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风成就好人生(正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家界市家长学校三年级面授课--
传承好家风成就好人生
张家界市家庭教育讲师团吴愈才
一、开讲部分:
(一)导语--
各位家长:大家好!很高兴能与一起大家探讨家庭教育这个话题。
开讲之前,我想先请大家一起分享一篇博文。
(二)博文分享—
这篇博文的题目是《老师不能把你怎样,但外面的世界可以》:
这是一个真实的事情:两名高中男生围殴老师,还对着镜头嘶吼:“我是学生,你们能把我怎样?”这就是被《未成年人保护法》喂得无知无畏的初生牛犊!
对此,我想说:孩子,老师是不能把你怎样,但外面的世界可以的!
我有一个学生,喜欢钻研奥数,但走路慢慢吞吞总爱迟到,同学给他起了个雅号叫“奥特慢”。
后来他被父母送到英国念高中。
有一次回国,他给我们讲了个经历,却对自己感触很深。
原来他假期去一家华人开的中餐厅打工,结果第一天上班就迟到了五分钟,于是被解雇了。
他没有想到,第一次因为迟到所受到的严厉惩罚,竟是丢了饭碗。
而最令他醍醐灌
顶的,是那个华人老板的最后忠告:“小伙子,如果我不解雇你,你就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残酷!”
由此,我要说:在中国式教育的娇宠之下,让学生罚站犹如走钢丝,迟到自然可以逍遥法外。
但多年以后,因一种积习所引发的重创,那该是多么痛的领悟啊!
有个新闻:一名中国留学生为了和女友约会,未经同意,私自闯入女友的寄宿家庭,被警察以“私闯民宅”的罪名逮捕了。
这个热恋中的大孩子怎么都没有想到,一次浪漫的约会竟会约来荷枪实弹的警察。
校园里的温和与包容,让我们的孩子们已经习惯了肆无忌惮地侵犯别人的领地,可以把同桌的课本藏起来,可以在别人的背后画乌龟。
但外面世界的秩序和文化却各不相同,所以,这次你不是被警告了,你被捕了!
记得多年前,当班主任,处理过一起校园单车失窃案,案情很快就水落石出,主演就是班上的一个熊孩子。
单车物归原主后我将他和他的家长叫来,准备好好聊聊,他的父亲却说:“我们家不差钱,孩子就是一时贪玩,说多了会伤害他的自尊。
”
也许,这位天真的爸爸认为,有钱即不算窃,贪玩就不犯法。
如果有一天,当比尔盖茨突发奇想去难民营行窃,那就只能当做过家家吗?
其实,在这里我只是想叮嘱一句——孩子,长大之后没有儿戏,校园之外没有温室!请记住,外面的世界不会轻易
原谅你!
是的,亲爱的孩子,老师是不能把你怎样,但外面的世界可以。
家长,你可以原谅孩子,但外面的世界不会轻易原谅。
孩子的成长没有儿戏。
我们总希望孩子学习高精尖的东西,但我们可能不知道,在这些希望的背后损失的常常是家教和门风,是做人的常识与底线。
有一次聚餐,朋友带着孩子,孩子爬上桌,像飞轮一样转动菜盘,什么好吃就往自己嘴里抢,大人根本没办法伸筷子。
我问朋友,你怎么不管管孩子?他说,现代教育要解放天性,不能拿老一套束缚孩子。
朋友的回答似乎很有道理,但他有没有想过,一个孩子最后是要成为公民的,是要进入社会的,如果漠视别人的存在,当别人的权利受到伤害的时候,他的天性能保证他一生的幸福吗?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被自己的爹妈管教,那他被社会修理的时候会付出怎样的代价?
(三)问题思考
读了这篇博文,我想问在座的各位家长,你有些什么要说的吗?
结语:读了这篇博文,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思考:好家风能教我们做人的涵养。
好家风一代一代的传承,能让我们在这个迅疾变化的时代里,找到内心不变的温暖,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的人生价值和秩序。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和家长的责任是配合学校并超越学校,为孩子不断实现自己的人生超越提供机会、创造机会。
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就是在为孩子提供或者说是创造超越的最好机会!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交流的主题是—传承好家风成就好人生。
分五个观点展开。
二、主体部分
(一)家风是什么
央视曾开辟过专栏引导国人讨论:当问及“家风是什么”,很多的人不知所以。
其实人皆有家,有家就有家风。
什么是家风?简单地讲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
从教育学的角度讲,家风是一种无形的潜在的力量,是最基本、最靠谱的家庭教育。
在一个家庭中,孩子的一举一动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家风正,子孙兴,人才辈出]
[那么,怎样的家风才是好家风呢?]
(二)好家风的内涵
古语云:德积百年元气厚。
好家风应注重修性养德。
以《朱子治家格言》为例,“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倡导家风从“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倡导家风从“善”;“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倡导家风从“孝”;“家门和顺,亦有余欢”,倡导家风从“和”。
[那么,家风究竟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怎样的影响作用?]
(三)好家风的影响作用
好家风,往小里说,可营造父慈子孝、婆媳和睦、子孙出息、人才辈出的幸福家庭乃至家族;往大里说,可影响社会,造福民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正能量。
因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千千万万的家庭家风好,就会促进全社会的风气好;各级领导干部的家风好,就会带动和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保持良好的家风。
所以说,家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社会风气和党风的好坏,而社会风气和党风的好坏在某种意义上又依赖于家风的好坏。
我们的教材,开篇就以我国古今三位名人“家风兴家”的案例,具体阐述了好家风对于培养人才、兴旺家族的重要性。
其“读书明理、防染纨绔气”“家和万事兴”“家风正子孙兴”“人无品格,下笔无方”,等等表述不一的家教观、育儿经,都是好家风。
教材中的这三位名人,左宗棠、李嘉诚、李苦禅,他们或从政或从商或为学,无疑都是成功的,尤其作为父亲,他们在塑造和传承好家风上更是成功的,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后辈所以会名人辈出。
反思当代家庭,为什么会有不少的官员、富豪面临“官二代”“富二代”的种种问题以及“聪明只保得一人,富贵只保得一家”“富贵传家,不过三代”的尴尬结局?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形成好的家风,家庭教育不到位。
本地择媳嫁女有“看人家”的习俗,有“选根盘”的说法,其意思就是一个,实地考察对方的家庭家风。
大家在骨
子内都或多或少的相信“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的说道。
大家再静下心来想一想,当一个孩子缺乏教养,在外惹是生非,遭人憎恶时,别人常常会怎样指责他?我想无外乎是“娘老子没教好”,更甚者是“有娘养,无娘教”,绝对不会说他是“老师没教好”“学校没教好”“亲戚没教好”吧。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家风对子女的教育影响作用是很大的,家风不好家中就会出恶人、出歹人,家风不好就是家门不幸。
[好家风对孩子的影响如此之大,那么,我们该怎样培养好家风呢?]
(四)怎样培养好家风
怎样培养好家风?我的理解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家庭成员要和谐友爱。
家庭成员之间长幼有序、长惠幼顺、相互尊重、相互体贴,是好家风的具体体现,同时这也是教育孩子的先决条件。
家长的关怀,家庭成员彼此间的爱护,民主平等的关系,文明礼貌的风气,奋发向上的精神,对孩子健康成长都是积极的动力因素。
就如孔融让梨这个故事一样,孩子懂得了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才会形成一个大气的性格,会懂得理解别人,包容别人,这无论是对家庭的每一个成员或是对周围的朋友邻居都是无形的财富(展开:诺比尔将获得者的“幼儿园收获最大”之说;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俞敏洪的成功之道)。
所以,为了孩子的进步,为了孩子的不断超越,我们每个家庭都要少一些争吵,多一些尊重和理解!父母要做好榜样,尤其是我们做父亲的更要率先垂范。
大家说,男人的“男”怎么写?上“田”下“力”吧。
由此意会,男人干的就是力气活儿。
我们是男人,一双肩膀一边扛起的是事业,一边扛起的是家庭,所以我们要牢记“屋檐水滴现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些古训,时刻做担待、包容、负责任的的好榜样;我们是母亲,就要勤俭持家,做温良、贤惠,敬老爱幼的榜样,千万不能手提一柄锣,人前人后说婆婆,让“奶奶的岩钵留给你用”的悲剧在我们身上发生。
第二、“笃学修行,不坠门风”,好家庭要有浓厚的读书学习氛围。
家庭不只是休息的场所,更应该是学习、进步的主要场所之一。
一个家风好的家庭应该时时充满读书学习的浓厚氛围。
古语云:书经三代雅人多。
腹有诗书气自华。
父母要带头读书学习,营造浓厚的终身学习氛围,让孩子从小就融入一种爱学习、求上进的家庭氛围中,萌发一种自发学习、自觉进步的需要,直至形成一种千金难买的学习、上进的自觉行动。
为了孩子能安心读书,静心学习,有条件的家庭,要尽量为孩子安排单独学习、休息的房间,并尽量把房间布置得有书香气。
要尽量避免电视声、会客声干扰孩子。
住房条件不太好的家庭,要尽可能在孩子学习时做到不看电视、不会
客。
故事分享:文盲奶奶每天拿着书等孙子下学回家。
总结:在这样的奶奶影响下长大的孩子能不上进吗?!
古语云: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
为了培养孩子们养成好的读书习惯,我们学校每学期都组织了很多不同形式的读书征文活动,我真诚地希望各位家长要积极配合,并乐意参与其中。
此前有些家长听到孩子要买书就烦,老是抱怨,又要买书哪里那么多钱。
对此我就想不明白了,试问我们男性家长,你一天一包烟,或是几天一餐酒,花的不是钱?再问爱玩牌的家长,你坐在牌桌上,一把出去的是多少钱?你花钱吃喝玩乐和孩子花钱买书,孰轻孰重?俗话说舍得父母的钱学得儿女的乖,所以孩子读书我们要舍得花钱。
有的家长可能又要说了,只看到他买没看到他读。
这我又要说你了,孩子小自制力差,买了书来他不读,你为什么不检查不督促?退一步讲就算他没读,你了解过是什么原因没读的吗?总之,我要说,在一个家庭中书多总比跑胡、麻将这些赌具多要好,为孩子买书总比为孩子买零食要好,更比你吃喝玩乐有意义!
[古人言“尽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在我国悠久的家风传统中,“勤俭”堪称古今第一家风。
所以--]
第三、好家庭要倡导勤俭持家、艰苦奋斗之风。
首先,我们在物质生活方面要避免奢华。
古人云,要想小儿安三分
饥和寒。
奢华的物质生活,一会影响孩子身体的健康成长,二会扭曲孩子们的心理。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
“穷养儿,富养女”的做法是绝对不符合当代社会发展要求的。
今天的孩子难教,是今天的很多父母没有想到的。
所谓的初中阶段的叛逆期也是近些年才出现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要我讲,所有这些都是因为家长们对孩子一味的娇惯、娇宠酿成的,是我们家长自己做的孽。
我们这代人小的时候,根本没听说这叛逆那叛逆,更少有什么学生跳楼、自杀。
为什么?因为那个时候,在家庭家长是勤劳的楷模,在学校老师们是实心实意为学生服务,孩子们接受的都是正能量;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整个社会条件都不怎么好,孩子们想在学校吃餐饭,都是由老师带着,自己上山砍柴火。
再看当下,我们的孩子上学不用背书包(家长充当了书童),回到家内连饭都只差喂了(其实,孩子上学背书包就好比到了年纪要成家,父母年纪大了儿女要赡养一样,那是他应尽的责任,所以学校要求家长接送孩子不进校园,不帮着孩子背书包,大家要配合,书包重了要孩子自己学会清理,有的可以放在教室内,有的可以放在家内,上下学只带要紧用的,否则以后上高中、上大学那就要用卡车驮了;再有的家长抱怨孩子回到家内不吃饭,吃餐饭像赶碾的,这是为什么?家长平时惯的,是你自己造的孽)。
试想,这样惯着长大的孩子今后会出息吗?要我讲,他们绝对经不起社会的折腾,走入社会后能力肯定不会太强,
人缘关系也不会太好,如果一个人连自身最起码的生活起居都照顾不好,那他还有能力帮助别人吗?你既然不能帮别人,别人凭啥会帮你。
因此可以说,这样宠着惯着长大的孩子会让做父母的一辈子不得安心。
案例分享:我生养的是个女孩子,一年级……上中学…….下雨天…….大一冰冻…….自主选择职业岗位。
强调:所以,我要请在座的家长朋友们牢牢记住一句话:你对孩子千好万好,不如传承一个好家风好;留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帮助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
在此,我还要告诫我们的家长:第一、我们不能凡事都由着孩子的性子来,当孩子使性子耍脾气的时候,对其适度的惩戒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
对孩子不正当的要求,我们该拒绝的要坚决拒绝。
比如零食玩具不能孩子一要你就满足他,有家长说,他要哎。
那我问,凡孩子要的你都能满足吗?(孙子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勒死奶奶的案例;中学生拿着菜刀比父亲多给零花钱)。
第二、我们的教育要与学校老师的严格要求要一致,尤其在道德教育、如何做人上,切忌出现“5+2=0”(案例:家长带孩闯红灯)。
[那么,我们家长尤其是父母该怎样做呢?]
(五)家长怎么做
1.管控好情绪,做有修养的好家长
“冲动是魔鬼”。
现实生活中,因父母情绪管理失控而家
破人亡的悲剧可以说是举不胜举。
这一点务必引起我们尤其是年轻的父母们的高度重视,大家血气方刚,一定要学会克制,管控好自己的情绪,不断提高自己的堪忍能力。
心理学告诉我们,孩子的问题主要是情绪问题,学习不好大多是因为受负面情绪困扰,很少是因为智力问题。
家长内心的焦虑与浮躁,比孩子有学习问题更可怕。
“心烦意乱”“宁静致远”“静能安神”“静能生慧”,这些成语告诉我们,孩子只有内心平静,才有可能吸收、沉淀、理性思考,才能有远见、卓识,才会发现、创造,才能真正的优秀!
生活在在一个安静愉悦的家庭中,孩子是心安的、是快乐的,你们的亲子关系才是平等和谐的。
而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品质的培养,意志的磨练,与人交往模式的建立,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
亲子关系好,孩子才会和家长有良好的沟通,与孩子沟通顺畅,家长才能够很好地掌握孩子的动态,随时掌握孩子的不良行为、思想变化以及孩子的安全问题。
如果我们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对孩子大吼大叫,甚至动以武力,孩子对你有的只会是是畏惧、害怕,大家想一想:你会对一个令你望而却步的长者或领导无话不谈吗?由此推理一个十分惧怕你的孩子能和你无话不说吗?
因此可以说,亲子关系糟糕的的家庭,其教育差不多都是以失败告终的,孩子的心理是不阳光的(土家语:心理不亮索)。
这尤其对我们预防校园欺凌,保障孩子生命健康安
全是极其不利的。
我们的教材中专门讲了怎样“预防和面对校园欺凌”(第二章第7个专题,60页),大家课后一定要读一读,看一看。
此前,很多媒体也多次披露过校园欺凌、校园敲诈的案例。
在这些案例中遭毒打、受欺凌的孩子,大多家庭亲子关系不好,孩子内向、胆怯,有事不敢甚至不愿向家人说,结果发展到身心长期受到严重虐待,都不敢向老师和家人求救。
所以我们说,情绪失控是教育者和为人父母者之大忌。
总结个人几十年的教育实践和调查研究所得,我发现,人的情绪失控,首先是一个人修养差的一种表现,古言“有理不在声高”。
大家仔细回想一下,公众场合叫骂吵闹的,有几个是彬彬有礼、满腹经纶的学者、专家?一般都是些肚子内墨水不多的青皮后生仔。
前面我们讲了看人看根盘。
大家想,有着这样根盘的孩子今后会是个什么样,孩子就是他的翻版。
其次,人的情绪失控,一般都是虚荣心和所谓的面子惹的祸。
孩子表现好,考试拿了双百,他高兴得不得了;孩子做错了事,考试差了,就是丢了他的面子,于是轻则一顿骂,重则一顿揍。
大家想:这是一个称职的父母应该做的吗?我们要知道,孩子虽然小,但他是一个活生生的懂感情,有思想的人,不是为自己争面子的一件工具。
孩子好与不好都是你的,这是无法改变的绝对事实,我们绝不能因为那些不值一钱的“面子”,让自己的不良情绪影响伤及到我们可爱的孩子们。
案例分享:自家孩子中考失利的情形(想死的心都有)。
2.学习教育新理念,做懂教育的好家长
这就是说,作为家长,我们要学的不是奥数题的解法,也不是英语单词的发音,而是学习用现代教育理念教会孩子做人、学习的方法。
在座的都是三年级孩子的家长。
大家说,比较其他年级,三年级的孩子在身心发展、意志品质、兴趣爱好等等诸方面,是否有不同呢?答案是肯定的。
三年级是低年级向高年级转变的过渡时期,与小学一二年级相比,他们在心理、学习、交往三个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因为时间的关系,今天这里,我们只谈心理和学习两个方面的差异。
(1)心理方面
①个性差别大。
◆表现积极(受好的家风影响,亲子关系好)的:大多能从别人的评价中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
◆表现消极(受不良环境、情绪影响,亲子关系差)的: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因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会对自己评价过低,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自卑、自闭,得过且过,甚至破罐破摔。
②小大人意识增强,但自控力还不是很强
从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少年期,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
在学校内,老师的话不再是圣旨。
◆案例呈现:一位三年级孩子受了冤屈,挨了老师的批评,向同学表示,坚决不做他布置的作业,哪怕关学到天黑。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淘气、讨厌是家常便饭。
谚语“七岁八岁狗也嫌”讲的就是这个。
对此,家长必须正视它,接受它,正确引导,逐步改变。
(2)学习方面
从三年级开始,学习需要拿出真本事。
常听有些家长说:我孩子一二年级一直考99、100分,怎么到了三年级就只有90来分、八十几分了?
现实就是这样的。
比较一二年级,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会出现很大波动,明显的呈现出两极分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因为一、二年级的时候,有的孩子比较聪明,不太认真学习也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
进入三年级以后,学习的内容增多了(考试科目增加了3门),学习的难度增大了(阅读、作文、应用题),加上其心理的波动变化,孩子要保持高分,就必须花费更多的力气,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稍有马虎,成绩很容易大幅下滑。
二是进入三年级,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所增强,但存在个体差异。
表现好的孩子自我约束力和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强,加上会安排,方法得当,学习起来会显得轻松自如,事半功倍,而且长期学有余力。
而还有一部分学生,自觉性和主动性不能持久保持,教师和家长的管理稍有松弛,就会无法自制,尤其有些自制能力相对脆弱的学生,还会沉迷于电脑游戏、动画,武打电视、光盘,无拘无束的玩耍中不能自拔,把学业抛至脑后,从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
对此,作为家长,我们的责任就是要适度约束孩子,帮助孩子排除干扰,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兴趣、习惯,明确学习的目标,使他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以巩固。
如果三年级阶段孩子能保持良好成绩,小学阶段以后几年的学习会变得更加顺利。
相反,如果三年级成绩滑下去太多,基础久肯定不会扎实,以后的学习也会越来越困难。
[过渡语:谈到这里,有的家长会说,我的孩子已经落伍了,后面的学习怎么办?
好办。
这就是今天我要谈的关于“家长怎么做”的第三个小观点---]
3.学习教育好方法,做会教育的好家长
我国古代宋人《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详吧。
大家仔细想一想,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是否有类似于这样的做法呢?其实,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生长成长,其道理是相通的,都要讲求方法,遵循规律。
相对三年级孩
子来说,无论他学业暂时落伍,还是淘气惹事不听话,我们都要讲求方法,科学施教。
有哪些好方法值得学呢?
(1)多赏识
案例分享:周弘教聋哑女儿成才的事例。
周老师是一位普通的父亲,他运用赏识教育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留美博士生和首届海内外《中国妇女》十大时代人物。
周老师感言:上天虽然赐给了我一位有缺陷的女儿,但也因此成就了我的事业(上天是公正的:关上一扇门,自然会开启一扇窗)。
周老师现为国际赏识教育学会终身荣誉会长、中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终身荣誉所长、全球热爱生命奖得主,被授予“赏识老爸”称号。
主要著作:《赏识你的孩子》、《生命如水,哪一段不美》、《孩子别怕》、《爱孩子更要懂孩子》、《换种方式做父母》、《教你如何做父母》等。
经典名言:教育子女贵在及时转变态度,态度改变,奇迹就会出现。
前面我们讲到了孩子的成绩暂时落伍了怎么办。
一句话,靠孩子自身努力,家长正确引导,及时施以援手和帮助。
在行政圈不是流传着这么一句笑话吗: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俩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这在行政圈内是一句笑话,但对我们教育孩子来说可能是一句确确实实的真理。
别怕夸孩子他会骄傲,如果他没达到第一怎么会骄傲呢,他只会不断进步。
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多用大拇指,千万别用食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