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文学概述与歌德的《双面打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八世纪文学概述
主要内容:一、启蒙运动二、启蒙运动出现的社会历史原因三、启蒙文学概述
一、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提法首先在法国出现。
启蒙运动是一场由知识分子掀起的思想、文化运动。
启蒙运动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在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和人民起义的影响下兴起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进行的第二次反教会、反封建的激烈斗争。
二、启蒙运动出现的社会历史原因
1、封建专制制度出现的深刻危机是爆发启蒙运动的首要原因。
2、17世纪后半叶欧洲科学革命取得的一系列伟大成就对启蒙运动的出现和内容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3、渊源于英法两国的先进思想为启蒙运动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三、启蒙文学
1、启蒙文学的特点:①强烈的政治性和革命性;②主人公是资产阶级和平民;
③鲜明的哲理性和政论性;④采用多种文体;
⑤采用多种艺术手法。
2、启蒙文学在各个国家的发展:
①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笛福斯威夫特菲尔丁理查生
②法国:启蒙文学: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
③德国:狂飚突进运动古典文学时期、歌德、席勒
④意大利:哥尔多尼---意大利的“莫里哀”
⑤俄国:杰尔查文
歌德与《浮士德》单独成章讲课
一、歌德创作分期:
1、狂飙突进时期(1770-1775)诗歌:《五月之歌》、《欢会与离别》、《普罗米修斯》
历史剧:《葛兹·冯·伯利欣根》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2、魏玛从政时期(1775-1794)《哀格蒙特》、《托夸多·塔索》、《在陶里斯的伊菲格尼亚》
3、与席勒合作时期(11805)教育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年代》田园诗歌:《赫尔曼与窦绿苔》
4、晚年时期(1805-1832)《亲和力》、《西东合集》、《威廉·迈斯特的漫游年代》
《诗与真》《意大利游记》、《浮士德》
恩格斯评价歌德:“歌德在自己的作品中,对当时的德国社会的态度是带有两重性的。
有时他对它是敌视的……有时又相反;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鄙视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
二、《浮士德》的内容(上下两部,共12111行。
)
1、《浮士德》的题材来源:德国民间传说《浮士德博士的故事》(1587)
马洛莱辛克林格尔
2、《浮士德》的基本内容:两场赌赛和五个阶段的悲剧。
第一场赌赛:全剧纲领。
天帝和魔鬼靡菲斯特的赌赛。
第一阶段悲剧:知识悲剧(浮士德的痛苦);
第二场赌赛:魔鬼靡菲斯特和浮士德的赌赛;
第二阶段悲剧:爱情悲剧(浮士德和玛甘泪);
第三阶段悲剧:政治悲剧(浮士德从政失败);
第四阶段悲剧:美的悲剧(浮士德和海伦);
第五阶段悲剧:事业悲剧(浮士德顿悟人生真缔)。
“每天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得到生活和自由的享受;每天争取自由和生存的人,才有享受这二者的权利。
”---歌德“女性长存之德,引导我们上升”---------《浮士德》
三、《浮士德》的思想价值
1、作品通过浮士德这一象征性形象,①概括了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300多年来,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思想探索的全过程;②否定了脱离实际的知识追求,低级庸俗的官能享乐,狭隘自私的爱情生活,追求古典美的艺术幻想,和为封建王朝服务的政治企图;③肯定了以集体劳动、改造自然、创造幸福生活的美好理想;强调了不断追求、勇于实践的积极意义。
被称作是一部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精神发展史的艺术总结。
2、这部作品还表现了歌德所理解的独特的世界万物发展过程以及矛盾运动形式。
(至善)上帝浮士德一生的发展(至恶)魔鬼
3、作品通过浮士德五个阶段的悲剧展示了歌德对人类精神发展规律及人的本质的哲学式
理解。
知识悲剧——爱情悲剧——政治悲剧——艺术悲剧——事业悲剧
四、人物形象分析
1、浮士德:这是一个象征性形象。
(1)歌德的象征; (2)德国知识分子的象征;
(3)西方资产阶级的象征;(4)整个人类精神的象征。
通过浮士德形象,作家为我们提出和回答了一个深刻的哲理问题:人生的终极意义究竟何在?——就在追求和实践的过程之中!
2、魔鬼靡菲斯特:如果说,浮士德是个肯定性精神的象征,那么,靡菲斯特就是个否定性精神的象征。
(1)他是中世纪的恶魔形象,是丑恶的化身。
(“我是永在否定的精灵!一切事物只要它生成,理所当然就都要毁灭,所以还不如无所发生。
你们管这叫破坏、罪行,简单扼要说就叫做恶,这就是我本质的属性。
”)
(2)他又不是纯粹否定的形象,他也有积极作用的一面。
反映了歌德辨证发展的哲学思想。
“力的一部分,常想使坏,反成就善行。
”
五、《浮士德》的美学特征:
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
2、结构宏伟;
3、寓意深刻;
4、象征化的艺术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