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二
2019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二
一、2019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试题—选择题:1~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大教学论》的作者是捷克教育家( )
A.赞科夫
B.马卡连科
C.夸美纽斯
D.凯洛夫
2.情境教学法所属的教学方法类型是( )
A.以实际训练为主的
B.以直观感知为主的
C.以情感陶冶为主的
D.以探究活动为主的
3.“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等命题的提出者是( )
A.布卢姆
B.布鲁纳
C.杜威
D.夸美纽斯
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
A.创造性
B.广延性
C.长期性
D.示范性
5.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倡导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教育的( )
A.心理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神话起源论
6.人类最早的教学手段是( )
A.文字材料
B.口耳相传
C.直观教具
D.黑板加粉笔
7.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 )
A.以教学为主
B.教学、科研并重
C.教学、科研、生产三中心
D.所有时间用于教学
8.班主任在课余和学生聊天以了解学生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访问法
C.问卷法
D.作品分析法
9.《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 )
A.1982年
B.1983年
C.1984年
D.1985年
10.资本主义社会实行的纪律是( )
A.棍棒纪律
B.饥饿纪律
C.自觉纪律
D.惩罚纪律
11.我国最先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A.《新教育大纲》
B.《教育漫话》
C.《教育过程》
D.《论语》
12.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经常在教室、校园以外实行,目的在于( )
A.实践课堂所学知识
B.扩大学生生活范围
C.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
D.利用课外教育资源
二、2019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试题—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
共12分。
首先判断准确或错误。
然后说明理由。
13.教育决定人的发展。
14.集体舆论是班主任倡导的言论。
三、2019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试题—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16.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水平素养?
17.简述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
四、2019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试题—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试述美育对促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
2019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1.C2.C3.C4.C5.B6.B7.A8.A9.D10.B.A12.B
二、答案要点:
13.错误。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是这种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
该观点把教育的作用夸大,忽视其他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作用。
14.错误。
集体舆论是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绝大部分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
是集体生活和集体成员意愿的反映,而不是班主任所倡导的言论。
三、答案要点:
15.(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16.(1)具备教育教学的组织水平,表现在善于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材,善于组织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相互配合;
(2)具备语言表达水平,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和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
(3)具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等方面;
(4)具备自我反思水平,教师具有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思想、观点和行为,并作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从而实现自己思想观点和行为的巩固、完善和变革的水平。
17.(1)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的;
(2)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继续持续的增长,除此之外教育不应该有其他的目的;
(3)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
(4)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
(5)师生关系中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仅仅学生成长的协助者,而非;
(6)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四、答案要点:
18.(1)美育能促动学生智力的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世界的理解;
(2)美育能促动学生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3)美育能促动学生的体育,具有怡情健身作用;
(4)美育能促动劳动教育,使学生体验到劳动创造美的喜悦。