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赋》古诗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台山赋》古诗赏析
《五台山赋》古诗赏析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台山赋》古诗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清凉之胜境,华北之屋脊。

文殊之道场,华严有授记,大法东来时,光照震旦地。

法兰摄摩腾,初建白马寺。

又游清凉山,灵鹫峰酷似。

汉明帝敕建,大孚灵鹫寺。

显通寺前身,久有佛胜迹,释迦之舍利。

古时五顶峰,酷暑炎热地。

文殊入龙宫,携来清凉石。

顿化清凉界,永无热恼袭。

菩萨常显化,慈悲度群迷。

五台五佛身,分形示玄机。

千手托千钵,善巧极神奇。

本乃古佛来,过去七佛师。

神通广无边,智慧实第一。

驻锡五台山,般若接愚迷。

凡有朝拜客,迎送俱千里。

常作雷震音,青狮为坐骑。

法身遍寰宇,不二合本体。

龙种上德佛,华严三圣一。

显隐自莫测,难揣文殊意。

明空如来藏,离四边八戏。

言语而道断,动念尽禅机。

仰之也弥高,超情离见矣。

五台之胜境,万圣之幽栖。

乃文殊之圆宅,李唐植德之地。

圣山开运,法事依国而立。

高僧云集,修行求法之圣地。

佛刹林立,方圆五百余里。

僧俗仰之,朝拜佛教之胜迹。

梵呗悠扬,皆蕴玄奥之禅机。

群山连绵,尽乃峰峦之雄奇。

岁积坚冰,夏仍飞雪。

曾无炎暑,故称清凉之地。

顶无林木,犹如垒土之台,乃有五台之誉。

实乃祥瑞之区。

山中梵宇林立。

万圣朝宗,高僧于此驻锡。

千贤会聚,妙法既斯兴起。

壮哉!此山也!五峰耸立,紫府让尊,四土天垂。

环基五百余里。

地跨三省四县,左邻恒岳,右接天池。

北陵紫塞,南俯中原。

中台翠岫峰,景幽兮境奇。

北台叶斗峰,云表而峻极。

东台望海峰,钟灵乎秀毓。

西台挂月峰,挂月与天齐。

南台锦绣峰,方外之福地。

元建塔院寺,内藏极珍奇。

铃铎四方闻,听之种菩提。

南禅寺佛殿,唐代筑造起。

保存极完好。

建筑何神奇。

显通无量殿,无梁无卯榫,巧夺天工矣。

五台山者,堪称世间之佛果,修行之宝地。

青庙连黄庙,圆通
与显密。

汉传与藏传,相合为一体。

五台圣境,风光旖旎。

人文自然,圆融为一。

佛教名山,无与伦比。

高僧云集,梵宇林立。

文殊道场,华严授记。

显隐莫测,幻化神奇。

五方化身,智慧第一。

诸佛之师,曼殊师利。

拜谒参访,迎迓千里。

曾经预言,凡圣同居。

汉藏显密,和谐统一。

琳宫宝塔,筑造神奇。

震旦净土,清凉圣地。

文化遗产,佛国无疑。

何其妙哉!文殊师利。

美乎也哉!五台圣地!
此赋作于二零一五年七月二十九日晚。

田智良撰于菩提精舍。

《端午》古诗赏析
1、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赏析:端午节为农历五月初五,五月是仲夏,白昼越来越长,所以说“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时当端午,用盐佐食梅子,饮酒欢乐,木槿茂盛,芦苇发出清香,心情愉快的唐明皇祝愿天下安康长寿,以显示皇恩浩荡。

2、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

赏析:唐代人将五色丝线编织成带,佩在身上,称为“长命缕”或者“续命缕”,所以说“长丝续命人”。

而“九子粽”源于九子蒲(一种蒲草),“粽子”又与“种子”谐音,寓意得子,所以用九子蒲叶包裹粽子,表达多子多孙的美好祝愿。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说的是唐代皇帝会在端午节召请群臣宴饮。

3、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赏析:“竞渡”就是现在赛龙舟活动的前身。

为了衡量竞渡的胜负,唐人创造了“锦标”的'比赛制度,指在龙舟划到终点的时候,以抢夺浮标来判断胜负,抢得头标的人就是比赛的冠军,鼓声擂动,船只齐发,争先恐后,惊吓得水鸟乱飞,只为夺得锦标。

4、竞渡歌(节选)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赏析:这首诗是写“竞渡”的名篇,把竞渡活动写得最为传神,洋洋洒洒几十字,把竞渡的激烈场面、围观的喧嚣氛围描写得淋漓尽致。

5、端午日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赏析:“艾符”指艾草和驱邪符,端午日挂在门上以辟邪。

“蒲酒”即菖蒲酒,饮用以养生,古人有端午节饮菖蒲酒的习俗。

少年逢节日自然欢愉,老了却多感慨,不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只想喝一杯菖蒲酒,闲聊天下太平。

白发日渐增多,石榴花年年应节而开,红锦一般耀人眼目,不禁感叹千年之中,圣贤和蠢人同归黄土,有多少人湮没无闻,又有几人能名垂青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