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复习(含考点分析与练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作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单元概述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美术、音乐和影视艺术的发展及主要成就。
随着科技发展、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巨大变化,世界文学及音乐美术影视艺术空前繁荣。
不同领域的艺术家们用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制造了丰富多彩的宝贵财富,表达了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在文学艺术领域,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产生;19世纪3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兴起;20世纪以来,现代文学逐渐成为西方文学的主流。
20世纪上半期,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繁荣,亚非拉的文学体现了其民族精神。
在美术领域,从19世纪前半期,先后经历了新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手法的演变。
在19世纪60年代起,印象画派出现,近代绘画艺术得到进一步发展。
进入20世纪后,现代主义美术流派出现。
在音乐和影视领域,先后出现了浪漫主义音乐、民族主义音乐和现代主义音乐等流派。
影视艺术出现较晚,但发展迅速。
高考聚焦
考点1 文学的繁荣、美术的辉煌、音乐与影视艺术知识梳理
文学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写作特点主要是由其时代环境决定的。
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欧洲社会动荡不安。
社会各阶层对启蒙思想家所设想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产生了浪漫主义。
而现实主义则是在19世纪3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兴起的。
二、现代主义产生的根源和在不同领域的表现
不同的艺术领域用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反映社会。
同一社会环境决定了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共性特征。
三、浪漫主义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区别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艺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因为光影技术的进步,美术领域产生了印象画派。
而流行音乐的产生和发展也与电子音响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成功体验
一、选择题
普列汉诺夫说过:“相似的社会原因,自然产生相似的精神结果。
”。
作为审美的社会意识形式,文学在作用于社会生活的同时受社会环境变迁的影响。
请回答1——4题。
1.《巴黎圣母院》和《安娜·卡列尼娜》分别是浪漫主义文学与现实
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这两种文学的相同点是()
A.揭露社会问题
B.热衷于塑造正面和赞美英雄人物的正面形象
C.鼓吹暴力革命
D.崇尚理性主义
解析: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都是在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革命或改革相继成功后的欧洲各国社会现象不满的表现。
他们都批判和揭露社会存在的问题,但表现的手法不一样。
答案:A
2.“从19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被另一个问题所取代,即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疑问。
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这种考虑在一些作品中有所反映……”下列作品中能够反映材料中所说的“这种考虑”的是()
A.《唐璜》 B.《巴黎圣母院》 C.《人间喜剧》 D.《第二十二条军规》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这种文学形式属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选项中只有《人间喜剧》属于这种文学形式。
答案:C
3.文学作品从一个侧面可以反映当时的历史。
要研究l9世纪法国的历史,下列哪部文学作品可供参考()A.《人间喜剧》 B.《十日谈》 C.《战争与和平》 D.《国家与革命》
解析:符合“19世纪”“法国”两个限制条件的只有《人间喜剧》。
答案:A
4.下列文学作品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 D.③①②④
解析:从四部作品的风格以及它们的流派出现的早晚即可判断。
四部作品中,出现最早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神曲》,然后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悲惨世界》,再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战争与和平》,最后是二战后出现的荒诞派的代表《等待戈多》。
答案:D
“美术”这一名词始见于欧洲17世纪,也有人认为正式出现于18世纪中叶。
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诉之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
请回答5——7题。
5.下列四幅世界名画中,运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大胆运用各种新材料的是()
《向日葵》《格尔尼卡》《大卫》《麦田上的乌鸦》
A B C D
解析:《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作品。
他采用了多种风格与手法,以半写实的、立体主义的、寓意的和象征的形象,把复杂的法西斯暴行的场面揭露出来。
答案:B
6.有人对近代以来美术流派作这样的概括:“浪漫派绘画重视的是栩栩如生的生命感和动感的表现,画面讲求整体效果而非细部修饰”;“现实主义美术要求正确、完全、忠实地描写当下生活的社会环境”;“印象派绘画捕捉的事物是闪动的光影和色彩”;“立体主义(现代主义)用块面的结构关系来分析物体,表现体面的重叠、交错的美感。
”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③《日出印象》④《格尔尼卡》
A.①一浪漫派②一印象派③一立体主义④一现实主义
B.①一浪漫派②一现实主义③一印象派④一立体主义
C.①一浪漫派②一立体主义③一印象派④一现实主义
D.①一印象派⑦一浪漫派③一立体主义④一现实主义
解析:①一浪漫派;②一现实主义;③一印象派;④一立体主义
答案:B
7.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预言比起来,‘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因此,19世纪上半期,欧洲画坛出现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解析:19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发生和建立,并没有启蒙思想家所描绘的那么美好,这使人们极度失望。
这种失望情绪反映到文学上就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
答案:A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音乐、影视艺术日渐繁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请回答8——10题。
8.18—19世纪之交,欧洲音乐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A.从古典主义音乐向现代主义音乐过渡 B.从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
C.从浪漫主义音乐向现实主义音乐过渡 D.从古典主义音乐向现实主义音乐过渡
解析:古典主义原意为完美、优秀、经典的,大多指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美学原则和风格特征;浪漫主义是19世纪初至中叶在欧洲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乐派。
这一时期的作曲家主张音乐与诗歌、戏剧等艺术相结合,提倡音乐的标题性,强调个人主观情绪的表现,重视从民族民间文化中提取素材。
答案:B
9.美国人格里菲斯被誉为“现代电影之父”,主要因为他()
A.首次公开放映自己拍摄的电影 B.主演了《城市之光》等经典影片
C.结束了无声电影时代 D.改革了电影制作和摄影的技术
解析:题中A项是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B项是卓别林,C项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影像与声音结合技术日趋成熟的时候崛起的,是在格里菲斯之后。
答案:D
10.1911年,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里乔托卡奴杜发表的一篇论著中第一次宣称有种艺术是继建筑、音乐、美术、雕塑、诗歌、舞蹈这六种艺术后的一种新兴艺术,它是把所有这些艺术都加以综合,形成运动中的造型艺术形式。
这里“第七艺术”是指()
A.电视 B.电影 C.歌剧 D.网络游戏
解析:电影被称为“第七艺术”。
答案:B
11.头戴一顶大礼帽,脚蹬一双尖头鞋,鼻子下留着一撮小胡子,紧绷的上衣与肥大的裤子别扭地穿在身上,手里握着一个手杖,鸭子般的出现在银幕上,这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造型。
当时的世界电影应属于A.彩色电影B.有声电影 C.多元化艺术电影 D.默片电影
解析:材料描述的是卓别林的典型形象,卓别林时代电影尚处于默片时代。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
得奖
评语这样写道:“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
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
材料二从19世纪中叶起,在文化领域,人为的、地理上的界限逐渐被淡化,世界
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不断加强。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各个国家、民族
和地区的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交流着。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世界文学发展的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促使两个时期文化交流加速的原因。
(3)面对19世纪中期以来的世界文化交流,有人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等国的文化侵略,应该抵制;也有人认为这是不同文化的碰撞、融合,被侵略国家应当有选择地吸收外来文化,发展本国文化。
你认为哪种说法更合理?请就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本题考查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注意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回答问题。
解第(1)问时要注意泰戈尔亚洲文学家,而材料最后一句说的是: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因此可以得出东西方文化交流这一答案。
解第(2)问时要注意从19世纪中叶和20世纪50年代这两个阶段的社会环境去思考。
解第(3)问时可任选一种说法,关键是要言之有理。
答案:(1)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东方文化得到世界的承认。
(2)19世纪中叶:①工业革命;②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
20世纪50年代后: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②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发展。
(3)第二种说法
看法:资本主义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被侵略国家要辩证地看待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交流中充实和发展自己。
2.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历程中,无数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为人类发明的发展奠立了一座座伟大的文化丰碑。
请完成下表:
贝多芬
爱因斯坦
解析:解答本题时注意各自取得成就的领域。
如李时珍是在药物学领域;贝多芬是在音乐方面;爱因斯坦是在物理学方面;贝克特是在戏剧文学领域。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他们的主要成就并分析其影响即可。
答案:
单元整合
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
文学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产生了不同的文学流派。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4题。
1.法国文学家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和雪莱《西风颂》是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叶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主要反映了( ) A .对人性解放的歌颂 B .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歌颂 C .对社会制度的歌颂 D .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解析: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都是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答案:D
2.20世界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三个文学流派的共同点是( ) ①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②在创作形式上追求完善和谐
③都是一个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反映 ④热衷于塑造和赞扬英雄人物和正面人物形象 A .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④ D .①③
解析: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所以,三种文学流派的共同点只有①③。
答案:D
3.如要了解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状况,可以阅读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是( )
A.《巴黎圣母院》 B.《大卫·科波菲尔》 C.《苹果车》 D.《人间喜剧》
解析:《人间喜剧》展现了法国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堪称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百科全书“。
《巴黎圣母院》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苹果车》和《大卫·科波菲尔》虽然属于现实主义作品,但都是英国的作品。
答案:B。
4.右图分别是西方两种不同文学流派的代表人物,这两种文学的相同点是
()
A.揭露社会问题
B.表现人们的失望、苦闷和迷惘
C.鼓吹暴力革命
D.崇尚理性主义
解析:拜伦是英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托尔斯泰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
不论是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都是对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后的社会现实不满,揭露当时的社会问题。
答案:A
18世纪到20世纪,世界文学发展走向繁荣,西方文学出现了不同的流派。
而亚非拉等地区也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文学家和文学作品。
请回答5——6题。
5.下列文学作品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 D.③①②④
解析:《神曲》是文艺复兴时代但丁的作品,《悲惨世界》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文学兴起时法国雨果的作品,《战争与和平》是19世纪30年代以后现实主义文学兴起时俄国托尔斯泰的作品,《老人与海》是20世纪以来现代主义逐渐兴起时美国海明威的作品。
答案:D
6.20世纪印度的文学巨匠泰戈尔的长篇小说《戈拉》和中国文学革命的巨匠鲁迅的《呐喊》集均引起很大的社会轰动,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泰戈尔《戈拉》鲁迅《呐喊》
A.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B.描写了本国近代社会的演变发展
C.反映了当代下层人民的精神风貌 D.其作品均被编成剧本搬上了银幕
解析:泰戈尔的小说《戈拉》借两位主人公对种姓制、歧视妇女和崇古主义这三大印度现代化障碍性问题的激烈争论和现实探讨,鼓励印度知识分子自觉地把自身的命运与印度的命运联系地一起;鲁迅的《呐喊》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两者都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答案:A
7.请你欣赏《拿破仑加冕式》,该作品不能说明的是()
A.罗马教皇控制着当时的法国
B.反映了法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C.作品在表现形式上强调理性
D.注重画面的严整和谐
解析:1804年为了举行加冕典礼,拿破仑曾在此召见了罗马教皇
庇护七世,这在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在此一千年前,赫赫有名
的查理曼也是亲赴罗马接受教皇加冕,如今教皇却屈尊下就来到法国为他加冕,拿破仑权倾一切之势可见一斑。
答案:A
各种美术流派的产生发展决定于不同的文化、社会条件以及人们不断发展着的审美趣味。
流派的产生,促进了艺术风格的成熟,并为美术的历史带来多彩的局面。
请回答8——11。
8.现代派对色彩和视觉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大胆运用各种材料。
下列作品属于现代派的是
A.毕加索《自画像》 B.莫奈《自画像》 C.凡高《自画像》 D.塞尚《自画像》
解析:莫奈、凡高、塞尚都是印象派的代表,毕加索是现代派的代表。
答案:A
9.在一节美术课上学生对以下几张图片作出了下列一些评述,在这些学生的论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①图一是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的作品,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英雄主义精神
②图二是苏联画家列宾的作品,他的画突出民族忧患意识,深刻批判苏联的社会现实
③图三是法国画家梵高的作品,他的画形式夸张、色彩明快
④图四是法国画家马蒂斯的作品,他的画风粗野,被称为“野兽主义”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图二《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作者列宾是俄国19世纪后半期批判现实主义画家的代表,该画创作于1873年,题干中的叙述不正确;图三《向日葵》的作者是荷兰画家梵高的作品。
答案:B
10.有关右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其产生受两次世界大战和工业化的影响
B .其主要特征是反对传统和理性
C .艺术上更趋平民化
D .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代表作
解析:《格尔尼卡》是现代派美术的代表作品。
现代派
美术在对待社会、人、自然和自我的关系上失去了平衡,他们采用的语言是荒诞、寓意、抽象的,与平民化的趋向正好是相
反的。
答案:C
11.库尔贝在一封信上这样描述《石工》:“弯着腰、身体被烈日烧
灼、头戴麦秆草帽的七十岁老人,他那粗布的裤子上打着补丁,脚上
穿着古老的木鞋,破袜子露出脚。
在老人旁边是个满头尘土、皮肤被
太阳灼成褐色的少年。
”此画应属于下列哪一绘画艺术流派
A .古典主义
B .现实主义
C .浪漫主义
D .现代主义
解析:《石工》这幅画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感情和生活,注重表现社会现
实,故属于现实主义绘画流派。
答案:B
作为不同的艺术种类,美术、音乐也从不同的侧面受到社会现实的影响,同时也反映着不同的社会现实。
请回答12——
12.一批学生到博物馆看画展,导游对他们解说道:“这个画派的画家摒弃了传统的光影、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巧,另辟蹊径,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
”这一批学生在参观( )
A .文艺复兴时代的绘画
B .18世纪末19世纪初新古典主义绘画
C .19世纪印象派绘画
D .20世纪立体派绘画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绘画经历了从平面绘画到立体绘画的变化,故选D 。
答案:D
13.图1、图2为某著名画家的两幅作品。
作品反映出该画家力图( )
《石工》 库尔贝(1819-1877) 法国
图1(局部) 图2
A.以写实的方法表现客观世界 B.以夸张的形式表现主观内心感受
C.以严整和谐的画面表现理性D.以奔放的笔法和色彩表现感情
解析:这两幅作品为现代主义流派的作品,是与传统美术迥然不同的美术流派,只有B符合题意。
音乐和影视艺术
答案:B
14.1804年春,贝多芬完成《英雄交响曲》并题写了“贝多芬献给波拿巴”的献词;当得知拿破仑称帝时,他将总谱写有献词的封面撕下,并在后来出版时将标题改为“为纪念一位伟大的英雄而作”。
这一事实主要反映了贝多芬()
A.注重不断提高音乐创作水平 B.敢于正视并修正自己的错误
C.具有反封建与争民主的精神 D.具有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思想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是因为拿破仑将共和国改为帝制,才导致了贝多芬的行动,体现了贝多芬反封建的思想和对民主的追求。
答案:C
影视艺术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请回答15——17题。
15.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我国多家电视台对中共“十七大”的召开进行了现场直播。
这一现象体现了电视所具有的功能之一是
A.娱乐大众 B.远程教育 C.传播资讯 D.艺术展示
解析:C 从现场直播“十七大”的角度看,A、B、D三项很显然不符合题干的要求。
答案:C
16.二十世纪初期,欧洲发生这样的文化变迁:“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
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电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
”下列何者是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
A.电视和电影 B.铁路与飞机 C.报纸和广播 D.网络与漫画
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信息“巴黎……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遥远的乡村”,只有电视和电影才符合题目要求,B和C项的报纸不能把“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而D 项的网络是20世纪中期以后才出现。
所以选A。
答案:A
17.用音乐美术特有的艺术形式,用不同流派表现不同的时代特征和精神风貌。
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A.现代主义美术:《格尔尼卡》 B.新古典主义美术:《马拉之死》
C.浪漫主义音乐:甲壳虫、“猫王” D.现实主义美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解析:甲壳虫、“猫王”属于现代主义音乐。
答案:C
艺术没有国界,人类进入近代社会后,世界各地的美术、音乐、影视艺术得到迅速发展。
请回答18——20题。
18.严复(1854-1921)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曾留学海外。
假如他在30岁左右有机会周游世界各地,他有可能()
①到德国欣赏《命运交响曲》②到法国参观印象派画家的展览会③在美国欣赏电影《摩登时代》④在北京观看谭鑫培表演京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题中要求的时间在1884年左右。
贝多芬(1770-1827)创作了《命运交响曲》,后世广为流传。
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
1936年,《摩登时代》在纽约首映,卓别林的《摩登时代》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它让人们在笑声中看到资本主义黑暗以及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谭鑫培(1847年-1917年),幼年随父进京学习京剧,吸收程长庚、余三胜、卢胜奎的表演特色,自成一派,称“谭腔”。
答案:A
19.1911年,意大利诗人里乔托·卡努杜发表的一篇论著中第一次宣称有种艺术是继建筑、音乐、美术、雕塑、诗歌、舞蹈这六种艺术后的一种新兴艺术,它是把所有这些艺术都加以综合,形成运动中的造型艺术形式。
这里的“一种新兴艺术”是指()
A.电视 B.电影 C.戏剧 D .绘画
解析:根据题中“1911年”、“第一次宣称”、“新兴艺术”、“把所有这些艺术都加以综合”可知
答案:B
20.荒诞派戏剧不用合乎逻辑的结构和明智的理性去阐明人的生存处境的不合
理性、荒诞性,而是直接用形象表现对理性的怀疑和否定。
代表作《等待戈多》
属于现代荒诞戏剧,其主要依据是()
A.作品体现了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
B.内容纯属虚构
C.内容多与鬼神有关
D.反映人们失望、迷惘、痛苦的精神危机
解析:《等待戈多》属于现代荒诞戏剧,主要反映近现代社会中人们失望、迷惘、痛苦的精神危机。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21.文艺作品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幅不同时期以圣母和圣婴为题材的宗教绘画作品
图一图二图三
材料二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
材料三右图是1907年毕加索创作的作品《亚威农少女》。
当时有人批
评道:“(他)好像在表示我们应该换换口味,用麻屑和石蜡来代替我们吃惯的东西。
”而直到30年后的1937年,《亚威农少女》的价值才为人们所认识,这一年它的转让价是240万美元。
因为,这是毕加索对以往艺术方法的彻底诀别,成为了一个新的美术画派的风云人物。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一中哪一幅绘画作品是文艺复兴的产物?请说明你的理由。
(2)材料二“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是指怎样的社会状况?它给欧洲文坛带来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新的美术画派”有何特点?简要说明这一艺术流派出现的原因。
(4)综合上述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解析:本题围绕近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命题。
回答时要注意文学、艺术和时代的密切联系,注意它所出现的时代背景,即把文学、艺术的内在含义发展放到具体的时代背景下理解。
解第(1)问时可从图片绘画的特点来分析理由。
解第(2)问时要注意从新的文学流派的诞生来看其影响。
解第(3)问时要注意结合《亚威农少女》作品所体现的特点来分析这一新画派的特点。
作品特点可从色彩的运用,人物形象比较夸张等方面总结。
解第(4)问时要注意从艺术与社会现实的关系来总结答案。
答案:(1)图三。
理由:①图一、图二带有中世纪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神情呆滞,不可亲近;②图三则洋溢着母性的慈爱和幸福,像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展示了人性的美
(2)状况:资本对工人的奴役,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统治,私欲横流的社会现象,使人们普遍感到失望。
影响: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兴起。
(3)特点:对色彩和视角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大胆运用各种新材料。
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伴生产物,反映了西方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以后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重要变革,反映了这时人们极其复杂的思想情感和极为深刻的哲学思考。
(4)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时代的文化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也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
22.书法绘画艺术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
欣赏下列书法、绘画作品,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张旭的书法图2颜真卿的书法
材料二
图3宋夏圭《山水十二景》
材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