:Al(OH)3+OH-=AlO2-
+2H2O;守恒法是技巧,如解析中提到的铝元素守恒,定组成比例守恒(如硫酸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