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信息2019年第32卷6月Medical Information.Jun 2019Vol.32收稿日期:2019-05
全血C 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林原,何玉霞
(南充市中心医院,四川南充637000)
摘要:目的:讨论研究联合全血C 反应蛋白及血常规用于检测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意义与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儿科细
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应用血常规进行检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全血C 反应蛋白共同检测。
对两组患儿检测结果及诊断准确率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联合血常规及C 反应蛋白共同检测疾病检出率94.0%显著高于对照组单独应用血常规检78.0%且白细胞计数与全血C 反应蛋白浓度呈正相关(p<0.05)。
结论: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联合全血C 反应蛋白及血常规检测可显著提高疾病检出率与准确率,有助于为临床诊断鉴别及并及后续指导治疗提供科学、准确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全血C 反应蛋白;血常规;联合检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细菌感染性疾病主要是以细菌为主要致病菌侵入人体产生的感染病症,儿童多由于清洁意识薄弱及自身免疫能力较差而成为细菌感染的主要人群。
既往临床多通过血常规检测作为检测疾病的诊断标准,但该方式易受温度及湿度影响,对诊断准确性造成影响,因此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受到一
定限制。
研究指出[1]
,儿童发生疾病时,其体内全血C 反应蛋白指标将显著增加,可通过检测全血C 反应蛋白相关指标联合血常规共同检测确保诊断的准确性[2]。
本文为探讨全血C 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用于检测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与意义,特选取100例本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儿科100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包括男54例,女46例;年龄1-11岁,平均(6.3ʃ5.2)岁。
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50例。
观察组中包括男26例,女24例;年龄1-11岁,平
均(6.3ʃ5.2)岁。
对照组中包括男28例,女22例;年龄2-10岁,平均(6.2ʃ5.1)岁。
所有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未见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检测方法
对照组患儿禁食8小时后于清晨抽取2ml 静脉血,之后将标本放置于含有EDTA-K2成分的抗凝管中混合均匀,之后放于低温环境进行冷藏。
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的同时对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及分型进行记录[3]。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全血C 反应蛋白:使用全血特定蛋白分析仪,使用相应配套试剂盒对C 反应蛋白指标进行检测并详细记录实验数据,合理划分等级。
1.3疗效分析
对两组患儿检测结果及诊断准确率情况进行分析。
检验结果依据规范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血常规及全血C 反应蛋白指标进行判断,即C 反应蛋白水平<10mg/L ,白细胞计数(4-10)ˑ109/L 作为正常值。
Sysmex XT-2000i
检验法阳性阴性
阳性506阴性30154
合计80
160
人工镜检检验法染色液进行染色处理,由经验丰富检验人员使用显微镜进行分类计数有核细胞100个到200个,对细胞形态进行观察记录,而后将血细胞分析仪Sysmex XT-2000i 和人工镜镜检结果进行对比[3]。
1.3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
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80例异型淋巴细胞报警标本中,经人工镜检发现异型淋巴细胞50例,无异常报警标本160例血常规标本中发现6例存在异型淋巴细胞,其余154例为发现异型淋巴细胞。
表1血细胞分析仪Sysmex XT-2000i 和人工镜检对异型淋巴细
胞检查机构对比3讨论
异型淋巴细胞按照形态学可分为幼稚细胞型、单核细胞型及浆细胞型三种,因异型淋巴细胞形态具有多态性所以血细胞分析仪Sysmex XT-2000i 进行测定分类时会受到影响,截止到目前,临床上仍无法将常规的人工镜检方法对复杂性血细胞形态鉴别能力所取代[4]。
大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血细胞分析仪Sysmex XT-2000i 对异常形态血细胞检测有一定局限性存在,对异型淋巴细胞检验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方面均较低[5]。
我院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比血细胞分析仪Sysmex XT-2000i 和人工镜检结果,80例异型淋巴细胞报警标本中,经人工镜检发现异型淋巴细胞50例,无异常报警标本160例血常规标
本中发现6例存在异型淋巴细胞,其余154例为发现异型淋巴细胞。
这就说明血细胞分析仪Sysmex XT-2000i 在异型淋巴细胞报警提示并没有筛过作用。
分析其原因认为可能因为仪器的设计缺陷和细胞复杂多样性有一定关系。
根据血细胞分析仪Sysmex XT-2000i 的操作手册,不出现分析错误情况之下,该仪器系统可以依据综合检验数据,散点图和颗粒大小等方面信息对异型淋巴细胞阳性和阴性标本进行判断。
因异型淋巴细胞因其结构复杂原因,对血细胞分析仪Sysmex XT-2000i 的正确识别会产生影响,因此仪器所用的血细胞计数方法往往不能对异型淋巴细胞进行准确识别,所以负责检验的工作人员不能值单纯依靠仪器对异型淋巴细胞存在情况进行判断[6]。
综上所述,血细胞分析仪Sysmex XT-2000i 对异型淋巴细胞报警提示上要结合人工镜检进行检查,避免漏检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霍小琴.Sysmex XE-5000血细胞分析仪对异型淋巴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报警提示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7,24(10):11-15.
[2]莫筠,何志浩,方池送,等.Sysmex XT-2000i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不同类型胸腔积液中白细胞和红细胞检测的应用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5):600-602.
[3]曹小春.综合评价Sysmex XT-2000i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五项主要指标性能[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12):2019-2023.[4]张玲,姚爱荣.Sysmex XT-2000i 血细胞分析仪性能验证[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4(1):14-16.
[5]孔莉,王建平,童兰庭,等.不同型号Sysmex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红细胞计数及相关参数的比较[J].医疗卫生装备,2017,38(5):95-98.
[6]宋晓旭,许顺姬.两种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异常报警信息可信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2(1):120-122.
诊疗技术
223
医学信息2019年第32卷6月Medical Information.Jun 2019Vol.32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超声及CT 诊断效果
黄金龙,邓志勤,饶知雯
(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西抚州3318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超声及CT 诊断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
癌患者52例进行研究,对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作为超声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CT 影像学检查,作为超声CT 组,对比两组诊断效果。
结果:超声CT 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超声组(P<0.05)。
结论: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临床中运用超声及CT 诊断检查,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显著提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超声;CT 近些年,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占比比较高,主要源于患者身体缺乏碘元素导致的,患者身体中长期缺乏部分甲状腺物质,最终引起甲状腺肿大现象。
在临床治疗中,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疾病对患者的影响尤为严重,如果对患者的病情不能及时治疗,将导致患者甲状腺出现不同程度的大小结节,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
而甲状腺诊断是临床治疗的主要环节,为了全面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我院临床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及CT 诊断患者甲状腺结节症状,并根据诊断结果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2]。
基于此,我院就超声及CT 诊断效果进行对比研究,以下是我院具体的分析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在2018年1月~9月我院收治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中随机选取52例参与本次研究,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男性患者为16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22-76岁,平均(46.5ʃ4.4)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7.2ʃ1.3)年;观察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23-79岁,平均(48.8ʃ3.6)岁,病程2-14年,平均病程
(7.4ʃ1.6)年。
上述患者均符合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
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上述患者均排除了资料不全者、患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精神障碍疾病患者。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姿势,并大力后仰,将颈部全部暴露,便于彩超检查。
器材主要选择美国GE 公司制造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以宽频探头为主,将探测的频率设置为5-12MHz 。
检查时以横截面、纵截面扫描,将患者颈部的扫描图像展现,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甲状腺体和结节的位置、形状大小等进行判断患者的病症,然后制定合理的治疗措施。
CT 检查:检查器材选择GE 公司生产的16层螺旋CT 进行扫描,将扫描范围控制在患者声带水平至颈根部,如果患者的甲状腺肿瘤体积比较大,则需要将扫描的范围再次扩大,直至胸廓入口。
水平扫描结束后,医护人员需对患者肘静脉注射60ml 的比碘海醇,25s 后进行动脉期扫描。
65s 后再实施静脉期扫描,将扫描的病灶大小、形态、淋巴结肿大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1.3观察指标
收稿日期:2019-05诊疗技术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数据计算采用SPSS19.0软件,并以“X2”、“t ”对检验结果进行表法,“%”表示为计数资料、“XʃS ”表示为计量资料。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诊断准确情况比较
观察组联合血常规及C 反应蛋白共同检测疾病检出率94.0%显著高于对照组单独应用血常规检车78.0%(p<0.05),见表1。
表1患儿诊断准确情况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白细胞计数与全血C 反应蛋白浓度相关性比较
患儿白细胞计数与全血C 反应蛋白浓度呈正相关(p<0.05),见表2。
表2白细胞计数与全血C 反应蛋白浓度相关性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在儿科发病率较高[4]。
相关研究指出,发病后患儿体内血清会出现一类特殊的蛋白成分,通过与肺炎链球菌发生反应后产生C 反应蛋白。
血常规作为临床检验的基础工作可通过检验结果了解患儿身体的基本情况、白细胞数量及白细胞分布情况等,在这一基础上判断患儿炎症发
生程度并预测病情走向,以此制定治疗计划并联合相应的护
理干预手段;但单纯应用该方式进行检测具有一定局限性,无法对潜在疾病进行有效的检测。
CRP 作为非特异性急性感染时出现的反应蛋白,可反应机体细胞损伤程度及患者所受细菌或病毒感染的程度;在机体正常状态时水平较低;当与机体炎症因子发生反应后可在较短时间内上升25-500倍,当组织发生损伤后24-48小时将达到巅峰期,相对于WBC ,其升高时间更早,可在疾病早期即为临床提供明确的指导依据,诊断价值明显。
同时,全血C 反应蛋白检验过程中不受患儿血流动力学、血压、心率及呼吸等因素影响,具有检验迅速、灵敏的特点,能够为临床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提供有力、
客观的参考依据[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联合血常规与C 反应蛋白检测组患者疾病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C 反应蛋白的浓度与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检测具有显著优越性。
综上所述,联合全血C 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进行检测可获得更高且更为准确的诊断结果,在判断疾病发展程度及指导治疗,评估预后均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邹甜甜,等.全血C 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9,(11):1555
[2]徐慕艳.全血C 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9(07):59-60
[3]王英芳.血常规和全血C 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9(07):57-58[4]左晓平.白细胞与全血C 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儿科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研究[J].药品评价,2019,(02):57-59
[5]徐琳娜.全血C 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1):118-119
组别(n=50)观察组对照组呼吸道感染1210
泌尿系
统感染108
肺炎109
总检出率47(94.0)39(78.0)
颅内感染96
其他66比较项目白细胞计数(ˑ109)C 反应蛋白浓度(mg/L )
轻度(n=22)11.60ʃ3.0124.12ʃ3.14中度(n=18)17.22ʃ4.2434.18ʃ9.01重度(n=10)
22.89ʃ6.1855.67ʃ13.54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