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期末考试复习提纲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理论考试
知识点总结
考试题型:
选择题单选 /多选10 个20分
名词解释 4 个20分
简答 4 个40分
论述 1 个20分(展开论述,条钢解释)
1.过境贸易:指从甲国经过丙国国境向乙国运送货物,而货物所有权不属于丙国居民,对丙国来说,作为
过境贸易。

2.转口贸易:指货物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或货物供给国与需求过之间,经由第三国贸易商分别签订进口
合同和出口合同所进行的贸易。

3.总贸易体系:亦称一般贸易体系,是以国境作为统计货物进出口的方法。

据此,所有进入本国国境的货
物一律计入进口贸易;所有离开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计入出口贸易。

4.专门贸易体系:亦称特殊贸易体系,是以关境作为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

凡是通过海关结关进入的货
物均记为进口贸易,凡是通过海关出口的货物均记为出口贸易。

5.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
国家界限而形成的国家之间的分工。

6.对外贸易依存度:或国际贸易依存度,指一国对外贸易额或国际贸易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
的比重。

国际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额进口额出口额
GDP 或者 GNP GDP 或者 GNP
7.比较优势说
1、代表人物:大卫 ?李嘉图
2、产生背景:1815 年,英国政府颁布了《谷物法》,提高粮食和土地的价格 , 限制进口谷物严重损害了新兴产
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
★工人工资被迫上升
★地租上升,导致企业主成本增加
★吃粮开支上升,各阶层对工业品的消费下降
★招致外国以高关税限制英国工业品出口
结果: 1846 年英国废除了《谷物法》,这是19世纪英国自由贸易政策取得的最伟大胜利。

“比较优势说”的主要内容:
在国际分工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利益”,而是“相对利益”。

各国应按“两优取其更优、两劣
取其次劣”的原则进行分工,集中生产出口“相对优势”产品,进口“相对劣势”产品 , 按此原则进行分工与贸易,对各国均有利。

8.里昂惕夫之谜(名词解释):根据赫俄原理,资本密集型国家就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国
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里昂惕夫根据这一原理对美国的经济进行了分析,结果却发现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
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与美国的经济模式不符,因此称此为“里昂惕夫之谜”
9.产业内贸易说:
1、代表人物 :格鲁贝尔、保罗?克鲁格曼,(08诺贝尔得主)
2、相关概念:
产业间贸易:各国不同产业之间的产品交换.
产业内贸易:各国同一产业内的同类产品的交换.
( 按 SITC, 至少前 3 位数相同的产品同时出现在一国的进出口中)
主要内容:
产业内贸易的形成原因是:同类产品的异质性(重要基础);规模经济收益递增(重要成
因);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因素)。

产业内贸易指数(IIT )
是测量一国在同一产业间进行贸易程度的指标.
其中 :X 和 M为某产业(或同类产品)的出口值和进口值.
0≤IIT≤ 1.
IIT =0,表明无产业内贸易
IIT>0,表明有产业内贸易
IIT越大,表明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
10.贸易条件指数:又称贸易比价指数,是指一国在对外贸易中, 出口一单位商品 ( 价格、购买力、要素)所能换回的进口商品( 价格、购买力、要素)数量之间的比率.
我国贸易条件指数变化趋势
整体贸易条件的变化趋势分析(答案来自网络,参考一下吧)
从数据结果看,我国整体贸易条件的变化可以分成两个阶段,1995 年到期间变化幅度比较小,保持平稳态势,因为进出口价格指数几乎保持着同步缓慢下降的趋势。

在之后,由于进、出口价格指数都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后者上升的35%(为 95,为 128)并没有前者攀升了 71%的幅度大(为 98, 168),因此贸易条件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从的 97 滑落至的 76,下降了 22%。

入世前后我国整体贸易条件和绝大部分种类商品的贸易条件是下降的,前者在入世后下降更为明显。

入世后我国整体贸易条件的波动性和大部分分类商品的波动性大于入世前,且入世后的贸易条件出现明显
下降的分类商品,入世后的波动性也比入世前较大。

11.净贸易条件(价格贸易条件):
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公式:N=(Px/Pm)· 100(基期为100)
恶化与好转:见 P136 举例说明以后
12.出口购买力指数:出口购买力指数为出口额指数与进口单位价格指数之比。

计算方法:P ( p x Q x )
P m
(或在净贸易条件的基础上,加入出口数量指数. 公式: I=(Px/Pm) · Qx)
13.重商主义:
代表人物
1、早期重金主义:威廉·斯塔福
2、晚期贸易差额论:托马斯·孟
主要观点:
1.早期 : 绝对禁止贵金属外流 , 国家垄断贸易 , 外国商人来本国贸易必须将销售所得全
部用于购买本国货物 .
2.晚期:主张贸易顺差,反对贸易逆差,通过奖出限入来保持顺差.
共同点 : 认为只有货币金银是财富.
14.自由贸易政策与理论条钢(见课本155 页)
15.保护贸易政策与理论条钢
(一)代表人物:汉密尔顿(美国第一任财长)
弗里德里希 ?李斯特(德)
1841 年李斯特出版《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系统地提出了保护幼稚工业的理论.
(二)主要内容
1.对古典学派自由贸易理论提出批评
.
指出比较成本说不利于德国生产力发展,认为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更重要
认为自贸学说忽视了各国历史和经济的特点.
实施自由贸易是有条件的.
2. 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确立
经济发展阶段决定贸易政策
国家干预贸易有助于经济发展
保护对象与时间
保护对象:刚开始发展就面临强大外国竞争者的幼稚工业.
保护时间 :最多30年.
保护手段:禁止输入和高关税, 但免税或低税鼓励复杂机器进口.
16.战略性贸易政策
国家从战略的高度,用关税、出口补贴等措施,对现有或潜在的战略性部门或产业进行支持和资助,
使其取得竞争优势,提高经济效益和国民福利.
17“利润转移”理论内容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寡头厂商可以凭借垄断力量获取超额利润,因此,一国政府可以通过出口补贴
或进口关税扶持本国的战略性产业,促进本国出口,使外国利润向本国转移,增加本国福利.
18.经济特区(名词解释)
经济特区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在其关境以外划出的一定范围内,建筑或扩展码头、仓库。

厂房等基础设施
和实行免除关税的优惠待遇,吸引外国企业从事贸易与出口加工工业等业务活动的区域。

19.最惠国待遇(最惠国条款,MFN ):
是指缔约国双方相互间现在和将来所给予第三国在贸易上的优惠、豁免和特权同样给与缔约对方。

20.普遍优惠制
含义:是发达国家对进口原产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制成品 , 半制成品和某些初级产品给予降低或取消进口税的一种关税优惠 .
基本原则:
普遍性原则:针对产品
非歧视原则:针对国家
非互惠原则:单向优惠
21.海关税则,又称关税税则,是一国对进出口商品计征关税的规章和对进出口的应税、免税商品加以系统
分类的一览表. 包括:海关课征关税的规章条例及说明,关税税率表(税则号列、货物分类目录、税率)。

22.完税价格:经海关审定用以计征关税的货物价格
23. 进口配额制: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以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的限制.
24.技术性贸易壁垒(TBT ):各国为保证其进出口商品的质量或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健康和环境或防
止欺诈行为而设立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
25.对外直接投资( FDI ):指一个国家的投资者输出生产资本直接在另一国家的厂矿企业进行投资,并由
投资者直接进行该厂矿企业经营和管理。

26.转移价格含义与作用:
含义:跨国公司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在商品与劳务交换中所实行的价格.
作用: (1) 减轻税负 : 公司所得税和从价关税
(2)增强子公司的竞争力 :
扶植幼小子公司
打败竞争对手
提高子公司信誉 , 方便融资
(3)减少或避免风险
外汇管制 : 利润和资金汇回限制
经济 / 政治风险
27.实行限制性商业做法( RBP)
定义:
企业通过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或通过企业之间书面或非书面的协议及其他方式不适当地限制竞争,从
而对国际贸易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造成不利影响的行为.
28.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核心内容 (OIL 模型 )
FDI的条件:
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
所有权优势:所有来自于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优势.
内部化优势:为避免外部市场的不完全性,以公司内部交易取代外部市场交易而形成的优势
区位优势:东道国区位投资环境的优势.
.
29.区域经济一体化:
是指区域内或区域之间的国家和政策实体通过书面文件,逐步实现彼此之间在货物、服务和要素的自
由流动,进行各种要素的合理配置,促进相互间的经济与发展,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进而协调产业、
财政和货币政策,并相应建立超国家的组织机构的过程。

30.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与层次(特点)
1、自由贸易区
相互间取消贸易壁垒,商品实现自由流动,但维持各自的对外贸易政策2、关税同盟
相互间取消贸易壁垒,商品实现自由流动,并且采取共同的对外贸易政策3、共同市场
生产要素实现自由流动,成员国在财政、货币和就业政策方面趋于协调4、经济联盟
建立起共同的货币、财政政策..
.
.
5、完全经济一体化
政治、外交、安全防务政策高度协调,趋于一致.
31.欧盟大事记(记住其中任意五件大事)
★1952 年,法、德、意、比、荷、卢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7年,六国签署《罗马条约》, 1958 年组建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三者合并,统称欧共体 .
★ 1968 年,形成关税同盟 .
★1991年 12 月,签署《马约》,拟成立政治和经济货币联盟 .
★1993年,欧共体改名欧盟,欧洲统一大市场形成.
★1999 年 1 月 1 日,欧元启动
★04 年 10 月欧盟领导人在罗马签署了《欧盟宪法条约》
★07 年 12 月《里斯本条约》——政治一体化的新希望
32.结合图表说明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的效果、启示与含义(可能考论述)
贸易创造是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贸易壁垒所带来的贸易规模的扩大.
贸易转移是建立关税同盟后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贸易代替了原来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贸易,
向的转移 .
从而造成贸易方
S A
P B+t
A
P
Pc t
+
a b c d
P B
e
P C
D A
O Q
3 Q1Q2Q4Q
Q Q +Q Q 是贸易创造效应,Q Q 是贸易转移效应
312412
YOUR SITE HERE
启示:关税同盟比较适合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否则落后国家在短期内容易受到利益分配不均的不利影响。

关税同盟会扩大同盟内贸易,具有一定的排他性。

(图表分析见课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