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广元煤业发展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元煤业发展史
广元煤业发展史
——广元市煤炭工业管理局网站
概述
广元市位于四川省北部,地处川陕甘结合部。

地理坐标,东经105°12´~106°17´,北纬31°53´~32°52´。

铁路、公路、水路在利州区交汇,自然形成山水园林城市。

故有“秦蜀咽喉”、“蜀门重镇”、“川北门户”之称。

广元于1985年建立省辖市,辖“四县”(旺苍、剑阁、苍溪、青川)“三区”(利州区、朝天、元坝),幅员面积1.63万平方公里,人口300多万。

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北部青川大草坪最高处海拔3837米,南部苍溪举台最低海拔393.1米。

东西热带温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6.1°C。

无霜期264.5天。

名胜古迹众多。

四通八达的交通,宝成铁路,广巴高速国道108线和212线。

支线直达境内各县区和乡村。

水路有嘉陵江、白龙江、青竹江、东河。

还有广元飞机场。

(一)
广元地理位置处于在杨子地台北缘,横跨在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上,长期的地质营力作用,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达95种。

更由于本地无古代岩浆发育,相伴较多产生有色、黑色矿产。

广元的煤炭矿产资源怎样形成?万古洪荄,陆海漂移,地力错位,板块冲撞,神奇的宇宙之子以神工鬼斧之力,造就了广旺煤田,为川北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地下财富。

跨越历史空间,距今约一亿九千五百万年前后,即晚三叠,早侏罗世纪,北方的秦岭、大巴山自古生代的加里东地壳运动开始,才由汪洋大海的地漕隆起起山,到全煤时才全部形成。

南方由于受燕山走动,杨子地台上升,四川盆地出现。

那个时候,地球一般温湿多雨,被子植物如松柏等枝繁叶茂,经过地壳运动长期的高温高压,这些植物经泥炭化等作用,逐步形成煤层。

广元煤炭地质构造为简单的单斜结构。

煤层一般延续2.5公里,少数超过10公里,含煤2层至13层,煤厚0.1至1.3米。

煤层含有夹矸。

主要含煤地层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其次为二叠系下统梁山组及上统吴家坪组、侏罗下统白田坝组。

须家河组呈带状分布于宝轮、广元、朝天、旺苍一线,地层一套黑色炭质页岩与灰色砂岩组成的沼泽相煤沉积。

西部广元境内,该组分为上下两重组六岩性段。

三、大段含煤。

东部旺苍境内,该组分为上下两组五个岩性段,二、四段含煤。

以上各含煤段一般可采煤一至四层,多为复煤层。

属长焰煤、瘦煤、贫煤。

吴家坪组,分布于旺苍熊家垭及剑阁下寺等地,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底部含煤一层,厚0.8-2.3米。

不稳定,局部可采,可采厚度为0.7-1.14米。

属贫煤,无烟煤。

白田坝组,下部含煤0-12层,局部可采1至2层,纯煤厚0.25-1.86米,煤层不稳定属弱粘结煤—无烟煤。

广元境内煤炭资源多为暴露式,煤层露头处随处可见。

广元煤炭资源丰富,四川省煤炭地质院提供的探明量4.7624亿吨,资源分布较广,旺苍、元坝、利州、朝天、剑阁、青川产煤区,主要沿宝成铁路、广乐铁路沿线呈“人”字型分布。

(二)
广元市开采的煤炭系(元)旺(苍)煤田的一部分。

广旺煤田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省地质队勘探矿产资源时确定的地质名词,位于四川盆地北缘,米仓山南麓,西起青川竹园坝,东至通江县两河口,东西长210公里,南北宽10至60公里,因煤炭主产区在原广元、旺苍两县故名“广旺煤田”。

广元是四川,也是中国最早认识、发现和开采利用煤炭的地区之一,战国时期的古文献《山海经》便对川北煤炭有过记载。

唐宋时候便开始小规模开采,供应本地烧瓷器、炼铁、铸造钱币,历代盛产不衰。

明代出现高品煤,远销阆中、南部煮盐、缫丝,清末民初,形成煤窑群。

川陕苏区时期,广元窑工努力发展生产,冒着战火,开辟煤盐运输线路,以煤换盐,打破敌人的封锁,为保卫和建设革命根据地立下不朽的战功。

抗日战争时期,广元窑工流血流汗,加班加点多出煤,确保内迁工厂燃料供应,为生产抗战物资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元煤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广元人民政府扶持煤业,恢复生产,接着,煤窑联营、公私合营建立新的生产关系。

司法系统荣山煤矿等一批新矿在这个时期开始建设。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阶段“大跃进”,名地民工云集煤乡广元、旺苍、以煤保钢,大办煤窑,发展为拣银岩,宝轮院、白水等国有重点大煤矿。

1965年以后,广元三线建设开始,燃料供需紧缺,大昌沟、小溪沟、碗厂河、黄家沟煤矿相继建成生产。

改革开放时期的1985年,广元成立省辖市,组建市重工业局,以煤炭、建材、黄金、冶金、有色金属的五大行业管理。

在“有水快流”的方针指引下,全市乡镇煤矿,私营小煤窑迅猛发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有煤矿企业推行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改革,煤矿内部进行承包,实行矿长负责制。

九十年代,国有煤矿改革进一步深化,积极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体制,调整结构,重组资产,加大衰老矿井破产力度,推行股份制经营,整顿关闭不符产业政策的小煤矿。

广元煤业,经过漫长岁月,曲折和挫折,从小到大,从土到洋,发展为川北最大的新型矿区,四川产煤大市之一。

(三)
广元煤业生产有以下特点:
开采地质环境较好,矿山地质环境基本稳定,无大的滑坡泥石流,地缝等地质灾害发生。

井下灾害、瓦斯、水相对较小,境内煤矿可划分为矿业活动影响中等区。

矿山开采适宜度为基本适宜,开采条件较好。

产业结构“小而散”煤炭资源分布广,矿点多,每个矿点适宜开拓设计多采小型矿井。

设计能力最大的30万吨,最小的3万吨。

大部分井田煤层薄。

倾角大,不宜大型机构化开采,因此,生产方式相对较滞后,生产成本也偏高。

从业人员多,全市煤炭及相关产业人员7万余人,井下日均作业3万余人。

形成“以煤为主,多业并举”的格局,为煤炭服务兴办了机修、火工产品(雷管、炸药)、勘探设计等企业事业。

利用煤炭、煤矸石进行加工,综合利用,发展洗煤,焦化,煤矸发电,烧制矸砖,生产水泥。

1980年后,煤矿企业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生存发展,又纷纷推出冶金、建筑、交通、旅游、商贸等多经产业。

矿工队伍特别能战斗,煤矿系井下作业,生产环境恶劣,险情多劳动强度大。

矿工常年同井下矿压、瓦斯、水、顶板打交道,在险、湿、脏的环境中劳作。

矿井机械化程度低,手工操作环节较多,与其他发达地方矿工相比劳动更苦、更累;因些,练就了吃大苦、耐大劳、敢打敢拼,不畏限险的战斗精神,处处展现广元矿工特别能战斗风貌。

(四)
煤炭是广元传统支柱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川北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在区域经济中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

广元煤炭在四川和川西北中的地位。

广元煤炭储量占全省预计储量的
2.4%。

煤炭主要供应川西北工业生产。

按行业涉及电力、轻化、冶金、机械、军工等多个行业。

按地区有成都、绵阳、德阳、遂宁、内江、宜宾等市、州、县(区)。

电厂是广元煤炭大户,同时,也是四川成都、绵阳、南充、广元、和陕西汉中,甘肃陇南等地市工农用煤的主要供给地。

煤炭在广元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现阶段,广元境内的石油资源尚不清楚,天燃气正在探发中,水电优势发挥还不够明显。

煤炭消耗仍占总能消耗量的60%以上。

煤业仍在全市工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煤炭开采和洗选占全市工业总产量的14%。

产煤大县旺苍,煤炭产值支撑着全县的经济,被誉为“煤炭财政”。

煤炭加工综合利用产品,改变地方工业格局。

一批企业利用煤炭加工,形成产业链,兴办了焦化厂,洗选厂,利用煤矸石与原料发电,以煤矸石与原料做矸砖,再利用部分粉煤灰造水泥,现已有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为农村打开致富之路。

广元乡镇煤矿,私营煤矿托起了广元煤业半壁江山,从业人员多数来自农村,同时也带动了农村发展,富裕了一方百姓。

(五)
煤炭是广元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又好又快发展广元煤业,是振兴广元经济的希望所在。

为确保广元2020年国民经济翻两翻,对煤炭的需求何等重要。

原广元市重工行业管理办公室已于2005年8月编制了《广元市煤炭工业“十一五”及2020年发展规划》,按《规划》要求,到2010年全市煤炭产量将达到1200万吨,这是一个宏大的规划。

广元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已按科学发展、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求,以资源整合技改基建相结合,一个个现代化矿井建设下在兴建,不久规模型煤炭生产基地将展现。

第四节煤业向集团化发展
21世纪以来,广元市稳妥地实施大集团战略,鼓励资源条件好,有一定规模和管理能力的煤矿企业采取收购、兼并、改造、重组等方式,逐步形成产业集团,实现煤炭工业由小规模、低层次、分散性向规模化、高层次、扩张型转变。

(一)专业煤矿公司的成立
广旺集团煤业分公司,2003年6月20成立,下属唐家河、赵家河、代池坝、宝轮院四个矿井及矿山救护大队,处产销煤炭120万吨左右。

原煤入选80余万吨。

分公司建立了“四统一”(统一年度煤炭订货和月季计划调
整,统一报批铁路运输计划和装车调运;统一制定内外营销策略;统一结算回收煤炭货款)的煤炭大营销网络,形成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的格局,2003年全面推行煤炭产销分离的经营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煤炭经营秩序,调动了矿井生产和营销积极性。

广旺集团电力分公司,2003年7月1 日成立,拥有嘉川、代池联办、广元煤矿和南江煤矿发电厂四座,200余公里35KV线路,7座35KV变电站。

广旺集团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1998年12月26日由原广旺矿务局机械厂改造而成。

主要有铸造、锻柳、机械加工、矿山设备修理、电修等车间、铁合金分厂,单体液压支柱大修中心。

常年生产200多个产品,部分产品出口。

广旺水泥分公司,2004年2月18日成立,由天台和宝轮水泥厂、商品混凝土公司、水泥包装制品厂组建而成,年产水泥50万吨,商品混凝土20万吨。

广旺旅游公司,2002年4月18日成立。

下属广元国际旅行社,成都蜀美旅行社、九寨沟渡假村、成都广旺大夏、广元广旺宾馆等。

上述专业化公司,实行产业化经营。

同时,广旺集团放开汽修、科贸、信息、建勘等经济实体,独立经营。

从此,广旺集团建立了新的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集团公司为投资决策中心,专业公司为利润中心,生产厂矿为成本中心,形成投资决策分权经营体制,把过去横向管理向纵向管理延伸,由行业管理向产业化经营方向迈进。

(二)地方矿组建集团
1985年,广元市重工局进行改革试点,市重工系统组建四个专业总公司,其中煤炭有关单位组建成广元市煤炭工业总公司。

三江换装站、三江电厂、市重工物资供销公司、石马坝经营站嘉川煤坪企业划入市煤炭总公司,并定为核心企业。

将大昌沟、小溪沟、黄家沟、碗厂河四个市属煤矿作为下属企业,分别保留其法人地位。

煤炭生产的政策性收入,按原缴交渠道不变。

矿山救护队直属煤炭总公司管理。

市煤炭总公司和市重工局被告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市煤炭总公司根据政府授权对下属行使经营管理职能,对本行业的其他企业行使管理职能。

应该说,这也是重工行业进行集团化管理的一种尝试。

2006年4月5日,旺苍东河煤业集团挂牌成立。

集团公司以光明煤业有限公司为母公司,下属立溪岩煤矿等4家控股公司及东河镇干溪沟煤矿等三个成员单位。

拥有固定资产6500万元,年可生产原煤48万吨。

精煤6万吨。

这是广元市弟一家地方煤业集团。

集团公司的成立,使广元煤炭优势资源和优势产品形成拳头,使煤炭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第五节理顺煤炭管理体制
广元是四川煤炭主产地,煤炭是广元规模最大的传统产业,但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管理机构不健全,职权分散。

广元建市,直属地方煤矿先后分别由广元、旺苍县政府工商科、工业局、煤炭局、重工业局、工交局、经委等部门管理。

1985年建市后,改由市重工业局领导统一管理冶金、煤炭、建材、黄金、有色金属五个行业,主要职责是贯彻党和国家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政策,统筹协调管理冶金、煤炭等行业及其生产建设,人少面宽,管理较粗放。

1992年,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对市重工局所属的企业单位进行行业分流,组建煤炭、黄金、建材、机械四个总公司,使企业走上专业化、集团化道路。

2001年9月,广元市政府进行机构改革,撤消市重工业局,重新组建市重工业协会,其主要职责调整为对全市五个行业管理的指导、服务。

以“协会”名义履行行政职能,名不正、言不顺,对正常开展工作,履行职能有一定难处。

2003年7月,增挂“广元市重工业管理办公室”的牌子,以“重工行办”的名义进行管理,存在人、财、物弱化配置。

且日常安全管理多部门参与,造成职能交叉重叠,职责不清,管理力量分散。

2005年年底,广元市委、市政府进行机构改革,深入调研,对煤炭行业管理状况深度剖析,决定将分散的职能集中起来,统一到一个部门来管理,决定成立广元市煤炭工业管理局,承担全市煤炭行业发展规划,行业管理,安全生产,生产运行等职能。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发展煤炭工业的方针、法律、法规,编制全市煤炭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资源事例方案,负责汇集分析发布全市煤炭工业生产、安全动态信息。

负责全市煤炭生产许可证、煤炭经营资格证等有关资格的初审、报批、管理和年检工作。

负责全市煤矿技改扩能项目及延伸开采工程的审查工作,负责全市煤炭生产能力和通风核定工作。

制定全市煤矿安全生产规划,负责全市煤矿安全生产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分析和预测全市煤矿安全生产形势,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职责明确,解决了长期煤矿安全生产主管理职能分散的问题。

旺苍县、利州区、朝天区三个生产煤区县也比照市上机构成立了煤炭管理局。

元坝区、剑阁县、青川县三个产煤县区成立了煤炭行业管理办公室,调整集中了职能,理顺了煤炭管理体制。

广元市煤炭管理机构历届行政负责人名录
广元市重工业局
局长:谢兴模(1988.06—1994.03)
李伦(1994.03—1995.10)
梁明兮(1997.03—2001.07)副局长:谢兴模(1987.11—1988.06主持工作)
刘万青(1987.11—1994.02)
侯东塔(1988.12—1992.08)
梁明兮(1995.10—1997.03主持工作)
刘兴熬(1995.06—2000.07)
顾春阳(1995.06—2000.09)
陈满德(2000.12—2001.07)
邓智才(2001.02—2001.07)广元市重工行业管理办公室
会长:张必勤(2001.10—2003.03)
田刚富(2003.03—2005.12)副会长:邓智才(2001.10—2005.12)
陈满德(2001.10—2005.12)
毛祖明(2001.10—2005.12)纪检组长:刘常崇(2003.02—2005.12)
广元市煤炭工业管理局
局长:田刚富(2006.01—2008.11)
匡顺华(2008.12—)副局长:陈满德(2006.01—2008.12续任)
邓智才(2006.01—2008.12)
毛祖明(2006.01—2008.12)纪检组长:刘常崇(—2008.12)
第六节多种煤矿结构的形成
广元煤炭行业历史悠久,长期不断发展,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乡镇煤矿迅猛崛起后,基本形成国有重点矿、司法系统矿、国有地方矿、乡镇矿四个类型。

(一)重点煤矿
国有重点矿,即原统配矿、部、省管理的煤矿,国家主力煤矿企业。

国有重点矿,在广元指广旺集团(广旺矿务局)所属的煤矿。

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

1962年,为了加强和统一管理广元、旺苍境内煤矿生产主基建成立广旺矿务局下属上寺、宝轮院、广元、拣银岩、白水、旺苍6个矿,总设计能力为103万吨。

广旺矿务局在发展过程中生产建设不断变化。

至1991年止,新建、续建唐家河、赵家坝、代池坝、南江、磨岩5个矿,新增设计能力105万吨。

全局矿井设计能力最高达到208万吨。

先后有上寺煤矿划出,后白水、广元、旺苍、南江、磨岩5个矿破产。

又有拣银岩、宝轮院两矿田坑。

2008年止,家有唐家河、赵家坝、代池坝3家生产矿、设计能力仅有66万吨。

广旺矿务局1962年成立时,属四川省煤炭厅直属。

1965年初,上划煤炭工业部,实行以煤炭部为主,部省双重领导。

“文革”中的1970年,下放到四川煤管局。

1982年初,又恢复以部为主,部省双重领导。

1984年,划为煤炭部统配煤矿。

1998年7月,下放四川省,按职能实行省市两级归口管理。

2005年8月,划入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管理。

(二)司法系统煤矿
司法系统煤矿工叫劳改煤矿,既是改造罪犯的重要基地,又是以煤为主,多业并举的国有企业。

广元境内有司法系统煤矿两处:一处在广元利州区荣山镇,矿名四川省荣山煤矿,又名四川省广元监狱,始建于1955年。

先后开采过5个井口。

现有生产矿井喻家井口,设计能力21万吨。

另一处是旺苍煤铁厂,煤矿生产始建于1995年,先后开采过3个井口,现生产矿井为石洞沟煤矿,位于旺苍县三江镇,设计能力为24万吨。

广元司法系统煤矿2008年止,生产设计能力为45万吨。

上述两处司法系统煤矿先后由四川省公安厅、四川省劳改局、四川省监狱管理局领导。

(三)地方煤矿
地方煤矿指市(地区)县(区)煤矿企业。

1985年广元建市前,绵阳地区煤矿6处,即上寺(1965年划入,1978年停产)、小溪沟、尚武(1984年并入旺苍煤矿)、大昌沟、黄家沟、碗厂河煤矿。

这些煤矿除上寺外,都是20世纪70年代为供应广元三线建设生产用煤开办的。

这些地属煤矿先后由绵阳地区煤管局,重工业局管理。

1985年绵阳地区撤销,新成立绵阳、广元、遂宁三个市,上述小溪沟等4个生产矿移交广元市,列入市属矿,由广元市重工业局管理。

2001年,广旺集团“白水煤矿破产项目”经结后,广元、白水、磨岩2个
矿改制后,列入市属企业。

2004年市属黄家沟煤矿破产拍卖划出,广元市属生产矿减为6个,设计能力为79万吨。

2005年后,市属矿由新组建的广元市煤炭工业局管理。

县属煤矿大部分是新中国成立初,广元、旺苍两县为供应本县手工作坊,群众生活用煤创办的,规模很小,一般年设计能力1~3万吨左右,都系人工作业生产。

广元县属矿有:须家沟、樊家岩、白田坝、王家岑、红旗煤矿、生产设计能力共计14万吨。

广元建市前,这些矿先后由广元县人民政府工商科、工业企业领导小组、工业局、煤炭工业局、重工业局、工交科、工交局等部门管理。

上述煤矿因资源枯竭,经营不善,先后于1981年前全部关闭。

旺苍县县属煤矿有:治城煤矿、双河无烟煤厂(1966年与三台县合办,1973年闭坑)、红岩煤矿(原巴中县办),总生产设计能力14万吨。

主管部门前后有县工业局、煤炭局、工交局、经委等。

(四)乡镇煤矿
乡镇煤矿是指农村经济组织或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村)开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煤矿企业,具体说指乡(镇)办、社办、村办和个体办的煤矿。

广元乡镇煤矿源于古代私人开办的小煤窑,1958年“大跃进”时期达到高潮,但调整时大都停产。

1985年贯彻“有水快流,有煤快采”方针,迅猛发展。

到2004年,全市乡镇煤矿146家,其中旺苍县71家,利州区55家,元坝区6家,朝天区25家,剑阁县5家,青川县4家。

生产能力310万吨。

占全市生产能力的“半壁河山”。

1978年前乡镇煤矿分别由名县工业部门管理。

1978年后,改由各县社队企业局(后改为乡村企业局、乡镇企业局)领导。

20世纪90年代末期,产煤较多的旺苍县、利州区、朝天区由新成立的煤炭工业管理局负责该县区的乡镇煤矿生产、安全、规划发展管理。

产煤较少的剑阁、青川、两县和元坝区在县、区经济商务局内专设煤炭管理办公室对乡镇煤矿进行生产管理。

多类型煤矿结构,形成煤氏家庭,组成多兵种铁军,重点矿好比野战军,规模较大,战斗力较强,司法系统矿好比武警、消防、身肩改造罪犯和煤炭生产双重重任,地方矿主要担负地方工农业用煤的任务,乡镇矿小而分散,犹如预备役民兵。

他们虽然隶属关系不同,但都互相支持,优势互补,共同为发展广元煤业出大力。

第七节矿山儿女抗震救灾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震撼世界的八级地震。

顿时山崩地裂,重灾区广元遭受极其惨重损失,通讯中断,通路阻断。

境内6个县区111家煤矿全部停产,部分矿井井口移位,井巷局部垮塌、涌水增大,设备管道损毁。

地面部分生产系统、办公楼、宿舍、卫生院毁坏,山体滑坡,余震不断......全市煤炭系统直接经济损失达9亿元。

在大灾大难面前,这支矿山“特别能战斗”队伍,挺起不屈的脊梁,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一)十万人员大转移
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广元市煤炭工业管理局(简称市煤管局)领导沉着应对。

灾后便采用灵活联系方式,所有煤矿立即全部撤出井下作业人员,并与地面人员一并撤离到安全地带。

井下作业人员除采掘面较集中外,都分散在各个纵横巷道的作为点,峒室,还有流动人员。

联系困难。

井下作业又是一个高危环境,震后停电、停风、瓦斯积聚,涌水增多,易发生淹井,垮塌等事故。

几万井下作业人员大转移,这是广元矿井千年未遇的大考题。

市煤管局紧急应对,派出小组赶到直属煤矿,县、区煤管部门,督导工作,和同志们一道全身投入抗震救灾第一线。

安全转移,一个也不能少。

震后半小时,代池坝煤矿在井口清点撤出人数,发现还差一名瓦检员。

矿山救护队副班长艾永鹏深知井下早已停电停风,险情在增加,为了救工友,他立即背上30多斤重的氧气呼吸器和自救器,赶赴井下搜寻,在一个采面找到,拉住这个瓦检员一个劲往井外跑。

司法系统煤矿荣山煤矿、嘉川旺苍煤铁厂是劳改服刑的高危群体,名监区狱警以人文关怀,迅速地将井下、地面罪犯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

广旺集团电力分公司嘉川发电厂20多名上班员工,他们个个临危不惧,坚守岗位,沉着冷静,严格操作程序,有序的一一关掉所有设施,才放心离开岗位。

矿区医护人员在地震瞬间安全转移3000多名伤病员。

大昌沟职工医院在院长张志洪的带领下,转移住院的6名病员。

荣山煤矿医院地震时墙体开裂,断瓦遍地,住院部一片哭声、叫声。

医院党支书易世明叫上医护人员,冲进病房,指挥大家背、抬、扶、抱,不到5分钟,100多名伤病员安全转移。

广旺集团职工总医院的骨科正进行麻醉取石的关键时刻,地压突然爆发。

任忠志等7名医护人员大楼摇晃中,利用微弱的手电筒灯光,坚持在手术台前把手术做完,挽救了一个鲜活的生命。

大昌沟、碗厂河、小溪沟及名矿区子弟校上万名师生也在关键时刻脱险。

宝轮院煤矿子弟校教师李大军,在紧要关头冲进教室,仅1分钟就组织500多名师生撤出安全地带。

广元煤炭系统各级党政领导在大地震灾害面前,快速反映,指挥有力,积极应对,组织有序,广大员式临危不惧,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创造了全行业近10万人(其中井下作业3万余人)紧急大撤离“零死亡”的奇迹。

(二)恢复生产争朝夕
成都电厂用煤告急、江油、绵阳等市纷纷发来用煤的紧急信息。

担负川西北20多外市、州,10个多行业供煤重任的广元煤炭主管部门,广大员工深知自己的职责。

地震损毁了矿山生产设施,破坏了员工平安幸福的生活。

他们从废墟中顽强站起来,自强自立,投入恢复生产的战斗。

广元市杨家岩煤业公司井下积水严重,井巷设备被淹,金属支架、抽水设备不能使用。

地面输电线路、瓦斯监控系统受损。

这个矿立即投入200多万元紧急购回水泵、电机、电缆、变压器。

每天安排50多人下井,日夜不间断排水。

因积水深,难度大。

机电科长李勇带头奋勇跳入齐腰深的井下水中,维修水管,疏通沟渠,转移设备。

荣山煤矿井巷垮塌500多米,喻家碥井下两个采煤工作面遇到巨大破坏,支柱严重变形,顶板破碎突出,一监区生产副分监区长阳宗宇挺身而出,带领30多名有生产经验的服刑人员,在井下战斗12天,终于出色地完成井下隐患整改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